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產品經理的新機會趨勢

0 評論 5753 瀏覽 29 收藏 37 分鐘

2022年10月22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舉辦的【2022年產品經理大會·直播專場】完美落幕,前阿里巴巴集團高級專家、中關村標準化協會商務與消費數字化分領域技術委員會委員 @孟曄 帶來了精彩的內容分享,他分享的主題是《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新機會》。戳此購買:https://996.pm/YNJv4,即可收看【2022產品經理大會】6大專場內容。

今天很榮幸能和產品經理朋友們一起交流我對于產業互聯網發展新機會的一些初步看法。

一提到產品經理,至少是在互聯網行業,各家企業都是非常重視的。業界普遍認為,產品經理團隊匯集了企業里最聰明的一部分員工。因為產品經理了解商業模式、技術和產品開發以及業務運營的方方面面,所以他們是公司的中堅力量,也有能力在未來投身創業大潮。

產業互聯網在創新中持續得到發展。

技術創新,從總體來看,可以劃分為兩類。一類是單點創新,一類是網絡化創新。

單點創新就是在一個技術環節上厚積薄發,比如芯片領域數十年的努力帶來一個巨大的成果。而網絡化創新則特別需要系統化思考、架構和運作,產業互聯網就是這樣一個創新領域。

我們處于一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幾乎每天都有趨勢報告發布,但是都有各自立場,所以一定要加以篩選、鑒別。

我們要關注硬趨勢和軟趨勢的差別。

那么什么是硬趨勢,什么是軟趨勢呢?

硬趨勢就是確定會發生的;軟趨勢是在看到硬趨勢后,去尋找一些機會,抓住這些機會,就有可能成為市場贏家。

硬趨勢最主要的兩類,一類是技術創新,尤其是在技術創新的商業化規模應用上。再有一類就是像人口增長態勢和結構改變,這樣的根本性變化。我國人口增長率正逐年下降,這樣的趨勢值得產品經理關注。

一、源起:產業互聯網不止于制造業

我們可以了解一下產業互聯網的緣起。

大家這些年聽得比較多的概念,其中一個是工業互聯網,相關的媒體宣傳、標準發布、會議舉辦等比比皆是。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有很多智能工廠主題的短視頻,涵蓋了汽車制造商、服裝廠商、消費品廠商等等。通常這些視頻作品都伴隨著激動人心的BGM,確實比較震撼,因而很多人都喜歡看。

但是我們也應該打開視野,認識到工業互聯網只是互聯網滲透到產業領域的一部分表現。2013年初,曾提出Web 2.0概念的O’Reilly,旗下出版社出版了一本書,書名是Industrial Internet。翻譯過來,既可以是工業互聯網,也可以是產業互聯網。

在這本 2013 年的書里面,產業互聯網實際上涉及的有能源、汽車、交通、醫療以及制造等等。所以我們看到的產業互聯網從一開始就不是止于制造業。因此,產業互聯網概念能夠讓我們的思路不受局限,無論是在農業、制造業還是服務業中,其實都有很多發展機會。作為互聯網產品經理,更應該打開思路,有效尋找個人成長和公司發展的新機會。

我們提到智能工廠給人一種敬畏感,但實際上智能工廠就目前來講,更多的只是企業內部數字化的部分場景,超出企業邊界的事情還沒做的不多。產業互聯網比企業數字化的內容更多、范圍更廣,它是超出企業現有邊界的。

二、協同:產業互聯網不等于企業數字化

從信息化百人會一份調查報告的表格中,我們能看出中間三列數值都比較高,兩邊數值則較低。我們可以看到9 個細分行業,這份報告反映了相關的數字化發展動態。

資料來源:中國信息化百人會

較高的數值,一個是單點設備的數字化率,一個是數字化生產設備的聯網率,即是否在線。還有一個是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的普及率,像 CAD 等。

數字不高的,一個是智能制造的就緒率。這表明一些單點的數字化設備和應用都有,但是把它們組成企業內部的小系統,做得還不夠好。此外,實現產業鏈協同的企業比例是非常低的。這里面存在著巨大的商業機會。

要實現產業鏈協同創新,可以從位于上下游的兩個或三個環節聯動入手。以有商業模式支撐的最小可行產品或者服務為突破點,就能形成產業互聯網發展的增長飛輪。值得強調的一點是,打通產業鏈上下游形成協同,是產業互聯網發展的重中之重。

三、重心:消費者主權崛起

剛才提到一個硬趨勢是人口變化。這個趨勢有什么具體表現呢?

