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做好營銷策劃,首先就得了解什么是傳播、人類傳播進程的歷史以及大眾傳播演進是逆生長式的。掌握這些基礎知識點,才能知道如何根據這些特點進行營銷策劃。
寫策劃這事兒看似只是一個工種,但其實是很多工種的綜合。
哈?你不服?寫策劃文案知識你得懂吧?營銷知識你得懂吧?產品知識也得懂吧?更別說設計知識、心理學知識了。要想寫好一個完整的策劃案,沒有這些知識你只能流著淚抱別人的各種大腿有錯嗎?
當然,這其中最基本的還是傳播知識,大到全年的營銷策劃是在搞傳播,小到一張海報的設計也是搞傳播。
可惜的是,一些小伙伴連傳播演進史都不知道就吭哧吭哧搬磚了,別抱怨你寫的傳播環境分析為啥說服不了人,或是傳播洞察為啥沒洞見,能掌握多深的過去,才能預見多遠的未來!
小僧今天就繼續來念經,扒一扒傳播的演進史是怎樣的。
一、人類傳播進程只有7分鐘
施拉姆曾用“最后的7分鐘”來形象概括人類傳播的發展進程。
如果人類的歷史共有100萬年,我們假設這等于一天,也即1小時=41666.67年,1秒鐘=11.57年,那么人類文明的進展如下:
晚上9點33分,出現了原始語言(10萬年前);晚上11點,出現了正式語言(4萬年前);晚上11點53分,出現了文字(3500年前);午夜前46秒,古登堡發明了近代印刷術(1450年);午夜前5秒,電視首次公開展出(1926年);午夜前3秒,電子計算機、晶體管、人造衛星問世(分別為1946、1947、1957年)。
也就是說,這一天的前23個小時在人類傳播史上幾乎全是空白,一切重大進程都集中在這一天的最后7分鐘!是不是感覺有點姍姍來遲?
怎么忽然有種你寫方案的過程既視感:前23天都在發呆、聊天、打屁,直到最后三天才開始奮筆疾書!哈哈哈哈,千萬別打死小僧。
之前小僧說過,傳播的本質就是信息交流的互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媒介發揮著載體和橋梁的重要作用。
這種重要性甚至表現為:傳播媒介的演進歷史就是人類傳播活動的發展歷史、如果按階段來劃分,整體傳播活動可以大致分為:口語傳播時代、文字傳播時代、印刷傳播時代以及電子傳播時代。沒錯,從第二個階段開始就是施拉姆說的最后7分鐘。
1. 口語傳播時代
口語是人類傳播所使用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形式,即便現在也不可或缺。小僧不說你一定也清楚,口語傳播的最大特點是不需要中間的傳播載體和橋梁也即媒介,而是面對面的即時傳播。
這樣的缺點就是會受到空間距離與時間距離的限制,同時比較容易出現信息上的偏差,比如風太大“褲子”聽成了“肚子”,或是禿嚕嘴把“麻辣個雞”說成了“麻辣個……”
2. 文字傳播時代
文字的形成使得信息傳播在空間上可以傳播更廣、在時間上也可以傳播更遠,老祖宗再也不需要結繩記事,也不必擔心自己的光榮偉跡被兔崽子忘記了。
不過在當時,文字媒介具有壟斷性,不是誰都認識字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早期巫師的地位非常高,因為只有他們掌握了文字??!
3. 印刷傳播時代
某種程度上來說,印刷技術的產生打破了文字壟斷的局面,因為這使得文字信息批量復制成為可能。也就是在這個階段,新聞事業開始興起。
4. 電子傳播時代
這個你一定不陌生,一個電話遠在千里之外就可以嘮嗑了,一個視頻未曾謀面的人就可以面基了,電子媒介最大的特點就是加快了信息傳遞的速度。
從廣播、電視到網絡,電子媒介經歷了三次飛躍,現在如火如荼的移動互聯網大概可以稱為“第四次飛躍”了吧,尤其是5G普及后。
傳播的各個階段是交融和不斷演進的,并不是說一個階段的出現就會替代掉另一個階段,也不是一個新媒介的出現會直接干掉另一個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