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進階指南:做策略的邏輯思路和理論工具

8 評論 12285 瀏覽 74 收藏 19 分鐘

《策劃入門指南》一文里,我們清理了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術語,這一篇我們來談談做策略的邏輯思路和理論工具。

我想大部分策劃都聽說過USP、品牌形象、定位論等理論,但當實際寫方案做策略時卻還是一頭霧水、不知所措……

理論該怎么用?這一個個理論各自在講什么?彼此有什么異同?

面對一個具體方案、不同客戶不同行業的實際情況,到底該用哪個理論去思考去解決問題?

什么時候一個企業該宣傳產品功能USP?什么時候要主打品牌形象?什么時候該對品牌進行定位?

作為一名策劃,如果能夠比較深刻得清晰這些問題,那他就已經進階了。

在開始本文之前,有兩點我要特別強調一下:

第一,理論提供的不是具體方法,而是思考工具和邏輯框架。

理論存在的價值就是用來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存在的問題。但理論不是實踐,我們不能把理論往實際工作中生搬硬套。

理論不是方法,而是教你怎么想出一個方法,依據什么原則和方向去思考、去解決實際問題。

這就是說,搞懂理論背后的邏輯,比記住理論本身在講什么更為重要。

如果你學習理論不是學習理論的邏輯,而是只記住了幾個新名詞、新概念,背下來了理論的要點1234……

對不起,職場不是學校,沒有人為你出一份考卷,然后你把理論默寫一遍就能拿滿分。

如果你不能幫客戶提升品牌形象,而只是把品牌形象、品牌資產幾個理論背得十分純熟,那你還是會失業的。

第二,沒有一個理論是萬能的。

只要是理論,它就有自己邏輯自洽的邊界。

只有滿足一定的條件和范疇,這個理論才是有效的。一旦超出這個邊界,理論也就隨之失效。

牛頓三大運動定律那么牛逼,能解釋地球上的各種力學現象,能解釋宇宙星球的運行規律。

經典力學大廈就是以牛頓定律為基礎建立起來的。

但到了原子內部這個微觀領域,牛頓經典力學一樣失效,大廈轟然倒塌,所以我們才有了量子力學。

那么,這就是牛頓經典力學的理論邊界:它適用于宏觀、低速運動的物體,不適用于微觀粒子(電子、質子、原子、分子),不能用來處理高速運動問題。

沒有理論是萬能的,哪怕牛頓也不例外。

所以如果某某營銷大師告訴你,他的理論可以解釋一切商業現象,不管企業面臨什么問題,都可以用這個理論去解決。

對不起,這是xie教。

削天下品牌之足,以適應其理論之履。

這是病,得治。

好了,現在我們來對各個理論進行逐一清理。

我前面講過,策略就是解決問題。

一個企業在市場上遇到的問題千千萬萬,但歸根到底,問題只存在于三個層面,要么是產品問題,要么是用戶問題,要么是競爭問題。

其實,形形色色的理論,也是從這三個層面出發,為了解決產品、用戶、競爭三個層面的問題。

1、USP

1950年代,二戰剛剛結束,美國國內百廢俱興,商業逐漸繁榮起來。這個時候,企業要想賣出去產品,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告訴別人你的產品有什么好處,能為用戶解決什么問題。

所以,這個時候誕生的理論叫USP,獨特的銷售主張。

USP理論的要點有三條:

  1. 每一則廣告必須向消費者提供一個主張,讓其明白購買廣告中的產品可以獲得什么利益;
  2. 主張必須是獨特的,是競爭對手沒有的、做不到的,或者說是競爭對手有,但沒有說出來的;
  3. 主張必須是有銷售力的,強而有力地聚焦在一個點上,集中打動、感動消費者。

歸納一下,廣告需要向消費者傳遞一個獨特、單一、有銷售力的產品功能主張和賣點。

它解決的就是一個產品層面的問題,

只有具備差異化功能價值的產品,才能長久贏得市場的青睞。

  • 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
  • 解油膩,喝九龍齋。

這都是很典型的USP理論應用。

2、品牌形象

但到了1960年代,競爭日趨激烈,市面上生產類似商品的企業也在增多,這時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個問題——產品同質化。

產品同質化之后,企業就找不到自己的USP了。這時候,企業就只好另尋出路。

對于消費者也一樣,比如我想買瓶啤酒,但是不同企業生產的啤酒沒什么區別,口味差不多,品質差不多,價格差不多。

那么我該怎么選呢?

