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改變營銷:數字化徹底改變渠道力
編輯導語: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各企業都開始了自己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時代的來臨讓如今的營銷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比如互聯網渠道對企業營銷的重要影響;本文作者分享了關于數字化改變渠道力的思考,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最近復盤了幾個渠道BC一體化運營的案例,發現即使不知名的新品牌,渠道運作的速度遠遠超過深度分銷。
我們很驚奇!
深度分銷是渠道推力(推銷力)的極限。那么,為什么BC一體化的渠道力遠遠超過深度分銷呢?
對此,我們的結論是:因為數字化觸達C端,通過調動C端資源激活B端,其實形成了渠道拉力。當推力與拉力在相同的渠道疊加時,對渠道的影響力遠超過傳統的品牌驅動 +渠道驅動。
推力是渠道的正向力,拉力是渠道的反向力。
這個發現對中小企業意義重大,中小企業終端玩是起拉銷了,以往的拉銷(品牌驅動)是高舉高打的玩法。
不知道這個福音,中小企業是否get到?
01
前面提到,渠道數字化最大的改變就是渠道力發生了變化。那么,什么是渠道力?
中國傳統營銷有兩大驅動力,一是品牌驅動,二是渠道驅動。
品牌驅動是拉銷,渠道驅動是推銷。推拉結合,效果最佳。
傳統品牌驅動是直接針對消費者的大眾媒體傳播,只要形成了品牌力,就會在渠道中形成拉力。
品牌拉力模型是:品牌商(F)→大眾媒體傳播(F2C)→消費者品牌認知(C)→消費者到終端購買(C2b)→拉動終端(b)→終端找經銷商進貨(b2B)。
用現在流行的互聯網語言表達就是:F→C→b→B,即F2C2b2B。
渠道是推力,即常說的推銷。相對應的,品牌力就是拉銷。不過,很少人用“拉銷”這個詞。我倒是經常用。
推銷是一級一級說服。廠家說服經銷商,經銷商說服零售終端,終端說服消費者。
渠道推力模型是:品牌商(F)→經銷商(B)→零售終端(b)→消費者(C)。
用戶互聯網表達方式就是:F2B2b2C。
因為品牌驅動是“錢海戰術”,不是所有企業都玩得起。所以,中小企業往往只做渠道驅動。
渠道驅動是“人海戰術”,但可以在局部區域搞“人海戰術”,這就是根據地市場。
中國的渠道結構是:F→B→b→C。如果從B下手就是推力,如果從C下手就是拉力。推力與拉力無所謂好壞,只是著力點不同,著力方向是相同的。正如推車與拉力,也是著力點不同,著力方向一樣。
“錢海戰術”不容易,至少在有足夠多的錢,而且即使是成名品牌,也需要持續 的投入維護品牌;“人海戰術”更不容易,特別是要形成全國性渠道覆蓋,至少需要內部4級管理層級,渠道2級管理。渠道環節總共6級管理,在世界上都是難題。
當然,推銷與拉銷才是完美組合,是均衡的營銷。至少在中國如此,中國優秀企業最終都是推拉結合的。
15年前,我把品牌驅動形成的品牌稱為(消費者)“首選品牌”,把渠道驅動形成的品牌稱為(渠道商)首推品牌。
“首選品牌”解決消費者“愿意買”的問題,“首推品牌”解決渠道“愿意賣”的問題。中國過去沒有營銷的概念,商業統稱為“買賣”。有人買,當然有人賣;有人賣,也就有人買。當然最好是既有人買,也有人賣。
所以,過去講渠道力,主要是講渠道推力,解決渠道商“愿意賣”的問題。鋪貨、壓貨、陳列、堆頭等渠道工作,前提一定是解決了渠道商“愿意賣”的問題。
02
渠道數字化以后,渠道力將會發生變化。
