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不是營銷的靈丹妙藥
編輯導語:數字化轉型是不少企業的發展重點,其中,數字化營銷也受到了很多企業的歡迎。所謂數字化營銷,就是指借助于互聯網絡、電腦通信技術和數字交互式媒體來實現營銷目標的一種營銷方式。那么,數字化營銷真的是一個萬能的營銷方法嗎?本文作者對此展開討論,一起來看看~
今天說一下營銷的數字化,這也是我日常比較關注的一個話題。
通過對大數據的應用,品牌可以更精準地向消費者進行營銷,提高轉化率、提高ROI,這也是如今大量數據服務公司及平臺廣告系統的賣點?,F在不少廣告公司都通過數據分析來指導提案方向,論證策略的可行性;也有如巨量引擎之類的平臺,通過顆粒度不斷細化的用戶標簽、數據分析等方式,為廣告主提供投放及內容策略。
雖然我也認同數字化工具將會帶來營銷精準度的提升(也強烈建議每個品牌都去嘗試巨量引擎這類營銷數據工具,因為他們在數據模型上真的很猛,本文不是廣告……),但并不意味著數據就是無敵的,事實上,數據在營銷的一些關鍵問題上無能為力,而我指的并不是4A們常提到的big idea之類的創意玄學。
創意本身就是有稀缺屬性的,這與規模化生產的方法論就天然矛盾,就算廣告大師們一生無數的案子中,能稱之為大創意的也屈指可數,還往往出現在早年職業生涯。不是因為廣告大師們的功力退化了,而是創意需要與具體傳播環境相結合,而這其中不可控變量太多,我覺得腦子正常的品牌方壓根就不應該去追求這種虛無縹緲,如果企業實在太大,有一定探索前沿的責任和義務,倒是可以適當嘗試一下。
但對大創意的討論幫助我們引出了一個有意思的話題,就是營銷行動追求的固然是好結果,或者直白說就是高ROI、高業務回報,但這卻是由兩個部分構成:第一,回報的期望值;第二,回報的波動性。
一次營銷動作就如同一個弓箭手射箭靶,平均分數越高的方案,并不意味著它越穩定,平均值和波動性是兩個不同的維度,而且可以說是難以兼得。就像《四驅兄弟》里面小烈(紅頭發)發揮很穩定,但是比賽決勝總是要靠小豪(藍頭發),但小豪又總是出各種狀況,四驅車狀態很不穩定,贏比賽可能只是因為運氣好……
也就是說,擺在企業面前的營銷方案往往有兩種類型:
第一種是四平八穩,風險小,營銷回報還不錯的方案;(小烈方案)
第二種是有點邪門,風險大,可能會獲得驚人回報的方案,平均回報值優于第一種方案的方案;(小豪方案)
當然還有風險大收益小、風險小收益大的方案,可以組成四個象限,但前者明顯說明水平不行,后者正是大數據營銷的探索區域,我們后面再說。
第一種“四平八穩的套路”(小烈方案)是品牌市場部的慣用策略,因為可預測性強,對老板、對其他部門同事領導的說服性就強,可以取得最大共識,順利推進項目,但往往也就是平均分往上,出不了彩。但整體對于職業生涯發展來說,項目經驗是有益的,也能夠順利升職加薪。
第二種“有點邪門的創意”(小豪方案)是一些熱店型代理公司喜歡推薦的,因為代理公司其實并不太需要承擔營銷搞砸了的結果,所以他們很多時候會想搏一搏(單車變摩托),再加上很多熱店的“創意型”人才確實覺得天天做“行活”沒啥意思,在浪費人生。
事實上,如果對于企業老板而言,理論上更愿意選擇“有點邪門的創意”(小豪方案),因為在企業長期發展中有多次營銷動作,只需要獲得整體最高收益就行,無需在意短期的營銷波動值。
但事實也并非如此,一方面是由于老板需要懂營銷,有營銷方案的鑒別能力,而這點很多老板并做不到;另一方面是如同四驅車比賽一樣,一場比賽的名次會影響能否進入下一場比賽,還有時間成本、市場窗口期的影響,因此每次營銷動作之間是相互關聯的,而非絕對孤立的事件。
上面這張圖就是整體上甲方市場部人員整體上的技能發展路徑?!斑^程1”其實是一個套路學習的過程,個人成長會非常迅速,但之后呢,是一個分歧點。
走“過程2”路線的人會不斷探索有效營銷方式,但隨著營銷回報的提高,營銷效果的穩定性在降低,但由于營銷技能的提升,營銷效果穩定性不會下降過大。
走“過程3”路線的人就基本是在混日子(或者找到了其他職業發展通道),營銷效果的可預測性不斷增加,但營銷回報微弱降低,如果不是有其他職業升遷路徑的話,可能這類人還沒“開竅”,或者心思不在工作上。
上面這張圖是“創意熱店”廣告代理商營銷人員的技能發展路徑,同樣,“過程1”的成長是迅速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養成,然后也會遇到分歧點。
