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副總裁李海波:語音時代,內容平臺的產品邏輯
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與騰訊大講堂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產品經理大會:解碼未來產品經理在深圳寶立方國際博覽中心如期舉行。喜馬拉雅副總裁、硬件事業部總經理@李海波 結合喜馬拉雅的發展歷程,主要與大家分享了三件事:一是文明與智慧的匯集和分發;二是新工具平臺幫助認知創業;三是技術趨勢危機的應對之道。
分享嘉賓:喜馬拉雅副總裁、硬件事業部總經理@李海波
嘉賓分享視頻已經在起點社員頻道上架,免費觀看。詳情請戳:https://vip.qidianla.com/course/detail/2u2q8.html
以下內容為嘉賓分享實錄,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社區@Ella 依據嘉賓分享內容整理,編輯有修改,嘉賓已確認:
在過去的20年,我曾多次創業,差不多也一直是一個產品經理的角色;雖然看起來是做了很多不靠譜的事情,但其實背后都有一個產品的邏輯。
我們一直說估值不重要,但是估值也是衡量一個公司成功的標準。
在四年前,我們剛開始做喜馬拉雅;四年后,公司估值增長了500倍。這背后的產品邏輯,底層的邏輯才是決定這件事最重要的因素。
產品邏輯有一個常量和一個變量。作為產品經理,一定要記住什么是你的產量,什么是你的變量。變量就是“你”,可以是一個網絡電臺,是一個出版機構,是一個發行機構,是一個AI的形態的呈現。而永遠不變的常量是什么?我們找到的常量是時間。
今天分享的其實是——語音時代,一個內容平臺的產品邏輯。
這次分享的主題叫“給時間以生命”,《三體》里面有句話叫做“給歲月以文明”。我們折騰了這么多變化,做了這么多的工具,這么多平臺,最后想實現的其實就是這六個字——“給時間以生命”。我們需要找到有價值的人,價值在哪里?這個價值可以通過怎樣的方式分發到其他個體?其他個體如何通過平臺獲取價值?
今天要分享的是三件事:
- 文明與智慧的匯集和分發:我們的認知到了文明和信息的一個怎樣的匯集和分發的形態。
- 新工具平臺幫助認知創業:我們如何用新工具平臺提高認知去創業。
- 技術趨勢危機的應對之道:在技術趨勢的情況下用來應對危機的一個處理方式。
1990年2月,旅行者一號拍下了這張人類有史以來最著名的一張照片。很多看科幻的人都知道,在太陽系的邊緣,地球只是一粒灰塵——我們所有的愛恨情仇,你經歷的一切,你認識的人,你做的事情都在這顆灰塵一樣大小的星球上面。
為什么要講這個?我覺得產品經理首先都必須是一個科幻愛好者——你對未來有足夠的想象力,你才知道:今天我能做成什么事。
文明與智慧的匯集和分發
我們其實一直在解決的,就是今天的信息泡沫化和粉塵化的問題,以及有限的生命和無限的資訊之間的矛盾。
全球每年出版220萬種圖書,人類至今出版3.1億本。每天看10本,你要1000 輩子才能看完;互聯網頁面60萬億,每天增加45億條,你需要多久能看完?
為什么要做篩選?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在于信息的差距。信息的差距,決定他生命路徑的差異(你在社會的層次,你做的事情差距,你的等級差距)。
這是138年前法國科幻雜志里面的插圖,當時人們對未來的想象就是這樣。而今天已經變成現實了,不管是電動滑板車、直升機、高鐵,還是輪船、汽車。
1903年紐約時報在美國芝加哥街頭拍了一張照片,和現在地鐵上的人們一模一樣——每個男人手里都有一份報紙。你覺得是從報紙上獲取整塊的信息嗎?
