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電商促銷系統的一系列思考
本文是關于電商促銷系統的一系列思考,一起來看看~
最近對促銷做了一些簡單思考,有些內容沒有展開講。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發現,促銷系統要在各個維度講明白的確很復雜。促銷所涉及的行業很廣,玩法也很多并且持續在更新。本次只圍繞銷售實物的電商來思考,可能與線下實體,虛擬電商有相通之處。
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的客觀想法,由于大家經驗不同、思維角度不同在認知上會有差別,對同一事物可能會得到不同的結果,這里說的促銷為泛促銷包括了活動等。
為什么要促銷?
現如今大部分行業處于完全競爭市場,企業在日常經營中,會存在市場份額下降,老用戶流失,客單價低,惡意競爭,那么企業需要應對現存的問題來提高企業的經營水平,以及提升在行業中的市場份額。當然提高市場份額有很多種方法,比如:提升服務質量、增加附加服務等,但促銷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方式,能夠有效引起用戶的購買欲望和購買行為。
促銷能幫助企業達到哪些目的?
促銷可以幫助企業拉新、復活、去庫存、推新品、提高市場份額、提升企業知名度、完成銷售目標、提升客單價、行業競爭、答謝老用戶、提升用戶滿意度、提升留存增加粘性。以上都可以通過促銷的方式去完成。
用戶心智:
通過一個實例講下促銷活動對用戶心智的影響。在天貓超市有一種玩法叫翻牌,當購物滿足一定規則后會贈送你一次翻牌的機會,翻牌這種方式本身是一種游戲行為,大部分人天生對玩感興趣。
在翻牌前用戶心理非常期待,這種游戲有種神秘感,因為你不知道會翻出什么獎品(賭博的用戶估計也是這種心理狀態)。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所以人人都希望翻到高價值的獎品,當翻到獎品后會有一種興奮感,因為用戶占到了便宜,心理上得到了滿足,并且很有成就感接下來會向朋友去分享。
所以一種成功的銷活動(玩法),應該抓住用戶的心理才能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
常規促銷分為哪幾種類型?
(1)滿減
表現形式:滿X元減Y元。
帶來的效果:用戶從買一件商品到買多件商品,客單價從少到多(由買20元到買100元)。
(2)秒殺(感覺較復雜這里不展開講)
表現形式:首先選品要好(有些平臺在9.9元秒殺不知名拖鞋),商品價格超低,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有效。一般在開始后馬上被搶空。
帶來的效果:流量和知名度的提升,企業有秒殺活動時會提前預熱,會有大量用戶圍觀形成口啤宣傳。
(3)直降/特價/折扣(后面會講他們之間的區別)
表現形式:在正常售價基礎上降價銷售。
帶來的效果:銷售額提升。
(4)滿返
表現形式:當用戶消費滿足設定金額時,返給用戶一定金額的代金券,代金券可能會有消費限制。
帶來的效果:促進用戶二次消費,提升流量與銷售額。
(5)套裝(A+B)
表現形式:兩種或多種商品(一般兩種),同時進行銷售。
帶來的效果:提升商品銷量,去庫存。
(6)買贈
表現形式:買A商品贈B商品,比如買電視送電視架,或者買1贈1。
帶來的效果:用戶從猶豫是否要買到馬上買,提升A商品的銷量。
(7)滿贈
表現形式:滿X元贈Y商品。
帶來的效果:提升主產品銷量,去B商品庫存。
(8)加價購
表現形式:購買某商品加X元購買Y商品。
帶來的效果:促進關聯品的銷量。
