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拼命做的那個“營銷”,很可能是把你帶溝里的“假營銷”
編輯導語:“營銷”這個詞可能會被一些人誤解,覺得營銷就是“賣貨”,就是“傳銷”,甚至有些做營銷的人自己也覺得;其實營銷是“滿足需求”,本文作者帶你了解到底什么是營銷。
營銷就是有利可圖的滿足需求。
今年市場變化特別大,可喜的是看到很多企業真的抓住了機會,取得了長足進步;痛心的是看到更多企業,被帶到“流量為王”的溝里,很多炮制的新概念溝里。
做企業沒有不受挫折的,讓我痛心的原因是,我們的企業但凡對營銷有個基本認識,這些坑都不必踩;如果還陷入到對“營銷”的誤解中,可能永遠都走不出來。
這篇之前發過的文章,是老苗認為寫號以來最重要的一篇;以后我還會根據狀況,做些調整重發幾次,讓更多人對營銷有最起碼的正確認知。
我們的溝通效率將會提高很多,我們要踩的坑也會少很多。
一、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學科被誤解最深
一個叫做會計學,大眾認識里,會計就是個“做賬的”,而且在很多企業,會計最大的價值是“做假賬”。
很多人不明白,一個“做賬的”,還要考什么“注冊會計師”,據說還賊難考。
好處是這些年隨著資本市場的活躍,人們對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知道了他們對于規范企業運營的重要性,知道了他們還被稱為“經濟警察”;尤其是那些謀求上市,謀求資本進入的企業,都必須好好補一堂“會計課”。
而被誤解更慘的則是“營銷學”,至少人家做會計的知道自己遠不只是個“記賬的”,在如今商業鄙視鏈最頂端的資本們,更是了解會計絕不止“記賬”那么簡單。
而營銷學的悲催在于,大部分企業老板覺得營銷就是“賣貨的”,連大部分做營銷的人都覺得自己是個“賣貨的”。
- 我有梳子,你有和尚,一拍即合,這就是“好營銷”。
- 不管白貓黑貓,賣得出貨就是好貓。
-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 世界上沒有賣不出去的貨,只有賣不出貨的人。
- ……
二、營銷的五大流派
基于這樣的邏輯,中國的營銷基本分五大流派。
1. 點子派
第一種是點子派,號稱“一針捅破天”,點石成金。
一樣的東西給你個不一樣的說法,或給你起個名稱,或給你來句牛閃閃的廣告語,或給你來個不一樣的“定位”,立即化腐朽為神奇。
當然,點子派必須有巨大的廣告量做支持。
2. 炒作派
第二種叫炒作派,美其名曰造勢,其實是點子派的升級版。
制造概念、制造焦慮、制造熱點,甚至是制造熱賣假象、虛構名人虛構事實。
炒作派的宣傳手段也開始五花八門了。
3. 關系派
第三種叫做關系派,這個門派里最有殺氣的一個詞語叫做“搞定”。
搞定的方式,可能是交情、可能是喝酒、可能是回扣,可能是“意思意思”,還有可能是美人計,這些都統統稱為“客情”。
當然,最普遍的狀況是“搞不定”但假裝“搞定”,來回糊弄或者叫“整合資源”,說不定還就真糊弄過去了;萬一穿了幫,換個下家繼續“搞定”。
4. 雞血派
找一大堆銷售人員,給他們夢想,“要成功先發瘋,頭腦簡單向前沖”。
讓他們為夢想而戰,敢于“亮劍”,從而用最低的人力成本,把產品推向市場或者是推給經銷商。
5. 系統派
第五種叫系統派,其實是雞血派的延伸。
他們打著“營銷是一個體系”的旗號,用各種規范約束銷售人員,最終還是為了更方便老板控制銷售人員;與“雞血”聯合用藥,療效倍增。
這五大主流派別,共同的特征就是“一切圍繞成交”,短平快,看上去拳拳到肉,刀下去就淌血。
說句良心話,這些“營銷”門派都曾經取得過輝煌,要不然也不會時至今日仍有這么多擁躉,仍然是市場上“營銷”的主流;現在很多又穿上了互聯網的外衣、“平臺”的外衣、“流量”的外衣。
但問題是,最近十年來,這些以前縱橫江湖的手段統統失效了。
消費者好像聰明了,精心設計的概念畫皮被輕松揭穿;而現在的年輕人也好像聰明了,灌下去的是雞血,灑出來了往往是狗血。
是營銷失效了嗎?
當然不是,因為這些圍繞著“成交進行的套路設計,本應該屬于營銷的一部分,而且在大部分情況下不是最重要的那部分。
一旦企業把所有心思都放在這些套路上,那就失去了營銷的本意,南轅北轍。再嚴重者,就走火入魔,成了騙子企業。
這都不是真正的營銷。
三、真正的營銷是什么?
