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你就活成了KOC

4 評論 14839 瀏覽 50 收藏 11 分鐘

筆者分析了KOC的相關概念及其發展情況,并對KOC和KOL的關系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最近幾天KOC這個詞火了,刷遍了我的各種營銷行業群和朋友圈。

有人撰文說,先是4A已死,現在是KOL已死,難道做營銷是做殯儀行業的嗎?

不不不,做營銷的哪有殯儀行業賺錢啊~!

01 KOC概念從何而來

作為一個嚴肅的知識女性,為了搞清楚這個情況,小花專門去研究了最近與KOC有關的幾篇文章。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先是有一個自媒體撰文說KOL(Key Opinion Leader 核心意見領袖)已死,KOC(Key Opinion Customer 核心消費者)將成為主流;

接著有自媒體出來回(nu)應(dui),KOL仍是主流,KOC只是只值200塊的未成型的KOL和微商;接著也有很多的營銷平臺和營銷機構出來撰文。

這個很有意思,很多時候你看別人寫什么做什么,先跳出來看看他的立場。

屁股決定腦袋:自媒體總想搞個大新聞刷個10萬+;既得利益者又不愿意被說成明日黃花;一些營銷平臺和機構就更有意思了,在文章里夾帶起了私貨,打起了廣告。

02 KOC是什么,與KOL有什么區別?

有人說現在講KOC這個概念,是月薪3000的出來教月薪3萬的人怎么做營銷?

在這個人人都能做知識付費,個個包裝自己是專家,泥石流鋪天蓋地飛滾的年代。作為一個資深營銷行業從業者,小花試圖來梳理一下這兩者的區別。

有人說KOL是推薦你買東西,但是KOC在推薦你買東西的同時告訴你,他也買了這個東西。但我覺得這個不夠準確,KOL通常也是以親身的體驗(偽裝成消費者)來告訴你這個東西好用,才能實現帶貨的目的。

在我看來,他們的本質區別在下面這幾個方面。

從賣方,也就是廣告主爸爸的角度,他們關注曝光和銷售量。

選擇KOL流量更大,而計費方式通常是CPM(Cost Per Mille 按曝光給千人的成本計費)——當然也有CPC(Cost per Click 按點擊付費,導流過去多少人)、CPA(Cost Per Action 按行動付費,行動可以自己定義,比如注冊、下單)、CPS(Cost Per Sales 按銷售計費),但是通常轉化做得好的KOL就慢慢開始自己賣自己貨了。

選擇KOC的話,流量相對小一些,互動強些,轉化高些,最重要的是計費方式是CPS(Cost Per Sales 按銷售計費),也就是不成單不付費,簡直喜聞樂見!

從買方,也就是受眾和消費者的角度,他們關注的是互動性和信任感。

KOC因為是身邊的朋友,所以它的互動會更強,信任度也會更高一些。何況他不是空口白話,他還告訴你,他也買了這東西,還覺得特別好。

所謂KOC的崛起,歸根結底來說,這在于用戶消費認知和行為模式的轉變。在早年傳統媒體有公信力的時候,你哪怕在報紙上面打個硬廣都有人買,但是在現在人們的交互方式更傾向于互動和參與,那么互動性就非常重要了;

二來現在的年輕人其實對于廣告和套路的識別能力非常強,KOL的帶貨很容易被識穿,那身邊偶爾推薦個親身購買商品的KOC相對來說會有更強的說服力。

03 KOC并不是個新東西

其實我們去講什么什么已死,什么什么興起,是說一個新生物替代了一個傳統事物。實際上KOL和KOC都不是什么新事物。

首先我們要看到,KOL不是今天才有的,營銷是一個歷史悠久而體系化的行當。我在十幾年前的學的教科書上面就已經有了意見領袖這個概念?,F在搞營銷開口必談KOL、大V,是因為隨著媒介形式和傳播方式的改變,KOL在傳播中的重要性更大了。

那KOC是一種全新的角色,代表了全新的傳播方式嗎?并不是的。

根據小花這個古典的互聯網使用者和從業者的回憶,最早的互聯網KOC應該是淘寶的淘寶客,這個十幾年前就有。你在淘寶上面購買了東西,你可以注冊一個屬于你的專享鏈接,當把這個鏈接分享給你的朋友的時候,他們如果也購買了,阿里爸爸就會給你一定的返傭。在那個年代,也有人靠淘寶客月入過萬。

