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陌的本質,也許不是陌生人社交?

7 評論 14897 瀏覽 89 收藏 17 分鐘

我想陌陌真正解決的,也許從來都不是陌生人社交的問題,而是即時性社交。

一、陌陌的本質是即時性社交

陌陌又進行了一次大改版。

我在兩年多前就提出來過一個說法,叫做「社交媒體的本質是搭建媒介」。在這篇文章中我提到過:

做社交類產品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事情是“媒介的即時性”。

人們使用社交產品的需求分為兩種,一種是陌陌、搖一搖類的需求,是我要解決當下這個時刻,即時性的無聊,我不在意是誰在回復我的帖子,但我希望我發出去的東西能夠馬上得到反饋。

還有一種是長期的社交關系的轉化和培養,比如豆瓣、知乎、Linkedin 這類產品,我發出的信息可以接受幾天甚至更久時間以后的回復。

那我們回頭看,陌陌的起家是利用了 LBS,也就是附近的人這個屬性。用戶會下意識的把「一個人在我附近」,和「我能更容易的馬上接觸到 TA 」?畫上等號。

所以,我想陌陌真正解決的也許從來都不是陌生人社交的問題,而是即時性社交。

那這樣問題就來了,陌陌原始的模式,是否真的能最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呢?毫無疑問是不行的,大多數男性的信息是得不到回復的,大多數女性是被過度騷擾的。

這樣時間長了,大家就不會對 LBS 的產品抱有過高的期待,也不會在需要即時性社交需求的時候打開陌陌。于是,就有了上圖中 15 年的月活下降的情況。

所以,陌陌的轉型是必須的。

如果給整個社交產品線拉一個軸,最左邊是異步,最右邊就是即時。

異步之所以能夠成立,是由于用戶之間對 “事” 而非對 “人” 更感興趣,可以忍受等待時間。

而對于陌陌這樣的陌生人社交而言,“認識人” 比 “聊事兒” 重要得多。因此,如何向即時靠攏,成為了陌陌提升社交效率的關鍵。

(在異步和即時中間,有一個 “偽異步” 模式,即 Tinder、探探的照片匹配模式。男性看到的照片中,有一定概率是對他感興趣的女生。如果兩個人都點贊對方,則立即配對。雖然后續的交流仍然是異步的,但這種配對成功的快感仍然會刺激用戶停留在平臺上。)

所以,陌陌后來推出了直播的模式,這無疑是最即時的一種產品形態。如果說 Tinder 模式還需要男生敲敲門,那么直播就成了 “大門敞開任君觀賞”。直播用一對多的方式,解決了社交平臺女性用戶稀缺的問題。

而陌陌做直播的優勢,在于它的用戶都有很強的交友目的性,而不純粹是為了打發時間。這種目的性,使得陌陌在長尾直播內容的分發問題上處理得比其他平臺更好。相較秀場模式,用戶對于主播的地理位置而非名氣更加敏感。

然而,相較過去 LBS、探探類社交,直播難以沉淀一對一社交關系。它能讓用戶認識新朋友,但質量卻遠遠不如過去那么高。

因此,陌陌在今年 Q2 繼續發力視頻社交,將一對一(Monkey、Tiki)、多對多(Houseparty) 和現有的一對多(直播)打包,全部加入產品。

不管你想干嘛,只要你進來,我都有產品功能能夠馬上滿足你。而且這里的重點就在于馬上兩個字。

這就是陌陌在做的事情:解決即時性社交需求,而非陌生人社交。所以如文章標題所說,也許大家一開始對陌陌的定位就錯了。陌生人社交是表象,即時性社交需求才是本質。

從 “同步-異步” 的模型出發,我們還可以繼續分析中美兩國社交市場。

在上圖里,我們用同步-異步-陌生人-熟人劃分了一個四象限圖,并把美國社交類 APP 的前五十名都擺在了里面。

  • 異步+熟人:最為擁擠的細分市場。
  • 異步+陌生人: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以 Pinterest、Tumblr 為代表的興趣社區應用;一類是以 POF、Match.com 為代表的婚戀應用;最后一類是以 Flamingo、Getfriends 為代表的擴列類應用。用戶輸入自己 Snapchat、Instagram、Kik 賬號,加上一段簡介和標簽,系統就會根據 LBS 位置和標簽展示其他陌生人信息與社交網絡賬號。
  • 同步+熟人:Houseparty 是多對多視頻社交的鼻祖,而且其實 Houseparty 的重點在二度人脈的搭建,也可以說是橫跨熟人與陌生人。其余兩款產品,Airtime 與 ooVoo 都是在其基礎上補足了場景。
  • 同步+陌生人:Monkey 是隨機連線社交的鼻祖,Melon 則是致敬者。進入產品后填寫資料,開始匹配 1 對 1 的 60 秒視頻通話。Discord 主推游戲實時語音和主播粉絲群,目前在 Twitch 上曝光率很大。