促銷的類型和玩法還有很多種,在此不一一列舉,比如定金,二件半價,酒旅的連住優惠等。
直降,特價,折扣有什么區別
我們在各APP購物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同樣是降價銷售,為什么有的平臺叫特價,有的叫直降或折扣,他們之間有什么區別。
覺得這個問題比較有趣,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資料,有人對這個問題給出了解釋。稱為100法則,當商品價格高于100元用直降的方式,當商品價格低于100元用折扣的方式,原因在于超過100元用直降能給用戶更便宜的感覺,因為優惠的價值較高,用戶能有一個直觀的價值判斷。
低于100元的商品價值較低,告訴用戶實際降了多少錢用戶可能感覺不到便宜,用折扣的方式體現比較好,比如原價5元8折銷售,5元的8折實際只減了1元,不如8折給人的沖擊力大。
不能說這種方式不合理,總覺得缺點什么,所以我有以下思考:
首先要分開考慮不能一刀切:
- 高價值商品(幾萬至上百萬)比如:汽車、房產。
- 中價值商品(幾百至上千)比如:品牌服裝NIKE啥的。
- 低價值商品(幾元至幾十元)無品牌毛衣,蔬菜水果。
得出以下結論:
- 中價值商品:當商品價值被市場認可,且商品價格浮動周期不頻繁(商品價值相對固定),這種使用折扣更能吸引用戶。
- 高價值商品:當商品價值被市場高度認可,商品價值很高,且商品價值固定,用直降的方式更能吸引用戶,汽車房產一般都是降3萬或10萬。
- 低價值商品:當商品價值在市場中不統一,且無固定價值及增值服務,用戶是根據實際的商品認知確認商品價值的,特價比較好。
折扣會給人一種廉價感,所以有些商品或品牌為了保持品牌形象不以折扣的形式體現。
券和非券的區別
(1)優惠券
有專屬感和限量,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券。
有社交屬性,可以轉發,可以通過玩游戲獲得,而非券卻不能。
券基本等同于錢(為什么是基本等同于錢呢,因為券不能在其他平臺使用),用戶更好理解。被領到賬戶中,更能激起購買欲望,當時不買心里會惦記著賬戶里有XX錢的券未使用。
可以維護產品的價格形象,商品還是原價,只有使用券才能獲得優惠,無券就得以原價購買。
需要用戶領取,增加用戶獲得券的成本,但是可能會提升券的使用率??梢蕴嵘脚_UV,因為用戶要領券就得在平臺頁面之間來回跳轉。
領券處可以加入廣告,券本身也是廣告,比如:淘寶多商家,用戶進入優惠券列表時,是有店鋪信息的。
券可以直接發放到用戶賬戶中。
(2)非優惠券
所有人都能享受沒有專屬感,滿減或階梯滿減比券更靈活。
促銷可以用券也可以不用券,那么哪些活動必須用券,哪些活動可以不用券呢?
- 可以不使用券的促銷(活動)玩法:滿減、直降、直降+限購、秒殺、免運費、新人專享促銷、老用戶促銷(需要用戶登錄),通過規則限制就可以完成,可以不依賴優惠券。
- 必須使用券的促銷(活動)玩法:分享裂變(分享優惠券至群讓大家搶)、積分換券、用錢買券、復活老用戶、投訴可以向用戶發送券進行補償、催用戶下單、玩游戲得券、滿返、無門檻優惠。
看到這里發現券的靈活性更大,電商平臺中的滿減活動大部分在使用券(有些也不用券),比如淘寶,京東等,但是各位有沒有注意到餐飲外賣滿減卻沒有使用優惠券的方式體現。帶著這個疑問我站在用戶的角度大概理了一下原因,不知道對不對。
- 餐飲大多是階梯滿減,商家總是希望用戶多買,優惠券不靈活。
- 不同商家的滿減規則不同,也不通用,用戶購買時的決策變動很大。
- 餐飲是高頻需求,每次領券后再參與滿減很麻煩。
- 餐飲消費,并不像其他商品消費,用戶在餐飲外賣決策的時間要少,所以整個購買流程要盡量快。不知道有沒有財務上的思考。
誰可以發起促銷?
