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看過后覺得非常好的廣告(下)

1 評論 5897 瀏覽 12 收藏 11 分鐘

在本系列上、中兩篇,我們分別探討了“小我”和“大我”型的廣告,今天要和大家探討并分享“無我型”的廣告案例。

什么是“無我型”的廣告呢?

  • 不同于通過功能認知建立市場的小我廣告;
  • 也不同于通過形象認知區隔對手的大我廣告。

無我型廣告的創作背景,通常發生在品牌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的成熟階段。此時,品牌傳播所要構建的認知就會更加傾向于品牌的價值觀。

如果說“大我”是充滿了主觀色彩,力求彰顯形象的“我”,那么“無我”就是站在普通人的視角上,而將“我”的鉛華洗盡。

來到這層境界的廣告由于已經沒有了“我的定位”、 “我的愿景”、 “我的使命”;于是也就消弭了“我”和“顧客”的分別,從而達到了一種價值觀共振、情感共鳴、難分彼此的狀態;它就像是發送給全世界的一條信息,追求讓每個看到它的人都能獲得啟發。

比如,仍用不同的廣告口號來舉例,像“蘋果——Think Different”、“耐克——Just Do It”、“MINI——Not Normal”、“尊尼獲加——Keep Walking”、“紅?!愕哪芰砍跄阆胂蟆?、“芝華士——活出騎士風范”、“Keep——自律給我自由”這類口號就是典型的無我型表達。

提到以輸出品牌價值觀為核心訴求的無我型廣告,“Think?Different”絕對是一個不容跳開的必談案例。

而與廣告內容同樣應該受到重視的,還包括這支廣告的創作背景。

這是年過40的喬布斯在重回蘋果后不久,在一次內部會議上的講話。當時,他談到了蘋果的品牌核心價值正在面臨著的危機:

“一個偉大品牌想保持自己的領軍地位和活力,就需要對品牌進行投資和呵護。過去幾年,蘋果對這方面的疏忽讓品牌受到了影響。我們需要找回失去的東西?!?/p>

而“Think?Different”廣告,正是喬布斯想要借以找回“失去的東西”,重塑蘋果核心價值的期望所在。

該作品的推出,讓我們瞥見了喬布斯對市場營銷的深刻理解,尤其是看到了他對講好品牌故事的渴望;如果不是這樣,在這次會議上,想必喬布斯也不會為我們留下了那句經典的——

“對我來說,營銷學講的是價值觀?!?/p>

品牌通過無我型廣告,來主張一種獨具魅力的價值觀,從而精確匹配消費者的意識形態需求,耐克以“Just?Do?It”為歸依的品牌傳播,同樣堪稱是對這一原理的運用典范。

如果我們來推敲一下“Just Do It”,在當年消費者的意識形態層面,所對應到的需求究竟是什么?

我們不難發現,耐克是最早在運動品牌中,對體育具有的“平等主義”進行挖掘、提煉的品牌。該品牌看到了在體育賽場上,勝利往往屬于那些更加專注、勤奮,敢于拼搏的人,而不是那些更有“權勢”、“地位”的人。

基于這一洞察,耐克將體育賽場上“突破阻礙、實現自我”的情節,進行了面向大眾的“翻譯”,所提出的觀點是——無論你是誰、是什么狀態、擁有怎樣的社會地位,你都可以像運動員一樣,依靠個人拼搏來改寫人生,不需要任何理由,現在就付諸行動!這就是所謂的“Just Do It”。

比如,在其經典廣告——“Let Your Game Speak”當中,籃球巨星喬丹幾乎成了整個故事的配角,而廣告真正的主角,則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孩子和他們所傳遞出的價值觀。

這些孩子不分膚色年齡,刻苦訓練著偶像喬丹的招牌動作,單手控球、后仰跳投、飛身上籃……相信自己在未來也能像偶像那樣證明自己,通過個人拼搏實現人生逆襲,而喬丹則在場邊微笑,表達著一種暗許和鼓勵。

