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營銷學:從粉絲撕逼學爭議性事件營銷

2 評論 3567 瀏覽 7 收藏 9 分鐘

大部分的粉絲撕逼,看似無理,實則都是一場事件營銷。如果你想知道如何辨別是真撕逼還是真營銷?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做爭議性事件營銷才能達到粉絲撕逼一樣的熱度效果?那你一定要耐心看完這篇文章!

粉絲撕逼與爭議性事件營銷的目的相同

營銷團隊操作引導粉絲撕逼的目的是增加明星的曝光量,從而推出明星的新作品或明星本人,最終達到吸粉和鞏固老粉的目的 。

從公司的角度出發,做爭議性事件營銷的目的也是為了增加產品/品牌曝光量,最終達到產品銷量增加或提高品牌知名度的目的,因此從目的上看兩者是相同的。

如何操作粉絲撕逼與爭議性事件營銷?

1. 選擇撕逼/營銷對象

營銷團隊在操作粉絲撕逼時首先會尋找撕逼對象,在選擇對象時往往會從這幾個方向去考慮:

  1. 同年齡段,定位有重合的競爭對手
  2. 合作中或合作過或即將合作的熱度高的明星
  3. 現階段內熱度高的明星

爭議性事件營銷對象也主要在三個方向:

  1. 品牌/產品本身
  2. 競爭品牌/產品
  3. 當下的熱點事件/對象

2. 尋找撕逼的點/爭議點

引導粉絲撕逼的時候,首先要清楚一點,對于粉絲來說最重要的是什么?

是偶像的形象,粉絲追偶像,追的就是偶像的形象,外貌也好、品行也好都是形象的一部分。

最讓粉絲無法忍受的就是偶像的形象受到攻擊,所以引導粉絲撕逼,其實在初期就是激怒粉絲。

這一點上,做爭議性事件營銷也是一樣的,初期想要引發爭議,那么就要激怒營銷對象,只有把他們激怒了,他們才會出來迎戰,從而引發更多人加入爭論發表看法,才會有熱度。

爭議性事件營銷的爭議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向去考慮:

  1. 品牌,品牌文化、品牌定位等,放大自身品牌內容制造爭議,或者找競品制造爭議
  2. 產品,可以是產品本身的外形或功能去制造爭議,也可以是和競品進行對比等制造爭議
  3. 用戶,可以是用戶行為產生的爭議,也可以是品牌/產品與用戶之間的爭議
  4. 定價 ,通過產品定價產生的爭議
  5. 購買方式,饑餓營銷、繁瑣的購買方式、與眾不同的購買方式等都可以制造出爭議

3. 選擇事件起源平臺

同樣的事情發布在不同的平臺會獲得不同的反饋,有不一樣的營銷效果。

追星的粉絲聚集地普遍在新浪微博以及豆瓣,因此,這兩個平臺也是粉絲撕逼的慣用平臺。我們所知的大型粉絲撕逼事件,幾乎都是在這兩個平臺上起源發酵引發熱議的。

其中,豆瓣上的撕逼事件通常會蔓延到微博上再被路人熟知,因豆瓣的版塊分明,不追星的人很少關注,而微博的用戶群體更為廣泛。

爭議性事件營銷的起源平臺即觀點初始發布平臺則需要根據發起事件的品牌方的目標客群做分析,目標群體觸媒習慣,常用平臺,平臺類型,平臺內容…….這些細節決定了品牌方對平臺的選擇。

發布在正確的平臺上,能使營銷行為事半功倍。

4. 借勢媒體

任何的營銷行為,都需要借勢媒體來擴大事件的影響力,也就是說需要借助媒體和新媒體的聲音,才推動事件發展。

粉絲撕逼往往由透明小粉發表過激言論,然后大粉轉發開始爭論,大粉在粉絲圈的影響力相當于媒體,她們的粉絲絕對精準,因此針對效果強。

經由大粉轉發后,事件在粉絲圈內就有了一定的影響力,雙方罵戰升級。

這時候就該娛樂自媒體們出場了,各娛樂自媒體復述事件并發表帶隱晦偏見的引導語,進一步激怒一方粉絲的同時,引發其他娛樂愛好者的討論,愛湊熱鬧的路人們紛紛下場,營銷熱度達到頂峰。

爭議性事件營銷在借勢媒體上和撕逼的套路一樣,只是把大粉換成了垂直自媒體,于是變成了,一個普通用戶發表圖文或言論,然后垂直自媒體轉發曝光,引導媒體粉絲關注及討論,進而出動營銷號參與吐槽,進一步擴大事態聲勢引發全民討論熱潮。

5. 反黑、反轉,主流媒體引導結論

當事件發展到一定地步的時候,就需要控制事態發展,避免最終結果超出預料或起到營銷的反效果。

一個事件或者一個話題可以在轉瞬間使得一個企業的品牌形象成為大眾心中的優質品牌,也可能很快成為被大眾唾棄的劣跡品牌。

由于互聯網時代之下信息的飛速更迭,要想讓一個營銷事件保持長時間的熱度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無論是粉絲撕逼還是品牌爭議性事件營銷,都要懂得適可而止,在適當的時機讓主流媒體引導結論,塑造明星或品牌的正面的形象。

引導結論的時候,首先需要整理清晰的時間主線及相應的事件進程,然后拋出第一個時間點的質疑正論,從源頭上將質疑變成夸贊,那么后續的安利就順理成章了。

事情澄清后,大眾通常都有護弱心理,出于對弱者的一時心疼或曾參與事件的愧疚心,都會發聲甚至幫忙安利,那么事件的目的就達到了,打響了品牌/產品知名度,也收獲了大眾好感度。

最后說一個爭議性事件營銷的案例吧:

好幾年前(也可能十多年前了,那時候流行的還是論壇而不是微博)的100%果汁事件,某品牌的廣告語標明是百分百純果汁,然后突然有一天論壇爆出有人撿到了品牌的購物清單,里面有大量的純凈水,于是質疑百分百果汁的說法,引發了大量討論。

最后澄清,飲品里的果汁是濃縮果汁,加水是為了還原濃縮過程中失去的天然水分,是必需品,加入的水分與濃縮過程中失去的天然水份等量所以果汁還是100%果汁。這個事件之后,品牌的知名度就打響了,銷量也在短期內大幅提升。

總結

當然既然是爭議性事件營銷,那么肯定是具有一定的風險性的,最大的風險就在于后期無法反轉,直接被錘死了,因此無論粉圈還是品牌都需慎重。

 

本文由 @小哥的天真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感謝分享,最近華為和小米的品牌以及粉絲之間的撕逼愈演愈烈,這篇文章讓我對于爭議性營銷有了比較全面的認識,期待更多佳作?

    來自廣東 回復
  2. 寫的不錯

    來自上海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