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力量:品牌還有未來嗎?
品牌的力量不但沒有被削弱,并且會持續(xù)加強,進一步引導我們的消費。
很多人認為營銷中的“品牌效應”正在逐漸失效,其中看似很有力的一個理由是“比起品牌廣告,消費者更信任社交關系的評價”。
如果這個成了放棄“品牌營銷”理由,又該如何解釋那些“因為朋友竟然用了自己看不上的品牌,而導致斷交”的現(xiàn)象呢?
這個理由之所以不成立,主要在于“相關概念質量的不對等”。說起朋友,我們聯(lián)想到的無話不談、相互影響的密友,而論及品牌,我們立刻浮現(xiàn)出超市貨架上花花綠綠的雜牌。
如果非要說品牌正在逐漸失效,也該是針對那些本就只是“有品牌名稱而無實際效用”的品牌,而非那些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牌。也就是我在《品牌如何讓人瘋狂又上癮?》一文中所說到的“與消費者自我強綁定的強勢品牌”,比如近幾年在奢侈品品牌影響力一直名列前茅的CHANEL。
品牌的力量不但沒有被削弱,并且會持續(xù)加強,進一步引導我們的消費。因為不管是走過物質匱乏年代的中老年人,還是原本就成長于高GDP時代的95后,都不僅僅是在消費商品的實際功能,更多是對消費背后的身份認同感、群體歸屬感以及獨特體驗感的需求。而這些更進一步的價值需求,其最佳載體就是我們所說的品牌。
人設經(jīng)濟下,再小的品牌也有機會
能夠幫助消費者貼標簽、帶來社交價值的強勢品牌,將會擁有更大的競爭力,而這種競爭力并非傳統(tǒng)大品牌所獨有。在“you are what you buy” 的人設經(jīng)濟下,再小的品牌也有屬于自己的機會,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一次在消費者心智市場的藍海戰(zhàn)爭。
過去,好商品是供不應求的稀缺資源,只要能生產(chǎn)出來,就一定能賣出去;而今稀缺的是個性化的表達與差異化的體驗。小紅書上隨處可見的小眾商品推薦,從APP到裙子,再到香水和飾品。
(小紅書部分截圖)
沒有一個品牌能夠滿足所有人個性化的需求,所以小而美的品牌是有機會的,甚至可以說是更有優(yōu)勢。因為小品牌沒有原有的品牌負擔,可以輕裝上陣,可以從頭開始。
市場環(huán)境在變,品牌作用模式也在變
隨著整體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品牌作用模式也在改變。這里說的市場環(huán)境,主要包括消費環(huán)境和傳播環(huán)境。
過去,我們的消費是純線下的,想要一個東西得跑去超市或者商場,再方便也得跑到家樓下的小賣部,而我們的選擇依據(jù)往往是“在電視上看到過這個品牌的廣告”。這時,消費者所接收到的品牌信息和真正產(chǎn)生消費的場景是有時間差的,品牌傳播與實際消費行為是割裂的。
這種情況下,品牌去談情懷、感動、快樂都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情緒是轉瞬即逝的,根本等不到消費者實際購買的那一刻。這就注定了品牌傳播的重點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加強消費者記憶,幫助消費者掃除在購買時面對萬千貨物的茫然,減少消費者思考和決策的成本。
現(xiàn)在,我們的購物是隨時隨地發(fā)生的。只要你的品牌能夠打動我,我就可以馬上拿出手機來下單。此時的品牌傳播和購買行為,是能夠形成品效合一這個閉環(huán)的。
這意味著什么呢?
意味著品牌可以不用再像過去一樣,找大媒體和大渠道,對著所有人說一樣的話,成為機會最大的“品牌備胎”;意味著品牌可以在不同的渠道對不同人群做差異化傳播,目的就是“但凡曝光,必然心動,心動立刻帶來行動”。
但在中國這個小鎮(zhèn)青年和一線白領圈層效應極為明顯的巨大市場中,品牌作用模式的變化進度是不均勻的。這種變化,它更像是蜂蜜而不是水,從瓶口順流而下的蜂蜜需要一定的過程。
在這種變化逐漸過渡到市場中的每個角落之前,品牌作用的模式是多元并立的,所以,我們既能看到類似“有問題上知乎”這類高喊高打的洗腦廣告仍在大面積投放,也能看到SK2“改變命運”的朋友圈廣告。
盡管品牌作用模式多元并立,但要真想要在當下甚至未來市場中取得品牌營銷戰(zhàn)役的勝利,總得來說就兩點品牌策略:一是要購買就立刻被想到;二是被看到就立刻想購買。
如何讓消費者成為你品牌的擁躉?
