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稀缺,協作工具產品如何實現用戶增長
編輯導語:2021年12月25日到26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舉辦的【2021中國運營增長大會】在上海完美落幕。騰訊CoDesign 產品運營負責人黃愈進行了精彩的內容分享,他分享的主題是《流量稀缺,協作工具產品如何實現用戶增長》。添加大會小助手豆豆(微信號:13265455310),回復暗號【031】,獲取本場嘉賓分享視頻回放,觀看完整演講。
一、企業項目研發流程的常見問題
首先,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的CoDesign 這款產品。
我們在日常工作的過程中其實免不了需要和其他崗位的同事進行協作。以互聯網公司為例,一個項目從立項到上線的整個流程參與的角色就包含:運營/產品經理、設計師、研發工程師、還有項目管理者。
通過拆解項目研發的流程,可以得出以下幾個關鍵步驟:項目立項 – 產品需求形成 – 設計創作 – 前/后端開發 – 測試驗收 – 發布上線
當項目環節比較多,或者參與協作的角色比較豐富的時候,團隊內部避免不了地會出現溝通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的問題。
舉幾個例子。比如會議評審;大家都不喜歡開會,開會占據了我們大部分的工作時間。尤其是一群人圍在辦公室給設計師提修改意見的時候,效率非常低。
另一個場景就是設計師給研發導切圖標注,以往很多設計師是通過本地文件的形式去導出切圖和標注信息,一旦設計稿有更新,那這個環節又要再來一次,而且導出的過程也挺漫長的,還得發送、上傳、下載;額外增加了不少的工作成本。
也是基于這些問題,我們打造了這款產品,用于幫助企業提高協作效率。
二、CoDesign 如何幫助企業提升設計協作效率
CoDesign 這款產品它主要支持哪些能力?
設計協作這個環節也包含很多細項。比如設計師接到了產品經理的需求,就會開始考思考在做這個設計的時候,是否可以調用以前的一些設計素材。規模比較大的團隊,會制定標準的設計規范,這時設計師們還需要按照設計規范的要求去創作。
在設計創作階段,設計師會考慮用什么樣的設計工具更合適,做完設計后,還要進行設計評審,如果需求有變動,設計師就得改稿子。設計稿定稿之后,設計師會導出標注切圖給到研發進行開發。如果這個產品已經更新迭代多個版本,設計師還需要對歷史設計稿進行一個版本管理。
而 CoDesign 這個產品針對以上所有的設計環節,都提供了能力支持。
比如我們可以關聯需求文檔,協作上游銜接了 TAPD,協作下游銜接了 CODING,將產品需求設計需求研發需求串聯起來。
設計評審環節,使用 CoDesign 進行設計評審環節就不需要在線下面對面開會,在線上對設計稿需要修改的地方進行評論就足夠向設計師傳遞修改信息。如果擔心文字表達不清楚,我們還提供超輕量的線上視頻會議評審功能。
另外,在版本管理方面,設計師做了很多版本的設計稿。有時候老板會要求用回第一稿,對于這種情況,我們也支持版本回溯功能,可對不同版本的設計稿進行比較。
CoDesign 是在2021年1月份正式對外開放;等到八月份的時候,設計稿總數就已經超過百萬級別。目前各類行業都有代表客戶正在使用,比如金融行業、醫療行業、教育行業。還有騰訊內部的明星產品也在使用,比如 QQ 音樂、王者榮耀團隊等。
三、增長之初,運營基礎能力建設
回到正題,CoDesign 作為一款設計協作工具,它是如何實現用戶增長的?首先,我們要考慮這個產品到底有沒有具備用戶增長的能力。
負責運營的同學都比較了解,產品運營有四大基礎模塊,包括用戶運營、渠道搭建、內容運營、數據分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這是一個雙循環的系統。
比方說,我有了基礎的用戶運營策略,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目標渠道準備去搭建,知道哪些地方可以給我們帶來用戶。當我們想要轉換那些用戶,這時就需要做內容運營。然后當內容發出去之后,我們就要對內容做數據分析,了解用戶對什么內容感興趣。
反之,我們有了用戶運營策略。用戶在使用我們產品的過程中,我們就可以通過數據采集去分析用戶的使用行為習慣,進而了解用戶的實際需求。
