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視角:你是如何被“理論”害死的?

4 評論 3974 瀏覽 15 收藏 15 分鐘

學習的最大敵人,就是明明只學到粗略的皮毛,卻以為掌握了普世的真理。

上周,李叫獸宣布從百度離職,告別了其短暫的、只有一年多的“史上最年輕百度副總裁”的職業(yè)生涯。

當然,今天這篇文章,并不是要對這件事本身進行評論。

一是因為這件事早就不算新聞了,二是因為我之前說過:“任何一個項目的背后,都有很多外人不知道的因素?!?/strong>所以作為一個外人,在沒有得到足夠的、確切的信息的情況下,就不去跟風發(fā)表意見了。

今天真正想聊的話題,其實是“理論”這兩個字。

很多人都認為學理論沒有用,這種觀點在叫獸離職后,相信一定會更加盛行。他們會說:“你看!我早說過懂理論沒有用?!?/p>

好吧,也許你認為我會站出來(再次)為“理論”正名?

其實恰好相反…

這篇文章,我就是要告訴你理論是如何害人的,以及如何學習理論才能避免被理論所害,成為名副其實的“理論派”…

1. 兵法害死人

在聊“理論”之前,我們先來聊聊與之類似的“兵法”。

歷史上,誰是最有名的“很懂兵法,但最后又死于兵法”的人呢?

當然不是趙括,因為他只是懂得談論兵法,而不是真的懂兵法,還遠不夠資格…

那是誰?是馬謖——諸葛亮的得意門生。

《孫子兵法》里說:

高陵勿向,背丘勿逆。

意思是:當敵人在高地的時候,不要發(fā)動正面的進攻;當敵人從高地沖下來的時候,也不要正面迎敵,要等他們到了平地才能打。(不然滾石滾木會對己方不利)

馬謖當然很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在面對魏軍的圍困時,他毅然選擇在高地扎營,試圖運用高地的勢能,在決戰(zhàn)的時候來個“居高臨下,勢如破竹”。

這場戰(zhàn)役大家肯定都聽過,它就是著名的“街亭之戰(zhàn)”。所以結(jié)果也都知道了——馬謖戰(zhàn)敗,諸葛亮失街亭,并且揮淚斬馬謖…

2. 為什么兵法害死人?

馬謖是如何戰(zhàn)敗的?

其實很簡單:魏軍見馬謖全軍都駐扎在山上,就讓部隊把整個山先圍住,斷了馬謖的糧草和補給,然后放火燒山。

當然,以馬謖的聰明才智,他也不太可能猜不到魏軍會出此招。當時他應該是想效仿韓信的背水一戰(zhàn)——讓士兵置之死地而后生。畢竟,士兵在絕境中會爆發(fā)驚人的斗志,所以才會有“圍城必闕”的說法。

只不過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韓信在背水一戰(zhàn)的時候,故意安排了兩千奇兵去破壞趙軍的大后方,并最終形成“兩面夾擊趙軍”的陣勢。

也就是說:韓信是留了一手的,而馬謖卻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在一起,沒有任何外部的支援。

這就是典型的“因為熟悉兵法,所以死于兵法”——因為明白“圍城必闕”和“高陵勿向”的道理,所以就照做了,最后卻因為沒有考慮到「其他條件」而徹底失敗。

所以人們常說“兵法害死人”,其實就是因為:每種兵法都有其成立的前提條件,而寫兵法的人既不可能想全,也不可能寫全戰(zhàn)場中的所有情況(即使是被譽為兵學圣典的《孫子兵法》也不例外)。而一旦某個將軍信奉某個兵法,并且遇到任何情況都按此兵法行事,那他的下場估計跟馬謖也不會差太多…

3. 理論也是一樣

在營銷中,我們都聽過不少理論、道理和方法。

其實,它們跟兵法一樣——都只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成立,才有效。假如你遇到任何一個項目,都固執(zhí)的只想用同一種理論/方法去運作,如果你不是專門賣這套理論的,那就是腦子過于簡單了…

