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品數據中臺:算出渠道看不見的問題
在營銷推廣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只會關注肉眼可見的問題,而更深層次的問題需要用數據來發現。用數據不僅能夠發現隱形問題,還能算出辦法。本文將從五個方面展開介紹,對數據中臺感興趣的童鞋不要錯過。
一、“看出問題”與“算出問題”
深度分銷專家方剛老師說,“我不太認同跑市場、看市場的說法,我認同‘算市場’,沒有數據支持的觀察都是感覺?!?/p>
方剛老師這句話,實際上說出了發現營銷問題的三種方式:
第一種方式是現場發現問題。這是一線業務員應該掌握的方式,“看出來”的問題一般是“顯性問題”。
第二種方式是用數據發現問題,發現規律。這是營銷管理人員應該掌握的技能,“算出來”的問題一般是“隱性問題”,在現場看不到的問題,甚至是規律性的問題。
2017年6月,新銳品牌消時樂用新營銷的玩法,一個月時間就引爆一個縣。方剛老師對此表示懷疑,派2人按照他的標準做了一個“掃街”式調查,用數據支持了這個結論。后來的招商中,方剛老師屢次用此法,先做數據調研,再招商,用數據支持市場啟動。
第三種方式是洞察問題之外的問題。從一個問題洞察到更多問題、更高層次的問題、更本質的問題。這種能力是洞察力,現在有一個新說法“數據洞察力”。
- “看出問題”,這是一線業務員的基本功。否則,不是一個合格的業務員。
- “洞察問題”,這是高層管理者的能力,統稱為“概念能力”。一個企業能做大,往往取決于高層的洞察能力。洞察能力只可意會,很難言傳,要看高層的悟性。
- “算出問題”,不是所有人需要掌握的技能,而是一個專業技能。專業技能,在企業應該由職能部門掌握。比如,財務就是一項專業技能,由財務部門掌握,為其它部門提供服務。
二、想盡辦法之后,還可以算出辦法
該想到的都想到了,該做的都做了,銷量就是上不去。這是很多營銷人目前的感受。
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只要發現了問題,多半找到了解決方案。
該想的辦法都想到了,不代表該發現的問題都發現了。發現了“顯性問題”,不代表“隱性問題”也發現了。
現場看到問題,這是低門檻的問題。你看到了,別人也看到了。算出來的問題,這是高門檻的問題。別人可能已經發現了,解決了,你還一無所知。
舉兩個例子:老產品增量和新品推廣的例子,這是兩個常見問題。
老產品增量,一定要找到增量空間,特別是增量的門店。
哪些門店有增量空間呢?
首先要算清楚一個門店在某個時期的極限銷量,凡是沒有達到極限銷量的門店都有增量空間。極限銷量可以通過橫向數據和縱向數據對比計算出來。當然,達到極限銷量很難,但至少可以知道哪個門店離極限銷量更大。
早期用深度分銷方法推廣新品時,特別強調鋪貨率。但是,現在推廣高端新品不能講鋪貨率了,要講精準鋪貨率。
高端產品精準鋪貨要具備三個條件:
- 門店客戶中,高端產品用戶比較多;
- 老板有推廣高端新品的能力;
- 老板對新品有認知、認同。
如果憑經驗,業務員也能找到一些部門,但要把符合上述三條件的門店盡可能找出來,用數據說話是最好的辦法。
深度分銷目前沒有替代方法,那么,誰能用數據化發現更多的問題,找到更多的規律,誰就能夠做得更好。
三、數據是死的,人是活的
不是數據有價值,而是人賦予數據價值。
即便是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照樣有人通過小數據把營銷做得有聲有色。總有一些對數據先天敏銳,先知先覺的人。這類人,既有一線經驗,也有數據意識,把感覺與數據結合得很好。但是,這類人總是很少,而且往往因為業績好而身居高位。
數據賦能的大規模推廣,不是需要先知先覺的人,而是需要熟練的專業人員。
我相信,阿里等互聯網企業,并非因為有了充足的人才搞大數據,而是因為要搞大數據而招聘、培養了大批專業人員。
數據分析是一項可以傳授的技能,是可以教會的。前提是至少有一顆懂數據分析的“種子”,然后“種子”分蘗出更多的分支。
如果公司內部沒有“種子”,還可以從外部引進。阿里在做大數據過程中,就請了眾多外部機構。
四、渠道數據化的三大困難(一級)
首先,最大的困難是高層認知不夠。技術上的困難容易解決,認知上的困難不容易解決。當前,傳統營銷與互聯網是兩個圈層,跨界兩個圈層的人極少。
解決認識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跨界,在另一個圈層受感染。
2018年,我們就提出傳統企業轉型的三句話:老板換圈子,內部換組織,重倉年輕人。這句話現在仍然適用。
其次是一線人員的抵制。SaaS系統最早的用途往往是考勤(行程管理),很多企業現在仍然如此。因此,一線人員對數據的認知,不是賦能,而是監控。
最后,數據分析人員稀缺。搞渠道數字化的人,多數是搞互聯網技術的,沒有一線業務經驗。目前缺乏既懂一線,又懂渠道數字化的專業人員。這種狀況,與30年前的會計電算化的推廣極其相似。
五、中臺數據賦能的支柱
組織是功能的固化。數字化,不能靠提倡,現在的營銷組織框架也很難嫁接。
傳統營銷的組織架構,分為2C的市場部(后臺)和2B的銷售部(前臺),兩者在運營上的交集不多。有的小企業的市場部,2C功能比較少,是銷售部的支持機構,比如促銷政策的制訂等,后臺與前臺可能交集。
歐美營銷已經進入1P營銷,后臺唱主角,前臺弱化。中國營銷,品牌與渠道雙驅動,前臺與后臺同等重要。中小企業,前臺可能更重要。
互聯網平臺發展出了中臺概念,這是非常重要的商業演化。確實,現代企業需要在組織上有一個既在利益上一致,又在流程上交互的支持性機構。這個機構叫后臺或中臺并不重要,但它與前臺的職能和流程交織很重要。
中臺與前臺的關系,用數據與流程交織在一起。前臺業務員每天的工作,必然獲取大量數據和圖片(甚至影像),這是數據分析的資源。
數據專業根據數據和圖片分析,發現問題,發現規律,甚至找出辦法,指導業務員“精準營銷”。
精準營銷,必然產生新的數據。數據可以印證方案方法是否有效,并用于修正數據分析方法和方案。
上述過程,中臺與前臺其實是一體的,工作目標是一致的,流程是相互交織的。
在互聯網時代,因為前臺不僅是“陸軍”,承擔渠道職能,同樣也可以通過社群、直播等手段,承擔“空軍”的傳播職能。根據新營銷的邏輯,所有接觸點都是傳播點,所有推廣活動都有傳播價值。只要傳播的價值通過數據體現出來,就可以通過數據分析,發現問題,發現規律,做得更好。
這樣,中臺就把內容生產的后臺與前臺打通了。深度分銷是2B,傳播則是2C。
#特邀作者#
劉春雄,微信公眾號:劉老師新營銷(ID:liuchunxiong1964),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特邀作者?,F任鄭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EMBA課程主講導師,《銷售與市場》雜志社副總編,清華大學MBA、中國人民大學MBA特聘客座教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寫的真好~
看不懂都說了啥,可能是我水平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