按照一樣的邏輯,我們又做了一款中國版的。

  • 異步+陌生人:和美國注重熟人不同,異步+陌生人反而是中國最擁擠的市場。除了探探、珍愛網這樣的婚戀交友,絕大多數都是以興趣、內容為主的社區,涵蓋游戲、寫作、文藝、娛樂。美國當下很火的擴列類應用,在中國排名卻很靠后。
  • 異步+熟人:老大哥的市場,不多說。然而也沒有什么主打視頻的應用。
  • 同步+熟人:小恩愛勉強可以算。模仿 Houseparty 的 開 pa 暫時位列第 107 名。為什么中國熟人社交更傾向異步而非同步?我的理解是視頻社交還沒有成熟,后來者還處于打磨產品和教育用戶的階段。在美國,Snapchat 開創了用攝像頭交友的先河,為視頻社交在美國的爆發提供了基礎。然而在中國,對標 Snapchat 的產品仍然在去工具化道路上前行,還很難稱得上是一個強勢的社交平臺。陌陌這次的改版,也一定程度起到了教育市場的目的。
  • 同步+陌生人:又是一個和美國迥異的市場。八款產品中,有六款以游戲切入,配合實時語音、視頻進行交友。游戲為多人語音、視頻社交創造了場景和媒介。(對標 Monkey 的 Tiki 排名 67)

綜合來看,在目前這個階段,整體社交市場的機會應該主要集中在 同步+陌生人。

在這個類別下:

  • 1 V 1 是最難做起來的,這個世界里女生是稀缺資源,1 V 1 無疑是對稀缺資源的浪費,而比起女生來,會聊天的男生是更稀缺的資源。所以 1 V 1 尬聊的留存無疑會很低。
  • 1 V 多 是最被驗證的,但是目前所有的直播平臺都更偏秀場模式,要做到真正的社交也很難。

所以,剩下的最有想象空間的就是 多 V 多 的視頻社交領域了。類似 Houseparty 及 開Pa 能否解決好匹配效率與聊天場景的問題呢?類似玩吧、狼人殺等能夠真的延續社交屬性呢?

拭目以待。(如果你看到任何相關的好的標的,歡迎來聊)

二、建造美國的人對當下內容創業者的啟示

我上周看了一部紀錄片,叫做《誰建造了美國》,講的是美國最早期的一些資本大鱷的發家故事,沒想到看的過程中也讓我聯想到了很多現實的問題。

這個紀錄片一開始講,范德比爾特是個航運大王,他敏銳的發現了鐵路的崛起趨勢,于是敢于把所有的資產都逐漸轉移到了鐵路上,最終成了美國的鐵路大王。

(結合后面的幾個人,其實這部紀錄片都講了一件事,就是在轉折期要敏銳的抓住機會,然后 all in。)

鐵路大王在早期因為壟斷了市場賺了大筆的財富,但很快這個市場就開始變得紅海,最多的時候全美國有 300 家鐵路公司。

這其實對應到現在,就是渠道過多,紅海競爭。

范德比爾特也看到了一樣的問題,他的解決方案是,去尋找能夠讓他的火車永遠滿載的貨物。對于當時的他來說,這個貨物就是煤油。(當時家家戶戶都需要煤油燃燈)

所以,他就去找了一家公司去扶持,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就叫做洛克菲勒。

這其實對應到現在,就是渠道方尋找優質內容。

后來,洛克菲勒因為渠道的扶持,果然越做越大,徹底壟斷了石油市場,他就開始反過來壓制渠道,并且建立了自己的輸油管道,最終成為了美國歷史上最大的壟斷公司,標準石油公司。(可見平臺自制 IP 的重要性)

看到這里我就想,我們現在明顯已經過了大平臺大渠道起家的時代,現在不管是投資消費品、還是 IP,其實都是在內容上做文章。

那么,什么樣的內容最終可能像標準石油公司一樣,反客為主,借助渠道起家,最終超越渠道呢?

