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ARRR模型,談談房地產的營銷模式

8 評論 9562 瀏覽 78 收藏 9 分鐘

筆者作為從業于房地產+互聯網行業的產品經理,從專業角度出發,基于AARRR模型,對房地產營銷模式進行了分析和解讀,并總結了自己對AARRR模型在房地產營銷領域的應用的理解,與大家分享。

房地產企業作為傳統企業,一般有自己一套傳統的營銷方法。從拿地開始,各項圍繞客戶的營銷活動便開始按照各個節點緊鑼密鼓地展開。

與互聯網企業類似,房地產企業追求獲取大量客戶,實現商品的銷售。

而與互聯網企業不同的是,由于受到資金桿杠的影響和要求,房地產企業對追求快速轉化的要求更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資金快速回籠,從而進入下一個資金周轉周期。在一個接著一個的資金-土地-建設-銷售的周轉周期中,實現快速盈利及發展。

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黃金時代的離去,過去粗獷的獲客方式已不再適用于當下的社會環境,房地產營銷趨于精細化、定制化,各大開發商也在不斷探索新型的營銷手段和渠道。而這些新營銷形式的探索,或多或少都來自于互聯網企業的啟發與借鑒。

當然,本文并非是用于介紹各大開發商目前探索營銷手段的進度或成果。筆者作為從業于房地產+互聯網行業的產品經理,一直認為,房地產企業的營銷模式,與AARRR的互聯網運營模型,其實有相同、共通之處。因此,在此介紹下本人對AARRR模型在房地產營銷領域的應用的理解,與諸君分享。

AARRR模型,相信各位都比較熟悉了。引流(Acquisition)、激活(Activation)、留存(Retention)、轉化(Revenue)、自傳播(Refer)。這代表了用戶生命周期中的五個階段,也是用戶運營的應用理論指導。

那么房地產現在通用的營銷模式,是怎么匹配AARRR模型的呢?

一、獲取客戶(Acquisition)

房地產項目在拿地并且完成定位分析之后,便會開始釋放項目信息及賣點,讓客戶對項目有初步了解,展開第一輪獲取客戶的行動。

與互聯網產品不同之處在于,由于房地產項目的客戶往往集中于某個特定的區域范圍,項目的推廣也往往集中于特定區域鋪開,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并且線下推廣渠道的效果,往往優于線上渠道。

房地產項目的獲客渠道,筆者認為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品牌推廣及客戶拓展。

品牌推廣主要是通過線上線下的媒體渠道,輸出項目信息及賣點,形成客戶對項目的第一印象。

客戶拓展,則是項目主動出擊,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主要是線下渠道),與客戶形成第一次接觸,以獲取客戶聯系方式為拓展目的。

二、客戶到訪(Activation)

筆者對房地產場景下“客戶到訪”的定義是:客戶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主動了解樓盤信息。

對于房地產項目來說,客戶主動致電銷售中心,或者通過線上咨詢的方式了解樓盤信息,都屬于客戶到訪的范圍。而由于房地產場景的特殊性,客戶主動到訪樓盤現場進行了解,對客戶來說是行為成本最高的方式,而對樓盤來說則是最好的獲客方式。

因此,樓盤經常會通過舉辦活動、包裝銷售中心等方式,吸引客戶主動到場。

盡管這些活動看起來與樓盤銷售并無直接聯系,但只要能夠將客戶吸引到銷售中心,樓盤自然能夠向客戶進行樓盤介紹和推銷。

而這樣一個流程的實現,也有賴于到場客戶與樓盤定位的匹配性。因此,活動的類型、定位及所吸引的客群,都十分考驗策劃能力。

三、客戶維護(Retention)

正如在互聯網產品中,成功激活了用戶并不意味著100%的留存率,成功到訪的客戶,也并不會全部留存。

互聯網產品的留存,主要通過完善產品的功能和體驗,使其滿足用戶的需求,進而實現用戶的留存。

這與房地產企業的客戶留存有所區別,房地產企業的產品是重資產的,在項目落地初期便已完成市場調研及產品定位,因此無法靈活根據客戶需求進行調整。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房地產企業的營銷流程,直接跳過了客戶留存階段。房地產客戶的留存,不僅和樓盤與客戶的匹配程度息息相關,也考驗樓盤的客戶維護能力。