一樣是信息的碎片,我們今天只是把報紙換成了收集,需求從來沒有改變,變得只是工具和技術。
我們所做的這些互聯網工具,不管是讓你多看一些視頻,還是讓你多去直播,都是在傳遞著文明,所有人類的努力都是試圖讓生命得以延伸。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我能不能把128分鐘變成328分鐘,428分鐘?那我們從一個百億企業向千億企業發展的時間,所有的努力都要服務于這個目標。
喜馬拉雅目前在音頻市場的份額是73%,活躍用戶每天的平均使用時長是128分鐘。
我們做了兩件事:外探內求。
- 外探:我們做了40多種硬件產品,探索如何把音頻更好觸達用戶。
- 內求:如何發現聲音內在的價值,這個價值點如何去達到每一個人。
所有的認知演變都是一個編碼改變的過程。編碼從7萬年前語言作為編碼,到5000年前文字作為編碼,130年前愛迪生發明留聲機之后,聲音也可以作為編碼;20年前,流媒體讓聲音更容易實現,這些編碼的演變才帶來了喜馬拉雅的機會。
每一次人類技術的變化,都是把之前積累的東西做一次呈現。
很多人說,喜馬拉雅不就是一個網絡電臺嗎?不就是匯集很多人在平臺說東西嗎?
其實并不是,喜馬拉雅不是網絡電臺,而是知識、信息、見解、認知和文明的新出版形態。
如果我們是電臺,天花板有多少呢?
我們全年電臺加上廣告收入一共是418億,從來沒有超過500億,還要和大家一起搶這么笑一個盤子??墒牵霭媸袌雒磕暧?萬億的份額,我們進入這個出版領域之后,你就把自己的天花板放到了一個非常高的一個境地,你可以往前沖。
新工具平臺幫助認知創業
1、只做體系的構建
四年時間,我們搭建了一個體系,就是這九個字——“哪里來,哪里去,憑什么”。
(1)哪里來
創業之初,我們只有幾千個主播,還是我一個個去簽下來的。后來發現這樣太費勁了,于是我們用半年的時間,開發了一套只用手機和耳機就能完成的錄音系統,從而讓每一個有認知的人,可以用最簡單的方式(你負責說就行,配樂、剪輯、降噪、HQ處理這些交給技術傻瓜化完成)傳遞價值。
(2)哪里去
我們有500萬主播,一共沉淀了59億分鐘,1億條音頻。這么多音頻,手機端能呈現多少?我們怎么找到想聽某條音頻的人?
2013年我們引入了大數據團隊,做了一個有1200個維度的個人喜好地圖,根據地圖反向抓取用戶可能愛聽什么東西。
從2013年8月開始,每一個人打開喜馬拉雅的頁面都是不一樣的。千人千面這套系統的建立,就是我們在APP時代走到前沿的最重要一個法則。
做這套系統之前,我們的用戶只有2000萬用戶;在做完這套系統之后,一年時間,我們到了3億的用戶。
(3)憑什么
主播憑什么要在這里做東西?我們需要給主播搭建一套完整的變現系統。
我們讓每個主播都有收入,大主播(1000萬粉絲以上)可以每年有幾千萬,小主播(這樣的主編有500多萬)一年也有幾千塊錢,這樣他就不會離開你了。他會把我們當作一個知識的創業平臺,而不只是一個分發渠道——這就是剛才一直在說的,喜馬拉雅不是一個網絡電臺。
我們今天在做的事情是一整套的,叫做“新聲活”音頻產業生態圈。
我們一端連接的是校園電臺、廣播電臺、雜志社這種原有的內容機構,由我們負責教會大家每個人如何成為主播;然后通過另一端:全新廣告、智能硬件、粉絲經濟以及有聲出版物這些幫助大家盈利。我們的運營做內容分發,分發到手機端、汽車、智能生活里,讓大家能夠“萬物有聲”。
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很多人都愿意去找盜版——免費APP、免費游戲,免費的內容。我們的很多習慣都是從免費時代傳承過來的,從來沒有過付費;而現在不一樣了——我不愿意再花時間去到處找盜版,一個9.9的內容,我直接付錢買了就行。時間才是最值錢的東西——這是這個產品的所有的邏輯,時間是最值錢的。
第二個要點是:出版從來都沒有免費過。買書要花錢,買雜志要花錢,買CD、買唱片、去看演出,所有的這些有版權行為的東西全部要花錢的,憑什么做成音頻就要免費呢?
第三個是:200塊錢就是一個紅包,看喜馬拉雅付費內容大多數沒有高過200的都是199元。
大家可以看下這些,這些只是我們的一部分,但是都有超過千萬銷售的:
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一堂課門票是5000,我們現在請他每天一個小時給我們講金融知識,一年講365天才199塊錢,大家覺得這個貴嘛?
