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銷模式走紅背后,知識付費電商化再進階

4 評論 16874 瀏覽 62 收藏 12 分鐘

如今外界對知識付費的討論,早已升級為“知識付費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對于知識付費的正當性幾乎不再存疑。而當知識付費成為一門生意之后,產業鏈條化就是必然,內容生產方、平臺方、銷售方和消費者各司其職。

網易云課堂又推出了一門獨家自制的付費課程。

熟悉的海報樣式,熟悉的“全民分銷”,熟悉的社交裂變……年初的“網易開年大課”、前段時間的新世相網紅營銷課,以及千聊、荔枝微課等打造的一輪輪效果喜人的內容營銷,似乎都有著同樣的“套路”,同樣的邏輯。

知識付費平臺們似乎找到了可以復制的推廣模式,并且一次又一次在朋友圈制造了刷屏級的傳播效果。

一、知識付費的電商化

試圖找到知識付費課程屢屢刷屏的答案,不妨先來回顧一下大家熟悉的三類產品:網紅電商拼多多、一度火爆的直播答題、時下風靡的游戲小程序。

在流量紅利消失成為共識的時候,拼多多在三年不到的時間內做到了400億的恐怖規模,較于淘寶、京東之類的“傳統電商”,拼多多的創新之處可以歸結為拼團、砍價和分享,無不是誘導用戶分享到社交網絡中。

曾經火爆一時的直播答題,同樣有一個巧妙的設置,用戶把專享邀請碼分享給朋友,可以獲得一次復活機會;這在最近風靡各個微信群的“彈球王者”等游戲小程序上得到了繼承,游戲結束后可以分享到不同的微信群,以換取復活的機會。

不難從中總結出共同的關鍵詞:即社交裂變。在流量越來越集中,競爭門檻越來越高的時候,盡其所能地搭上社交關系,在一次次分享轉發中裂變為病毒式傳播,不失為流量獲取的一條捷徑。

盡管騰訊為此設置了近乎苛刻的標準,比如不允許誘導分享,不允許利益誘惑,不允許夸張的文案。

知識付費一輪接著一輪的刷屏,無疑指向了這樣一個事實:蹭流量只是手段,電商化才是歸途。

其實在知識付費還處于混沌期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分銷”的嘗試,典型的就是為羅振宇“代班”被外界熟知的樊登。創立于2013年的“樊登讀書會”,很早就嘗試過通過地方代理銷售會員卡的玩法,與各地有獨立法人資質的公司簽訂代理合同,并將銷售的一半分給代理商。到2018年初的時候,“樊登讀書會”的注冊會員人數近600萬,實際付費會員達300萬,在全球設立了超過1500家分會,年收入過億。

如果說“樊登讀書會”的崛起依賴的是線下模式,網易云課堂、喜馬拉雅等玩家更具備所謂的互聯網思維。

《網易運營方法論》原價199元,促銷價只要39.9元,并且采用了分銷模式;

新世相在被口水淹沒前也曾成功運營過《成為不可替代的人》精品課,以99.9元的定價和一級分銷的形式,分享可得49.9元;

千聊推出的《掌握知識付費的底層邏輯》,同樣采用了二級分銷,一級分銷可獲得70%提成,二級分銷可獲得20%提成……

從結果來看,《網易運營方法論》的參與人數在20萬以上,新世相的職場課在24小時內賣了近8萬份,千聊的課程也很快賣到了10萬份。

和電商領域的拼多多一樣,在流量成本越來越貴的情況下,利用“分銷”的思路打通社交關系鏈,進而完成低成本的拉新。同時也和早期的電商一樣,知識付費課程在野蠻生長之后,也在進行著自我進化:

網易云課堂的行家課借鑒了上次刷屏的經驗,《網易產品如何超車》給出了69元的定價和一定的全民分銷分成,在定價和分銷比例已經更加理性;千聊、荔枝微課等直接效仿拼多多開始了拼團模式,似乎不難猜測未來會有更多的形態出現。

二、分銷是知識付費的必然?

