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營銷的四個關鍵詞:場景、IP、社群、傳播
什么是新營銷?其中有四個關鍵詞:場景、IP、社群、傳播。
那這四者之間有什么樣的聯系?場景是產品邏輯,IP 是品牌邏輯,社群是客戶關系邏輯,傳播是營銷邏輯。
1. 什么是新營銷?
簡單理解,可以對標 4 家企業。小茗同學、茶π,這兩個所屬的是傳統企業;江小白、消時樂,這兩個是新興企業。他們系統地實踐了新營銷,特別是江小白。
還可以用 4 個關鍵詞理解,分別是「 場景 」、「 IP 」、「 社群 」、「 傳播 」。
場景是產品邏輯,IP 是品牌邏輯,社群是客戶關系邏輯,傳播是營銷邏輯。
還可以用一句話概括:「 4P皆傳播 」?;蛘哂盟木湓捊庾x:產品就是 IP ,所有接觸點都是傳播點,所有推廣活動都有傳播價值,傳播是營銷的靈魂。
先把概念提出來,有個框架,再細細解讀。
新體系提出來,先不要挑毛病,要看主體是否合理。挑毛病,孩子生出來就不該養大。
2. 場景
先舉兩個例子。
小罐茶今年很火,10 多億銷售額,一舉進入第一陣地。如果不是受產能限制,銷量會更大。
有老茶人不服,不就是換個小包裝嗎。其實,那是沒理解小罐茶的新場景。
他們根本不了解小罐茶的產品邏輯。就是他發現了一個新的場景,“外出旅行怎么樣方便喝茶” 。小罐茶的老板杜國楹是個茶友,出差帶茶不方便,所以他就要解決這個問題。一罐茶就是一泡,這是一個特殊的場景,也是一個量很大的場景。
再說江小白。有人說江小白的酒質有問題,其實老板特別重視品質,只是他們不了解江小白的場景。“小聚、小飲、小時刻、小心情”,這是江小白發現的新場景。所以,江小白提供的是 “新生代場景解決方案” 。
有個群友在群里說:傳統白酒,海喝;江小白,嗨喝。挺傳神,場景確實不同。
江小白的三款主要產品都是圍繞場景來提供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四斤裝的【拾人飲】,二十五度酒,這就是一個團建酒。團建也是一個場景,互聯網企業包括阿里有一個特點就是【團建必喝酒】,喝酒了才能夠敞開心扉。這個酒最早也是三只松鼠原來定制的,這次消時樂到江小白也定制了團建酒。
【團建酒】還細分了四個分場景:召喚、齊心、必勝、慶祝時刻。
現在回過頭看,很多品牌的成功可以用場景解釋。比如雀巢和麥氏咖啡,同期進入中國,剛開始勢頭都不錯。但雀巢發現了兩個重要的咖啡消費場景:一是禮品,二是茶歇時間。特別是茶歇時間,是不是都有雀巢啊,已經成標配了。中國沒有咖啡文化,不像西方到處是咖啡,但是可以占領特殊的場景。禮品裝和小袋裝雀巢,就是基于場景的產品邏輯。
最近一個老板跟我講,因為互聯網產生了很多新的消費場景,場景把消費分流了。為什么 GDP 沒下滑,你的銷量下滑了?場景越來越多。所以,這個老板就用新場景的原理去發現新的市場機會。
為什么說場景是產品邏輯呢?就是產品要有場景強關聯。
吳聲在《場景革命》里有這樣兩句話:
“這是一個所有人的小時代組成的大時代,流行更加網格化?!?/p>
“一個引爆場景對于另外特征的社群可能意味著無感、漠然、可忽略?!?/p>
從心智角度講,產品邏輯就是占領場景的心智,建立場景強關聯。
從體驗角度講,體驗只有放在特定的場景中才是協調的,才是有感覺的。體驗離開場景,這種泛體驗或者在哪兒都能體驗這種事不存在。
有兩個產品,雖然過去講是定位成功,其實從場景講更合理。比如王老吉,就與火鍋這個場景建立了強關聯,紅牛也與長途開車建立了強關聯。這都是場景。
在 KTV 這種場景,就出現了銳澳雞尾酒。在新生代消費場景,就出現了江小白。有油膩的中年男人,就追求酒體的復雜;有新生代,就追求酒體的簡單。這兩個場景,互不理解,也不能用一個場景的需求否定另一個場景。
場景就是「 時空 」+「 心智 」。時空,就是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心智就是強關系。占領場景,就是占領心智。
3. IP
IP 的原意是知識產權,我更傾向把它稱為【自主傳播能量】。
前段時間一直有個感覺,就是品牌未來可能會消失,被 IP 替代。現在已經有這個趨勢了。比方說伊利、統一、娃哈哈已經變成一個平臺背書,每一款產品都是一個品牌。當然,不是所有產品都能夠成為 IP 。
IP 可能是一個人,比如說馬云;也可能是一款產品,比如說巴奴火鍋的毛肚;也可能是一項服務,比如說海底撈的服務;也可能是一個企業,比如說江小白。
江小白的陶總說過一句話:“產品出來了,劇本就出來了,劇本出來了,IP 就來了。”
那么這個劇本和原來品牌概念不同。傳統品牌是建立在重復傳播上的記憶,比:,十年前就有老板說,品牌就是每年花 2 個億,讓消費者記住一句話。
IP 的劇本是什么呢?劇本是有自主的傳播能量的。
那么,怎么樣把產品做成一個 IP 呢?
