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戰略,我們究竟在談什么?

1 評論 4131 瀏覽 9 收藏 16 分鐘

所以戰略到底是什么?

最近朋友圈有個熱門帖子,很多人轉載,說中國創業者缺乏戰略觀,其中提到李開復老師從美國回來后的淳淳教誨,“中國創業者和美國創業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兩點:大格局,大戰略的能力?!?作者認為,這是十億美元與百億美元企業的區別所在。

先不說中國在美國獨自領跑多年,只能后發制人的情況下,中美在互聯網百億美元企業上已經基本并駕齊驅的事實。

李開復老師其實戰略觀是很不錯的,這句話并非是嘲諷,確實相當厲害,當年創新工場,完美押對了移動互聯網和安卓生態的賽道,這份戰略眼光,我真的自愧不如。

但是,很抱歉我又要用但是了。

首先,李開復老師的戰略眼光,沒有能讓谷歌順利在中國扎根,當然,這里原因很多,說出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咱不爭辯。

其次,創新工場的業績,咳咳,那么好的賽道,那么好的戰略眼光,又有汪華老師這么強的操盤手,最后,最成功的項目,居然是美圖秀秀。

美圖秀秀項目本身當然很不錯,不過就事論事,這個項目,創新工場只是搭了個順風車而已,創新工場的投資和李開復老師的光環,在這個項目里真的完全不重要。創新工場嫡系培育出來的項目則表現平平。

那么,當然,創新工場還有另一個成功項目,是知乎,當然知乎確實也挺成功的。

很可惜,知乎與創新工場的戰略方向也不是很搭,知乎作為一個知識社區,與移動互聯網,安卓生態,并無必然的關聯性。

在創新工場的戰略方向上,也有一些成功出售的項目,但戰績,怎么說呢,別說百億美元級別了,十億美元級別的都看不到,就移動互聯網這波浪潮來看,創新工場這么好的賽道,李開復這么強的影響力和技術資源,其投資回報率,和同行相比,比如經緯,藍馳,真格等等,實在只能說馬馬虎虎,其最大貢獻還要感謝廈門草根幫殺出來的美圖秀秀。

美圖秀秀是贏在戰略么?問問當年搞可牛影像的傅盛吧。

中國真的缺戰略家么?北京的出租司機各個都能給你講國際戰略,從中東亂局到歐洲移民,從美國選舉到南海紛爭。哪個公司覺得自己缺乏戰略眼光了,去皇城根底下請個出租司機當高管?

還一個戰略大師叫賈躍亭,生態化反,其戰略領先地球文明太多,導致鬼神莫測的資金鏈也崩不住了。

但是,不好意思,又要說但是,其實那篇文章的主題和內容,我還是部分支持的,確實,很多草根創業者,在關鍵上升的時候,因為戰略保守,或者不懂戰略,錯失良機。

廈門有家公司,我不點名了,草根創業者的典范,信息敏銳度高,反應決策快,在微信公眾平臺剛出來不久,就開始從事公眾平臺第三方技術服務商的角色,很快就盈利了,一個月小幾十萬利潤,活得蠻滋潤,然而,他們的一個主要代理商,開始自建團隊做同樣的事情,然后大手筆融資,滿世界擴張,他們還停留在十來個人,一個月小幾十萬利潤的水平,前幾年我去跟他們聊天,他們說,那家公司燒錢太狠,賺不到錢,我們這樣有利潤的。我就說你們這樣下去,過幾年再看,人家公司值多少錢,你們值多少。

后來果然被我說中了,當年他們的代理商靠融資發展,最近被上市公司以20億的估值并購了60%的股份,創始人成功大額套現。而他們呢,還沉浸在每個月有點小利潤的狀態里。

類似的草根創業者,隨便數數還有很多。

所以,要說很多創業者,悶頭做事,缺乏戰略,似乎也有道理。

這就回到了今天的主題,戰略到底是什么?

我先說一下我的結論,所謂戰略觀,說到底,是一種認知能力。是對自己企業競爭力,對市場變化趨勢,對行業未來空間的一種認知能力。

而這個認知能力,又存在多方面的關聯因素,比如信息資源,人力資源,產品價值觀等多方面的因素混合而成。而且,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即便針對同一個大佬,在不同領域,不同場合下,表現出來的認知能力,也會有很大差異。

我們隨便說說。

諾基亞,從一個加工木材的小企業,成為全球通信業巨頭,絕對是戰略大師級表現,如果時間截止到2010年,絕對是各種商學院里的優質正面案例,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下子變成了負面案例,同樣還是那些高管(好吧,換過高管,但核心團隊一直很穩定吧),同樣還是那樣的企業文化。

說說中國互聯網巨頭的戰略決策。

馬化騰,在創業初期,只是想把軟件賣給電信,請問這是什么戰略水平?但是當他決定,繼續免費開放QQ用戶注冊,并通過其他增值業務獲得收益時,這是一個關鍵的戰略決策。

李彥宏,創業初期是給門戶做搜索技術服務的,當他決定不靠賣服務,而是自己發展用戶賣廣告的時候,這是百度最關鍵的戰略決策。

馬云,最開始就是想做黃頁,幫中國企業拓展海外業務,雖然說邏輯上可行,但是我們較真說一句,那時候真的全靠營銷去推,真正的效果呢,你看現在還有人提這檔子事么。但他決定不惜成本做淘寶的時候,是一個關鍵戰略決策,把支付信用當作核心競爭力的時候,這是一個關鍵戰略決策。

看上去,巨頭成功的都很有道理,在關鍵時刻,他們做出了正確的戰略決策,但我們回頭說,馬化騰的搜索失敗了,電商也失敗了。 馬云試圖依靠雅虎懟百度,但是搜索,社交也都失敗了。李彥宏搞電商,搞即時通訊,也都失敗了。