那就隨便拿一瓶吧,或者說哪個看起來順眼就買哪個。

用專業一點的術語,這叫做:產品同質化,造成消費者決策主要依賴感性而非理性。

因此,描繪品牌形象比強調產品具體功能重要的多。

既然產品上沒有差異化了,那就形象上情感上差異化吧。

所以這個時候誕生了大名鼎鼎的BI——品牌形象論。

奧格威的品牌形象論講的是:

  • 廣告最主要的目標是塑造品牌形象而非短期效益。
  • 每一品牌、每一產品都應發展一個形象,每一廣告都應該是對品牌形象的長期投資。
  • 消費者購買的不只是產品,更是心理的滿足,廣告應該為品牌賦予情感。

百事可樂跟可口可樂產品上沒有區別,那就塑造一個年輕的品牌形象。

萬寶路跟其他香煙沒有區別,那就塑造一個牛仔形象。

優樂美的奶茶跟香飄飄沒有區別,那就塑造一個浪漫愛情的形象。

3、定位論

到了1970年代,競爭空前激烈,品類不斷分化。

別說USP是什么、你有什么品牌形象,消費者連記住你是誰都成了一個難題。

那么這個時候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給自己貼一個簡單的標簽,在消費者心智之中占據一個位置。

這就是定位論。

定位論的理論要點如下:

  • 商業是一場戰爭,它以競爭為導向,而非以需求為導向。
  • 商戰是心智之戰,消費者心智極其簡單、怕麻煩,要用一句話告訴消費者你是誰。
  • 一個企業要么數一數二、要么與眾不同,別無他策。
  • 定位的核心就是消費者的認知管理,成功的品牌必須成為一個品類的代表。
  • 企業根據自己在用戶心智之中的位置,確定戰略性質:防御戰、進攻戰、側翼戰、游擊戰。

我在《10分49秒,讀懂定位》一文中詳細講過定位,定位是一個非常依賴品類的理論。

如果企業考慮定位論,則必須考慮到自己所處的品類是否有足夠的認知度和影響力。如果你所處的品類都默默無聞,你再定位也沒有用。

比如餐飲品牌西貝,一開始定位西北菜,然后又改成烹羊專家,然后又改成莜面村。為什么反復調整都不成功?

原因就是品類小眾,就算我知道你是西北菜領導品牌又怎么樣嘞?這個品類太小了,消費者認知里根本沒有吃西北菜的概念。西北菜有啥?為什么我要吃西北菜?

莜面也是這個問題。

烹羊則是另外的問題,羊肉雖然是大品類,但在很多人心目中優缺點明顯。

定位論的另一大特色是簡單。

優點是簡單,缺點是太過簡單。

你只要告訴消費者你是XX品類領導者就好了,你只要傳播一個詞給自己貼一個標簽就好了。

定位論一聽就懂,懂了就能用。最能蠱惑企業家,特別是理論水平不足的中小企業主的心。

但你要給他們講品牌、講藍海、講競爭戰略,他們一準會聽暈。

定位標榜的消費者心智同樣非常簡單。

在定位眼中,消費者內心大概就是一個百子柜,上面有一個個抽屜(品類),每一個抽屜拉開,里面整整齊齊排列著一張張卡片(品牌)。

你要買什么產品,只要打開內心的抽屜,挑選一張卡片就行了。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定位最多屬于用戶認知管理,而非體驗管理。它只求被消費者記住,而不在乎傳遞的信息是否有打動力,是否能增進用戶體驗和好感。

所以,定位所傳遞的信息非常簡單粗暴,它非常依賴重復,反復錘打把定位這顆釘子敲進消費者腦袋里。

所以,定位論的成功案例,通常都是廣告費巨大。

比如加多寶、香飄飄、瓜子二手車,廣告鋪天蓋地,翻來覆去講那一句話,當然會被消費者記住,當然會讓你覺得很“成功”了。

但是你想模仿,得有足夠的錢。

4.最后(敲黑板劃重點)

這就是做品牌策略、傳播策略經常會用到的三個基礎理論,USP站在產品角度、品牌形象站在用戶角度、定位論則站在競爭角度,來思考問題。

  • USP理論強調要傳播產品本身的功能主張來讓消費者埋單;
  • 品牌形象論強調要通過塑造形象、傳遞情感來贏得消費者好感;
  • 定位論則強調要通過貼標簽、占據品類來區隔競爭對手,被消費者熟知。