一方面,我們的勞動力市場由于人口紅利喪失會變得很緊張。另一方面,如果人口增長比過去低,爭奪消費者的競爭必然會愈演愈烈。

消費者的主權隨之崛起。新消費者人群,是以95 后為代表的 Z 世代,他們是數字世界的原住民。很多報告其實提到:Z世代在某些方面的要求是很高的,他們會給出專業化的表達和訴求;他們是即興的一代,需求要被快速地滿足。如果跟消費者斷掉了聯系,不以他們的需求為出發點去設計、生產產品的話,很顯然不會收到歡迎。

從決策鏈路上來看,已經跟我們過去的購物流程完全不一樣了。

資料來源:阿里研究院報告,本文略有修改

從消費的側重點轉移來看,從產品到服務,從性價比到體驗,從被忽視到積極參與,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分享,在保證他們獨立性的時候,又要能夠在需要的時點快速地讓他們體驗到社交的快樂,趨勢顯著。同時,消費者的整個主張有了大幅變化。

如果是B端的產品,又會怎么樣呢?一方面從產業鏈來看,即使是B端客戶最終也需要去滿足終端消費者,如果不清楚這件事,那么B端客戶也沒法有大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互聯網這些年來的發展,已經為產業互聯網,不管是 C 端還是 B 端產品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像現在興起的協同辦公工具,為什么能在短時間內發展得如此之好?十多年前卻遭到冷遇呢?因為工作者和消費者是同一群人,他們在被微信等社交軟件一定時間的培訓、教育之后,作為一個工作者,自然會在他工作的場景中應用學到的技能,這才帶來了協同工作軟件滯后性的大爆發。

例如剛才提到的芯片,英特爾最開始做芯片的時候,可能在PC領域并沒有很大的話語權,他是怎么去推動改變的呢?英特爾不只是做芯片,它還提供了一套主板方案,把主板方案提供給生產商,這樣芯片的表達就與消費者更加貼近了。我們也能回想起英特爾當年做了許多面向 C 端、引起共鳴的廣告精品了。

從這個角度上講,就是一定要做 C2B,也就是要重視消費者、重視客戶,從他們的需求出發做產業鏈上下游聯動的數字化,而不是只把原來的一些流程用信息化手段簡單復制出來。拘泥于簡單的信息化做法,企業不可能取得變革的主導權。

四、響應:唯快不破

在我們談到數據化、智能化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唯快不破,在直接面對客戶和消費者時,怎么做到更快。

資料來源:參見阿里云研究院報告

依托數字化、智能化,很多企業在各環節的快速反應上取得了巨大進步,不管是從研發的上市周期來看,還是在運營決策的敏捷性上,以及生產調度、供應鏈的周轉、服務的響應上,都呈現了質的飛躍。正是每個環節一點點地提高,造就了企業、產業及經濟整體的顯著優勢。

從消費互聯網發展來看,值得我們自豪的是,在中國這么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享受到了超過其他國家的極致、快速消費體驗??梢灶A期,成功的做法將逐步滲透到各產業,在生產和供給端加速。

已有業界實例證明,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優勢的結合,讓我們的企業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上贏得了主動,今后這種優勢的釋放將會成為顯著趨勢。

五、行動:借鑒與創新

談及各個國家的情況,一些人士經常提到德國怎么做,美國怎么做,那么中國是不是也應該照搬呢?他們的經驗,我們確實可以吸收借鑒,但是也應該考慮實際情況,尤其是要把我們的長板優勢發揮到極致。

德國發展工業4.0,是基于他們在制造能力方面的強力優勢,一批世界級制造業隱形冠軍企業構成了十足的底氣。但相對來講,互聯網產業并不突出,美國互聯網產品和服務在歐洲居于統治地位。