方剛老師在群里有一句話,很多老板說,我的產品很好啊,為什么賣不動呢?
好產品不行,好產品必須成為 IP 。
那么好產品怎么能成為 IP 呢?
首先,老板就得是首席產品官,就是產品經理。
為什么老板要成為產品經理?
老板重視什么,資源就匯集哪里。產品成為 IP ,要舍得浪費。江小白的陶總說,品質提高百分之二十要敢于花百分之二百的錢。
前幾天我聽巴奴火鍋的杜總講,他做一款產品的時候做了九個月,別人都要放棄了,他沒有放棄,最后做成功了。
什么是舍得浪費?
就是先不計成本把好產品穩定開發出來,然后再考慮怎么降成本的事。產品成為 IP 了,當然也有增值空間,也不怕成本高。
IP 化的產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不求所有人叫好,但一定有人把它當第一選擇。有人當第一選擇,有人反感,這很正常。最怕的是第二選擇,第三選擇,這如同談戀愛時候的 “備胎” 。
怎么樣檢驗一款產品是不是 IP ?互聯網時代有一個指數,叫微信指數。查一查微信指數就知道了。沒有自主傳播,當然不是 IP 。
人們對廣告唯恐避之不及,IP 則是自主傳播。IP 就是哪怕不花錢,也有人在互聯網上替你傳播。
4. 社群
為什么要講社群呢?因為互聯網時代,社群是人際關系的鏈接器。社群主要是指的社會化媒體,像微信、QQ、博客、微博等等都屬于這一類。
我把微信分為三類:一是工作群,內部的管理型工作群,這是封閉的;第二個是社交群,以人為鏈接器;第三個,我把它稱為商業粉絲群,以產品為鏈接器。
社群在商業里面的邏輯是什么呢?我認為是客戶關系邏輯。
過去的客戶關系,可能有大客戶,有重點客戶之分。但是現在因為社群的鏈接,把消費者重新分層了。比如說我們有的叫意見領袖(KOL),有的叫粉絲,他可能不僅僅是你的消費者,他甚至是你整個商業邏輯的傳播者,商業邏輯里的一環,甚至是商業里的生產者(如用戶原創內容UGC)。
比方說,丁丁老師【粉絲工場】的粉絲,就是一個這樣的商業群,圍繞粉絲這個話題建立起來的。我的群就只談營銷,也可以稱為商業群。
經常看到,某人在群里發個商業廣告,被踢出去了。這就是社交群里有商業行為,當然不允許,但商業群就允許,因為目的很明確,就是圍繞某個商業行為,比如產品建立的粉絲群。
社群真正實現了 “人以群分” 。消費者與廠商的關系也被再次細分,不再是大客戶小客戶,比如有的是 KOL ,可能只是傳播者,不是消費者;有的參與 UGC ,成為內容生產者。
有人跟我講,消時樂這么火,好像只是在上層,消費者層面不火呀!我說這正是對社群最好的應用。我們所見的傳播引爆都有偶然性,不可復制。
但是,定向傳播是可以復制的,比如:招商的傳播,就只是經銷商群體;再比如:做某一個縣級市場,為什么要讓全國看見,你不是消費者,為什么要讓你知道,這都是過去散彈打鳥式傳播留下的痕跡。
通過社群,向特定的人群,特定的區域傳播,這正是社群的價值所在。
5. 傳播
本部分內容,另文再發。
新營銷的四個關鍵詞,以前可能都知道,但形成體系,找到底層邏輯,并且能夠形成套路,才能夠學習,推廣。
#特邀作者#
劉春雄,微信公眾號:劉老師新營銷(ID:liuchunxiong1964),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特邀作者?,F任鄭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EMBA課程主講導師,《銷售與市場》雜志社副總編,清華大學MBA、中國人民大學MBA特聘客座教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學習了
學習了
舉的幾個場景例子挺好的。就江小白的25度團建酒有點迷
1、國人普遍習慣42度白酒,25度就似兌一半的白水
2、江小白不是基酒類型的酒, 兌什么都很一般
培養后浪的新用戶習慣么?
就是因為酒的度數低才受年輕人歡迎,現在年輕人追求健康,喝高度數的酒已經不是所追求的。喝有調調的,有個性的,是張揚的很好方法。江小白其實并不是以傳統的酒文化取勝的,而是靠更懂年輕人的需求而取勝的。你讓一個年紀一大把的老酒鬼去喝江小白,他們肯定會覺得這酒真垃圾。還有就是他的廣告導向,都是個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