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營銷,創意不重要

6 評論 8032 瀏覽 25 收藏 8 分鐘

廣告是營銷中離消費者最近的環節,同樣也是最性感、最激動人心的部分。但事實上,在營銷中,創意并沒有那么重要,真正重要的其實是——洞察(insight)。

什么是洞察?

挺有意思的一點是,雖然洞察是整個營銷過程中最重要的地方,但根本沒多少人能具體說清楚洞察到底是什么東西?!癷nsight”這個詞在《牛津詞典》中除了“洞察”外,還有“領悟”、“頓悟”的意思,也就是對某種本質道理的突然理解。放在品牌營銷中,它可以含糊地說成是消費者與品牌本質關系的理解。

一部催人淚下的廣告片并非洞察,而用戶為什么需要這種感人的廣告片背后的理由也許是洞察;用戶希望你的品牌更酷并非洞察,你的品牌變酷后能夠滿足用戶什么心理需求也許是洞察。洞察不是產品賣點,也不是用戶購買理由,洞察是用戶與品牌關系的一種深入理解。

一個洞察能產生無數好創意

區分洞察與創意并不難,洞察是“道”,創意是“術”,有了消費者洞察,才會出現推廣策略,從而產生許多創意。從營銷鏈條上看,洞察是營銷的起點,而創意表現是營銷的末端。洞察是提出一個好問題,創意是怎么去解決它,一個好問題永遠會比答案重要得多。

創意是廣告營銷的表象,而洞察是其中的潛臺詞;創意能有很多種,但洞察在一個傳播周期中只會有一個。為什么很多人看過那么多杜蕾斯海報依舊寫不出好文案?因為文案是基于洞察的表現技巧,大多數人看各種案例僅僅是看表層技巧,而沒有順藤摸瓜地挖掘整個洞察和傳播思路,而這才是分析案例中最具價值的地方。

許多營銷人員會埋頭苦想驚為天人的創意,但事實上,如果發現了一個好洞察,創意其實已經自然而然能夠涌現,基于一個洞察,能產生出無數的好創意。但如果洞察錯了,那么創意再好,也是一個失敗的營銷,因為你對消費者與品牌關系的理解就錯了,那么一切都可能是錯的。

這里會有一個關于創意的悖論,你若是沒有限制天馬行空地放開來想,反而往往想不出什么創意,但若在洞察的框架下“帶著枷鎖跳舞”,卻更容易想出好創意。

如何發現洞察?

創意的本質并不神秘,可以總結為舊元素的新組合,通過一定的方法論訓練是可以學習到的,但洞察就沒那么簡單了,發現一個好的洞察比想出好的創意要難得多。

洞察其實可能在任何時間出現,而且人人都能發現,但同時似乎又不可捉摸。洞察可能來自用戶的一句不經意的抱怨,或者是數據分析時的發現,又或者是某個時刻突然的頓悟……好在我們可以用一些調查方法來增加洞察出現可能。

寶潔推動了中國的品牌化進程,而寶潔的一大殺器就是調查方法,通過各種調查、測試,找到最佳產品方案,洞察便從中產生了。但調查其實并不一定需要耗費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而且人人都可以做,也就是說,人人都能用低成本的方式獲得有效洞察。下面是兩個基本思路:

1. 各種聊

營銷行業看似輕松奇妙的是,許多洞察都是聊天聊出來的,而在辦公室坐著很難憋出好東西,反而是與用戶、客戶接觸聊天的時候,他們的哪句話也許忽然能帶來啟發。

其中最重要的是與用戶接觸,聽取用戶的反饋,這其中有一個小技巧,就是你最好別問用戶對你的產品有什么期待,或者問用戶我們加強某種方面的功能怎么樣,因為這些只會讓用戶回答出正面信息,而這些正面信息價值不大。

比如說手機生產商問用戶希望手機怎么改進,用戶可能會放一些性價比、外觀之類的煙霧彈,你若問支不支持公司推出性能更強大的手機,用戶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但這些正面積極的回答都不是用戶的需求,你難以在里面發現洞察。真正有價值的是用戶的負面評價,聽聽用戶在跟你抱怨什么東西,這里面才是最迫切的需求。

2. 暗中觀察

洞察之所以叫洞察,它是跟觀察分不開的。觀察市場行情、觀察數據變化、觀察消費者的行為能夠幫我們發現洞察。

市場行情的變動能夠讓體現消費者需求的改變,你可以通過觀察整個市場數據變化,也可以通過觀察競品經營情況來獲得對消費者的認知。為什么啤酒喝尿布的銷量明顯正相關,為什么競品的某產品賣得好,這些都能通過簡單的觀察和數據分析得出,找到相關性后,挖掘背后的因果關系,洞察可能就出現了。

另外就是觀察用戶的真實行為,行為是不會騙人的,就算口頭上說想要性價比最高的手機,到頭來可能付款買了個像素特別高的手機,那么用戶的需求就是拍照,其中的洞察就是用戶更需要手機拍照來獲得某種滿足。

結語

每個人都能在低成本的情況下獲得洞察,而洞察出現的時候我們往往都會覺得“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它是種一直被人忽視的東西,但揭曉之后卻又發現這幾乎是“常識”。這種“常識”之所以被人忽略,因為營銷人員往往沒有代入消費者角色,沒有運用同理心深入體會消費者處境。洞察其實并不難,但對于營銷者而言,特別難。

#專欄作家#

鄭卓然,公眾號: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廣告營銷、新媒體運營領域老司機,專注分享營銷、運營、商業的干貨文章及獨特見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不懂文章到底想講什么,錯字很多,語句部分不通順

    來自上海 回復
  2. good

    回復
  3. 寫得不錯呢,略贊同!

    回復
  4. 同理心也行就是洞察力的來源吧,謝謝分享。

    回復
    1. 同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