在很多領域也會有核心用戶、核心玩家的運營。比如很多互聯網產品都會有核心用戶群,在這方面小米做到了極致:他通過經營核心粉絲,打造了”參與感”的概念,粉絲不僅粘性強,還愿意向更多人去推薦產品。

在游戲行業這個運營方式也歷史悠久:一個新游戲上線,會有封測、內測和開放性測試幾個階段,灰度開放給不同的用戶去試玩,通常首批用戶都是非?;钴S的核心游戲玩家。

如果這個游戲做得好,他們就會通過自己的社交網絡,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名詞——私域流量——傳播出去,實現“種子”的功能。

在互聯網活動運營上通常會有個轉推薦機制,老帶新活動,拉來多少人注冊或者交易給你返個什么券,以及現在很常見的拼團這些活動,其實都在這個范疇。

在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傳統的保險行業以及微商,有非常成熟的代理人機制。你身邊一定不缺少那么一兩個,聲情并茂的贊美某個產品的人。

在傳統行業里面這種方式也非常普遍。最近我家里面在做裝修,就連沒有怎么讀過書的裝修師傅們見到我也會說:如果做得好,給鄰居們多推薦推薦,我給你打個折(當然我沒有接受,對我來說,信用比一點折扣更重要)。

如果我有一定的活躍度和公信力,我推薦了以后鄰居愿意來下單,那我也就是一個活生生的KOC了。

04 KOC不會替代KOL

像我前面說的,KOL也好,KOC也好,都不是現在才出現的。那KOL是不是就要被KOC替代了呢?我認為并不是這樣子的。

回到剛開頭說的,很多人一上來就想搞個大新聞?,F在做自媒體不容易,標題必須抓眼球,不搞個噱頭,連打開率都沒有。

KOC這個名詞就像私域流量一樣,只是給一個存在已久的東西增加了一個姓名而已。

但這個名詞被討論的熱火朝天,有它的時代背景:

  • 不管4A和KOL死沒死,反正現在金主爸爸們的預算是死了。數字營銷的時代,所有的推廣都要追求效果,要實現KPI,找大V們以CPM計費的推廣價格昂貴并且效果難以衡量,所以大家更加傾向于采用CPS的方式。
  • 從私域流量的火熱就可以看出來,誰都有那么一畝三分地,可以好好耕耘;在人人都做自媒體的時代,在做成大V之前能夠先經營一下私域流量也是不錯的?,F在他們擁有了姓名,叫做KOC。
  • 每一種產品或推廣方式,都會有一個成長、成熟,以及走向衰退的階段。KOL不是前兩年才產生的,但確實最近大熱了幾年,而KOC正在成長和上升。

其實最后我們看到的是隨著網絡媒介和推廣方式的變化,推廣的渠道和手段也更加多種多樣。百花齊放,是一個好現象。

我們在做大型項目,做推廣計劃的時候,會有一個步驟是做傳播方式和媒介的組合。傳統硬廣也好、效果廣告也好、KOL和KOC也好,都是用于傳播的手段。營銷人有了更多的手段和渠道,結合每一種推廣方式的優劣勢,靈活組合應用,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最近有個段子特別火:你把對方當朋友,他卻把你當私域流量。

作為受眾來說,隨著KOC的出現,你的反套路能力得再上一層樓才行了。具體怎么做,關注我,跟著小花慢慢學呀~

感謝你看到這里,堅持原創不易,營銷是一個系統而復雜的話題,關注我,我們慢慢聊。

 

作者:小花,公眾號:花的人生旅行;從業十余年,前上市企業品牌負責人、世界500強品牌總監、騰訊高級品牌經理和產品經理。擁有三個學位的互聯網女司機。歡迎加微信hua_travel交流。

本文由 @小花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來自廣東 回復
  2. 小花,我把你當朋友,你把我當私域流量

    回復
  3. 今年私域流量大火,源于公域流量可能已近天花板,消費者一種形式逐步疲勞,例如KOL代貨,互聯網焦慮隨處可見,勢要語不驚人不罷休,認為不管哪種,深耕總有機會,問題是:該如何深耕?未來風口又在何處?

    來自浙江 回復
  4. 哪里可以聯系到這些koc,大品牌找kol,我們小品牌也想要活下去。

    來自廣東 回復
    1. 你想宣傳的品牌是什么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