資料來源:參見《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新增長》,電子工業出版社

德國的工業4.0理念先進,但是是在有適用條件,在一個需求穩定的大環境下,很有力量。但現在的國際貿易爭端頻現,市場不穩定因素很多,其全力實施還是具有一定風險的。一些芯片企業的股價為什么持續升高又突然下跌,因為如果沒有消費者、企業客戶對嵌入芯片的高技術產品的強勁需求作為支撐,企業盈利可持續性將受到挑戰。高技術類產品和服務,會受到經濟周期性波動的較大影響,同時在供給上會有一定的滯后性。

美國是崇尚商業模式創新和技術創新的。他們整個的商業計算比較精細,導致了很多制造業環節的外包,外包后雖然財務效益提升了,但是制造業的產業工地也隨之消失了,新產品的試制以及制造經驗積累上面臨很大困難。因此他們迫切希望制造業回流,希望利用技術、系統和商業模式上的進步,重新樹立優勢,如美國在大規模定制等制造業理念和解決方案上仍然領先全球。

中國則是一個多元主體共同推動的狀況。我們政府的產業政策導向是比較強的,還有很多大型企業希望成為行業領導者,同時中小微企業也希望能夠借勢產業互聯網大潮更進一步。

六、貫通:消費、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

消費互聯網已經發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但如果沒有好的商品,如果不能更快速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其高速增長肯定是無法持續的。所以消費互聯網抬高了消費者和企業客戶的預期,倒逼產業互聯網進行變革。

因此,產業互聯網發展靠的不是單輪前行,而是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雙輪驅動。

這里我同大家分享幾點體會。

1. C2B:不止是B2C的包裝和兜售

一些企業做大之后,為了持續擴大規模,供給增加上可能會是比較粗放的,良莠不齊的東西可能混雜其中,從而在滿足消費者需要、提升體驗上止步不前,甚至有所弱化。立足于B2C傾向,只重視產品和服務的包裝及兜售,顯然將難以逾越消費者真實需求這一關。

適應消費者主權的崛起,C2B模式是大勢所趨。C2B一定是從消費者訴求出發,去改造或者創新產業各環節,這是非常重要的任務。如果不是從消費者出發的,那做出來的產業互聯網其實也是一個舊有流程的翻版,徒具一個難以在市場上勝出的空殼。

2. 依托:數據智能和網絡協同

談及數據智能,其實也有現實的實現途徑。例如在企業內部、產業鏈上下游不同環節之間,數據如果能通過接口自動流轉了,也是在智能程度上的一種提升。

而網絡協同,對產業鏈上下游不同環節,強化相互之間的連接,提出了高要求。

在產業鏈條上,各環節間如果呈封閉狀態,只專注于自身利益,那整個產業的成本就會居高不下,作為終端的消費者得到的實惠就會更少,產業的發展就會陷入“鎖死”的僵局。如果缺乏網絡協同,互聯網的潛力也難以進一步發揮。我們設想如果網絡營銷端單純為了把自己的蛋糕做大,必然會把高成本轉嫁給供給端。因此,打通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產業鏈充分實現網絡協同勢在必行。

3. 全鏈路連接和優化,謹防“牛尾效應”

可以想象,牛尾巴根部輕輕一動,長尾巴的末端就晃得很厲害,類比一下,這種現象在產業鏈上很常見。

舉個例子,或許大家都上網買過“冰墩墩”,它剛剛推出的時候,大家購買的熱情是非常高的,但當訂貨時被告知45天之后才能發貨,我們的熱情就減弱了。再等到收貨時,一個多月過去了,消費者當初的熱情大概耗散嚴重了。這其實是“牛尾現象”的一個典型體現。

現在的生產企業面臨兩大難題,一是高庫存,一是高缺貨。不管是高庫存還是高缺貨,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在產品需求旺盛之際,由于缺乏準確的消費者洞察,沒有預計到可能有這么好的銷量,所以生產量過少,更可惜的是還不具備快速翻單的能力,跟材料采購方也沒有做好協同,導致它們可以提供的材料也不夠。因為沒有做好準備,旺銷機會擺在面前就這樣喪失了,一定有很多消費者會因為收貨時間過長而放棄購買的。