有了這些數據之后,我們便可以推斷出接下來需要準備什么樣的內容。比如,在這個產品使用過程中,有產品經理、老板、研發等等,那我們在做內容運營的時候,是不是就應該把這些目標用戶考慮進去。目標用戶有變化之后,推廣的渠道也會相應變化。
1. 用戶研究
定下這四個基礎模板后,我們接下來就講我們具體是怎么去做的。
首先,在產品發布上線之前,我們需要先進行市場調研。通過調研,了解整體的市場規模、潛在用戶規模、目標受眾對于不同工具的使用情況等。
我們在產品發布之前,做了用戶調研,預估整個設計師群體在 2019 年左右就達到了一千九百萬,如果包括產品經理、運營等等一些目標用戶的話,CoDesign 的潛在用戶規模還會更大。
其次,我們還發現 Sketch、XD、Figma 等 UI 設計工具在近幾年增長特別迅速。這些設計工具的迅猛發展,也說明 UI 設計師的潛在市場是非常大的。也就給了我們足夠的信心去上線發布產品。
2. 用戶運營
當我們的產品發布上線之后,用戶就可以體驗這個產品,在這個過程,我們做了一些用戶需求反饋的收集。在收集用戶反饋的時候,我們大概也了解到用戶和爽點分別是什么,從而繪制出用戶體驗旅程圖。
我們根據用戶在體驗產品中所提出的痛點和爽點,做了一個比較基礎的用戶運營策略。然后,去做一些延伸,比如內容運營的延伸或者在用戶體驗過程中,把一些優勢進行加強,把一些弱點進行優化。
3. 數據分析
有了用戶體驗旅程圖之后,我們就開始采集用戶使用數據。大家常用的一種數據分析方式是繪制一個整體的轉化漏斗,轉化漏斗的最終項可能是復購或者是活躍,但 CoDesign 是免費的產品,所以沒有復購的過程。
那我們的最終項是什么呢?用戶從最初接觸我們的產品再到養成習慣,用戶體驗產品只會有兩種結果,要么是體驗感好選擇分享給別人,要么體驗特別糟糕再也不用。那我們就要盡可能把用戶往分享的結果去引導,以減少用戶的流失。
在做數據分析的時候,我們也從幾個關鍵指標去進行分析。
第一個是核心指標,也就是北極星指標,在這一產品階段,我們可能主要研究的是用戶增長指標以及一些活躍相關的指標。
在做 CoDesign 的數據分析時,由于產品上線不足一年,所以我們沒有一個過往數據可以參考對比。那如何解決?我們可以對比周期拉得特別短,比如每個月或者是每周做一個數據對比,以減少趨勢的不確定影響。
第二個是增長渠道分析。我們基本上對所有投放的渠道都做了參數監測,以確保能夠第一時間知道哪個渠道的獲客效果是最好的,那個渠道近期有變化需要調整。
第三個主要數據指標是典型客戶團隊,其實就是用戶畫像分析。我們需要了解核心使用用戶的共性,分析這些用戶用的好的原因。接著,考慮能不能做成一個成功案例去推廣給其他團隊。
第四個指標就是數據累積趨勢。這個指標更多指是判斷我們在關鍵節點里面有沒有達到初定的目標。
4. 渠道搭建與內容運營
渠道和內容是無法區分開的,CoDesign 的內容運營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包括前置化運營、初期運營以及長線運營。
首先是前置化的運營。當產品上線前以及上線時,我們需要通過媒體去曝光宣發,所以我們主要的運營策略是找一些公關媒介或者通過騰訊生態去做宣傳,利用公關提效分發來為產品首發鋪墊,近而引導設計圈層傳播。
等到產品上線后,這些平臺帶來的價值就不如一些流量型平臺。這就到了第二個階段,這個階段主要考慮的是如何去獲取用戶,需要去一些平臺去進行鋪稿,通過提升搜索權重以及與 KOL 合作來促進內容的生產傳播。比如我們在 B 站上做了許多的視頻內容嘗試,獲得了平臺的流量推薦,從而獲取到許多用戶的關注。(B站ID:騰訊 CoDesign)
初期運營我們可以通過流量平臺去做,但這些平臺大部分都依賴于內容質量,我們很難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內容生產過程中,所以我們要更長線去看的話,需要的是一些穩定增長的渠道。
因此就需要考慮第三階段 —— 長線運營。為了形成規模,我們需要和一些頭部的企業機構合作來精準獲客,并且結合設計云生態產品共享流量、塑造標桿客戶來提高轉化。
四、如何實現規?;鲩L?
有了以上四個基礎的運營能力之后,我們就可以開始思考如何實現規?;鲩L。
CoDesign 主要設計的場景是設計協作,在協作方面做得很好的產品有很多,例如騰訊文檔、TAPD、騰訊會議,我就把這些產品做了一個簡單梳理,看看他們之間的共性是不是有值得挖掘的用戶增長的場景。
協作產品有哪些共性?
