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的學問:事件策劃點的4個特征

2 評論 6421 瀏覽 37 收藏 13 分鐘

有了事件,有了討論,點了一把火,還要看輿論控制是否專業(yè)。

01

這些年最值錢的是什么東西?很多人說房子。

但,真正有錢(操作資本)的那些人明白,最值錢的其實是“概念”,他們把概念包裝成了“夢想”“流量”“加密的數字貨幣”。

這些操作資本的人最大的能力當然不是自己努力實現(xiàn)夢想,而是忽悠大家一起做夢,簇擁更多的人一起造勢。

當所有人跟著造夢者開始做夢的時候,這個造夢者卻偷偷地把夢想兌了現(xiàn)。

02

今年有一部金融商戰(zhàn)類的迷你電視劇《東方華爾街》,看完讓人覺得錢袋一緊。

劇中講一家上市公司因為一直沒有錢而處于半死不活的狀態(tài),這時候男二就出了個空手套白狼的主意。

所有人都知道拍電影如果想成功就一定需要三個因素,經驗、錢以及票房,但這些因素放在資本運作面前都不是事兒。

(1)拍電影沒有經驗怎么辦?

不需要經驗,只需要策劃一部電影,不需要多好,但一定要夠吸睛,引起市場關注。

至于怎么吸睛,很簡單。找個大街小巷都知道的導演,找一些各個年齡層都知道的明星,然后拍一個所有人都知道的故事,世界名著隨便挑一部,故事怎么樣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用花一毛錢就能賺到錢。

(2)拍電影沒有錢怎么辦?

拍電影還用錢嗎?因為這個世界,股票遠比金錢有價值。你沒有錢就把股票給這些導演明星,股份當片酬。

例如該上市公司現(xiàn)在5元一股,半價賣給明星導演,他們肯定開心。電影只要大賣,股價必升。合約到期后,他們把股票賣回給該公司,賺一倍,如果股價高于5元,賺更多。

(3)電影沒有票房怎么辦?

說實話,不一定,但可以想辦法:請流量明星、小鮮肉,不就是用來奪眼球的嗎?所以搞CP,炒話題,刷榜單,買影評,造票房,明星見面會,9.9元特價票……

可能想到很多人對看電影沒太大主見,無非就是看看大家最近都在看什么,電影院里都在放什么,哪個電影有我喜歡的明星我就看。甚至是去看看到底是多爛的電影。

所以一定要砸宣發(fā),讓所有人都知道這部電影。還要刷票房,讓影院出于利益都排這部片子,讓觀眾看到片子如此火熱,票房這么高,電影院都在放,那就都買買買,看看看。

控盤、砸錢交易、炒作營銷,控制輿論,一氣呵成。

03

我不信炒作還不成嗎?

不一定成。面對輿情事件的發(fā)生,人們天然的會好奇關注,這是一種下意識的看熱鬧行為,是一種應激機制。

每當出現(xiàn)矛盾的輿論場,很多人在社交媒體上其實不完全是就事論事,而是基于他們的日常生活體驗“遷移”于此,把之前的感受“代入”,進行簡單的情緒宣泄。

比如票房數據是否真實對我來說并不關心,我覺得好看,就覺得這么高票房理所當然,很厲害。

換句話說,在快節(jié)奏的碎片化信息時代,信息理解變短變淺,人們參與公共事件的討論本身不再是事實真相的核心,而是讓位于情感、觀點與立場。

于是這就出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邏輯:

因為不在乎實證,當一個虛假炒作乃至浮夸的信息出現(xiàn)后,能夠得到繼續(xù)傳播;浮夸信息天然都具有極端的特質,打破了人們固有的情感認知和體驗,于是另一方觀點的人占據道德制高點展開辯論。辯論一旦展開,媒體必將廣泛關注。

如此,一個炒作過程的前半部分就完成了。

之所以說是前半部分,因為炒作都是有目的的,只有將炒作出來的熱度轉化為目的拉動,才算真正完成了整個過程。

04

有了炒作消息的受眾基礎,就引出了炒作點的問題。到底什么樣的話題或事件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和興趣,甚至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炒作策劃點通常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新聞仿真性

要炒作一個概念或一個事件,首先必須假定這個事件是真實發(fā)生的或者是必將發(fā)生的,因為失去真實感的東西是激不起共鳴的。

比如以最近的火熱的房租上漲上漲為例。

“房價不漲房租漲”,X市房租搶風頭,今年租房比去年多花25%

虐心!X市最新租金曝光,可怕的是你根本就追不上!