另外一種情況是,商品不符合廣大消費者的需求,渠道庫存已經開始積壓了,后面的生產企業還不清楚情況。生產企業還在持續生產,相應地到末端的材料方,也還在繼續供應。由此各環節的高庫存,還是沿著慣性在增加,直到產生嚴重后果。

因此,我們要充分地去看怎么從消費者真實需求出發,連接產業鏈上下游,進而帶來系統化優勢。

從產業互聯網的演進來看,就是要形成以客戶為中心、數據貫通的一種商流。在這里面有非常多的環節,不只是做銷售,也不只是做生產制造,眾多環節是連為一體的。

從銷售端能產生基于數據的需求洞察,利用互聯網可以更快地捕捉現有需求甚至是潛在需求,快速迭代的產品創新和測試將得到有力支撐。由此我們可以實現快速地提供數據定義的新供給,這是在商流上很大的變化,不能把人為地去分割需求端和供給端。

資料來源:參見《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新增長》,電子工業出版社

還有基于數據貫通而革新了的物流、資金流、人才組織流以及產業服務和公共支撐,以及起到支撐作用的技術基座和產業互聯網技術支撐平臺。

談到這幾個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它們一定是為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貫通服務的。如果只是為了物流行業自身的發展而談物流,為了金融行業自身發展而談金融,那就不存在為產業升級提供的突破性創新了。

新的物流,它一定要適應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的趨勢。

盒馬鮮生的店鋪是消費者下單后馬上就送嗎?并不是,一定是有同一時段訂單集單的過程。集單后,就能夠實現基于商業規?;腃2B服務,而不是不考慮成本優化的盲目配送。實質上就是把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通過數據、算法,轉化為規?;┙o并履約。如果沒有商業規?;瘜嵤?,純粹的定制就是只能服務少數人的奢侈品。

在資金流方面,不是為了賺錢而賺錢,它一定是要跟整個產業協作緊密融合,解決實際痛點的,要為通過數字技術和金融創新為消費和生產兩端持續提供急需服務。

在人才組織方面,變革也很顯著。當前消費者的消費傾向變化很快,因此企業要快速調整戰略布局,以實行新局面。

比如說今天是按區域組織分公司,明天需要按行業線組織分公司,人員和組織結構調整之后,后端的各個系統能不能迅速就位呢?如果系統不能很快匹配,整個調整就無法順利實施,所以要在數字化上要充分考慮這方面的可能性。為了貼近市場、協同上下游,各種跨出企業邊界的產業協同工具也就很重要了。

此外,還有服務商或者政府部門提供的一些產業服務和公共支撐,以及更為根本的跟開發相關的一些平臺以及技術基座等,都存在很多商業機會。

七、增長動力:產業互聯網競爭力結構

產業互聯網時代,企業的增長動力來自哪些方面?

一個是產品力,一個是組織力,一個是消費者資產,還有一個是數智力,即利用數據化、智能化的手段實現倍增效果。

資料來源:阿里研究院研究報告

增強產品力,就是要推陳出新,未必是指推出顛覆性新產品,也可以是小步快跑,真正滿足消費者快速變化的需求。提升組織力,就是形成動態能力,實現跟產業不同環節的充分協同。積累消費者資產,如何更直接的觸及消費者,了解他們的需求,形成有效的互動。

八、產業互聯網發展的新機會

下面我們具體來看下產業互聯網發展的一些新機會。

1. 消費者為中心、生產集群優勢

第一個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發揮生產集群的優勢。這一點我跟施展教授曾經交流過,我們都同意。

中國的產業集群非常發達、中小企業眾多,它們在數字時代有可能共同組成區域化柔性制造網絡,區別于一家企業內部的柔性制造工廠。

如果去生產服裝、鞋帽等等產品的區域實地走訪,大部分人都會震驚于我國產業集群的強大,中國制造在某些領域目前確實是無可替代的。如果通過數字化將生產集群的企業組織起來、優勢發揮出來,同時運用互聯網在消費端的能力,會產生驚人的力量。