嚴格來說,分銷模式的存在并不缺少合理性,線下星羅棋布的代理商和門店是分銷,諸如返利網等電商產業鏈上的關鍵角色,商業模式也是分銷。而“分銷”之所以成為知識付費的“敏感詞”,并被質疑帶傳銷屬性,還要歸咎于大眾認知的錯位。

好比說50元的分銷課程,如果別人通過你分享的海報購買,隨即可以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成,這也是知識付費的“分銷”模式被質疑傳銷的關鍵所在,最核心的前提就是:知識付費課程本身是一件商品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本質上和電商平臺的返利、導購沒有本質區別,不管是今日頭條、阿里媽媽還是京東,都有著類似的商業模式。

至少就目前來看,知識付費課程的源源不斷,分銷模式已經被大多數參與者接受,離不開兩個必然趨勢:

1.知識付費成為一門生意的時候,產業鏈條化是必然

如今外界對知識付費的討論,早已升級為“知識付費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對于知識付費的正當性幾乎不再存疑。而當知識付費成為一門生意之后,產業鏈條化就是必然,內容生產方、平臺方、銷售方和消費者各司其職。

知識付費課程對于“分銷”機制的依賴恰恰是不成熟的表現,恰是因為缺少完整的產業鏈,導致對其中一環過渡施壓。同時也是知識付費進行市場教育的必然過程,知識付費的平臺方們完全可以進行中規中矩的玩法,代價卻是很可能將整個行業扼殺在萌芽之中,沒有持續性的流量和收入,內容生產者勢必難以堅持。

就這個角度來看,知識付費早期的娛樂化、刷屏等都不乏合理解釋。

2.市場混亂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淘汰和優化是必然

知識付費興起的時間并不長,焦點就幾經變換,付費問答、付費社區、付費音頻以及形式各異的付費課程。知識付費不是眼球經濟,運營著所面對的不只是拉新的難題,還有打開率、完成率、復購率等一系列考核因素。

恰因如此,知識付費還要經歷很長的試錯期,伴隨著知識付費產品的不斷豐富,畢竟目前已經開始向文史、財經、親子、外語、藝術等垂直領域延伸。但產品多元化和大爆炸的同時,也意味著流量的進一步分散,不可避免的進行一輪又一輪洗牌賽,最終淘汰出符合大眾需求的知識付費產品。

由此也就不難解釋分銷模式流行的時間點,知識付費已經走過了早期的市場教育階段,產業鏈條化和商業模式的優化,將是下一階段的著力點。

三、知識付費平臺仍需要不斷進化

作為消費者,我們可以懷著包容的心態容許知識付費平臺犯錯,可對于知識付費玩家而言,該如何讓用戶心甘情愿的掏錢?在時間紅利結束后如何謀變?

分銷模式不缺乏合理性,在市場中依舊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現象,還需要從產品的角度解決下面的一系列問題:

1.從重營銷轉向重經營

分銷模式所帶來的流量高潮,足以讓無數參與者為之興奮,致命的問題卻在于:用戶的注意力被過渡聚焦在分銷利潤和營銷上,課程內容反倒成了次要因素。

比如網易云課堂的兩次獨家自制課程,都拿出了運營和產品方面的干貨,已經透露出了向重經營過渡的信號。營銷上的成功是一個好的開局,如何進行持續的用戶經營,解決打開率、復購率等外界詬病的痛點,則是知識付費課程逃不掉的問題。

2.持續性打造優質內容

大多數知識付費平臺過于依賴明星、大V,缺少明確的內容篩選機制,也缺少“草根大V”的上升渠道。

這一點,網易云課堂、知乎Live等都是值得借鑒的模式,尤其是網易云課堂,從《網易產品如何超車》給出的答案來看,獨家自制精品課將成為網易云課堂持續性的付費課程之一。

3.“隱形貧困人口”的啟示

新近流行一個詞叫“隱形貧困人口”,指那些看起來有吃有喝有玩,實際上非常窮的人。

運營、營銷、技術等技能型的隱形貧困人口,可能是知識付費最應該聚焦的人群,不缺少一定的專業基礎,又處于“學而不精”的尷尬境地,相比于小白,這些人才是知識付費玩家應該占領的頭批用戶。

或許可以列出這樣一個公式:

被認可的商業模式=穩定的流量*精準的受眾*優秀的產品

拼多多走出輿論困境,進而走向資本的懷抱,在于打通了流量、產品和用戶的完整環節。知識付費的所有過程都才剛剛開始,為了解決流量問題,分銷模式是無可厚非的選擇,只是在內容和用戶經營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專欄作家#

Alter(微信公眾號:spnews),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互聯網觀察者,文字通俗易懂,卻有一顆文藝的心。專注于移動互聯網、智能硬件、電子商務等科技領域。獨立的自媒體人,走在創業的路上。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作者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阿里媽媽

    回復
  2. 知乎Live的重心還是早期圈養的大V身上,在內容的篩選上感覺還是缺少機制,散戶創造的優秀內容很難獲得曝光.

    來自上海 回復
  3. 分銷其實很影響人們的生活,也造就了很多知識付費的商人們,重營銷輕內容,對于大多數人們而言,管你內容好不好,我并不想聽,我想的只是拿到提成而已。長此以往,學術氛圍只會越來越形式化,中國本就是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人們只是為了賺錢而推廣,并不是個什么好東西

    來自四川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