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營銷,一定要利用人們“想當然”的力量

13 評論 10474 瀏覽 127 收藏 15 分鐘

要把用戶當傻瓜……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電影《東成西就》中“天字一號房和天字二號房”的梗——周伯通原以為天字一號房就在天字二號房的隔壁,結果掌柜卻告訴他:“有人告訴你天字一號房在天字二號房的隔壁嗎?”

也許你會認為:這種反人性的設置只不過是喜劇電影中博人一笑的東西,在現實生活中不會存在。

其實不然。

電影不過是夸張了的藝術。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很多項目跟那間客棧一樣——沒有順應消費者認知。

拿我自己的經歷來說,俏江南這個品牌名就是沒有順應認知的——我曾一度以為它是主打江南菜。這對一個生活在江南地區的四川人來說,真的是無比尷尬…

當然,“順應消費者認知”這句話你肯定已經聽過很多次了,它的重要性也不必多提。

如何才算順應認知?

拋開復雜煩悶的專業術語不談,我認為最生動的解釋就是:如果人們幾乎不用費腦力,想當然就能得出結論,那這個結論(或其他內容)就是順應認知的。

就像剛才的兩個例子——“天字一號房在天字二號房隔壁”和“俏江南主打江南菜”就是想當然的結論,而它們就是順應了消費者認知——你不用再多耗費成本去矯正別人的觀點,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有道理”…

那么,如何才能達到這種“想當然”的效果?

具體而言,它一般具有如下兩大特征:

  • 簡單和統一
  • 借用已有的認知

1. 簡單和統一

因為統一,所以簡單;因為簡單,所以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就像俏江南的例子——如果它真的是一家主打江南菜的餐廳,而不是川菜,那當消費者一看到它的名字,就能很自然地產生兩個認知反應:

  • 知道有一家餐廳的名字叫做“俏江南”;
  • 知道它主打江南菜。

而現實的情況卻是:消費者必須要把“俏江南”和“川菜”這兩個看上去毫無關聯的信息同時記住,才能真正理解這個品牌——這就增加了認知成本。

當然,為體現自己的“川菜身份”,俏江南故意在LOGO中使用了川劇的臉譜。不過,現在還有多少人能認出一個臉譜到底屬于京劇還是川劇呢?就算能認出,這個臉譜跟“俏江南”三個字本身也沒有天然聯系,消費者一眼看不懂它們為什么會放在一起——認知成本還是比較高。

既然談到VI設計,那就再說一個剛接觸到的項目,同樣也是餐廳的。

請問:一家名叫“蝦美蝦浪”的餐廳,它的LOGO和其他視覺系統應該是什么樣?

不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如果你的名字叫做“蝦美蝦浪”,那你的LOGO最好就是一只“蝦”,并且在整個視覺系統中應該著重體現“浪”的元素。

不過,它目前的方案明顯過于復雜,包含太多不相關的信息。

尤其是輔助圖形,明顯是多余的,沒有任何意義。

上圖的“星星點點”就是它的輔助圖形

我非常贊同華杉老師的觀點——他一直不同意“輔助圖形”這種說法,認為圖形不應該只是輔助,而應該就是主角,要有視覺強制力。

就像莆田餐廳中波浪的元素,到處都能看見,并且一看就能認出這是莆田。

其實,蝦美蝦浪比莆田更應該運用波浪的元素——名字里就有“浪”,在視覺上也應該突出這一點。只有文字與圖形的高度統一,才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提高辨識度。

好吧,你也許會問:

因為名字叫蝦美蝦浪,所以LOGO就要是蝦,VI上就要有浪?這樣的理解會不會太簡單了?

這的確非常簡單。

但能解決問題的答案都是簡單的,只不過很多時候是因為人們害怕別人說他“頭腦簡單”,所以才喜歡把簡單的東西復雜化,去追求一些看上去非常聰穎或不那么顯然的主意。

殊不知,如果一個方案對你自己來說非常簡單的話,那它對于消費者也同樣非常簡單,而這就是它能發揮作用的原因。

畢竟,人天生是不喜歡復雜的,而簡單又需要勇氣與智慧。

(這里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它是特勞特生前最喜歡的讀物——《大師亞當斯》。在這本寫于1916年的小冊子里,你會發現簡單所蘊含的強大力量)

當然,關于“簡單和統一”,也絕不僅僅只限于名字和LOGO。事實上,很多能在人心智中形成鮮明印象的東西,它們都是因為某種程度上的統一,所以才更容易被人接受。

我最喜歡的例子就是“吃核桃能補腦”。

我不知道這個觀念最初是由誰先提出來的,但如果是賣核桃的商家,那他絕對是個營銷天才。

事實上,核桃的“補腦效果”跟普通的花生或其他堅果并沒什么區別。而人們之所以更容易認為核桃最補腦,其實更多是因為核桃的形狀跟腦子的形狀是差不多的…

這跟中醫(或偽中醫)里的“吃型補型”、“吃色補色”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利用了人們“想當然”的力量。

2. 借用已有的認知

之前我在做狗糧項目的時候,發現有一款狗糧特別有意思,它會根據不同的季節來制定不同的配方。

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它在文案中強調:夏天應該給狗狗去火氣,所以配方中就含有「福建水鴨」。

其實,這就是借用人們已有的認知(水能去火)來證明產品的功效。

鴨子不都是在水里嗎?故意把“水”字強調出來,光是這一個細節,就足以說明他們的營銷團隊的確非常走心。(當然,除了福建水鴨,夏季的配方中還有深海鱈魚。道理都一樣,只不過沒那么典型而已)

而我最近接觸到的另一家企業,他們的營銷就沒這么走心了。

他們是做服裝的,不過并不是普通的服裝——他家的衣服并沒有用傳統的羊毛或人工織物,而是牦牛身上的毛。也就是牛絨服。

是不是沒聽說過?

