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的心術和騙術

1 評論 5647 瀏覽 14 收藏 7 分鐘

做這行久了,不免就知道一些業內的事,有些是純粹的騙人,有些呢聽起來也不算違法,但總覺的這種做法算是心術不正;而有一些,確實是一種生意,只是這樣的生意我做不來而已。

蒙藥

蒙藥的意思并不是說內蒙古的傳統藥業,而是這一批做藥的人基本都來自內蒙古。在過去20年間,蒙藥在國家對藥物廣告監管不嚴的時期,靠“做藥”大賺。

蒙藥做藥簡單的流程是這樣的。

先選一個題材,比如最近苗藥的概念很流行,那我就包裝一個“苗家圣藥”,說治療糖尿病的古方,反正弄一個什么功能,然后找代工廠生產一些吃不死人的藥。

然后請一個基層人民群眾比較信任的名人做代言,大概花費也就是30萬左右,在三線城市的電視臺和晚報大量打廣告。廣告采用大量的病人證言和蠱惑性的說法,讓病人相信,然后電話中有完備的轉化話術,很快就能賺錢。

但這種事肯定長不了,后來就會有人告你。那也沒事,當時的罰款不高,即使被查也就是罰個100萬了事,人家早就賺了罰金的很多倍了,交100萬罰款,走人,然后注冊新公司、制造新藥繼續騙人。

不過這兩年國家對藥物廣告管制很嚴,加之電視臺和報紙沒落,現在蒙藥的生存空間已經沒有之前那么大了,百度可能是他們和莆田系醫院的新戰場。

做號

社交媒體上,純粹做流量的號也很多,這種做號的,并不追求影響力,只追求粉絲數,所以什么招都能想出來。

比如抖音吧,因為有些網紅跟原有平臺有協議,他們就不能去抖音開新號。但他們的影響力在,專門做號的人就會利用這個空隙去吸粉。

假設秒拍上有個網紅叫“小馬宋”,但他跟秒拍簽了獨家協議,不能去抖音發展。就會有人在抖音注冊一個“抖音小馬宋”,然后把他的秒拍視頻一個個搬運過來,粉絲們看起來沒毛病,也就關注了。

等吸粉到一定數量,就把這個賬號改個名字賣了。

這是一種玩法,當然還有很多別的操作手法。

做店

比起做號,餐飲行業的做店手法則更低劣一些。

當然做店也有幾種類型。

一種做法是這樣的,有些餐飲界的老油條,他產品做得也還可以,不過他不想長期做生意,就想賺快錢。

他就先租一個門店,菜品做得也不錯,但是價格非常低,顧客會覺得這個才超值。然后店的人氣就會迅速聚集,生意看起來非?;鸨?。

做幾個月之后,他就會找個理由,不干了,要把店轉讓出去,因為這個店那么火,接盤的人很期待,所以會給一筆很高的轉讓費。這人就賺一把走人,轉讓過來的人進來一看,就會發現其實不是那么回事,根本不賺錢。

還有一種做店,就是炒旗艦店。通過各種手法把人氣做起來,比如低價、雇人排隊、出菜故意放慢等等,這一類以小吃和奶茶、甜品店居多,等旗艦店人氣起來,就開始加盟招商,因為加盟的人都看到你生意火啊。

其實這種大多就是騙加盟費。當然還有更惡劣的,就是看到某個品牌火了,他就買百度關鍵詞,把加盟的搜索全攔截了,我就是騙錢,沒別的。

金佛

我之前有個老板,給我講過他的前老板在英國做某些騙人生意的手法,這里介紹一種。

比如我要做一尊金佛,可能只做了一個一毫米大小的,但我拍攝圖片用的是攝相機很好,能拍出大尺寸的圖片。做廣告的時候我就把金佛圖片放大,讓人以為這個金佛非常大,但我用小字注明了金佛尺寸。

結果很多人就會買,你買了回來發現只有大米粒那么大,可是你也不能說我騙你了,這個就是純金的,而且尺寸在介紹中也是寫了。

很多人遇到這樣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品牌衍生術

網紅點心店鮑師傅的遭遇可能具有代表性。

隨著鮑師傅成為網紅,各地的鮑師傅點心店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實跟原來的鮑師傅沒啥關系。你仔細看看店招,大多寫著“經典鮑師傅”或者“金牌鮑師傅”之類的,只是鮑師傅的名字寫得老大,前面的字很小,你還以為是鮑師傅。

這種生意人就太多了,他們像蒼蠅一樣盯著任何一坨肥沃的大便,只要有機會就跑出來干一票,反正也不違法。

我把這種叫做品牌衍生術。

當然還有別的做法,比如我看到一家店生意不錯,那我就從裝修到菜品直接抄襲再做一家。在你家后廚垃圾堆那里蹲兩天,就能把你的所有供應商都搞定。他們像鬣狗一樣,不放過任何捕食機會。

關于江湖騙術,推薦大家一本書,是連闊如老先生寫的《江湖叢談》

(完)

 

作者:小馬宋,獨立戰略營銷顧問,羅輯思維營銷外腦

來源:微信公眾號“小馬宋(ID:zhongguowenlian)”

本文由 @小馬宋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