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耐克推出了“活出你的偉大”,創作者繼續保持著該品牌一如既往的視角,并沒有將光燦奪目的賽場神話作為故事中心,而是將鏡頭對準了那些在賽場外,以自己的方式堅持著運動的普通人,提出“偉大不限地點,不限身份,偉大屬于每一個正在追尋它的人?!?/p>

從文案,我們不難看出對“Just?Do?It”意識形態的接續。

再來看耐克前兩年推出的——“Last”,作為一支短小精干的一分鐘作品,這支廣告仍然是從“普通人突破阻礙,活出偉大”的角度,來加強對 “Just Do It”價值觀的詮釋。

廣告展現了一位參加馬拉松比賽的女孩,孤獨地落到了整個行程的最后,盡管看到工作人員已經開始清理街道了,卻依舊堅持著跑完全程的身影。

通過這些作品我們不難發現,這么多年來,耐克并沒有讓自己陷入“專業運動神話”的小眾怪圈,而是圍繞著品牌價值觀,堅持去講對每個人都會帶來啟發的故事。這恰恰也是該品牌最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與蘋果和耐克的案例不同,芝華士的“活出騎士風范”展現的是另外一種魅力,在我看來,它頗能體現廣告中“表達”與“洞察”的結合。

具體來說,在2008年該廣告推出之際,正值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這讓那些城市精英們,開始對自己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展開反思——“不斷向上爬”和“成功至上”的功利思維究竟帶來了什么?

通過主張一種看似失去了文化土壤的騎士精神,作品用“真正懂得何為人生財富”等話語,實實在在地戳中了城市精英們此刻脆弱的內心,順應了他們正在尋求啟迪的內在需求。

最后總結來說,小我、大我和無我這三類廣告的創作背景不同,創作策略各異,而對品牌的意義也不盡相同。

其中,小我型廣告幫助品牌構建功能認知;大我型廣告幫助品牌樹立獨特形象;而無我型廣告則通過輸出品牌價值觀,將品牌影響力普及到更遠的角落。

“小我入市,大我立市,無我普市”是大多數憑借功能價值創新崛起的品牌,所經歷的一般性成長規律。

不過,我們必須注意到這句話當中的前提,那就是從“小我”、“大我”再到“無我”的認知構建路徑,更多地適用于功能價值創新型的新品牌。

與此相反,以意識形態創新進入市場的新品牌,在一開始就必須采用“大我”或“無我”的廣告策略,比如“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簡單”。

這說明,功能、形象、價值觀的認知構建目標何者為先,何者為后,還是要以對消費者的需求洞察為歸依。品牌需要基于自己當前識別的核心需求,來決定構建認知的先后順序。

另外,這三類廣告的區分,并非在任何時候都一定是涇渭分明的。換句話說,在小我型廣告中未必不能融入情感、觀念,而在大我和無我型的廣告中,也未必不能結合產品功能。

比如,在2014年NewBalance推出的“致匠心”中。通過李宗盛這位“匠人”一氣呵成的創作心路獨白,廣告以入木三分的“內心戲”引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

“專注做點兒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它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p>

作品不僅留下了打動人的觀點,用李宗盛特有的人文念詞,塑造了品牌與眾不同的形象;同時,又通過制琴、寫歌、做鞋等場景的穿插,凸顯了該品牌英美產系列產品“手工制作”的功能特性,可以說是將“小我”、“大我”與“無我”完美結合的一個典型。

這說明,品牌在何時構建何種認知?推出哪類廣告而又如何創作?考驗的終究還是營銷人的策略思考力和創意表現力。

相關閱讀

有哪些看過后覺得非常好的廣告(上)

有哪些看過后覺得非常好的廣告(中)

 

作者:宇見,品牌營銷專家,發現營銷理論提出者

來源:宇見(ID:yujianyingxiao)

本文由 @宇見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