是的,之前我也沒聽過。雖然他們的企業已經有近20年的歷史,但一直都只在本地有幾家專賣店,并且生意也不太樂觀。

除了是因為他們之前是主打西藏本地的客戶(做的偏民族風格,但價格又很貴,當地人很少買得起),還因為他們沒有考慮消費者已有的認知。

請問:你想象中用牦牛絨做的衣服,它的質感是什么樣?又具有哪些特質?

我想,大部分人肯定都跟我最開始一樣,認為它摸上去應該是有點硬的,不會像羊毛那么舒服和溫暖。

事實恰好相反——就柔軟和舒適程度來說,它一點也不輸給羊毛。

不過,認知大于事實。就算你知道實驗室里的H2O是無比干凈的,你還是更愿意去喝5毛錢一瓶的農天山泉。

同理,就算你知道牛絨跟羊絨摸起來一樣,你還是會更喜歡看上去就軟綿綿的羊身上的毛…尤其是女性。

而那家做牛絨服的企業,顯然是沒有注意到這點。他們的產品既有男裝也有女裝,所以整個品牌只能蒼白的圍繞“質感舒適”來做文章。除了原材料不一樣,沒有其他任何特點,也沒什么顯著的品牌主張。

其實,它應該主打甚至只做男裝,并且不再將“舒適”作為主打賣點,而是主張“真男人就穿牛絨服,女人才穿羊毛服”之類的觀點。將羊毛服定位成女人穿的衣服,從而體現出牛絨服天然的“雄性氣質”。(這就是所謂的“給競爭對手定位”)

畢竟,在人們已有的認知中,牛天然就是雄性的代表,象征著力量與野心。比如西班牙斗牛,牛氣沖天,力大如牛,九牛二虎…而羊是一種非常柔弱的動物,需要人去保護。因此,“男人穿牛絨,女人穿羊絨”就是一個非常符合認知的觀點。

至于產品本身的舒適質感,應該放在第二個層級去宣傳,或者我更愿意稱之為“意想不到的驚喜”。

3. 反向借用已有認知

當然,如果產品的特征跟人們已有的認知的確相互沖突,那你也可以利用這種反差來吸引人注意,或者制造話題。

比如之前我在知乎上看到的舒適達的信息流廣告:《玻璃竟然可以刷牙?》

它就是利用人們對玻璃和牙膏的已有認知(認為它們不可能有什么聯系),成功吸引人的注意。(PS,所謂的“玻璃”,只不過是其牙膏里的一種成分——Novamin,一種改性的生物活性玻璃)

這里你也許會問:那是不是之前的牛絨服也可以利用這種反差(以為很堅硬,其實很柔軟)來做營銷呢?

可以,但效果不會很樂觀。

因為玻璃和牙膏本身就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事物,而牦?;蚺=q呢,大部分人既不了解也不關心。說“牦牛絨竟然可以做衣服,并且很柔軟”,在某種程度上就相當于“聚苯硫醚竟然可以吃,而且很好吃”——請問聚苯硫醚是什么?我為什么要關心這個信息?

要想制造反差,你必須利用人們早已「熟悉」的認知。

4. 是利用別人的“想當然”,而不是自己的

雖然“想當然”是個貶義詞(它是指沒有根據得下結論,類似于“拍腦袋”),但我一直都信奉以前學設計時聽到的一句話——要把用戶當傻瓜。

因為用戶是不愿意花時間去找所謂的“根據”的,他們更愿意根據自己已有的一知半解去理解一個事物,而不會去深究。這是所有生物的共性——以最低的成本去達到目的。

這也是為什么幾乎所有產品都傾向于把人變得越來越懶,不管是體力還是腦力。

不過,要想讓別人更加省事,我們自己就需要多費些腦子。要想利用別人的想當然,我們自己就不能想當然——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消費者一定會在乎我的產品;消費者一定都是理性的;消費者一定會認真考慮我的意見…

而這就又回到我們經常說的“用戶視角”的問題上來了,所以弄得我都不知道這結尾該怎么寫,才不會跟以往的文章重復…

那就索性不寫了吧。

好了,咱們下周見吧~

 

作者:小云兄

來源:微信公眾號“品牌圈圈(ID:Brand-Circle)”

本文由 @小云兄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專欄作家

作者:彬彬,公眾號:熊出墨請注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媒體人,TMT領域觀察者。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耗牛那家店如果沒什么生意,怎么能開專賣店,還持續20年?還拿耗牛絨與硫酸乙醚比?有可比性?

    回復
  2. 來自貴州 回復
  3. 有意思

    回復
  4. 以前每次犯錯都是因為想當然,所以后來我就改變了方式,將每件事情都辦仔細辦認真,前期雖然覺得繁瑣,但是少了后續的一大堆麻煩事,我也省心省事。
    客戶現在也喜歡我啰嗦,因為我把他們想的的問題和沒有想的細節都提出來并提供解決方案,因此他們覺得我細心,做事實在。
    現在我是寧愿在客戶面前表現得憨頭憨腦,也不想后面給客戶帶去一句虛偽的歉意。

    來自廣東 回復
  5. 受教了!值得好好思考的一篇文章??

    回復
  6. 一個簡單的問題可以深入的研究,挺好,學到了

    回復
  7. 和我總監說的一摸一樣哈哈哈哈哈

    回復
  8. 有道理!頂!

    回復
  9. 農天山泉23333333

    來自四川 回復
  10. 人的固化思想是很可怕的

    來自北京 回復
  11. 寫的不錯!贊!

    來自北京 回復
  12. 用想當然的方式活久了,人真的會變傻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