Shein在兩個方面做的很成功。一個方面是將國內消費互聯網的運營經驗和策略應用于海外,取得了競爭優勢,獲得了海外消費者的極大認可。我們通過互聯網開展C端產品開發和運營,相對于海外企業來講是優勢的。

另一個方面,Shein在基于它的自有品牌獲得海外消費者關注后,在國內著重強化供給端的優勢,讓C2B模式得到有效貫徹。根據消費者的訴求,去做最好的款式并不斷推陳出新,此外快速地協調產業集群的眾多小廠去生產,價格非常便宜。并且從下單到收獲時間很短,這對海外消費者來說是非常驚人的體驗。

但這也對數字化的企業間協同提出了高要求,它對產能的調配,采取了實用主義的態度,沒有做一個超級復雜、功能完備的系統,而是做到了有效的數字化。通過最小可行的簡單系統,它能夠迅速掌握這些小廠的產能動態,把訂單需求發下去。能夠在某些小廠產能跟不上的情況下,馬上將未滿足訂單調整給其他小廠,非常靈活。

當然,通過穩定提供訂單,小廠也滿足了快速生產的要求,交貨時間大幅度縮短,實現了中國速度。此外,通過在倉庫里做物流分揀的工人,同步完成質檢工作,再通過集貨運輸運到海外,海外再用當地的物流配送,相關環節的成本大幅降低,產品交付給海外消費者的時間顯著縮短。

正是由于消費互聯網的發展成熟,消費者收到產品的時間被壓縮得非常短。這倒逼了生產供給的加速,倒逼了流程和工藝創新,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進步路徑。

值得警醒的是,大廠出來創業的同學,容易憧憬一步到位做一個適合超級多種業務創新的復雜平臺,但是對處于不同發展階段、規模各異的企業來講,未必適用。我們更應該強調去做快速、有效的數字化,最小可行產品的理念至關重要。

2. 商業價值、信息優勢、盈利模式

第二個是要考查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之間,有哪些信息是不對稱的,從而找出突破口,看看怎么做各方都能獲益,以此逐漸形成有清晰盈利模式的產業互聯網服務創新。

做一件事,首先要想撬動點在哪里?

要做出一項互聯網業務創新,僅僅設計出理論上很完美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是不夠的,一定要接受真實市場的考驗。要讓業務運轉起來,就要有合理的撬動辦法。

以某紡織品產業互聯網企業為例,我們可以獲得有益的啟示。

他們的團隊和服裝批發市場的商販很熟,因此可以比較容易的獲得訂單。他們再把訂單提供給小廠廠主,因為廠主都不希望因為沒有穩定的訂單,讓自己的廠子停產或者讓設備閑置,所以在有訂單的情況下就樂于和他們合作。

但這個企業也會提出要求,比如把傳感器安裝到紡織機械上,同時還要安裝使用他們的生產信息系統,如小型MES系統等。由于有訂單,并且安裝傳感器和使用生產信息系統的費用也不高,廠主們欣然同意了。這個企業的業務快速滲透到多家工廠,在風險投資的支持下進一步擴大了規模。

它由于布設了傳感器和生產信息系統,就掌握了產業集群各廠的動態產能數據,這個時候它再跟上游布料廠商去談。上游的布料廠商也覺得與這個企業合作有利于穩定自身的銷售,也愿意以較低價格給它供貨。它再去向小廠銷售原材料,顯然盈利的方式就增多了。之后它再不斷地拓展物流,產業園,供應鏈金融業務就水到渠成了。

具備聯動產業鏈上下游一兩個環節的能力,就帶來了跨環節獲利的可能性。所以推動產業互聯網方向的創新,企業一定要務實,產品經理必須充分結合技術能力和商業模式做設計和策略拆解,否則都是紙上談兵,難以取得成功。

3. 產業互聯網平臺服務不斷拓展

另外一個機會就是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為多種多樣的服務平臺涌現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它的服務會不斷拓展,從最開始只是資訊,到后來的交易撮合,再到有金融和物流服務,再到現在看到的一系列增值服務,都是需求旺盛之后出現的新機會。