傳播的素材,堅決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

為了達到以次充優(yōu)、以假冒真的目的,有時侯炒作者在炒作過程中需要模擬出一些與炒作概念類似的真實事件,以推進發(fā)展,增加影響面。

(2)多元價值觀

炒作是以控制主流言論比例為原則,不怕有反面的言論,就怕不多。如果一個概念出來,大家一片贊成或者一片聲討,那么這個概念是炒作不起來的。站在這個立場的人對它贊揚,站在那個立場的人對它貶斥。

而不管贊揚或者貶斥,所有參與評論的人起初的身份都是模糊的,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神秘的旋渦,將所有的人卷進去。

(3)突破固有的審美和情感認知

人無論在觀點和情緒上都會有慣性,那么當一個合理的觀點或者事件出來,偏偏又背離了社會傳統(tǒng)文化心理和固有審美意識的時候,必然產生較大的反響。

(4)帶有情緒性和社會性

因為有情緒,所以言論才會激烈,因為有社會性,所以影響才會廣泛。

除了擺出新聞數據事實,得還有新奇的故事才有人引爆傳播。

前幾日一篇北京天通苑化名陳先生的帖子炸出鍋。

陳先生自曝本打算7500元/月出租的三居室,卻被兩家中介抬價爭搶后,最終以10800元與某中介成交。得了便宜的陳先生并沒有因此欣喜若狂,而是憤怒地大罵資本大舉進入租房市場意圖壟斷房源、哄抬房租,試圖“吸干年輕人的血”。

驚人的成交價,態(tài)度反差的陳先生,背后折射出的是良知與憤怒的對抗,大眾收入與生存的無奈,自然引起普通群眾的共鳴。

到此炒作鋪墊算是完成。

仿真報道發(fā)到幾個媒體之后,下面將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仿真報道不了了之;另一種是社會影響廣泛,各大主流媒體紛紛轉載并跟蹤報道。

不論是沒有回饋還是回饋的聲音傾向某個面,早已準備好的傳播素材投放出去用以平衡輿論,擴大聲勢。

傳播的素材也有好多種,40%支持,30%中立,20%反對,10%反思。

支持的題目可以是:

房租一定會漲,這是大勢

房租上漲,資本無罪

房租上漲:不合情,但合理

反對的題目可以是:

房租上漲,對于買不起房的年輕人來說,就是釜底抽薪

失控的高房租,比高房價更可怕

房租,耗光了年輕人的首期

反思類的題目可以是:

房租上漲這個鍋,長租公寓到底該不該背?

房租上漲都是中介的鍋嗎?

房價不漲,房租漲,年輕人應該怎么選擇?

同時傳播素材群發(fā)到全國各媒體的相關投稿郵箱,網絡水軍隨時待命,利用微博、QQ、微信群應對輿論動向,指哪打哪。

炒作效果的大小,還要看參與辯論的人、具體辯論的觀點和辯論的領域。比如兩個平凡人關著房門打情架,圍觀的人自然少,但如果兩個名人在鬧市中因立場不同而火拼,所有的媒體必然趨之若騖。

比如某著名房地產中介的副總裁突然宣布辭職,其自曝辭職原因是之前曾炮轟自家以高價爭搶房源,使房租上漲過快。這種打臉的素材是不是聽起來很有趣。再次將”炒房租“話題推向高潮。

吃瓜群眾還等著另一方怎么回應呢,過個兩三天,適時召開新聞發(fā)布會正式辟謠。又是熱度的延續(xù),召開新聞發(fā)布會也沒別的,除了表達導致現(xiàn)狀的原因是多樣化的,我們十分關注某種現(xiàn)象,還要語不驚人死不休,比如“我們是有情懷的,我們以做公益的態(tài)度去做,我們是不掙錢的,是虧錢做買賣?!眰€人言論是小,公司事業(yè),房租上漲收入是大。

05

有了事件,有了討論,點了一把火,還要看輿論控制是否專業(yè)。

一次卓有成效的炒作離不開優(yōu)秀的輿論控制。在某些情況下,它甚至可以完全改變大眾對事件的認知。比如請知名大佬來站臺。大佬過來自然不是白請,說一句話那也是猛料。

“給大家算筆賬…租房市場就是虧本的生意 “某房產大佬站臺如是說。

說到底,炒作還是考驗爆炸強度,不震驚小伙伴的、不能讓人眼前一亮的都是不正經的炒作。

整個炒作過程告一段落,但還沒結束,作為一個職業(yè)炒作手還需重點關注:炒作效果的控制;炒作周期的把握;聲量與效果之間的轉化;下一輪炒作策劃的跟進。

統(tǒng)計參與跟蹤報道的媒體數也是必須的,搜索引擎搜索詞條數、微信指數,微博熱熱搜榜等能夠反映炒作影響力的數據,促使融資順利,擴大規(guī)模。當然更直接的為下一步推出高房租做好鋪墊。

以上就是小錢撬動大錢的故事,至于請的媒體、大V、大佬、群眾代表的錢,在《讓子彈飛》里湯師爺有段經典的回答:

得先讓豪紳出錢,帶著百姓捐錢。豪紳捐了,百姓才跟著捐。

錢到手后,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賬。

#專欄作家#

StarYan先生,微信公眾號:MRstaryan,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鵝廠運營汪,互聯(lián)網圈十八線作詞人,以字自省篤行,歡迎相約交流。

本文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故事怎么樣不重要,重要的是不用花一毛錢就能賺錢?!边@句話前后邏輯上有點問題,請大明星大導演怎么會不花高價錢呢,而且這一p的主旨是無經驗如何做,是否改成經驗相關會更好呢?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