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洞察需求(2)

2 評論 7185 瀏覽 25 收藏 12 分鐘

在上篇文章中提出了營銷的本質和三大關鍵要素,這篇文章詳細講解其中的第一要素:欲望,主要講解激發用戶欲望的五種方法。

第一要素:欲望(與現狀的沖突)

葉茂中老師把營銷認為是沖突,不斷制造沖突,不斷重復沖突,不斷讓自己的品牌在市場上被記住,這是營銷。沖突這個詞講得非常好,我認為欲望就是與現狀的沖突,也就是缺乏感,也可以講痛點。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需要不斷地尋求生理和心理的平衡,來獲得穩定、平安和幸福感。為了解決與現狀的沖突,達到這種平衡,我們就產生了欲望。

首先我把欲望分成兩類:第一類是顯性欲望,第二類是隱性欲望。

顯性欲望就是浮于表面的,大家都能看到的消費者欲望,如吃喝玩樂等這些基礎性的社會型欲望,這些欲望營銷者都知道。

那么隱性欲望是什么?

隱性欲望就是要靠企業來向消費者激發的。

現在生活中有很多大齡單身男青年,平時工作也忙,談對象也沒時間,然后家里人催促,也找了一些借口敷衍。某一天下班,在公交站臺了婚戀網站的廣告,他告訴你,比你差很多的人都結婚了,老婆漂亮,孩子可愛,然后告訴你你的爸媽都老了,要盡快讓父母享受孫子孫女的快樂。

在這樣的營銷環境下,就調動了你的各種心理,引起了你想要談朋友,結婚的欲望,于是為了彌補這種“沒女朋友”和“有女朋友”,“沒老婆”+“有老婆”的現狀沖突,你可能會拿起手機,下載軟件并注冊。這就是激發了消費者的隱性欲望。

那么,在激發欲望的時候,我們能夠利用那些消費者心理呢?

有一些常見的消費者心理,如:面子心理、從眾心理、推崇權威、占便宜心理、恐懼心理、炫耀心理、攀比心理等。

講到這,那么有沒有具體的方法來激發用戶的欲望呢?我們就結合欲望+馬斯洛需求理論+消費者心理來具體闡述。

方法一:與他人的對比

與他人作對比也就是說別人現在是怎么樣,我也想要跟別人一樣。同事買個了好看的包包,價格也不貴,我也想要買這樣的包包;別人找了個男朋友很優秀,我也想找個類似的男朋友;我生日別人送了我800元的東西,我也想送800元左右的東西。這些都是與他人的對比。

在企業營銷過程中,與他人對比是常見的營銷套路,整理的流程是:你現在面臨的是什么樣的狀況?別人在使用了我的產品后變成了怎么樣?

例如在教育行業,各種補習班,教育機構就運用了對比的營銷策劃,告訴你隔壁誰誰家的孩子也參加也補習班。作為父母的你就有了恐懼感,很多都不知道補習班的具體效果,擔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他人,也參加了。

我們把它轉化成相應的營銷文案:出生起跑線已經落后于人,還要讓孩子在學習的起跑線也落后嗎?

前程無憂曾經發布一組招聘海報:

  • 你做著喝5杯啤的8兩白的10杯洋的才算給老領導面子的活兒,我前程無憂。
  • 你們,做著早9點上班晚10點下班每周休1天的活兒,我們前程無憂。

與他人對比,能夠激發消費者的痛苦,讓他渴望做出改變,也就是誘導出消費者的欲望。

方法二:與自己的對比

與自己的對比不是指與未來的對比,只是從自身角度出發,以自身為參照物,形成了一系欲望。這種欲望是可以被誘導的,被激發的。

常見的欲望如我們辦了健身卡,辛辛苦苦健身了一個禮拜,然后看到了美食廣告,心理就會想我都這么努力減肥了,那我吃一頓美食犒勞一下自己應該沒事吧。類似相關的都是與自己做對比。

于是商家把它轉化成相應的營銷文案:每天那么努力,美食犒勞一下自己!