1. 要購買就立刻被想到
第一種方式,我們說“要購買就立刻被想到”,其實就是指在消費者有需求時,能夠第一時間想到你的品牌。這種品牌策略完整的路徑其實在《影響消費者決策的5個關鍵節(jié)點》一文中已經(jīng)提到,就是在還原整個消費者購買路徑,即“認知為起點、需求是動力、品類化思考、品牌性選擇、價格做決策”5個節(jié)點來進行品牌傳播。
在此簡單粗暴的概括出一個公式:將滿足消費者XX需求的XX品牌/產(chǎn)品,與消費者腦海中已有的認知進行強綁定,或者創(chuàng)造新的認知,使該品牌/產(chǎn)品成為解決消費者該需求的心理品類中的第一品牌,并以價格優(yōu)勢壓倒市場中的其他對手。
不難看出,此過程的重點在于改變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定位。而品牌認知如果想要被消費者在購買時第一時間想起,就需要不斷深化消費者關于品牌的記憶。
品牌記憶強化的關鍵點,在于品牌信息大面積的重復曝光。這種曝光不僅有助于搶占消費者心智,還能潛移默化的提升消費者對于品牌的好感度。
有實驗表明:一個產(chǎn)品只要得到足夠的曝光,讓人記住,人們在選擇的時候就會考慮它,出現(xiàn)的次數(shù)越多,人們就越偏愛,對于決策度較低的產(chǎn)品尤其如此。熟悉能提升好感度,這和在朋友圈里看到朋友的合照,總覺得自己的朋友是一群人中最好看的那一個,是一個道理。
而且大面積的重復曝光也會側面增強消費者對于品牌的信心,消費者心里會想“畢竟有這么多錢打廣告,總不至于馬上就跑路吧”。雖然鋪天蓋地打廣告的也可能會跑路,但是消費者在決策時卻往往沒有這么理性。
2. 被看到就立刻想購買
第二種方式,“被看到就立刻想購買”,說的其實是品牌傳播的效率問題,讓品牌達到“但凡曝光,必有購買”的效果。
當“全天候、隨地化”的消費行為讓品效合一的閉環(huán)成為現(xiàn)實,我們有必要抓住每一個品牌與消費者接觸對話的機會,在當時當刻打動消費者,從而形成有效轉化。
但在品牌與消費者碎片化溝通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丟掉所謂的流量思維,重新回歸到真實的消費者身上,看當時場景下消費者面對品牌信息作出何種反應。
什么意思呢?
我們常用“用戶漏斗”這種拆解KPI式的方式來做所謂的“拉新留存轉付費”,可以說是非常自我導向了;而真正用戶本位的有效溝通模式,我認為應該是美國學者E. S. Lewis(路易斯)提出“AIDA”法則。
類似的廣告法則有很多,為什么我說這個是真正有效的?我們一次說個清楚。
- AIDA:引起注意(Attention)-發(fā)生興趣(Interest)-產(chǎn)生欲望(Desire)-付諸行動Action)。
- AIDMA: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 (引起興趣)-Desire(喚起欲望)-Memory(留下記憶)-Action(購買行動)。
- AISAS:Attention(注意)-Interest(興趣)-Search(搜集)-Action(行動)-Share(分享)。
- ISMAS:Interest(興趣)-Search(搜索)-mouth(口碑)-Action-Share(分享)。
- ……
“AIDA”法則在只保留了最核心、最本質的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完整還原了當下信息紅海中,品牌與消費者的單次溝通最佳閉環(huán)。一方面,“AIDA”法則能夠最大程度的減少單次溝通中消費者的跳轉流失,另一方面,還能倒逼品牌提高自己的傳播效率。
因為一旦跨出品牌制造的場景,消費者便很難延續(xù)當時情境下的感受。每次跳轉都有浪費資源的風險。
甚至更大膽、更激進,同時也更有信心的品牌,可以嘗試在“AIDA”法則的基礎上再次縮短路徑,比如在引起消費者注意的時候,直接激發(fā)消費者的好奇心(欲望的一種),從而促成下單轉化。
在這個方向下,不管是品牌溝通的策略,還是廣告創(chuàng)意,又或者某種促銷手段,我們就不會去糾結這個內容創(chuàng)意是不是夠勁爆,又或者是這個洞察夠不夠偉大,而是消費者看到這個內容,會有什么樣的反應,他會不會感興趣,會不會購買,會不會分享給自己的朋友。
總結
- 品牌的力量不但沒有被削弱,并且會持續(xù)加強,進一步引導我們的消費。
- 消費者需要品牌來承載身份認同感、群體歸屬感以及獨特體驗感等更高階的價值需求。
- 大品牌過往的優(yōu)勢會下降,小而美的品牌有機會做起來。
- 過去由于傳播環(huán)境和消費環(huán)境割裂導致品牌傳播無法閉環(huán),而今隨時隨地可購買的消費融合使得品效合一。
- 品牌傳播未來考慮的兩個方向:一是要購買就立刻被想到(加強品牌記憶點);二是被看到就立刻想購買(提升品牌溝通能力)。
以上就是關于品牌未來發(fā)展方向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作者:南有板栗(微信:seanchan0),微信公眾號:好吃的板栗,不定期更新。
本文由@南有板栗 原創(chuàng)發(fā)布于人人都是產(chǎn)品經(jīng)理。未經(jīng)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xié)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