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品牌學營銷,你可能越走越錯
很多人會有這種誤區——大品牌怎么做營銷的,自己也緊跟其后。但是這種行為只會導致你越學越錯。
中午,買了一瓶可口可樂,很自然的擰開蓋子喝了一口,嘴里還含著可樂,看見瓶子上的廣告寫著“喝出有神經反轉”,嚇了我一跳,我才喝了一口怎么就神經反轉了?差點把可樂噴了出來。
仔細一看應該是“喝出有精神反轉”,想著確實有道理,讓中午昏昏欲睡的我馬上起來精神。
但是又感覺哪里不對,字有點小,又怪怪的,再仔細看,原來寫的是“喝出有情神反轉”。
我一時間都不知可口可樂想表達什么了,什么是“情神”?
聽過“食神”、“雨神”,現在來了個“情神”?
現在很多大品牌的廣告語都莫名其妙的,可總有人以為這樣的話有品味,那是“偽品味”。這樣的話,在人們的生活之外,沒有人這么說話,也就不能打動任何人,更不可能形成傳播效應。
為什么不能形成傳播效應呢?
一、因為傳播的原理是:刺激-反射
為什么需要刺激消費者呢?
因為消費者只會在乎與自己有關的事情,與自己無關的事情是記不住的,看過就忘記了,聽過就當耳邊風了。
例如:“怕上火,喝王老吉”。
- “怕上火”就是信息刺激
- “喝王老吉”就是條件反射
消費者剛好上火了,或者曾經上火過,聽到“怕上火”,馬上就會聯想到和自己相關,從而精神高度集中地聽下一句“喝王老吉”,這樣就在心里記住了。下次遇到有上火的苗頭,就會馬上想到喝王老吉。
尤其是當你的朋友、同事說不去吃火鍋了,怕上火啊。你就會馬上聯想,對他說:沒事,怕上火啊,喝王老吉。
所以我們設計廣告語,更重要的是幫助消費者設計一句話,讓消費者傳達給他們的親朋好友。
比如百度的廣告語,“有問題,百度一下”,這句就傳播很廣了,經常在一些群里面看到,有人問了一個問題,就會有另外一個人扔出一張表情圖,上面寫著“本群已與百度達成合作關系,有問題,可以百度一下”的調侃。
還有就是我們日常工作中,有同事問了我們一個很普遍的問題,我們如果比較忙,也是對他說:有問題,百度一下。
所以,廣告語更重要的是幫助消費者設計一句話,讓消費者傳達給他的親朋好友。
傳播角度上說,聲音編碼解碼比畫面更快,更簡單,所以人類之間的消費推薦叫做口碑相傳,而不是畫面相傳。所以廣告語核心就在于讓消費者記得住,說的出。
我舉個例子:
下午上班的時候,有些公司沒有下午茶,所以很多同事容易在下午4點鐘的時候肚子餓。
而此時剛好是你的同事肚子餓了,想叫個下午茶外賣,但不知道哪個APP好用。她讓你推薦一下。你決定推薦餓了么,還開玩笑跟一句:“餓了別叫媽,叫餓了么!”
你不可能掏出一張A4紙,畫一個王祖藍頭上插幾根卷發棒,再畫一個APP圖標,說:“用這個?。 ?/p>
?二、優秀廣告語的三個標準
1. 廣告語要包含品牌名
-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
- 農夫山泉,有點甜(農夫山泉);
- 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
- 今年過節不收禮 收禮只收腦白金(腦白金);
- 愛干凈,住漢庭(漢庭酒店);
- 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戴比爾斯)。
前面的幾個案例我們都知道是哪個品牌的,但是最后一個案例我們是不知道是哪個品牌的,所以口號的設計最好是要包含品牌名,這樣更能夠降低傳播成本。
2. 口號是一句說動消費者購買的話,要驅動消費行動
口號就是行動口令,所以企業制定品牌口號的時候一定要讓消費者聽到這句話后可以行動,可以行動就是可以去購買或找你。既不需要說清你是誰?也不需要說服消費者。
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聽到后就可以引導消費者喝王老吉,這就夠了,不需要說王老吉是什么。
但是現在很多企業往往喜歡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比如寫什么”xx行業領導者”、“xx行業領導品牌”的,消費者會相信嗎?
