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供的產品賣點,能被感知到嗎?
別總吹你的產品有多好,這一點不搞定說再多也白搭!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這句話,其實放在營銷里,也同樣適用。
現在大家都在談賣點營銷,我們要用差異化的點打動消費者,家家都在千方百計的說自家產品好,我的“貨真價實”,你的“效果一流”,他的“品質無敵”……
競爭這么激烈,大家都在喊破嗓子的把賣點喊出來,還不惜動用大量廣告費。
這點無可厚非,你說得都好,你說得也都對,你確實“貨真價實”、你“效果一流”、你“品質無敵”。
但問題是,如果消費者感知不到你說的,他不信你,那這不白忙活了嗎?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一個是賣貨思維,一個是用戶思維,不僅要讓用戶知道你有賣點,他還要能感知得到。
比如你想給消費者產品很熱銷的感覺,你肯定不能就那么簡單直白的告訴他:相信我,我的產品非常暢銷!
但愿他會相信你。
如果你要制造這種暢銷的感覺,首先你要讓消費者能感知到產品確實是在熱銷。(不管產品是不是真的很熱銷)
所以,你看那些奶茶店門口都在排大長隊,你會覺得它非常熱銷,這個是消費者能夠直接感知到的,所以選擇也上去排隊。
絕大多數正常人都是這樣:
我們不會去深入調研一個產品,而是僅憑一些表象或感覺就做出判斷,而往往事實這個東西反而沒那么重要,我們直接感知到的決定了我們最終的判斷。
恰好,不管你承不承認,人是一種非常相信自己,甚至是迷戀自己的動物。我們更愿意相信我們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感知到的。
感知到的不錯,那就買了,如果買完后還發現確實不錯,超出預期,那就到處推薦,形成口碑了。
而如果我們壓根就不能感知到它的價值,那也就沒然后了,你說再多也是徒勞。
絕大部分營銷里面,在引導人們進行決策時,創造這種消費者感知往往都比產品事實更重要。
也就是說,你的產品好,你不僅要說出來,你更要讓消費者感知得到。
一定要!一定要!一定要??!
牙膏是個特別好的例子,現在刷牙已經是我們必不可少的生活習慣,一天不刷都難受。
而每次刷完牙,清新的香氣也馬貌似成了口腔清潔的標志,要是刷完牙吐出一口氣沒有香味,我們會覺得是不是沒有洗干凈,或者用的牙膏不行,對吧?
但是,早期牙膏剛出來的時候,是沒有任何的味道的,當時人們并沒有刷牙的習慣,更沒有購買牙膏的習慣,所以那是很多家牙膏賣得并不好。
而白速得牙膏創始人霍普金斯做了一個非常聰明的改進:
他在牙膏成分中加入了檸檬酸、薄荷油等物質,產生了一個特別的效果,人們在刷完牙之后會有一種特別清新的感覺,能聞到讓人舒服的香味,而這種感覺讓人們覺得口腔確實變得更干凈了。
這個改進帶來了神奇的營銷效應,人們覺得口腔不干凈的時候,便會想去刷牙,從而獲得清香的感覺。所以最后他的牙膏,也賣得越來越好。
雖然這種清新的感覺對于清潔口腔起不到多大作用,但卻為牙膏帶來了可感知的清潔功能,有如神效!
現在的牙膏品牌基本上都是帶有各種香味的,也不知道是不是也是基于這個原因,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
你說你的牙膏清潔口腔功效強,消費者很難感知得到,他不可能拿高倍顯微鏡觀察口腔細菌數量,但是薄荷香味、綠茶香味他是能夠馬上感知到的。
這一點,很關鍵!
再比如騰訊“一元購畫”公益活動H5,刷爆朋友圈的事件!
去年,騰訊公益推出“一元購畫”公益活動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也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更為重要的是,在印象中這是第一次刷屏朋友圈的公益活動。
騰訊用一個簡單的H5大大提高了活動的流通性,點擊H5就可以進入了“小朋友”畫廊的頁面,里面都是患有自閉癥、腦癱、唐氏綜合癥等精智障礙的小朋們的畫作。
如果對小朋友的畫感興趣,參與的人可以點擊“一元購畫”按鈕,為小朋友捐上1元,也可以自定義送出自己想捐出的愛心值。
用戶每購買一副自閉癥兒童的畫作,就相當于向騰訊公益平臺上的“用藝術點亮生命”公益項目進行了捐贈,從而幫助這些特殊群體。
值得重點說的是,大家除了主動捐款外,還會紛紛轉發到了自己朋友圈,號召朋友圈一起參與。
其實,這種類型的公益項目是很多的,完全不只這一個,而為什么“小朋友畫廊”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功呢?
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前面說的用戶感知,在以前,我們做公益捐款,雖然也會有那種做公益的感覺,但是感知不強烈。
而在“小朋友畫廊”,整個公益非常透明化,這個感知大幅提升,我們能看到每位小朋友的情況和畫作。
我們捐了錢,會得到一幅畫作,這其實就是把公益“實質化”了,由之前的看不見摸不著變成了一個實物,可以發到朋友圈,可以保存下來作為自己的“公益紀念”。
雖然做公益是無私的,但是如果公益能被感知,能滿足捐贈人的心理,皆大歡喜。
再來說說小米體重秤。
小米體重秤“喝杯水都可感知的精準”也是利用事實來讓消費者感知到,從而贏得消費者信任的一個好案例。
常用體重秤的人最大的煩惱就是擔心秤測量不精確,而對于減肥的人來說,每天都要上秤幾次,分毫必究。
當一款秤可以精確到100g(市面上多數的秤都是200g),能做到喝杯水都能感知,你會不會心動呢?
“喝杯水都可感知的精準”、“100g精準度”,這就是消費者直接可以感知到的功效,這要比直接說“我們的體重秤非常精準”好太多。
對了,還有一個案例,杜蕾斯六一兒童節文案,也是能被感知到,而且對我來說印象深刻。
之前六一兒童節的時候,老司機杜蕾斯發了一個“3個人的兒童節”和“2個人的兒童節”海報。意思就是:
“用咱們杜蕾斯的只需要49元2人過夜,而不用的,哼哼,你等著吧!等過兒童節的時候就別想有兩人世界了,最重要的是,花錢!花錢!花錢!”
本來看杜蕾斯的文案,我還沒多大感覺,因為我也感知不到這個所謂的“花錢!花錢!花錢!”
但是當看了下面這個購物清單圖后,這種感知簡直是有如天降,什么都不用說了,我都懂了。
總而言之,如果一個產品提出的效用不能被感知,那么在消費者眼里就相當于沒有效用,沒有效用就沒有價值。
我們買東西,買的就是要這種能夠感知得到的價值感。
別總說你的產品有多好,賣點誰都會喊,不如多花點時間好好想想:你的賣點如何能被消費者感知到?
這一點不搞定說再多也白搭!
為什么現在很多賣課的公眾號,他們每次上課會要求做筆記,并且還有作業,要你去總結,甚至還要組隊一起做一個小項目?
為什么現在越來越多賣課裂變平臺,都在用實時提醒到賬?
其實道理一樣,效果外化,讓用戶感知到他們的價值。
所以
你提供的產品賣點,能被感知到嗎?
#專欄作家#
木木老賊,微信公眾號:木木老賊(ID:mumuse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知名上市教育集團品牌總監,專注于持續生產新鮮又有料的品牌營銷、新媒體運營貨、文案進階技巧。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有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