隨便舉幾例:

3.1 寫文案不要說清,而是要說動

這句話是華與華說的,而且說了不止一兩遍…它的意思是:廣告語不要總想著說清什么事,也不要說服什么人,而是要直接說動消費者,讓他去行動去購買。“送禮就送腦白金”“支付就用支付寶”“怕上火喝王老吉”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嗯!這套理論,想想是很有道理的樣子。

不過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華與華自己的廣告語就沒有運用這套理論——他并沒有說“做戰(zhàn)略咨詢就找華與華”,而是說“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chuàng)意”。

當然,這里并不是要說華與華做的不好,其實恰好相反,這是一個非常精明的選擇。

華與華是如何在業(yè)界出名的?很明顯,主要還是靠他們的書——《超級符號就是超級創(chuàng)意》。這本書,以及書中的方法論,就是華與華最寶貴的品牌資產(chǎn)。

既然他們已經(jīng)因為這10個字出了名,那為什么不繼續(xù)沿用它呢?就像藍白電子煙——由于產(chǎn)品成功了,公司就直接把名字從“如云科技”改成了“藍白”,這就是對品牌資產(chǎn)的高效運用…(開個玩笑:如果華杉老師不是那種善于打造個人品牌的人,我想他應該會把公司名從“華與華”改成“超級符號”之類的…)

所以,當你在寫一個廣告語的時候,也別只想著“我要寫一句能直接說動消費者的話”。尤其是當產(chǎn)品的購買決策程度較高的時候,要想直接“說動”,基本是癡人說夢…

3.2 關(guān)于“心理距離”

在李叫獸的文章中,曾有過這么一段:

一個強調(diào)“便捷”的水果送到家的平臺,在某次投放中,發(fā)現(xiàn)在分眾電梯媒體的整體轉(zhuǎn)化效果,好于戶外廣告的效果,那應該怎么得出有效結(jié)論呢?

如果直接宏觀判斷數(shù)據(jù),最能得出的結(jié)論當然是“分眾渠道更好”。但此時的你對兩者的判斷實際上并不清楚。

而如果想要得到更有效的答案,就不得不了解消費者決策的“微觀原因”,看消費者在分眾以及在戶外,是如何被影響的。

比如分眾海報在電梯的封閉空間中,距離人很近,相當于拉近了“心理距離”,而人在面臨“近心理距離”的時候,對成本類信息(比如省不省力、省不省錢等)更加敏感,本身就更有可能消費以“便捷”作為主打的這個產(chǎn)品。

而戶外在開放和遠距離空間中,相當于拉遠了“心理距離”,此時人對收益類信息(比如額外的功能和價值)更加敏感(所以你看到奢侈品以遠距離的戶外廣告為主),這可能就不那么適合強調(diào)“便捷到家”的產(chǎn)品。

這段內(nèi)容對我影響挺大,看完我還專門去學了下“心理距離”的相關(guān)知識,還寫了篇文章…

當然,看過這段話的不止我一個。

之前有個在手游公司市場部工作的小朋友,在面對“到底是投地鐵扶手廣告還是地鐵站大牌廣告”的問題時,他當著我的面把上面加粗的文字直接背了一遍,并且說:

我們的游戲主要是強調(diào)娛樂價值,這屬于收益類信息,所以更應該投心理距離較遠的地鐵站大牌廣告。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任何事情都是很多因素共同制約和權(quán)衡的結(jié)果,而不是由單個因素直接決定。“心理距離”固然是投放廣告時需要考慮的因素之一,但你怎么知道它是最重要的那個?

你認為人們更可能在走路的時候關(guān)注一款游戲APP,還是更有可能在無聊煩悶的地鐵中去嘗試一款能幫他們打發(fā)時間的游戲?