第一個,使用者有很強的目的性。
像騰訊文檔的使用者可能更多的是為了解決 Excel 、Word 文檔、PPT 這些辦公工具的使用需求;騰訊會議的用戶主要是為了解決在線會議的需求。CoDesign 的用戶包含了設計師、產品經理、研發等角色,每個不同角色它要解決的都是設計協作中所處角色的使用場景。
既然用戶有很強的使用的目的,那我們可通過兩個方式去實現潛在用戶的規模增長。第一是從橫向擴展,把更多的需求用戶覆蓋進來,比如產品經理、運營、管理者等等。
縱向的話,既然已經包含了這些目標用戶,我們就需要提供對應的能力給到他們。所以我們也為這些用戶人群量身定制了一些相應功能。比方說對設計師的支持,以往我們可能僅支持 Sketch 插件,當我們把 Figma、XD、PS 和 Axure 等設計工具都提供了插件支持之后,也就意味著 99%的 UI 設計師都成為了我們的潛在用戶。
第二個,產品存在多角色參與。
協作性產品一定會有多角色參與進來。例如騰訊會議、一個人肯定是開不了會的;文檔的話,我們寫的很多東西其實最終都是給協作伙伴去看,所以也是多個角色參與其中。
CoDesign 這個產品也一樣。多角色協作屬于一對多,它其實是一個潛在的裂變因子,存在裂變的可能性,所以我們也做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嘗試。
第一種是活動型裂變。主要的玩法是通過權益誘導。我們針對兩種不同類型的用戶都策劃了對應的活動。一類是個人用戶,我們主要通過Q幣之類的獎勵去作為活動的權益;另一類是團隊型的用戶,我們則是使用一些特色功能作為權益。
第二種裂變的玩法是內容型裂變,它主要依靠的是稀缺性原理。我們將一些優質的內容,通過小程序進行承載,以公眾號為媒介去進行推廣宣傳。比如我們把前段時間騰訊99公益日,我們將歷屆的設計稿都存放在我們的小程序里面,供設計師查看分享。
最近,我們上線了騰訊的設計體系 TDesign,并把它融合進小程序去分享給設計師,把內容通過社群傳播出去。那看到這個內容的設計師,他就會覺得這個內容很棒,我也要分享給其他人。在分享給其他人的過程中,其實就通過小程序幫我們帶來了新的用戶,所以這是個內容裂變的邏輯。
第三個共性是用戶使用的依賴性強。
無論是騰訊文檔還是 CoDesign,用戶生產的內容是會存在平臺上的,比如我們在 CoDesign 上上傳了很多設計稿,當我再想換一個產品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內容遷移的成本,如果遷移成本特別高的話,我就不會去考慮去換這個平臺了。
基于這一點,我們更多的是需要去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我們在做用戶階段運營的時候,一般會將用戶分為以下幾個階段,比如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用戶流失期等等。
作為運營我們能做什么呢?
針對導入期的用戶,需要做的是去提升訪問注冊轉化率。
我們首先對訪問注冊進行了一項優化,把小程序掃碼注冊并入到我們正常的注冊流程里面。原本的注冊流程他可能要填很多的信息。但是通過小程序,打開手機掃碼,掃碼完之后點一下授權,授權完成之后他就注冊成功了,特別痛快。當訪問注冊轉化率上去了,即便用戶訪問基數不變,還是會實現規模增長。
針對成長期的用戶,問題在于如何降低我們的使用門檻,解決辦法就是利用新手任務,來引導用戶去做一些關鍵的行為動作。
比方說 CoDesign 的用戶關鍵行為是上傳設計稿,那我們的新手任務就應該以引導用戶上傳作為主要目標。同理,一些平臺的關鍵行為可能是首次付費或者是其他的行為。
第三種就是成熟期、流失期、休眠期的用戶,我們主要依靠消息觸達去提升用戶的活躍度。
我們為用戶提供了三種類型的消息觸達能力。第一種是系統型的,比如產品更新、平臺維護通知等;第二種是運營型的通知,比如說工作周報、流失召回、活動提醒、內測邀請等;第三種是用戶在協作過程中,需要提醒他的團隊成員,設計稿或者是某個項目里面有變動,我也提供了能力的支持。
所以,規?;鲩L其實就是以下三點:產品能力驅動 + 裂變 + 核心轉化提升。
最后,我引用我特別喜歡的一本書,就是楊瀚清老師在《我在一線做用戶增長》這本書里面提到了一句話:以始為終,利用一切資源讓更多用戶更高頻地使用核心產品功能。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內容了,謝謝大家。
相關閱讀
以終為始,站在更高層次定義自己——2021運營增長大會·上海站報道
2023產品經理大會
每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都會聚焦正在發生與即將到來的產品趨勢,舉辦年度盛會,為互聯網人帶來行業發展的、前沿的、方向性的解讀與思考。
2023產品經理大會,5大峰會,以「聚焦產品·數字商業·探索穿越周期的進化力」為主題,從數字化、出海、新商業、B端、到全域增長,探究行業真知,看見更多未來發展機會。
↓↓掃碼加入大會咨詢群↓↓
了解最新嘉賓陣容、議程、購票優惠等
本文為【2021中國運營增長大會】現場分享整理內容,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實習生 @黃彩怡 整理發布。
題圖來自大會現場。
本文為【2022年產品經理大會】直播專場分享整理內容,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運營 @Ginny 整理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息存儲空間服務。儲空間服務。
寫的好厲害!!就是我太小白了還看不懂,要好好學習下!
針對導入期的用戶,需要做的是去提升訪問注冊轉化率。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