而樓盤的維護能力,主要體現在樓盤銷售的工作中,如電話接待、現場接待、項目講解等。借助銷售的能力,提升樓盤的客戶留存率,這是房地產企業營銷模式與互聯網常見運營模式的不同之處。

四、客戶成交(Revenue)

不比互聯網產品多種多樣的盈利方式,房地產企業主要盈利方式便是產品的售賣。因此,客戶最終轉化的標志便是房屋的成交。

客戶成交的流程在房地產企業中較為固化:認籌→認購→簽約。同時,為盡量降低客戶在此流程的不必要流失,樓盤會通過引進律所、銀行等形式,降低最終成交過程中客戶的操作成本。

五、口碑傳播(Refer)

客戶成交之后,樓盤依然需要維護好客情。這不僅是因為成交到收樓之間存在時間差,也因為成交的客戶,同樣是樓盤重要的客戶來源渠道。

樓盤可以通過舉辦業主宴、物業費減免、現金激勵等方式,形成口碑傳播,吸引老業主帶動新業主成交。這不僅是促進業績提升的好方法,還能夠進一步提升品牌聲譽。

互聯網企業經典的AARRR模型,應用于房地產企業的營銷模式當中,雖然由于行業特性的不同而有所調整,但總體上依然按照引流→激活→留存→轉化→自傳播的流程進行。

當然,這只是筆者的個人思考,各位有何意見,歡迎留言,一同探討。

 

本文由 @姚宇翔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本人鑒于武漢房地產對互聯網的理解成面就是缺乏思考,第一萬達和百度還有騰訊一系列的合作都沒有很好的打通C端客和B端客戶場景化模塊,前20年武漢的房地產公司都是躺著賺錢,市場變了,又要響應互聯網+國家號召,貝殼是加入用戶算法底層邏輯,讓用戶快速了解自己想看哪里盤,vr實景虛擬化看房,線下轉化用戶。開發商思路還是怎么拿地,怎么加大營銷占比大活動,高炮等等,沒有思考用戶底層的思維。我們到底服務用戶什么邏輯是金融方案變快了還是簽約速度快了,問題來了怎么服務好你客戶,對于非標產品所有互聯網的大佬都想動,跑出來的也只有中介性的貝殼鏈家。貝殼上市了,房地產大佬怒了,抵制貝殼,但是別人已經拿到了互聯網的船票流量入口。傳統房地公司抵制完了,接著又開始新一輪貝殼合作。

    來自湖北 回復
  2. 這屬于通用套路啊,放在哪個行業皆準。其實我覺得主要的革新機會點,就在于通過互聯網的賦能之后,進行業務模式以及房地產中很難替代的交互階段,這兩個方面的突破和革新。要只是用互聯網單純的去賦能房地產營銷的各個節點階段,可能改變不了本質的行業和物業特性,也失去了互聯網搞笑和創新的屬性了。因為不改變行業原有結構的基礎賦能,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互聯網機構在做了,至今也在不停的嘗試。面上的形式不錯,挺熱鬧,實際以成交為口徑的結果,并不是那么好。不夠我相信房地產營銷的進化和變革,就是在互聯網上和開發企業前段業務上。個人的理解,瞎說的。

    來自黑龍江 回復
  3. 作者也是在互聯網媒體行業嗎,同行啊,現在互聯網媒體平臺就那么幾家大公司,題主是在里面嗎?有機會一起交流

    回復
  4. 同行交流交流?我也是房地產營銷領域

    來自廣東 回復
    1. 看了下主頁,原來是大神。請大神多多指教。

      來自浙江 回復
  5. 可以

    來自廣東 回復
  6. 寫得好贊

    回復
  7. 萬能的AARRR ??

    來自浙江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