洛克菲勒締造的標準石油公司是靠壟斷剛需產品做到的,這個在當時的特定歷史下可行,在現在幾乎不可能。

那現代商業社會有什么類似的例子呢?遠了看,迪士尼起家以后收購了 ABC 電視公司其實算是一個例子;近了看,羅輯思維從公號起家后做了得到,自身成為了成功的渠道也是一個例子。

所以,和用戶產生強綁定,塑造 IP 無疑是最好的可能性。

IP 一共分為兩種,一種是故事型,一種是形象型。故事型比如漫威系列或盜墓筆記等大家都關注的很多,形象型比如同道大叔或十二棟等大家目前反而關注的比較少,在這個賽道里會不會出現中國的 Hello Kitty ?

同樣拭目以待。

三、最好的 VC 是如何煉成的?

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好的 VC?

我覺得上圖是最簡單也是最本質的回答。

  • 天分 + 運氣 – 資本 = 白白浪費
  • 天分 + 資本 – 運氣 = 未達到應有的發揮
  • 運氣 + 資本 – 天分 = 狗屎運
  • 天分 + 運氣 + 資本 = 最優秀的投資人

四、VC 的中年危機招聘術

這個段子讓人覺得又無奈又好笑又很真實。

大多數功成名就的 VC 都在經歷中年危機。

“我們老了,讓我們招一些年輕的交際花去和最酷的年輕人 social 吧,萬一他們找到了下一個 Snapchat 呢?”

五、中國有嘻哈背后的兩條線索

「中國有嘻哈」這個節目的魅力在于,每一段嘻哈的時間都可以短至一分鐘以內,而且每個參賽者和其表演的內容都很真實,也更容易引人共情。

在這個講求效率的時代,誰能用最少的時間、制造最大的信息密度、從而帶來最大的心理收獲,誰就能贏得用戶。

這也就引向了我想講的,中國有嘻哈背后的兩條線索。

我認為所有的成功事物,都有兩條線索:

  • 一條是明線,也就是不斷地脈沖波一樣的對用戶產生沖擊;
  • 一條是暗線,也就是如細水流長一般的給用戶長期的引導。

在中國有嘻哈這個節目里,這條明線就是一段段的 Rap,不斷地給人高密度的沖擊,而暗線就是選手晉級的進展。

如果只有明線,會因為高密度的頻度相同的刺激,讓用戶產生厭倦。如果只有暗線,會因為過少的刺激,讓用戶產生倦怠。兩個都是倦,卻又不同。

這種雙線索的模式其實處處可見,小說里就很常見,美劇里也是,往往一季美劇,每集都會有戲劇沖突,但一季下來你會發現主劇情進展可能非常緩慢。

甚至,這種雙線索在王者榮耀里也有,而且王者榮耀還把雙線索疊加了。

每推一個塔就是一條脈沖刺激,每打一局也是,而暗線就是排位和升級。

所以,所有的產品都要努力追求高密度和頻次的對用戶的刺激,也要追求長期暗線對用戶的吸引。

這兩者疊加才能成為一款成功的產品。

#專欄作家#

曲凱,微信公眾號:42章經(ID:MyFortyTw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海歸創投人。美國杜克大學研究生畢業,對職業規劃,互聯網產品、創業、投資等領域有自己獨特見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社交、內容制造、ip與渠道的關系、VC、中國有嘻哈,全他媽是我最近的關注點和實踐點,怎么可能不贊!今天作品有幸跟偶像曲凱的大作同框,也是開心了一把。

    42章經是第一個讓我感覺雖然筆觸沉靜但是卻能讓人高潮的公號,隱隱約約感受到內容明線后的產品體驗和戰略布局暗線。

    來自福建 回復
  2. 我認為所有的成功事物,都有兩條線索:
    一條是明線,也就是不斷地脈沖波一樣的對用戶產生沖擊;
    一條是暗線,也就是如細水流長一般的給用戶長期的引導。

    來自北京 回復
  3. 甚至,這種雙線索在王者榮耀里也有,而且王者榮耀還把雙線索疊加了。
    每推一個塔就是一條脈沖刺激,每打一局也是,而暗線就是排位和升級。
    所以,所有的產品都要努力追求高密度和頻次的對用戶的刺激,也要追求長期暗線對用戶的吸引。
    這兩者疊加才能成為一款成功的產品。

    來自北京 回復
  4. 中心思想是什么?

    來自浙江 回復
  5. 這個文章的寫的有意思。。。中心思想和陌陌、、、

    來自浙江 回復
  6. 1

    來自上海 回復
  7. Annie小妹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運營嗎?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