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改變營銷

5 評論 17056 瀏覽 93 收藏 14 分鐘

編輯導語:數字化時代,各行各業都希望通過有效的市場營銷能力改變當前生存困難的局面,這也是在數字化的浪潮下,為什么多數企業會優先考慮營銷環節實踐數字化的原因。而在流量紅利枯竭外加疫情的雙重打擊之下,拆解種種營銷熱點,其背后的核心都指向了數字化。

數字化對營銷的改變很大,初期,數字化是原有體系的工具;中期,將依托數字化形成新戰術體系;后期,將形成營銷數字化戰略體系。

數字化改變營銷

首先:數字化改變營銷的觸點:傳統營銷,觸點在B端。數字化,觸點直達C端。營銷觸點的改變,是所有改變的前提;

其次:數字化改變營銷的觸感:原來對B端的了解是灰色的,一半清楚,一半不清楚,現在對BC全透明;

第三:數字化改變營銷戰術體系:營銷數字化,一定是打通了線下、社群和網絡三度空間,同時也實現了認知、交易、關系三位一體;

第四:數字化改變營銷組織及職能。

一、數字化改變營銷觸點

那么,什么是觸點?

觸點即接觸點,即品牌商能夠直接接觸的客戶。營銷有兩個觸點,一是B端觸點,即渠道、中間商;二是用戶觸點、C端觸點。

數字化改變營銷

傳統營銷怎么觸達兩個觸點?

一是建立銷售隊伍,通過重心下沉、深度分銷,以人鏈方式抵達終端。終端是渠道的終點,這是渠道的最終的觸點。深度分銷對中國快消品企業之重要,由此可見。

然而,傳統營銷無法觸達C端,只有通過間接渠道,比如大眾媒體的廣告,即便在新媒體時代,也只有以內容形式,通過新媒體觸達C端。

無論哪種觸達方式,都是間接觸達。這是傳統營銷在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問題,即無法直接觸達C端。C端形成認知,B端形成交易。有認知才有交易,所以傳統營銷體系是有缺陷的。

電商平臺之所以厲害,就是因為平臺直接觸達C端,即所謂的“去中間化”。而且認知、交易和關系都在平臺,B端不再重要。因為C端形成認知,商業的話語權是由認知決定的。只要有認知,在任何終端或平臺都可以交易。

營銷數字化帶來的最大變化,首先是用戶在線,包括B端在線和C端在線。只要用戶在線,就形成了直接觸達。不僅能分別觸達B端和C端,還能夠關聯觸達,即BC一體化。

數字化改變營銷

營銷數字化不僅彌補了過去的劣勢,反而比平臺電商多了一個優勢。電商只能觸達C端,營銷數字化能夠同時觸達B端和C端。數字化對營銷的改變,由此而起。

觸達C端,有了營銷的拉力;觸達B端,有了營銷的推力。推拉結合,是最合理的布局。

二、數字化改變營銷觸感

B端客戶“好壞”,C端客戶“忠誠”,這是模糊感受。數字化帶來的觸感是“精準”,即以數字表示的精準。就像溫度,沒有溫度計,只能感受溫度高低。有了溫度計,就能知道準確溫度。

比如:深度分銷體系下,對終端的了解,限于進貨量。只有在終端拜訪“盤庫”才了解庫存,進而“計算”出銷量。在拜訪“盤庫”前,終端庫存和銷量是模糊的。如果拜訪周期足夠長的話,終端動銷情況就更不了解了。

因此,我們形容這種狀態是“灰箱”,即可觀察的黑箱。數字化環境下,不僅終端進貨量是清晰的,終端實時動銷也是清晰的。只要有終端動銷實時數據,就隨時可以進行“狀態判斷”,即是否正常。

只有終端不正常,才需要干預。否則,拜訪就是多余動作——這就是數字化帶來的精準營銷。除此之外,終端數字化還有其它用途,比如什么終端什么類型、價格的產品,哪些終端適合推新品,數據可以給出更有精確的答案。

對于C端用戶,過去無觸達,因而無感?,F在不僅部分能夠觸達,而且可以更精確地了解用戶狀態。

比如:過去的促銷,沒有針對性,是普惠制的促銷?;ヂ摼W建立了一個用戶模型AARRR,分別是:Acquisition(獲取)、Activation(激活)、Retention(留存)、Revenue(收益)、Refer(推薦、裂變)。

數字化改變營銷

這是一個用戶終生價值的模型,一個新用戶,怎么激活、復購、批量購買,裂變拉新,最終形成的是用戶終生價值。

過去,傳統營銷對這個模型無感,因為根本無法了解用戶處于哪個狀態。數字化環境下,這個模式就有價值了,可以視用戶的狀態有針對性在采取措施,加快終生價值轉化。

數字化,一切用數字說話,用數字分析,營銷措施用數字衡量,營銷變精確了。

三、數字化改變營銷戰術

傳統營銷有兩大驅動力,即品牌驅動和渠道驅動。品牌影響C端認知,是營銷的拉力。渠道影響B端,形成影響拉力。

應該說,在新媒體出現之前,營銷的兩大驅動力還是比較均衡的。電商與新媒體的出現,電商獲得了影響C端的能力;同時,新媒體改變了品牌商影響C端的方式,品牌商通過大眾媒體廣告影響C端的方式漸漸失效,而新媒體的運營還缺乏有效的方法論。