至于競爭戰略和藍海戰略則更多涉及營銷問題,我們下一篇再談。

那么,什么時候該用什么理論解決問題,其實上面已經給出答案了。

如果一個企業的產品是全新的,跟市場上任何產品都不一樣。

那這時就應該應用USP,傳播產品賣點,告訴消費者你是誰,為什么買你。

如果你面臨的競爭狀況比較激烈,產品又跟競爭對手沒太大區別。

那這時候你有兩種辦法:一是樹立品牌形象,一是講定位。

如何選擇,則要看到底是講情感樹形象,還是貼標簽占品類哪個更易于打動消費者。

從這個意義上講,王老吉剛剛推出時的“怕上火,喝王老吉”,那就不叫定位,那是USP。

因為那個時候全國消費者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涼茶,在消費者心目中根本沒有涼茶這個品類存在。王老吉也根本沒有競爭對手可言(每個飲料都可能是王老吉的競爭對手,因而也就沒有對手)。

所以假如此時王老吉喊一句“涼茶領導品牌”其實是沒有用的,因為就沒有人知道什么是涼茶。

這時王老吉要做的,其實就是告訴消費者為什么要喝涼茶(王老吉),給人一個購買理由——怕上火。

等到加多寶、王老吉分家,廣告已經打得好多年,消費者都知道涼茶了,涼茶品類已經成熟起來。

這個時候,加多寶強調自己是“全國銷量遙遙領先的涼茶品牌,中國每賣十罐涼茶七罐加多寶”。

通過銷量搶占涼茶品類領導者。

王老吉強調自己是“涼茶品牌鼻祖,傳世185年,獨家秘方”。

通過歷史、正宗搶占涼茶品類領導者。

這就是定位。

我們再來說一下九龍齋,九龍齋一開始做的是USP廣告,解油膩。

因為酸梅湯是一個很小眾的品類,消費者吃飯時可喝的飲料品種太多了,所以九龍齋要告訴消費者為什么喝酸梅湯。吃大魚大肉就喝酸梅湯,因為它可以解油膩。

后來康師傅推出傳世新飲系列,也有酸梅湯了。

于是九龍齋開始做定位,強調自己是正宗酸梅湯,捍衛酸梅湯品類領導者的地位,支撐點包括:天然、冰糖熬制、老北京風味等。

這是一個很標準的應對辦法,但我覺得缺乏創造力。

因為你再怎么強調自己是酸梅湯品類領導者,但是酸梅湯畢竟是一個很小的品類,就算全部份額都給你九龍齋占了也沒多少。

而對于康師傅來說酸梅湯就是順手而為,多它一個不多,少它一個不少。就算賣不好也無關痛癢,因為它還有橙汁這個大品類。所以你用正宗攻擊康師傅打不到它的七寸。

多年以前,我給九龍齋提過另外一個策略。

康師傅用酸梅湯攻擊你,你就用酸梅湯攻擊它的果汁大品類(因為果汁才是康師傅的生命線)。

我給九龍齋的定位是:

更天然營養的果汁。

比附一個更大的品類,告訴消費者喝酸梅湯,比喝果汁好。更天然,更營養,更好喝。

這才有可能打擊到康師傅。

一方面把整個品類做大,從更大的品類(果汁)中搶市場;另一方面,正宗喚不起消費者的食欲,喝的欲望。但是天然營養可以。

但是吧,人家不用。

THE END.

相關閱讀

策劃入門指南: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術語

 

作者:空手,廣東省廣告集團|策略群總監,微信公眾號:空手(ID:firesteal13)

本文由 @空手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不得不說,作者的觀點很新穎很獨到,我很受啟發!謝謝分享

    回復
  2. 個人覺得,對于消費者而言果汁是一個概念,酸梅汁是另外一個概念,是兩種不同的飲品,果汁是喝味道,酸梅汁是喝功效,就好比果汁和涼茶的區別。

    來自廣東 回復
    1. 認同。酸梅湯算不算果汁不是作者或者商家決定的,而是消費者的認知。如果消費者不認可這種說法怎么辦?

      回復
  3. 正在追看。期待下一篇

    來自浙江 回復
  4. 個人感覺筆者給九龍齋提出的營銷策劃案太大了。相當于人家只想打個局部戰爭,你卻要求全面進攻一樣。對于弱勢的九龍齋來說,不但兵力不足,還得建設飛機大炮的生產線,必敗啊。

    來自北京 回復
    1. 只是投放的廣告語,不是真的做橙汁啊。也涉及到你說的那些么

      回復
    2. 應該是本身這句說服力和可信度就不夠,挑戰用戶的智商,反而令人反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