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的悟空退居二線,企業(yè)如何在知乎做內容營銷?

2 評論 7179 瀏覽 44 收藏 15 分鐘

目前,知乎是最能解決品質生活追求者、知識型中產、新新人類的“問題”,用戶對知乎的認可程度、粘性都很高。那企業(yè)如何在知乎做內容營銷?

近日,一向闊綽悟空問答從頭條的戰(zhàn)略高位退幕,知乎成為這場角逐的贏家。既去年的 300 大V 出走,到知乎宣布回答數破 1 億,再到用戶數近乎翻倍,雖然知乎藥丸的聲音此起彼伏,但在這場沒有明顯的“應敵”動作的爭奪戰(zhàn)中,知乎確實以結果證明了 7 年的壁壘是 10 億巨資無法撼動的。

據 QuestMobile 的數據顯示:

卸載悟空后的用戶有 8% 跳到知乎,卸載知乎后的用戶基本沒有跳去悟空問答的。

可見在現在的各類社區(qū)、平臺中,知乎是最能解決品質生活追求者、知識型中產、新新人類的“問題”,用戶對知乎的認可程度、粘性都很高。也正是因為這個特性,許多企業(yè)都想在知乎發(fā)聲,想要影響“三高”人群們。

怎么影響呢?

我的答案是:高質的分享+硬廣。

不建議做軟廣,因為知乎用戶對營銷的敏感性很強,90% 的從業(yè)人員沒有能力寫出讓人看了渾然不覺的軟廣,與其含羞帶臊,不如赤裸裸宣告自己的目的。具體怎么做,我們掰開揉碎,再加些典型案例來講,請千萬不要看了這句就跑去發(fā)一堆打折促銷信息。

接下來,我們從基于一些根本邏輯,從定位、規(guī)劃到實踐技巧來講如何把握知乎。

1、你想實現什么?

開始任何一件事情前,我們都需要先明確自己的需求是什么。

在這個平臺,你想實現什么?

最常見的兩種——影響力和轉化。影響力主要指提升美譽度、知名度等,相對務虛一些;轉化是指實現 APP 下載、賣貨等。

需求有時候是取決于一些客觀因素。一般來說,跟你所屬的部門以及業(yè)務的情況相關。大型成熟企業(yè)往往是做影響力,中型、小微企業(yè)往往是做轉化,投入一個人就要有對應的產出。

比如:寶馬,肯定是以影響力美譽度為目標,它不會指望有人看了一篇文章馬上就去買臺車;再比如:你本身是 PR 部門,那你部門的核心需求是減少負面、提升美譽度,至于賣多少貨跟你沒有關系。

雖然需求受客觀因素影響很多,但在開始前,一定要和你的老板一起明確你們的需求,期望在這個平臺實現什么,這會直接影響后續(xù)你們的目標設定、規(guī)劃,以及你的 KPI 考核。

2、ROI 可接受嗎?

明確了期望,我們來評估下 ROI。

首先,成本大概分為三塊:人力成本+運營成本+(廣告成本)

人力方面,業(yè)內常見方式是一個人獨立負責,或建一個新媒體團隊來負責,可能的影響因素是:公司體量;對信息輸出的需求程度。

在知乎,因為需要有專業(yè)度的內容,衍生出了另一種方式,新媒體人+創(chuàng)作者群體。意思是一個運營人員負責帳號的日常運營,比如:選題、用戶互動、活動等,創(chuàng)作者群體是指公司內部具有專業(yè)知識的人,比如: CEO、產品設計師、工程師、銷售、HR 都可以成為創(chuàng)作者,他們有一套內部激勵機制,促進大家分享自己的專業(yè)經驗。

運營成本主要是指對內的激勵政策、面向用戶的活動成本;廣告成本主要指購買商業(yè)產品來推廣帳號、內容。

其次,在收益方面,如果是影響力,那么 1 個月達到多少的曝光和閱讀,3 個月實現多少的關注者這些都是容易衡量的。在做預估的時候,可以參考同等體量、同類行業(yè)在知乎的數據,每家企業(yè)的個人主頁都有顯示關注、贊同等數據。

最后,明確了成本和收益,具體的 ROI 就很清晰了??梢灶A判的是:類比其他平臺,在知乎做運營的成本更高,但也會很值,因為單個關注者的價值更大。

3、明確定位

之前看科學類排名第一的機構號中國科普博覽的案例,他們的定位是“面向 18 歲以上的用戶,以趣味而嚴謹的科學家形象,發(fā)布前沿、趣味、使用的科普內容及科學類熱點解讀”。

所以,在明確定位這件事上,我們可以以“面向什么樣的人,以什么樣的風格/形象,發(fā)布什么樣內容”來回答,這 3 個填空題的答案也是相互關聯(lián)的。

3.1 面向什么樣的人

這個跟產品/品牌自身的目標人群相關,比如:我是做 IT 職業(yè)教育的,那 18 歲以下、美妝話題的關注者就不是受眾了。

3.2 以什么樣的風格/形象

我們常說沒有人設的品牌是沒有靈魂的。具體來說,這個“人設”不要是風韻十足美女為了迎合市場佯裝十八豆蔻的青澀少女,而是根據企業(yè)自身文化、產品特色提煉出的形象。

十年以上的傳統(tǒng)行業(yè)的品牌人格往往是既定的,新興行業(yè)、新興公司的品牌人格則比較有發(fā)揮空間。從知乎用戶和知乎官方倡導的平等、友善的價值觀來看,“統(tǒng)治者”型、“娛樂者”型的品牌人格特征是不適用的,“探險家”型、“智者”型是更合適的類型,這需要在日常的選題、文案、配圖等每個方面去支撐、塑造。