這事說簡單也簡單,說復雜還真挺復雜。
我踏入營銷門檻二十多年,最初銷售入行,一句話就能說清楚自己是干啥的。
自從轉做營銷就徹底完了;到現在,我們家親戚也沒人能搞清我是做什么的,頭些年反倒很擔心:這家伙,不喝酒、不應酬、不合群、情商極低、從不怕得罪人,做營銷會不會餓死,或者被打死?
不著急,營銷有很多定義,咱先從最簡單的說起:營銷就是有利可圖的滿足需求。
這是最簡潔版的定義,很清楚吧?
營銷的核心問題是“滿足需求”,而不是“尋求交易”,營銷管理的本質是需求管理,而不是“銷售目標管理”。
德魯克老先生關于營銷最有名的話:營銷就是讓推銷變得不必要——這句話的意思不是要干掉銷售人員,更不是在詆毀銷售工作(銷售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是說,你把“滿足需求”做的足夠到位,交易就會極易發生,所需要的銷售成本極低甚至為零。
當你把“需求”作為營銷核心時候,你的工作重心、你的思維視角自然就會放到“價值創造”、“目標市場”、“品牌溝通”、“定位”、“價值傳遞”、“價值傳播”上,這是真正的營銷。
而當你把“賣貨”作為營銷核心的時候,你自然就會關注招商、炒作、流量、變現、概念包裝、客情關系;甚至不惜騙銷、傳銷、強銷、賄銷、色銷,這都是“偽營銷”。
一個是“坐天觀井”(版權歸曾祥文老師所有),價值逐漸積累,交易極易發生;一個是坐井觀天,滿眼都是銷售目標,最后卻是鏡花水月,竹籃打水一場空。
看完了最簡單的定義,我們再看營銷的社會定義:
市場營銷是這樣一個社會過程,個人和團體可以通過創造、提供和他人自由交換的產品和服務來獲取他們的所需所求;消費者和企業共同創造價值、分享價值,是現代營銷最重要的主題。
這個定義的意義,在于指出營銷最核心的概念——價值,并根據這一核心概念把營銷分成了四大板塊: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傳播價值。
如果你是非營銷人士,知道以上兩個定義就夠了。
如果你是個企業老板,至少不會“馮京當馬涼”,把企業帶溝里。
四、營銷的定義
但如果你是營銷人或者是個對營銷非常重視的老板,那就必須要了解營銷的專業定義。
因為一個專業定義能清楚的界定該學科,并讓你準確識別其中的核心要素,是知道如何準確應用的前提。
市場營銷是創造、傳播、傳遞和交換對顧客、客戶、合作者和整個社會有價值的市場供應物的一種活動、制度和過程。
與此不可分割的概念——“營銷管理”的專業定義則是這樣:營銷管理是選擇目標市場并通過創造、傳遞、傳播卓越顧客價值,來獲取、維持和增加顧客的藝術和科學。
這兩條,是美國營銷協會下的定義。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美國營銷協會對于營銷管理的定義是這樣的:營銷管理是計劃和執行關于商品、服務和創意的概念化、定價、促銷和分銷,以創造符合個人和組織目標而進行交換的一種過程。
有沒有看出二者的根本變化?
之前定義強調的是過程,較早版本的《營銷管理》都有一個副標題,叫做“分析計劃執行控制”;而如今的定義強調的是導向:顧客的增加和價值的創造、傳遞和傳播。
了解了營銷的簡潔定義、社會定義和專業定義,那么營銷是干嘛的,需要做哪些事,干的依據和準則是什么,就很容易一清二楚了。
如下:
- 核心概念:價值。
- 基本板塊: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傳播價值。
- 基本流程:R—STP—4P—I—C,始于洞察,謀于STP,落于4P,行于實施,再循環于反饋。
- 基本概念(18個):需要、欲望、需求、市場細分、目標市場、定位、供應物、品牌、渠道、媒體(付費、免費、自有)、印象、融入、期望價值、滿意度、供應鏈、競爭、營銷組織、營銷環境。
- 外圍概念(很多,而且形式會不斷變化):消費者畫像、產品研發、創意、產品概念、服務、廣告、包裝、標識、公關、促銷活動、交付、經銷商、終端、流量、場景、推銷、互動、售后、口碑、社交網絡等。
五、營銷概念
說到底,哪怕把專業的營銷概念講清楚,也就一張表的事;可為什么絕大多數人搞不清楚呢,就連很多業內人士也稀里糊涂呢?
