AIoT時代,一個智能硬件產品經理的實踐與思考
2021年7月31日~8月1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舉辦的【2021產品經理大會·北京站】完美落幕。360智慧生活集團技術中心總經理,360集團硬件專業委員會執行主席@孫浩老師,為我們帶來《AIoT時代,一個智能硬件產品經理的實踐與思考》為題的分享,本文為演講內容實錄。添加大會小助手豆豆(微信號:13265455310),回復暗號【031】,獲取本場嘉賓分享視頻回放,觀看完整演講。
本次我與大家分享的內容主要圍繞我做智能硬件產品上的實踐與思考。
一、如何看待產品和技術的界限
作為一個從研發轉型成為產品經理的技術中心負責人,技術與產品的界限是經常會被問到的一個問題。對于這個問題,我結合一個兒童手表定位問題進行回答。
2014年,我們二代的兒童手表上線不久后,在京東的好評度大幅度下降,從京東評論分析以及開發人員的反饋,我們得出的原因主要是:
- 家長孩子坐在一起,但是定位總在路上。
- 室內定位是基于基站和Wi-Fi信息的概率統計,定位偏移到路上可能性更大。
我產生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定位問題到底是一個技術問題還是一個產品問題?
兒童手表是一個以兒童安全為出發點的產品,因此定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家長拿到產品后,在體驗產品時發現定位偏移,這問題使得第一感覺非常差,然而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技術邏輯問題。因此我的解決方法是:
- 還原用戶場景,通過簡單的技術邏輯調整解決手表綁定時的初始體驗問題。
- 通過父母兒童個性化的標定、學習解決用戶定位偏移問題,使得定位更精準。
- 通過創新的硬件架構設計,融合低功耗的觸發機制,提升定位及時性。
通過以上做法,我們京東的好評率提升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在這包含技術的例子中,其中的許多功能和邏輯仍是需要基于用戶的場景需求,結合硬件等技術知識,提升產品的架構才能獲得如此成功。
在很多場景中,技術有一定局限性,技術人員存在的執念容易導致他們沒辦法接受新場景帶來的改變。這種偏執有時能讓技術人員鉆研,但有時也給產品體驗帶來阻礙。這是我在處理產品與技術上面臨較多的問題。
二、互聯網產品與硬件產品的差異
1. 從價格分析
互聯網產品多數是免費的,用戶越多,邊際成本越低;硬件產品多為收費,有固定的硬件制造成本,售賣成本。
2. 從功能分析
互聯網產品多數是允許單點極致,主打一個功能;硬件產品需功能完善齊全,但不堆砌,亮點適當突出,但不本末倒置。
3. 從設計分析
互聯網產品可以設計導向,界面設計,交互設計自由度高;硬件產品必須綜合取舍,因為無論是想法、結構、交互設計均密切影響產品生產,成本和可實現性。
4. 從研發分析
研發上的差異是硬件產品的最大一個差異?;ヂ摼W產品是精益創業模式,適合MVP驗證,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模式開發;硬件產品采用發射火箭模式,必須謹慎驗證,力求一擊即中,減少迭代和測試次數。
三、面向用戶購買決策的取舍
智能硬件產品經理的核心能力表現是取舍的能力,而硬件產品的核心是面向用戶購買決策的取舍。針對互聯網產品與硬件產品的差異,主要體現取舍層面上。
只有用戶在購買猶豫時選擇購買你的產品,你獲得了這個用戶,才有你后面體驗提升和用戶價值的一個空間。如果說在用戶決策階段,你就不能去打動他,那任何努力都是白費的。就如一個天平的兩端,左邊為感性決策,右邊為理性決策。
1. 感性決策
感性決策相對決策成本低,價格接受度高的產品。心動即購買,例如抖音電商的活動直播。主播帶貨時往往是很短的一個講解時間,在這個時間內你就要去做這種購買角色。所以購買往往是客單價相對低的產品或者快銷品。
2. 理性決策
理性決策是相對售價比較高,絕對成本比較高的產品,需要做詳細對比后購買及專業咨詢。
舉個例子,像16.9元的隨身wifi,你完全可以心動,閑置放在一角也沒所謂。然而像兩三千的掃地機,閑置就是一種損失,許多人會做深度購買和對此。對于用戶決策的取舍,我舉例我們360智能音箱和360可視化門鈴產品作為正反例子論述。
當時智能音箱市場正處于火熱,相比較于市場上的其他同類產品后,我做出了一個錯位競爭策略:我們的音箱比低價產品功能齊全,比高價產品價格便宜,品質更優。
但我犯了一個嚴重錯誤,錯位競爭的前提是認知對等。然而當時背景下,用戶信息不對稱,我所做的錯位不能在線上渠道體現。
音箱屬于感性決策產品,消費者不會慎重去做對比和評測。在其他產品投放大額度價格補貼搶流量的情況下,我們的產品無法出現在用戶視野中,這款智能音箱產品在技術上是成功了,但在策略上是失敗的。
