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與整體相似,分形理論對營銷的啟發

1 評論 2664 瀏覽 8 收藏 8 分鐘

在營銷過程中,無論哪個環節,都必然包含著對其品牌核心價值和認知構建目標的整體性思考。

在進入今天的主題前,我們或許先要來聊聊曾被稱為“上帝指紋”的“曼德博集合”(Mandelbrot set)。

曼德博集合由著名數學家本華·曼德博提出,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用電腦創造并展示“分形”圖形的人。在上方圖片中,我們會看到有的地方像日冕,而有的地方像火焰的圖形,不管把圖案放大多少倍,都能顯示出更復雜的局部,仿佛有著無窮無盡的細節和與整體的“自相似性”。

作為“分形理論”提出者,曼德博發現在自然界中,存在著大量通過“自相似性”不斷“分形”的現象。

比如,從宇宙中的一個星系觀察其中的更小星系;從地球上的一條河流觀察它的支流;從山脈到某一座山;從樹的主干到它的枝干,再到樹葉的脈絡等等。這些表面雜亂無章的現象背后,仿佛隱藏著一種深層“秩序”——局部通過與其整體“自相似”的方式分形。

如今,分形理論已被廣泛應用于信息技術、建筑工程、設計乃至于藝術領域。

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早在2005年的《星戰前傳》中,黑武士和天行者比拼光劍的場景,周圍噴涌的巖漿就是利用分形技術生成的。而在此之前,有意識地反映“分形”的案例,或許還要追溯到日本江戶時代,在著名畫家葛飾北齋創作的海浪中,浪尖被表現為許多細分的小浪(對分形理論感興趣的朋友,不防通過PBS出品的紀錄片《尋找隱藏的維度》來進一步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分形的概念,對我思考“發現營銷理論”也帶來了很多啟發。

其中最明顯的一點是,當我們嘗試將品牌理解為一個有生命力的系統,將“價值”和“認知”理解為其基本構成時,“分形”使我進一步意識到,這兩者相互依存的狀態,并不僅僅是營銷最宏觀的結構,也是其局部中最基本的構成。

舉例來說,如果此時你正計劃創立一個品牌,那么你最先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我們要滿足何種用戶需求,創造何種用戶價值?”;然后你需要思考“用何種方式讓用戶認知此種價值”。在這里,“價值”與“認知”就表現為對品牌營銷的最宏觀思考。

緊接著,為了進一步創造價值、創建認知,你又需要將工作細分到“洞察”、“表達”、“交互”、“植入”等各個環節。

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營銷的這六個核心環節,不過是像河流中的支流,或者人的“手”、“足”這樣的局部,盡管在不同品牌間表現出巨大差異(例如互聯網與快消品牌截然不同),卻必然包含著與它們整體的“自相似性”。

換言之,在營銷過程中,無論哪個環節,都必然包含著對其品牌核心價值和認知構建目標的整體性思考。

比方說,當我們的工作深入到洞察環節。此時,無論我們進行定量還是定性研究,也無論我們選擇了何種洞察工具(調查問卷、焦點小組或是用戶訪談),我們所要解決的問題,可以說要不是為了更好地洞悉顧客需求(customer needs),對品牌核心價值進行定義,就是在品牌核心價值明確的情況下,為更好地構建品牌認知進行調研。

這意味著在任何時候,研究“價值”和“認知”都是用戶洞察最核心的目標。

又比如,當我們開始考慮品牌“表達”時,無論是為品牌命名、設計LOGO、規劃廣告口號,還是思考產品與內容,我們都需要從“價值”與“認知”這兩個方面來提問:一個具體表達是否如實承載了品牌定義的價值,又能否觸發受眾形成正確認知?

重要的是,這種看待營銷的角度,或許有助于我們在實踐中形成這樣一種判斷,那就是所有營銷工作,都是“讓用戶認知你的價值”這一整體在局部中的分形。

因此,當我們迷惑在“產品”、“傳播”、“溝通”、“創意”等具體事務中,找不到問題解決辦法的時候,倒不如退后一步,從更本質的角度問:“品牌的核心價值是什么?而在此時,又應該如何設定與其相應的認知構建目標?”沿著這些思考,工作中的難題就容易迎刃而解。

總結來說,無論哪一項具體工作,營銷人都應該確保自己的執行,能夠與品牌在整體上保持“自相似性”。從“分形”的概念上來說,這或許就是我們在營銷中唯一需要做對的事。

 

作者:宇見

來源:微信公眾號“宇見(ID:yujianyingxiao)”

本文由 @宇見 授權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