方法三:與過去的對比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都會有懷舊的情節,例如:覺得童年時候的電視劇好看,覺得過去的自己無憂無慮,覺得小時候的生活好玩。特別是現在長大了,成家了,成為父母親了,每天都在忙碌中度過,我們更加的會懷念以前。這就是與過去做對比中的一種:懷舊。

懷舊是尋找一種安慰,尤其是在危機之下或社會動蕩的時代,懷舊能給人以舒適、親切等情感,成為人們內心的庇護所。企業可以在營銷活動中給予消費者一定的懷舊元素刺激,激發消費者的懷舊情懷,勾起他們記憶深處的共同記憶符號,以此來引發購買傾向。

如國貨老品牌百雀羚在前兩年推出的“一鏡到底”廣告,濃濃的民國風、諜戰片,刷遍了朋友圈,在神廣告發布4天后單條公眾號圖文閱讀量達到 600W+。

如江小白早期的文案通過對青春的懷舊,成功打造了“青春小酒”的形象,同樣使得自己的產品獲得了更豐富的情感價值。他瓶身附上了一系列文案:畢業時,約好一年一檢,再聚首,卻已近而立之年;朋友不聯系久了,別把僅有的那一點激情都用在點贊上。

我們還能看到各種各樣的懷舊文章標題,《兒時那些看得流口水的零食你吃過嗎?》《懷舊小游戲哪個曾是你的最愛?》《童年曾經看過的動畫片,你中了幾樣?》,這些都是利用了與過去的對比。

方法四:與未來的對比

與未來的對比也就是目前我是什么樣的情況,我想要變成心目中自己的模樣。每個人再優秀,其實都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每個人都希望在心理上認同自己,心理的自己和現狀的自己是有落差的。我們希望通過某種商品,能夠簡單快速的擁有未來。

我們常見的減肥廣告,就是利用了與未來對比。例如:減肥廣告展示了過去是一個胖女孩,通過參加了減肥機構的減肥活動,然后現在苗條變成女神,通過兩張減肥前和減肥后圖片的對比,給你在腦海中形成了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加入這個機構,也能減成圖片上的美女一樣,身材那么好。

如亮甲的廣告:得了灰指甲,一個傳染倆,問你怎么辦,馬上用亮甲。亮甲的廣告就是利用了灰指甲會傳染的消費者解決問題的欲望,并腦海中形成了傳染后果的場景。

我還曾今看到臺灣山葉鋼琴的廣告,是這樣子的:學琴的孩子不會變壞。這句話會讓消費者潛意識中與未來做對比:孩子學琴了,未來就一定是個好孩子。如果不學,就要變壞。雖然消費者懵懵懂懂,但是這樣的想法已經潛意識感知到了。

營銷人在與未來做對比,也就是告訴消費者買我的產品,你接下來會編號,或者告知消費者,不買我的產品,你接下來會存在某種隱患。

方法五:與目標的對比

與目標做對比,就是目標趨近法,一旦企業通過營銷手段告知用戶,你一步一步這樣做,就能達到某種目標,或者你一步一步那樣做,最后沒有做某一步(企業營銷的產品),你就會有什么損失或者達不到目標。

舉個例子:我們每個人都要理發。有時候,我們去理發店,花了好幾百去做了一個發型,這時候理發師對你說,反正已你已經花了這么多錢做了這個發型了,再加一點小錢做一個護理,讓你的發型效果看起來更好,我想這個時候的你,只要不是囊中不是特別羞澀,多半時候回答應理發師的要求。

還有常見的典型在線貸款廣告,基本上在線貸款廣告最后都是“測試你能貸款多少”,有了這句話,讓用戶形成了一個目標閉環,雖然看上去很簡單,但是的確非常有效,有這個和沒這個的轉化率天差地別。

還有游戲,絕大部分游戲都是升級打怪模式,告訴你等級一共30級,你玩了之后一級一級往上升,基本上到了20以后,就不斷想要達到30級。

以上五點方法就是我常用的激發用戶欲望的一些方法。你們可以發現,方法都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而不是站在企業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作為營銷人,我們需要真正的學會洞察消費者欲望,然后發現消費者沖突。

相關閱讀

營銷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洞察需求(1)

#專欄作家#

繆麗偉,公眾號:繆麗偉講營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痘ヂ摼W營銷實戰手冊》作者,數十家公司的營銷顧問。擅長用戶研究、品牌策劃與管理等,喜歡從表象去研究營銷的深層次原因,并找尋切實可尋的操作方法。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接下來一篇文章是三要素中的第二要素的講解

    來自江蘇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