而決策360可視門鈴時,我們面臨的是一款售價199的競品。相比較下,我們的門鈴成本較高,主要原因為在基于用戶使用場景的考慮,我們的門鈴實現低功耗,超廣角,快速喚醒等功能,針對用戶核心需求,核心打透用戶痛點,而不是一味打價格戰。最終360可視化門鈴實現了市面上同類產品排名第一。
四、智能硬件產品常見問題
1. 問題1:純設計驅動,喧賓奪主
當產品經理從UI、UE等其他行業轉型到智能硬件行業,他們的設計導向非常嚴重,甚至影響了產品的生產。當產品的定位和你的設計不匹配,這中間的差異往往會直接毀掉這個產品。我們首要應明確產品的定位,抓住用戶痛點,平衡成本,設計增彩,新設計創新。
舉個例子,前兩年實現的氮化鎵技術,使得小體積小生產大功率成為可能,由此催生了一款口紅電源。將女士使用的口紅聯系起來,形象描繪出產品小且輕便的特點,抓住用戶電腦和手機充電使用一個電源的需求。
2. 問題2:沒意義的單點極致,忽略整體需求
做產品往往害怕的是沒意義的單點思考,憑主觀意識死磕產品,這種死磕出現在硬件的生產流程中往往是致命的,硬件生產的調色,開模,注塑等每次的迭代成本非常高。
因此軟硬件一體化的智能硬件產品,更應該從全局體驗的角度,追求整體體驗、性能、成本平衡,而不是在某一個單點上去盲目追求極致。產品從0到1的過程中一直在做的是取舍和糾結,最后考驗的正是產品經理的取舍能力。
3. 問題3:無關聯的功能堆砌,“亮點”本末倒置
市面上很多產品把許多功能性相關不強的功能,堆積在一起,最終出來的產品卻反響平平。其實正確的觀念應是“功能1+1>2,成本1+1<2”。
比如兒童手表上的桌面軟件,功能成本不會增加,但能給孩子帶來體驗提升以及解決問題。若在空調上加語音助手,不但增加了電路板的制造成本,而且語音識別功能有替代方案,能借助幾十塊的語音音箱實現。
五、智能硬件產品商業模式
1. 硬件盈利
首選的商業模式,硬件本身能盈利就是最好的商業模式,用以支撐研發成本。需要合適的切入時機、強大的品牌力和渠道支持。優秀的公司銷毛能夠在40%以上,凈利能在20%以上。
2. 生態盈利
多為入口型、通道型或者有聯動場景的導量型產品。如智能音箱、溫濕度/人體傳感器等。需要依賴一個相對閉環的生態邏輯才能夠成立。
3. 增值服務盈利
與硬件產品類型強相關,如攝像機的云存服務,老人手表的健康服務,一些基于硬件產品的B端服務等。核心不在于硬件,在于服務。
六、智能硬件產品發展史
1. AIoT不只是一個風口,是實實在在的行業變革
2012年Pebble眾籌了1000萬美元,可穿戴產品進入人們視野;
2014年谷歌32億美金收購了nest,引爆了國內的智能行業;
2016年ALPHA GO擊敗李世石,深度學習,深度神經網絡點燃整個行業;
如今反壟斷、隱私合規、信息安全帶來了行業的拐點?;ヂ摼W行業的無序競爭正在結束,監管制度逐漸完善到位,很多的公司未來會更加硬件化。
2.“黃仁勛定律”替代“摩爾定律”,AIoT時代來臨
邊緣和端側AI算力爆發,會帶來AI真正的融合落地,催生新的產品功能和形態創新。摩爾定律已經逐漸到達了瓶頸,而AI 算法和AI 處理器結合帶來的算法和算力提升才剛剛開始。
最直接的好處,智能硬件產品的生產成本降低,給智能硬件產品非常大的想象空間,促使我們做更多的嘗試。比如檢測家中電線老化,水管漏水等家庭場景。
3.“企業級互聯”向“產業級互聯”轉變
這里有個呼吁,以往每家公司投入幾十億補貼為的是打造自己的私有生態,企業級生態。然而對于用戶來說,不同企業間的產品互聯才是最大的需求?;谶@一場景,我希望在智能硬件行業中,部分產品能實現互通,制定統一的智能家居協議,實現互相控制,互相聯動。
總結一下,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智能硬件產品經理需懂原理、明細節、知邊界、長取舍。首先需要懂得產品的基本原理和邏輯,在懂原理的基礎上,留意關注細節,知道技術的邊界,才能先發散再收斂,更好的實現產品設計,注重培養自己的取舍能力。
相關閱讀
年度行業大會開啟巡回
互聯網圈年度盛典,聽一線實戰專家深度分享,與數千位互聯網圈同行深度交流,拆解產品、運營實戰案例,挖掘行業新機會!
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大會小助手,回復暗號【032】領產品經理&運營人必備工具包,獲取全年大會最新資訊!
本文為【2021產品經理大會(北京站)】現場分享整理內容,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實習生 @Babo 整理發布。
題圖來自大會現場。
本文為【2023?數字化產品經理大會 · 深圳站】現場分享整理內容,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實習生?@任心雨?整理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膜拜大佬!我有個小問題想提出來問一下,那個定位的問題解決方法說明有點籠統,看著云里霧里的GET不到點,能否詳細一點點,或者說是通過什么值去判斷定位是否精準的。
硬件定位精度不夠,軟件來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