一部分原因當然是急功近利,自己手里有東西,先急著賣出去換成錢,并不愿意從顧客價值和需求考慮。
經常聽到“市場不缺好產品,就缺好營銷”這樣邏輯混亂的說法,我每年接觸上百家企業,真正能夠稱得上好產品的寥寥無幾;大部分都是自說自話、缺乏核心價值、需求不明確的“半成品”、殘次品(張立偉老師語)。
沒人會覺得自己家孩子丑,當然應該是“人家人愛,花見花開”才對。
很多人為了迎合企業這種需求,經常以半仙形象出現,動輒創造一個奇跡、完成一個不可能、梳子賣給了和尚。
想走捷徑結果掉溝里,是最容易發生的事情。
“營銷”這個詞,也是造成對營銷廣泛誤解,并由此坑慘許多企業和營銷人的另一罪魁禍首。
我們知道“營銷”是個泊來詞,是“Marketing”的翻譯;這可能是兩百年中國翻譯史最糟糕的一次翻譯,絕對的災難。
“Marketing”是英文“Market”即“市場”的進行式,含義是市場上的一切事物,包含市場要素、市場現象、運行規律等,尤其強調動態。
漢語是沒有進行式,也就是說,“Marketing”一詞在漢語中是沒有完全準確的詞語相對應,最接近的也就是“市場學”或者“市場管理學”了。
而當初的翻譯者,不知怎么回事,居然把“Marketing”翻譯成了“營銷”,取了“運營”和“銷售”的含義。
這里面犯了兩個致命錯誤:
一是沒有體現“Marketing”中最核心的要素,“需求”和“價值”,卻用了“運營”和“銷售”字義,非常容易把營銷引入到“銷售導向”。
而銷售僅僅是營銷的交易環節,一旦企業完全圍繞交易開展市場工作,一定會舍本逐末,掉入我開頭講的那五大流派,害人害己害企業。
二是這個翻譯的視角是完全企業化的,運營也好,銷售也好,都是企業視角,這恰恰是市場工作的大忌,市場工作最強調的是顧客視角、市場化視角。
視角錯了,就會誕生大量的意淫型企業、意淫型產品。
“名不正則言不順”,更何況“營銷”這個詞又被嚴重污名化,這就產生了大量奇葩現象:
- 一些擅長炒作,擅長制造概念的人被稱為營銷高手,大神營銷往往跟坑蒙拐騙、跟忽悠聯系到一起,營銷人讓人想到賣“狗皮膏藥”,賣“大力丸”的。
- 一些夸大宣傳過度包裝,居然被稱為“過度營銷”,這壓根就是反營銷好不好?
- 很多企業對營銷二字唯恐避之不及,以營銷見長的段永平老板說自己家最重視產品,不重視營銷。
- 以營銷起家的董明珠大姐說自己家依靠的是掌握核心科技,最抵觸的就是營銷。
- ……
六、“營銷”正名
現代經濟學明確把“Marketing”納入到應用經濟學范疇,科特勒甚至說“營銷是行為經濟學的另一個說法”。
如果說“會計學”是“經濟警察”的話,“Marketing”則是經濟發展的最根本動力,因為它研究和運用的經濟學最底層的事物——需求。
Marketing管理的本質就是需求管理。
沒有Marketing,企業沒有發展動力,經濟也就成了無本之木,我們的內需不振,最重要原因就是“Marketing”的不舉。
現在我們倡導“內循環”,龍頭仍然是需求。
我們經濟的落后,首先是“營銷”的落后,而不是技術的落后;比造出芯片更難的是,創造出芯片在市場上的應用系統。
我們落后的行業往往不在純粹的高科技領域,而是跟“營銷”密切相關的領域。
半導體、大飛機、航母、航天等等,雖然科技攻關艱難,我們眼見得很多都在迎頭趕上,有的已經開始領先;而奶粉、化妝品、奢侈品甚至服裝、快消品,我們卻總是被打的一敗涂地。
鄧伯伯當年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如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下,“Marketing也是第一生產力”。
“營銷”如此重要,但在污名化和被曲解的大背景下,人才梯隊培養也十分令人擔憂。
王賽博士講,某年復旦大學的營銷專業,僅僅招到了四名學生。
那些學霸們無法忍受,自己這么優秀的學習成績,居然上了一個“學習賣貨”的專業。
據華東理工景奉杰教授和《營銷管理》15版翻譯者何佳訊教授介紹,當前國內高校,名校的營銷專業普遍招生困難,而一些普通乃至二本三本院校,營銷專業則是熱門。
營銷專業后繼乏人,水平低下,這都是對“營銷”的誤解所致。
Marketing需要被正名,中國“營銷”需要一場轟轟烈烈的啟蒙運動;這點業內很多專家都深有共鳴,去年十月份科特勒老爺子來北京召開峰會,也為中國帶來一輪“價值營銷回歸”的浪潮。
但營銷的真正啟蒙,更需要躬身入局的企業家和營銷人的介入。
一切圍繞我們能夠真正解決的社會問題,一切圍繞滿足市場需求,一切圍繞顧客可感知的價值;我們就能避開所有的套路大坑,識破所有的江湖術士,為企業帶來源源不斷的真正利益,讓營銷人獲得
真正的價值提升。
“營銷”正名,真正的營銷管理啟蒙,功德無量,功績無量,與各位看官共勉。
作者:苗慶顯 公眾號:老苗撕營銷 ,《營銷按鈕》作者
本文由 @老苗撕營銷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