3.3 發(fā)布什么樣的內容:“6 圓法則”

在選題方向上,結合之前定下的目標,可以寫以下幾個方向。

  • 越是強調“影響力”,選題方向就越往外;越是強調“轉化”,選題方向就越往內。
  • 越往外,對創(chuàng)作人的知識面廣度越高;越往外,對創(chuàng)作人的知識專業(yè)深度越高。

(1)產品/服務本身相關的知識

這是絕大多數人最容易寫的,但也是很容易走偏的。多數人會寫:我們公司做什么產品、產品很好、如何使用、最近正在打折快來買吧。不論在哪,這樣的內容都激發(fā)不了用戶的閱讀興趣。

建議在知乎可以寫更多產品原理、特性類的內容,比如:你的產品是牙膏,那可以請對應的研發(fā)人員寫關于牙膏里的氟到底是如何預防齲齒的,劑量上是如何考慮的內容。知乎用戶的長文閱讀、深度閱讀能力很強,所以完全不用擔心太專業(yè)沒人看。

當然,這類的內容,一般運營人員很難寫得專業(yè)深入,所以可以多發(fā)動產品經理、工程師、銷售人員等來寫,運營人員對內容進行美化,把專業(yè)術語變得更易懂。

舉個栗子:?迪士尼沒有一味地安利新片上映,而是詳細地介紹公主形象的創(chuàng)作過程,極大的滿足了用戶的好奇心,也收獲了大批對動畫感興趣的用戶的關注。

迪士尼的公主形象是怎么創(chuàng)作得來的?

(2)產品/服務背后的人、文化、理念

除了你們的產品是什么,不時地講述產品背后的人、文化、理念,品牌的形象會更加豐滿。比如:我們常見到京東講述配送員不畏艱難為用戶提供高標準服務的故事。

從運營的人來說,找客服部門、HR、業(yè)務負責人,甚至 CEO 去分享這些故事、想法會非常合適。

舉第二個栗子:西貝莜面村講述了一位洗碗阿姨心甘情愿做自己職責以外的工作,內心喜悅滿足的故事。讓大家感受到了這是一群溫暖的人,對這家企業(yè)有美好的印象。

有哪些事在你看來很平常,但對另一些人卻意義非凡?

(3)行業(yè)相關信息或知識

企業(yè)相比于個人而言,因為獲取信息的便利性,會更有能力產出行業(yè)視角的內容,或者只有內行才了解的信息。整體來看,這類內容也是更容易獲得官方推薦的。但運營人員往往不具備垂直行業(yè)的經驗,所以聯(lián)合公司內資深從業(yè)人員、團隊去打磨更合適。

第三個栗子:?口碑基于平臺的數據,分享了拉州拉面、沙縣小吃這兩個街頭爆款店分布情況、客單價等,激發(fā)了吃貨們非常強烈的互動意愿。

蘭州拉面和沙縣小吃,哪個是中國最火的餐飲?

西門子邀請內部的專家分享人工智能在制造業(yè)的應用,向人們傳遞了西門子一直走在科技前沿、關注先進技術的形象。

人工智能在制造業(yè)領域有哪些應用?如何幫助制造業(yè)轉型/升級?

(4)目標人群生活方式/態(tài)度

生活態(tài)度是一個既簡單又困難的類型,簡單是因為它是運營人員結合自身經歷就可以寫出的,困難是因為對“態(tài)度”的提煉難以拿捏。

如果是在大型企業(yè),可以多跟市場的同學溝通,他們在傳遞生活態(tài)度方面十分擅長;如果公司內沒人可以幫到你,那可以自己主動跟企業(yè)員工、用戶聊天,挖掘他們的故事、日常喜歡做什么、對待事情的觀點是怎么樣的。

再一個栗子:Mini 主業(yè)是汽車,他們會寫?你的車輛進化史是什么樣的?這種講述每一代 MINI 車型的歷史以及背后的一些趣事的內容,但更多的會寫旅行相關的內容,來傳遞他們熱愛生活、熱愛時尚、勇于冒險的價值觀,來聚攏品味相投的人群。

倫敦有什么鮮為人知、小眾卻值得去玩的地方?

走在川藏線,滇藏線,青藏線,新藏線上分別是什么樣的感受?

(5)活動、社會熱點

不論是產品、行業(yè)、社會熱點、活動都沒有脫離最大的「目標人群生活方式/態(tài)度」這個大圓,如果企業(yè)在今天追這個熱點,明天追那個熱點,流量可能是有了。但是最起碼的品牌美譽度和清晰的品牌認知就沒了,硬蹭熱點這一套在知乎尤其行不通。

最后一個栗子:前段時間,支付寶法人變更引發(fā)了很大的關注, 天眼查結合自身的產品,展示了支付寶的法人情況,收獲了 1k+ 的贊同,為自身產品帶來了的不小的曝光,這個熱點就蹭得很妙。

如何看待支付寶法人代表由馬云變更為葉郁青,這意味著什么?

明確定位后就可以開始做動作了,知乎的核心還是問答,所以可以從挑選具體的問題逐步開始,之后有空我再來聊聊日常實操的部分。

最后,前面費了很多功夫闡述“高質的分享”,是希望通過高質量、高價值的內容,去展現你在這個行業(yè)的專業(yè)、在產品上的用心,以及面對用戶的真誠,如果用戶應對你的產品、品牌有了良性的認知,“轉化“其實一句話就可以了。

真的是最后一個栗子:

 

作者:蒜苗,專注于提煉方法論的用戶運營,持續(xù)耕耘職場、運營方向

本文由 @蒜苗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越往外,對創(chuàng)作人的知識面廣度越高;越往外(內),對創(chuàng)作人的知識專業(yè)深度越高。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