資料來源:參見《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新增長》,電子工業出版社

這次疫情的發展超乎大家的想象,各個行業都感受到了非常大的壓力,但這同時也為產業互聯網平臺滲透和發展提供了良機。

4. 搭建大小企業間的橋梁

第四個機會在于,品牌企業和中小生產企業之間連接的需求始終存在,所以搭建好大小企業間的橋梁,非常重要。

資料來源:參見《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雙輪驅動新增長》,電子工業出版社

某鞋類產業互聯網平臺,從行業的B2B業務開始。由于積累了眾多中小企業用戶,又看到了產業里面大的品牌企業的外包需求,因此作為居間平臺,通過數據貫通和業務流控制,連接產業集群中小企業構成的制造網絡來幫助他們很好的實現了這種訴求。

品牌建立是有門檻的,大品牌企業和中小生產企業的區分一直都是存在的。因此切實考慮到大小企業之間溝通和發展的實際需要,也是產業互聯網發展的一個新機會。

5. 核心軟件服務與應用(如CAE等)

第五個機會,就是與核心軟件服務與應用有關。在強溢出效應的單點上,也存在很大的產業互聯網機會。但選擇這種單點機會,一定要考慮到它是否會應用到眾多的行業當中去。這個東西不能專用性太強。

如CAE即計算機輔助工程。不管是B端生產企業,還是 C端生產企業,如果要規模化生產,就不能反復地去進行生產試制,不然成本過高,所以通過計算機輔助工程軟件的模擬,就能及早發現生產中可能會出現什么問題,從而更早做出設計的改進和迭代。

在大型裝備制造方面,如汽車等,CAE在生產之前就幫助模擬整個過程。避免了多次試制的損失。

服裝行業也有類似的應用,如服裝的 3D 數字化打版,這樣就不需要更多實際的打版了,避免了反復操作,也節省了品牌商和生產企業間長時間的反復溝通,讓新產品早日投放市場。

所以CAE是可以應用于多個企業,乃至行業的。類似的單點創新在產業互聯網時代是由機會的。

6. 核心硬件及服務拓展(如XR等)

另外的機會在于核心硬件和服務的拓展(如VR、AR,或者統一稱為XR)。

僅舉一個例子,我覺得我們是可以從一滴水看見一個大海的,比如說現在的VR、AR等一系列 XR 技術的應用,就有可能改變產業鏈的多個環節。

國內有一家做智能眼鏡的廠商,它掌握了核心的AR、VR技術,推出了自有硬件,并努力應用到不同行業和企業中去。有些大型復印機廠商,他們銷售之后,由于商用設備的復雜性,必須派工程師去各地給客戶安裝調試,人員和差旅成本都很高。但現在通過AR技術和智能眼鏡,當地的一些技術水平沒那么高的工程師,甚至是客戶自己的員工,就可以帶著智能眼鏡,按照 AR 的指示操作了。

我們驚喜地看到,類似的應用會帶來整個生產性服務業、生產制造業等的巨變。這種硬件服務跟軟件應用,在不同的上下游企業之間的拓展會帶來巨大的機商業機會。

最后,我想說的是,希望大家不要被“智能工廠”等等概念束縛了自己的想象力。

聯動產業鏈上下游,哪怕僅僅是從關聯兩個環節開始,探索有商業模式支撐的產業互聯網服務和產品創新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貫通產業鏈的產業互聯網將是產品經理,你們這群最聰明的人有一個廣闊的舞臺。

在這個領域思考得足夠多,就能夠抓住技術、人口結構以及產業發展的大勢,獲得企業發展和個人成長的好機會。

2023產品經理大會

每年,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都會聚焦正在發生與即將到來的產品趨勢,舉辦年度盛會,為互聯網人帶來行業發展的、前沿的、方向性的解讀與思考。

2023產品經理大會,5大峰會,以「聚焦產品·數字商業·探索穿越周期的進化力」為主題,從數字化、出海、新商業、B端、到全域增長,探究行業真知,看見更多未來發展機會。

↓↓掃碼加入大會咨詢群↓↓

了解最新嘉賓陣容、議程、購票優惠等

本文為【2022產品經理大會】現場分享整理內容,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實習生@郭灼灼 整理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