- “過程2”的人會隨著技能的不斷提升而進一步提升營銷創意及穩定性,可能會成為創意代理公司的重要角色。
- “過程3”的人基本上屬于跳槽到甲方去了,甲方的工作評判標準及生存法則比乙方更復雜,便需要犧牲一點營銷回報換取穩定性和項目執行前的說服力。
另外,有些“求穩”的廣告公司人員發展路徑更像“企業市場部員工發展路徑”那張圖,這在服務大型客戶的代理公司中也不少見,我們不做討論。
對于上面這個整體象限框架呢,有兩點需要補充:
第一是個人的成長過程是波動性的,也就是螺旋式上升,而不是平滑上升;
第二是,這個框架模型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就是營銷傳播環境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而如今媒介渠道紅利變化很快,因此想要做到更準確,在“波動性”(X軸)、“期望值”(Y軸)之外,還需要增加“傳播環境紅利”(Z軸)。這樣在比較結果時就應該比較三維坐標系下的體積值。
事實上,Z軸就是X軸與Y軸的一個加權值,越能夠抓住紅利,營銷效果就越可預測,ROI也就越高。
如果我們將這個三維坐標模型降維到二維平面坐標中去,那么前面圖里的“?”區域(低風險高回報區域)就是通過抓住傳播紅利而實現,但可惜每一種市場紅利都有時間窗口,都是短暫的。
上面只是一個理想化的模型,或者說是我現在在寫這篇文章時候的思考路徑,但也說明白了我們認為營銷決策的三大要素:期望值、波動性、市場紅利(為了簡化,市場紅利我們暫且不談)。
扯了這么多,我們終于要說回數據營銷了。
我們認為,整體而言,數據營銷可以提高營銷行為的可預測性(即降低波動值),但對營銷效果期望值的提升短期內可以提高,中期內存在天花板,長期來看則會回落至原始水平(ROI先漲到一定幅度后再降下來)。
下面說一下我們這么判斷的理由。
我們有些時候想問題喜歡以終為始,從整體來看,營銷效果ROI的提升,帶來的最終結果自然是商品銷售的增加。事實上,如果某個渠道ROI大于1的話,不考慮“時間成本”(執行所需的時間成本、資金運作的時間成本、投放回報到營收入賬的時間成本)的話,企業就有動力投入無限資源投放該渠道,甚至加杠桿投放,只要杠桿利息能夠被ROI帶來的利潤抹平。但現實并不能這樣,ROI會隨著投放金額增加而遞減,因為優質投放標的是有限的,而超大金額運轉時,時間成本也必須考慮。
隨著數據營銷滲透率的提高,行業整體營銷ROI會遇到明顯的上升瓶頸。因為整體的商品銷售取決于整體的用戶需求,用戶就算可以透支未來需求,也無法無止境的提高。因此,存在一個限制整體ROI上升的天花板。
而隨著數據營銷再進一步的滲透,乃至成為營銷行業的基礎工具,那么ROI就會不斷回落至最初水平(平均會稍微提高一些),這是顯而易見的。當你拿著劍而別人赤手空拳時,你擁有極大的優勢,但如果每個人都拿著同樣的劍時,相當于每個人都沒有優勢了,一切都回到了最初水平,但你知道的是,一個劍招可以更大概率干掉一個人,而一個拳招則概率小得多。
我們認為的數據營銷的滲透普及曲線如上圖所示。“階段1”是數據積累和算法優化階段,未必比非數據營銷更高效,面向嘗鮮者;“階段2”、“階段3”是紅利期,少半數品牌入場;“階段4”是短暫的平衡點、提效探頂階段;“階段5”、“階段6”是數據營銷工具大眾化普及的過程,紅利消失,數據營銷服務最終成為完全的基礎性工具,如同office套件、瀏覽器之類的東西。
結論就是,隨著數據營銷的全民化普及,ROI最終并無法得到顯著提升,但是營銷的波動性被很大程度上抹平了。換句話說,營銷變得更加科學了。
當然,這整個過程都只是一個完美環境下的理論推導模型,但我們相信這個趨勢正在發生。而這枚硬幣的另一面則告訴我們,營銷從來都沒有靈丹妙藥。
#專欄作家#
鄭卓然,公眾號:傳播體操(ID:chuanboticao),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2019年年度作者。廣告營銷、新媒體運營領域老司機,專注分享營銷、運營、商業的干貨文章及獨特見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總結了一下,營銷鬼才的品牌有杜蕾斯、衛龍辣條、星巴克、小米等,比較平穩的有美的、oppo、華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