因此,電商以其巨大的規模和觸達C端的能力獲得了商業話語權。

營銷數字化,同時觸達B端和C端,而且是通過在線方式。在線方式本身的優勢就是認知、交易和關系一體化,彌補了傳統營銷的缺陷。以B端和C端數字化為基礎,可以更精確地轉化客戶。

數字化改變營銷

當然,如果僅僅是“更精準”,那么營銷數字化就缺少了擴張性,這正是一些人批評數字化的地方。如果不能以數字化展開經營,數字化就是一條“豪華的死路”。

數字化的營銷戰術正是源于BC關聯數據,這是只有通過傳統渠道展開的數字化才有的數字。BC關聯數字,把特定的B端與C端數字綁定。比如,可以知道B端反映貨賣給了哪個C端,也可以引導C端到特定的B端購買。

有效的戰術要有杠桿效應,BC關聯數字有雙向杠桿:一是從B端到C端的增量杠桿;二是從C端到B端的存量杠桿。

BC一體化路徑是:B→KOC→C,在2020年《銷售與市場》(管理版)的封面專題“立體連接”中已經反復強調,營銷必須打通三度空間,實現BC一體化。

BC一體化的核心不是簡單的從B端到C端,而是要有一個中間放大器——KOC。有KOC,產生增量不難。

數字化改變營銷

除了KOC放大外,另外一個增量空間來源于三個“雙深”:雙線深分(線下深分,線上深分)、雙店(門店+云店)、雙SKU(線下SKU+線上SKU)。

因此,數字化不是簡單的傳統渠道的數字化,而是渠道改造后的數字化。

從C端到B端的存量杠桿,指的是品牌商在線,就有了向特定B端的導流能力,這也是BC關聯數據的價值。電商平臺的厲害之處,也在于有導流能力。只要有導流能力,就能用增量撬動B端存量。

這個過程,稱為B端激活。相比于傳統深度分銷的針對B端的“客情+政策壓貨”,營銷數字化有了更多的戰術組合。

四、數字化改變營銷組織

數字化產生新的營銷職能,新職能的大變化就會改變營銷組織。傳統營銷組織包括一線的銷售部和二線的市場部,銷售部直接2B,市場部間接2C。這既是按照地理位置劃分,也是按照觸達對象劃分。

營銷數字化,原來的銷售部職能不再局限于2B,而且要深入到KOC,并且完成C端連接。銷售部業務員,因為有了數字化,2B的效率會大大提高。但是,大量工作會轉身KOC,業務員不會直接面向2C。

連接C端的工作,有些是以物為連接媒介,如一物一碼;有些是以人為媒介,如云店。以物為媒介,中臺即可完成;以人為媒介,必須有前臺參與。

業務員的工作職能就有三個對象:B端工作、KOC工作(主要是體驗)、連接C端。

數字化改變營銷

銷售部完成了B端、KOC和C端在線,那么,誰來在線運營呢?

——就是中臺。過去,市場部是間接2C,現在,間接2C的大眾傳播和新媒體傳播仍然有,但工作量已經減少。大量的工作在轉身在線,包括2B在線和2C在線。

中臺的工作,除了在線運營外,還要給原銷售部(前臺)提供數據分析、數據支持,這是新職能。其它職能的工作,就屬于后臺了。

五、數字化改變營銷的節奏

數字化肯定改變營銷,不過,到底是革命式的顛覆,還是潤物無聲式的漸進。

營銷數字化是新事物,我們既要理解從長期看它的顛覆性,也要看到短期它的不可預見性。新企業、新品牌、新產品,一步到位很難,因為數字化還要借助渠道,否則就與電商無異。有存量的企業,一步到就到位就更難了。

變革,其實是改變集體習慣。組織是職能的固化,組織一旦形成,就是傳統職能的固化,固化到一定時候,就會形成集體習慣。營銷數字化的變革,我覺得可以分為三階段,潤物無聲。只要取得良好的變革效果,改變比想象的容易。

  1. 第一步:把數字化當作營銷工具,只不過,要盡快讓工具發揮效果;
  2. 第二步:圍繞工具形成新的營銷戰術體系,對于一線員工來說,戰術形成模式就是戰略;
  3. 第三步:在新營銷戰術體系明確的情況下,形成戰略體系。

#特邀作者#

劉春雄,微信公眾號:劉老師新營銷(ID:liuchunxiong1964),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特邀作者?,F任鄭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EMBA課程主講導師,《銷售與市場》雜志社副總編,清華大學MBA、中國人民大學MBA特聘客座教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營銷方法不會改變,營銷方法背后是人性,人性不會改變。技術環境改變了,營銷工具必然進行更換,所有的營銷方法都需要在各種軟件上重做一遍,然后通過軟件的方式來執行。工具改變,必然帶來戰術的改變,也可能改變企業經營的戰略,因為現在有條件讓企業直達消費者,所以會逐漸從以產品為中心調整為以客戶為中心。這就是市場上不斷出現小米、瑞幸模式的主要原因。數字化轉型的出發點可能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發展的結果則可能是商業模式發生根本改變。

    回復
    1. 精辟

      回復
    2. 這不是廢話嗎,關鍵是你怎么做到用戶為中心,策略不落地都是閑聊

      來自廣東 回復
    3. 你是懂廢話的

      來自上海 回復
    4. 哈哈哈

      來自北京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