為什么?其實就是一個認知問題。

2001年,在新浪搜索論壇,有很多人說,微軟要做搜索了,google很快就完蛋了,俞軍說,微軟根本不懂搜索。別人說,微軟要人有人,要錢有錢,要技術有技術,要流量有流量,你憑什么認為他們不懂?當時的俞軍算老幾?不過是一個搜索愛好者而已。但這里的問題就在于,認知問題。你如何理解搜索這個行業,如何理解搜索引擎的產品目標,用戶的最終期待,即便是巨頭,是大佬,也會產生錯覺,產生認知上的偏頗。新公司也就從中有了新的機會。

周鴻祎在把3721賣給雅虎的時候,他對搜索引擎的認知是有問題的,對網址導航的認知也是有問題的,這使他完敗于李彥宏。360卷土重來的時候,雖然他開始的目標是社群搜索,360只是一個懟對手的副產品,但他對免費模式的認知是大師級的,徹底轉免費+網址導航變現,是一個關鍵戰略決策,讓這家公司成為一個上市公司,但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周顯然遇到了新的問題和困境,并且尚未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

以上,我想說明的是,戰略并不神秘,一個企業在關鍵節點,作為企業家,如何面對潛在的風險,機會,如何應對潛在的挑戰和競爭者,對信息的敏銳度,對市場方向和企業競爭力的認知,是做出關鍵戰略決策的基礎,戰略不是憑空出現的,也不是靠大師去教導的,馬化騰在做出關鍵戰略決策的時候,并沒有上過某些知名的MBA課程,學過各種所謂戰略分析的套路;馬云也沒有,其他我們熟悉的大佬,據我所知,也都沒有。

關于市場認知和競爭中的關鍵決策,我以前推薦過一本書,再次推薦一下,聯發科主席蔡銘介先生的《競爭力的探求》,非常值得一讀,這里回顧了聯發科在幾個關鍵市場節點做出戰略決策的依據和思考方式。但話說回來,聯發科最近幾年一直想提升品牌,打入高端市場,但屢屢碰壁,你說這是戰略問題,還是市場認知的問題呢?

戰略并非來自于空想,而是針對具體業務,具體競爭場景,具體市場發展狀況,綜合認知下的思考和決策。不理解市場,不理解業務場景,空談戰略思想和戰略高度,滿世界的鍵盤黨多的是。

為什么即便是成功的企業家,大佬們,在很多戰略上也會出問題。

我看到很多成功者容易犯的錯誤,如下。

1、高估自己企業的競爭力。低估對手的發展和消費市場的變化。

這是最常見的,很多巨頭和大佬都會犯這樣的錯誤。

最近這些年,市場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低估市場變化速度的也就越來越多。

2、盲目套用既往的成功經驗。

認為自己在某個領域的成功可以復制到另一個領域,而實際上每個領域都有不同的市場認知和側重點。

3、沉浸于已有的成績,對潛在風險和競爭視而不見。

企業依靠慣性增長,而市場已經發生了轉向,競爭者從其他賽道切入。

4、能正確認識市場格局和目標,卻忽略了致命的細節。

這是很多大公司的戰略部門的通病,也是市場上一直有小公司,創業公司機會的原因。

5、對市場發展的空間想象力不足,關鍵時刻保守退縮。

這是很多草根創業者的誤區,站在現在能賺錢的立場,缺乏大規模擴張的野心和魄力。

不說別人,我也存在這個問題,而且我還不如那些草根創業者,他們至少是賺錢的。

6、不注重信息采集,對市場宏觀信息,相關信息不敏感,不關注。

這也是很多中小企業,傳統企業和草根創業者的問題,他們在某個領域做得很成功,但是沒有注意到市場上新的信息和變動,當問題和機會出現時,麻木不仁,直到不可挽回,再想解決問題已經沒有機會了。

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叫做?大佬們的智囊團

大佬們,成功人士們,他們的信息優勢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為什么很多時候,信息優勢沒有形成決策優勢?比如說,點個名字,pc時代,百度擁有的數據應該是互聯網公司里最全的,而且數據可靠性很高,但是當年百度投資部門的成績并不怎么好看,信息優勢沒有能轉換為決策優勢,問題出在哪里?在老板的市場認知上。

幾個常見場景,

1、這個東西,好像不難,我們也能做。

高估企業競爭力,低估別人的競爭力。

2、這個東西太貴了,比hao123還貴那么多。

低估行業和市場的變化。好的投資標的真是越來越貴。

3、我們完全可以扶植一家不那么貴的成為市場新的領導者。

盲目套用成功經驗到陌生領域。

4、他們沒的選擇,我們沒必要為獲取流量付出這樣高的成本。

沉浸于已有成績,對潛在風險和競爭視而不見。

以上,知情人懂的自然懂。

戰略也不是你看到了,想到了就是對的,做得到才是你的。做不到請參見賈躍亭。

從想到到做到,要處理的問題極多,每個領域,每個行業都有數不清的坑要去踩,這就不是鍵盤黨和自媒體們幾篇文章能說的清楚的了。

最后,如果說馬云是戰略大師,我覺得,以上說的都不算阿里最關鍵的戰略決策,最關鍵的戰略決策是,擁抱變化。

戰略不是一成不變的,要與時俱進,隨時要根據新問題,新情況,新機會調整,如果不善于調整和改進,光憑一個英明決策,吃不了幾年老本。

提升認知能力,提升信息分析能力,以及對企業長遠價值和競爭力做出清醒的認識,都是提升戰略決策能力的重要途徑。

非創業者,個人在職場,其實也適用,個人職場發展,也需要戰略規劃。而提升認知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作者:曹政

來源:微信公眾號:caoz的夢囈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