龔琳娜做的什么節目呢?龔琳娜,你說她是專業聲學嗎?她要是來教專業聲學肯定沒人聽。我們做了一個節目叫做“KTV里面怎么唱好歌”,所有人都很喜歡這個節目。
這就是價值——讓大家能夠找到我和它的連接點。
所有的這些其實只是把個人的興趣愛好、人生哲學、人文歷史、科學地理每個領域找到另一種表達方式,另一種見解和認知的變現系統。
所有的認知、見解都可以以聲音的方式去變現——我們把它定義成知識的IP。
我們提供了一整套知識IP:稀缺認知的變現系統和針對長尾的細分市場,當用戶量達到4億的時候,你會發現用戶的喜好是五花八門,所有你以為沒有人理會的那些知識,都有幾十萬的粉絲在不停收聽。
而這些主播和傳統講課的老師不一樣,我們把他叫做“三有新人”:
- 有背書:用戶憑什么聽你的,你憑什么能把這個東西講好,你在行業內的地位。
- 有干貨:用戶在你這里花了五分鐘十分鐘,是要聽到干貨的,你要告訴用戶一整套邏輯結構。用戶在你這里學習一年,能收獲那些東西。
- 有趣味:和傳統老師不一樣,主播講的東西非常好玩。比如汪潔老師講量子力學的黑洞理論,這么枯燥無比的內容,你去聽,發現五個小時都停不下來——他把這些東西講得那么有趣,讓每個成年人都能夠重新去發現這個科學得美。
這些一整套的系統,我們把它叫做“給大咖做錦上添花,給素人雪中送炭”。
技術趨勢危機的應對之道
我們做了兩件事情:前置出版和后發出版。
我們提前兩個月拿到了天下霸唱的《西城風云》小說音頻版本,上線之后兩天就達到暢銷書級別:收聽量202萬。后來出版社發現銷售數據比之前預期提高了11倍——因為聽過的人還想買書來再看一下。這個理念打通之后,全國幾乎所有主流出版社全部達成了合作。
馬東的“好好說話”,已經有超過25萬付費用戶,我們再把它做成一本書,再賣一次——所以,自媒體不是我們的敵人,我們開啟的是一個平行時空,并沒有搶奪用戶的閱讀時間。
我們前三年使用的大數據做分發,這也是我們制勝的秘訣;但是現在逐漸不管用了,我們要找到新的分發方式。
去年年初,我們開始探索一種叫場景話AI與智能的分發方式。第一步我們先做了一個叫“隨車聽”的一個小東西,到今天已經覆蓋了2億汽車——你再手機上聽了那一段,再車上啟動的是偶從上一秒鐘往前6秒開始播放——通過這種方式,我們成功撬動了整個汽車行業和喜馬拉雅的連接。
第二個,我們往智能家居和車、音箱、耳機這些去連接。既然是想做場景拓展“萬物有聲”,那我們要覆蓋的是從你起床到衛生間到廚房到上下班路上的全過程,我們要找到一個新的方式——小雅AI音箱。
雖然它也是個智能音箱,我們只是做了一個APP實體化的嘗試——把原來喜馬拉雅的使用行為平行移植到另一個硬件產品。這個場景承載著我們對未來的一個想象,而這個場景一定是為我們的用戶做的。
我們希望小雅承載一個夢想,一個比較懶的世界,應該是溝通越簡單的,把時間省出來給自己。
這是兩個月前一個用戶發的:
他在喜馬拉雅注冊420天,聽了3303條聲音,用了8500分鐘60天的時間。他說我沒有耽誤過我的一分鐘時間,喜馬拉雅幫我延長了生命的價值,幫我多活了60天。
在一年的時間讓一個人多活60天,我們找到“時間”這個常量。
當年我們是網絡電臺,后來是出版機構,現在我們是以AI的方式在做萬物互聯和分發,所有這些都是變量——將來我可能跟腦機連接起來,你想到什么東西就讓你聽,工具、手段都不再重要,我們一定會找到新的變量的存活方式。
以上就是演講的內容。
2017 中國產品經理大會·深圳|系列文章
SpeakIn COO、前迅雷智能產品中心總經理易鵬宇:AI生態未來10年的產品人定位
本文為2017中國產品經理大會:解碼未來產品經理嘉賓分享整理總結,未經本站許可,禁止轉載。謝謝合作
有bug,倒數第二張圖片下面的文字,時間寫錯了,應該是:
85710分鐘=1420小時=60天
這個隨車聽能有2億用戶?淘寶月銷量只有百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