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俗的電視廣告,憑什么與世界杯球賽般配
信息泛濫和資本對成長性嚴苛的當下,互聯網公司不得不偏向急功近利的市場行為排解流量焦慮。
廣告大師李奧貝納有句名言:有趣卻毫無銷售力的廣告,只是在原地踏步;但是有銷售力卻無趣的廣告,卻令人憎惡。最近boss直聘、知乎、馬蜂窩的電視廣告是這句名言的最佳注腳。
世界杯期間,互聯網上boss直聘、知乎、馬蜂窩罵聲一片,觀眾矛頭均指向這三家公司的廣告,惡俗、粗暴、燒腦成了三個廣告共同的形容詞。
罵聲越大,反而廣告效果越好,有百度指數為證:六月開始,知乎、馬蜂窩、BOSS直聘的搜索熱度整體都呈現了上升趨勢。
馬蜂窩CEO和今日資本總裁徐欣都在朋友圈發言,贊許馬蜂窩廣告策劃人葉茂中果然神人也。
很多廣告人對此一臉懵逼:這種惡俗創意無視品牌調性的廣告還能被甲方贊許,幾十年的從業經驗真是白瞎了;甚至一些人憤憤然,大書特書廣告的美學價值,對這三則廣告訴諸質疑。
可是,廣告哪里有什么美學定理,分明只有看碟下菜,相機行事,好不好?
一
了解這三則惡俗廣告起源,首先要了解世界杯足球賽的特點。
從營銷角度來看,世界杯是所有體育賽事中發展最成熟、最吸金、最刺激的超級IP,全世界觀看人口30億左右,任何品牌傍上這個IP就可以自稱國際品牌,也能為拓展國際業務鋪路。
比如這次中國手機品牌Vivo就學著三星的國際化之路,加入世界杯贊助商成員。海信一直苦惱旗下電視業務在歐洲不到3%毛利率,所以這次舍血本贊助提高名氣。
這些年來贊助商的品牌露出方式,似乎只有賽場的廣告展示板,而且一般只顯示Logo和品牌名稱,需要贊助金額1-2億美金不等。也就是說,一個月內賽場展示一個品牌廣告板代價至少就是6億人民幣以上。即便如此,各品牌還是趨之若鶩,其中耐克與阿迪達斯搶奪贊助權的故事完全可以寫成一部小說。
為搶廣告板,國際大品牌這個錢花的值得嗎?
其實從廣告公司的角度來看,確實很值得:
足球比賽是個急速運動,鏡頭快速切換,觀眾對動作細節關注度較高,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而畫面中品牌的露出,就很容易讓觀眾產生記憶——這正是大量廣告人苦思冥想求之不得的品牌營銷效果,跨國企業自然也就愿意投入這上億贊助費。
那么切換到中場休息的場景完全就不一樣了:
一場球賽分為上下半場,足球中場休息一般15分鐘,也是電視廣告黃金投放時間。但此時觀眾經受上半場緊張刺激后,普遍身體疲倦,視覺疲勞;如果電視廣告還是常規表達形式,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就好比大紅鷹此時再打出“新時代的精神”廣告詞,被無視的概率基本可以確定是100%。
所以商家和廣告公司很清楚,必須制造強烈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力,強力洗腦,才能讓觀眾產生記憶。這也正是此次boss直聘、馬蜂窩和知乎的廣告不按常理出牌的原因。
二
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當下,人人都在忙于制造事件吸引眼球,三大視頻網站忙著打造各類新式網綜搶奪關注度,但是舉世來看,能夠吸引全國關注的超級IP無非奧運會和世界杯足球賽了。
各類品牌都在關注世界杯營銷,但是投放視頻廣告就必須做出選擇:是開展品牌營銷,還是效果營銷?
先普及一下:
- 品牌營銷以陳述事實和傳遞自身價值的目標
- 效果營銷是向外傳達的信息是以獲得銷售業績為目的
我們知道,消費品龍頭企業在此期間,或是品牌營銷也或效果營銷。但是如果是消費品市占率第二品牌,一般是品牌營銷,通過廣告呈現特點、價值、屬性等方面區隔自身品牌與龍頭品牌,建立消費者差異化認知。
比如茅臺只打出四個字“國酒茅臺”,五糧液為了凸顯更高的市場認可度,廣告詞是“中國的五糧液,世界的五糧液”。
但是網站和APP這些互聯網行業完全不一樣,這個行業的特點就三字“快準狠”,一切都要立竿見影,以數據說話。
因此所有的視頻廣告投放都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效果營銷,傳達的潛臺詞是“快來登陸”“快來下載”、“快來注冊”、“快來下單”,以追求用戶量和GMV的快速提升為目標。
其次,資本對互聯網創業的核心關注點是訪問量、用戶量,融資就要對資本方承諾用戶量和GMV,這也倒逼了互聯網公司必須以效果營銷為手段展開投放。
馬蜂窩去年底剛拿到1.33億美元D輪融資,就把2018年做大規模作為首要任務。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這兩年市場上涌現了大量的網絡效果營銷服務商,對企業承諾營銷效果,這是以前品牌營銷服務商所不敢拍胸保證的。
對比相應效果營銷服務規模,也可以印證這種市場趨勢:
主打效果營銷的服務商億瑪在線2017年營業收入12億元,同比增長54.55%;拓美傳媒2017年營業收入3.97億元,同比增長78.06%。
無論知乎、boss直聘還是馬蜂窩,這些公司想要什么,廣告策劃公司很清楚。如果廣告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訪問量或下載量提升,就等于是失敗廣告,廣告公司也就自砸招牌。
所以,無所謂惡俗,無所謂品牌調性,無所謂價值傳達;寧可被罵,也不可以沒有話題性,寧可強暴視聽,也要深入人心。
三
觀眾對廣告吐槽也好,憤怒也罷,真的那么情懷么?
倒也未必。至少下載量和訪問量已經給出了答案。
恒源祥央視廣告從三遍聯播到12遍引起廣泛吐槽,至今還是一枝獨秀;杜蕾斯百人戴套直播,收獲數十萬彈幕和指責,仍然口碑不減。
這就好比:
男人們普遍鄙視他人路邊不插耳機看小電影的行為,但是都很愛看小電影。
所以,消費者只是觀感不佳罷了,才不會有什么情懷選擇,產品自身才是核心關注點。
尤其是互聯網產品,消費者更注重產品所提供的價值,而非價值觀,甚至很多時候不符合“主流價值觀”的“價值”服務還更受歡迎。
人們巴不得能窺探到那些非主流價值觀的東西,無厘頭、反邏輯、審丑、盡可能地突破尺度、挑戰人類的道德底線、刺激人類的原始欲望的內容。
打著“約炮神器”標簽出道的陌陌,聽起來超級惡俗,但是男女生都默默下載,光榮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還不夠證明這個道理么?
其實這兩年來互聯網創意內容里充斥著不少類似的設計,燒腦程度不亞于boss直聘,畢竟知識和時間碎片化導致的集體心緒浮躁注意力分散,傳導到企業端,得到的回饋必然是惡俗創意。
從另一方來說,知乎、馬蜂窩和boss直聘等一系列奇葩廣告以粗暴洗腦的創意內容構建品牌記憶,它也顯示出互聯網信息泛濫和資本對成長性嚴苛的當下,互聯網公司不得不偏向急功近利的市場行為排解流量焦慮。
本文由 @X-MAN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不應該列舉一下boss直聘、知乎、馬蜂窩這三家的廣告具體是什麼嗎?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主觀!
廣告不需要配不配,有錢就行。別說世界杯,錢給到位火星月球都打得上去
哈哈,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