思考任何事情,都不要脫離了常識…

3.3 新時代LOGO要扁平化

這話具體是誰先提出的我不知道,但的確有不少人都在這樣說,也都在這樣做…

很多人都認為扁平化的LOGO是新時代的象征,因為扁平的圖案才更加簡潔,也更適合在屏幕上進行展示。

這就是為什么京東要把自己的LOGO從一只“立體狗”變成“平面狗”…

不過,真的是任何行業(yè)的LOGO都適合扁平化嗎?

之前,MINI就推出了自己的新LOGO。不出所料,它變得更加扁平了。

其實,這是一種很不明智的做法,尤其不值得其它車企去效仿。

為什么?

首先它降低了“行業(yè)識別度”——如果你事先不知道MINI這個牌子,讓你看新LOGO,絕對猜不出它是個汽車品牌。

另外,帶有立體光澤效果的LOGO,才更能向人們暗示“這款車不錯的工藝水平”,因為越立體越能體現(xiàn)工藝。

最后,立體的LOGO與真實嵌在車上的牌子,在視覺上也更加統(tǒng)一,不容易產(chǎn)生混淆。

所以,汽車的LOGO,最好就保持寫實風格——就是要立體,就是要有光澤,千萬不要為了簡潔而簡潔。你需要做的,就是讓它的光澤和質(zhì)感更加動人。

當然,任何事都不是絕對的。如果你就是想突出品牌“未來黑科技”或“互聯(lián)網(wǎng)屬性”之類的特征,那或許也可以通過“扁平化”來實現(xiàn)這一目的…

小結(jié)一下

其實,本文想表達的觀點,與我之前寫的《所謂的深度思考,就是不斷思考對立面》

非常類似——學習的最大敵人,就是明明只學到粗略的皮毛,卻以為掌握了普世的真理。

任何理論和方法,都有它的局限。千萬不要為了省腦力,就始終只用一種方法去解決每一個問題,也不要只用一種標準去衡量每一個事物。

所謂的“書呆子”,就是指那些只沉浸在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而不知道外界還有很多他不知道的知識,不懂得變通的人。

如何才能避免變成“書呆子”?

其實就是之前說過的:不管你學到了什么知識,一定要試著去尋找反例,用辯證的眼光看清它的虛實,而不要一味的盲信。

包括那句經(jīng)典的名言——做營銷,不要違逆人們的認知。

這句話就一定是正確的嗎?如果當初的伽利略為了順應人們的認知,改口說“地球是平的”,那他現(xiàn)在也不會被世人傳頌了。如果現(xiàn)在的孟山都公司為了順應人們的認知,放棄對轉(zhuǎn)基因的研發(fā)和宣傳,那這家公司以后估計也沒多大價值了。

所謂的“順應認知”,可能只是為追求短期利益而對真理進行的妥協(xié)。(畢竟,真理往往是反認知的,而要想改變?nèi)藗兊恼J知,往往又需要很長的時間)

最后,關(guān)于“理論有沒有用”這個問題,這里就多說一句:

什么是理論?理論的本質(zhì)就是解釋。如果我們遇到任何事都不需要知道它的成因,那理論的確沒什么卵用。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就掉下來吧,沒什么好稀奇的…

 

作者:小云兄

來源:微信公眾號“品牌圈圈(ID:Brand-Circle)”

本文由 @小云兄 授權(quán)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作者許可,禁止轉(zhuǎn)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nèi)容,請關(guān)注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我覺得文章沒有在反對理論的有效性,標題只是為了更吸引眼球而說的過于絕對化。理論固然有其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但死守理論不懂變通真的很難在如今瞬息萬變的時代背景下出彩。

    回復
  2. 666666666666

    來自浙江 回復
  3. 你一開始標題限定了“理論”會害死人,所以你通篇都在極力反對理論的有效性,而我如果舉出一兩個理論的實用性,你整篇文章的論點則會不成立;
    再來,李叫獸的離職不能證明“理論”會害死人;他畢竟有自己的公司,也服務過許多客戶,不能因為離職而否定一個人;
    最后,他的理論不一定是權(quán)威的,任何人也是,就算愛因斯坦也會被人證偽,只要你提出你的觀點,而且是可以被證明的;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