再說了人們只在乎和自己有關的事情,消費者會想:”你是不是領導品牌,和我有什么關系呢?”
舉個例子:和其正的廣告語“中國涼茶,和其正”,這個就只是說了自己的定位,然而我們的廣告語是不需要說清楚你的定位的——消費者不會在乎你的定位,只會在乎和我有沒有關系。
同時這個廣告語也不符合“刺激-反射”的傳播原理,和王老吉的“怕上火,和王老吉”相比,簡直弱爆了。
(3)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語
廣告語要口語化,因為傳播就是一種口語化現象。
口語就是我們日常說話的語言,不是書面語。許多人做文案,喜歡搞一些文縐縐的東西——文言文、對仗之類的。
但是賣弄文采是毫無用處的,如果你的口號還需要你去解釋什么意思,那我建議你直接把你的解釋當作口號,因為消費者不會聽你解釋,你也沒有辦法一個個去解釋。
?三、不要學大企業做營銷,他們大多是反面教材
例如魅族PRO 7廣告的“雙瞳如小窗,佳景觀歷歷?!?/p>
產品是好產品,但是廣告不知所云。難道我向朋友推薦一部魅族手機,我會說“雙瞳如小窗,佳景觀歷歷”嗎?
我不會啊,我要是這么說,朋友會說:觀歷歷,是可以看日歷嗎?現在哪部手機不能看日歷了?能不能說人話?
類似這樣的廣告語還有很多。比如:
華為手機的廣告語,什么“君子如蘭“”、“似水流年”、“爵士人生”,總有人以為這樣很有品味。
紅牛的廣告語“有能量無限量”。很多人還經常念錯,念成“有限量無限量”,那到底是有限量還是無限量呢?
全世界誰是我們營銷的學習榜樣?
有人說可口可樂。錯了。
“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我們很喜歡學習別人成功后做的事情,而絲毫不關心別人當年是怎么成功的。”
不信你可以測試一下:
- 王老吉的廣告語:“怕上火,喝王老吉”
- 可口可樂廣告語:“喝出有情神反轉”
我們調換一下,變成:
- 王老吉的廣告語:“喝出有情神反轉”
- 可口可樂廣告語:“怕上火,喝可口可樂”(假設可口可樂可以降火)
相信王老吉將無人問津,而能夠降火的可口可樂會大賣,因為事實上加多寶(怕上火,喝加多寶)已經幫我們證明過了。
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向知名品牌學習營銷,他們成功的經驗大多來源于成功前幾年甚至十幾年前,今天的一切都沒多大意義。
你應該學習可口可樂成功前做的事情,而不是學習可口可樂成功后做的事情。
那么可口可樂成功前是怎么做的呢?
如果我們回到20世紀初,當時美國正在做禁酒運動,可口可樂抓住機會,打的廣告是:“偉大國家的無酒精飲料”——響應新的社會風氣,主打無酒精飲料這一空白,
一個公司成功得太久,成功的本質就已經失傳。
好在紅牛近年來意識到了問題,做出了改變,他們更愿意在終端打出非常直接、能夠刺激銷售的廣告語,比如“累了困了,喝紅?!?/strong>。
“累了困了”是信息刺激,刺激消費者,“喝紅?!眲t是條件反射,也是傳播的基本原理。
消費者就是你的鄰居,你會跟鄰居說“喝紅牛吧,開車不困也不累”,你不會跟鄰居說“喝紅牛吧,有能量無限量”。所以企業文案或廣告語還是要說人話。
說白了,紅牛沒有能夠取得像王老吉那么大的成功,就是因為沒有一直打類似“累了困了,喝紅?!边@樣的廣告。
總結
1. 傳播的原理是:刺激-反射。
2. 廣告語標準:
- 要包含品牌名
- 口號是一句說動消費者購買的話,驅動消費者行動
- 使用通俗易懂的口語
3. 不要學大企業做營銷,他們大多是反面教材
本文由 @對路品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