其實哪些角色/部門可以發起促銷,這個沒有明確的定義,每個公司情況不一樣,與各公司的部門定位和KPI由哪個部門來背有關,這兒只說下在我們公司的情況。
- 采購部,有些公司是按品類線(標品,生鮮,肉禽)管理的,銷售KPI也在采購部門,所以采購部門會有主動發起促銷的需求。
- 供應商,一些自營電商平臺,供應商想要在某渠道/平臺上增加自己商品的銷售量,會主動與采購人員聯系,發起促銷。
- 用戶運營,比如用戶運營部背的KPI是用戶的復購率或拉新,此時用戶運營部會發起促銷活動,但是活動資源可能會去申請預算,也可能是與采購部或供應商談資源,讓他們祭出一些商品或折扣來完成。
決定要做一場促銷活動時一定是有原因及目標的,為什么要做這個類型(滿減,滿贈)的促銷在運營中發現了什么問題,原則上經過數據分析后才做出一個促銷決策的。比如:經數據分析發現,最近用戶的復購率在下降,7月份用戶平均復購率為10次,上月平均復購率下降到7次。
有了促銷的原因,本次活動預計支出多少費用,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標,比如本期活動要讓用戶月平均復購率達到10次。促銷活動做完后還要進行統計分析及復盤,本次促銷是否達到預期目標,如果沒達到要知道是什么原因。整個過程是由數據推動的,盲目的促銷會浪費資源。
在系統中創建促銷活動
為了保證活動的準確性,活動創建完成需要有相關部門負責人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活動按配置時間生效。
創建促銷活動時,要有一些限制條件如下:
- 限定用戶哪些用戶參加這些活動。
- 限定時間,這個比較好理解就是活動開始和結束時間。應該還會有一個活動未開始前多長時間在前端商城展示預熱。比如秒殺是后天下午13:00開始,哪么是否在今天就要在商城展示。
- 限定范圍,參加活動的品類或商品,要支持按商品、品牌、品類(分類)選。
- 限區域,哪些區域,可以到大區,城市,區域。
- 限定總量,防止超賣。比如秒殺一共多少個商品。
- 限定每用戶量(這里把券,秒殺,直降的活動一起講了),同一用戶同一活動每次限量多少,可以參加幾次。如果可以多次還要考慮是每天多次還是多天多次。
- 滿減,是每滿減還是滿足條件只減一次。比如滿100減10元,滿300是減30元還是減10元。
- 排他,創建活動是否與其他活動互斥,或者可以選擇跟哪個活動同時使用。比如還是滿減,蔬菜品類滿100減10元,此時有一個菠菜在參加直降活動,同一訂單中波菜的價格是否參與滿100減10元的活動。
如果是優惠券的話,可以在系統中選擇是投放到用戶賬戶還是讓用戶主動領取。
失效活動:在創建成功或者活動開始后,可能會有特殊情況,需要提前終止活動,比如活動創建錯誤(雖然有審核但是也有可能出錯)。如果是優惠券的活動,失效時需要可選是否失效已領優惠券,已提交訂單未支付是否有效…?
什么是新用戶?
業務要創建一個新用戶的促銷活動,比如新用戶立減5元(有很多種玩法),那么新用戶是如何定義的?
這里考慮到兩種情況:
(1)新注冊,活動期間注冊過的算新用戶,還是活動以前新注冊未下過單的也算新用戶?這里要定義清楚。可以參考業務目標,如果想獲取更多新注冊用戶選擇活動期間注冊過的用戶。想喚醒以前注冊過未下單的用戶選擇后者。
(2)未下過單,個人感覺要考慮如下這幾種場景:
- 下單后未支付,取消訂單
- 下單后支付,取消訂單
- 下單后缺貨(公司原因與用戶無關),訂單失效
- 到貨后拒收
- 正常退貨
- 因為質量問題退貨
第二種產品應該給出什么方案各位思考下,以后有時間再整理。
促銷活動如何觸達用戶
如果是優惠券可以有兩種方式,創建活動的時候選擇讓用戶領,還是直接投放到用戶賬戶。哪種活動適合領,哪種活動適合投放這個大家思考下,在這里不展開講。
促銷信息可以從以下渠道觸達用戶:
- 線上:公眾號、APP推送消息、短信通知、朋友微信分享、朋友圈分享、線上視頻廣告、APP/小程序首頁、詳情頁、商城玩游戲、購物車、領券中心等。
- 線下:地推人員、線下平面廣告、線下視頻廣告、B端商城可能會有地推人員電話通知。
如何觸達用戶可能會影響產品功能設計的,所以這塊要考慮。
促銷費用分攤
分攤包括一重優惠和多重優惠分攤,這里只講一重優惠分攤。分攤常規是按商品金額與優惠金額比例分攤的,公式:商品分攤金額=優惠金額*分攤商品金額/訂單總金額(分攤的時候只分攤到享受優惠的商品上面,同一訂單可能有不享受優惠的商品,運費和包裝費這里暫不做考慮)。
有兩種分攤方式:
- 第一種在訂單中找到金額相加滿足100元的的商品分攤(下例中只分攤到冰草上,因為冰草已經滿足了100元的條件,這里為了好舉例冰草設為100元,實際可能沒有哪么巧合正好是100元)。
- 第二種把優惠金額分攤到所有滿足滿減條件的商品上。第一種比較復雜,這里按第二種全部商品金額分攤。
舉例:條件滿100減10元
上例中分攤金額保留小數點后兩位往回算時,結果不等于10(0.40+0.24+0.48+0.73+8.13=9.98)往回算會對不上。
這種情況分攤的時候有兩種處理方法:
- 第一種分攤結果保留小數點后兩位不四舍五入,把前四個分攤完用10-(0.40+0.24+0.48+0.73)=8.15最后冰草分攤金額為8.15。
- 第二種方式保留小數點后9位。但是退貨時會出現厘的情況,所以建議用第一種。銀行貸款也是按第一種方式算的。
按第一種方式算分攤結果:
需要考慮的逆向場景
優惠券,以下哪種情況要返回優惠券:
- 提交訂單未支付取消訂單;
- 支付未發貨取消訂單;
- 拒收;
- 退貨。
提交訂單未支付后取消訂單和支付未發貨取消訂單,這種情況下原則上是返還優惠券的,因為商家的目的是讓用戶使用優惠券進行購買。
拒收,因為優惠券已經使用,并且已經履約,這種情況就要酌情考慮是否返還了。
退貨的場景就比較復雜了,比如上面這種訂單就有以下這幾種退貨場景:
- 場景1:整單全退
- 場景2:退土豆
- 場景3:退冰草
以上場景1情況整單全退就沒啥大問題,場景2退貨好像也沒問題,來看下場景3,退貨后訂單金額不滿100元了,是否還享受減10元的優惠呢。
針對第三種情況,暫時想到有以下三種處理方式:
- 第一種處理方式:退貨后訂單重新計算,不滿足滿減金額的,把優惠金額扣掉再退給用戶,這種情況非常復雜。用戶可能會退多次計算多次…
- 第二種處理方式:整單退,如果是滿減訂單,用戶要退貨就整單退。個人感覺用戶體驗不是很好。
- 第三種處理方式:可以單個品退,退后不滿足滿減規則也不做特殊處理。這種方式會有風險,用戶會鉆漏洞。
- 沒考慮到十全十美的方案,以上三種具體哪種方式更好,可能得參考各自的業務情況而定。
講了哪么多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本文由 @汪仔6507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很細致
學到了很多,希望能繼續分享電商的知識經驗。??
寫得很棒!
文章分析的很細致,如果能帶上圖文說明,確實會更豐富
寫的不錯,受益匪淺
都是些簡單的玩法
嗯呢.下回研究點高級的玩法.
寫的不錯很透徹??
非常贊
寫的很多,如果能有相關設計頁面結合闡述,可能更好。
贊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