渠道不僅僅有推力,也會有拉力。這個結論應該出乎很多人意料。
渠道數字化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用戶數字化觸達;第二階段,用戶數字化運營。
第一階段包括全鏈路數字化,以及全場景觸達。這個過程仍然是F2B2b2C,仍然要靠渠道推力。傳統深度分銷的渠道推力,廠家只觸達終端。渠道數字化要觸達C端,就需要更大的推力。
傳統企業有深度分銷的功底,全鏈路數字化基本沒有問題。問題比較大的是全場景用戶觸達,要能夠讓數億用戶上線。因此,需要更強大的渠道推力。
一旦實現了用戶在線觸達,緊接著就是用戶在線運營。用戶在線運營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純在線運營,靠中臺的營銷自動化;另一種是線上線下結合的BC一體化運營。
BC一體化的本質是:通過在線調動用戶(C端),在終端(b端)引流,從而激活終端。BC一體化營銷的核心是:用增量激活b端存量,這是我們屢試不爽的辦法。
只要激活b 端,當然也能激活經銷商(B端)。
傳統企業的營銷數字化,我們一直特別強調BC一體化,原因也在于此。BC一體化,純粹做線上運營的人理解的不多。
BC一體化運營的過程是:F→C→b→B。這個模型,與品牌拉動的模型一模一樣。
渠道數字化以后,渠道同時具備推力與拉力,這將徹底改變渠道運營模式。
03
既然BC一體化能夠形成渠道拉力,那么,BC一體化的拉力與品牌驅動的拉力有不同嗎?
有很大不同。
傳統品牌,如果不是歷史(積累)形成的,那么多半是由大眾傳播形成。工業化時代,形成了大生產,大傳播,大流通的商業模式。三者之間是有邏輯關系的。
只有大生產,才有足夠的規模和實力支持大傳播,只有大傳播,才比較容易形成大流通。
品牌力,其實是認知密度,密度即品牌。認知密度,需要傳播投入、傳播次數達到相當高的門檻。因此,有人稱品牌為“錢海戰術”。
既然是“錢海戰術”,那么就不是所有企業都玩得起。因此,有的企業只要走渠道驅動了。
那么,BC一體化的渠道拉力是否也需要“錢海戰術”,是否只有足夠的資源 投入才能玩得起呢?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目前不是這樣的。
在實踐中,我們把BC一體化的玩法總結為三種模式:單店滾動、小區域滾動、全國轟動。
BC一體化是可以精準地“單店”投放、單店激活??梢跃珳实教囟ㄩT店、特定時段、特定顧客。這正是數字化的好處。
單店滾動,就是先激活一個門店,成功后再激活另一個門店;這種策略,稱之為滾動策略,類似“根據地滾動發展”。
激活單個門店,任何企業都有這個實力。因此,BC一體化是在目前是沒有門檻的。
當同時激活多店,并且在小區域形成一定密度時,就可以激活一個區域。當激活一個小區域后再激活另一個小區域時,就形成了小區域滾動策略。
小區域同時邊動,就是全國轟動策略。
到此,可以總結品牌拉力與BC一體化拉力的區別:
品牌拉力要針對大量不可控的C端,必須有足夠的傳播資源投入、足夠的傳播次數、足夠的傳播時間。當然,還要有有效的傳播策略、傳播藝術等。不滿足這些條件,品牌力很難形成。
BC一體化拉力,可以精準導流、精準激活。可以單店、小區域、全國性激活,視資源和策略而定。
04
渠道數字化以后,渠道推力與拉力并存。
當然,渠道拉力是建立在渠道推力前提之下的,沒有渠道推力,就沒有用戶在線;沒有用戶在線,就沒有BC一體化的渠道拉力。
渠道推拉結合,好處顯而易見;比如,渠道激活和成熟的周期縮短了,資源投入減少了,至少目前對中小企業是絕對利好。
再比如,推力往往是單向訴求,推拉結合變成了雙向訴求。
但是,問題也相繼而來;比如,推拉結合需要的人員技能,顯然比單一推力要求更高。
當然,數字化帶來的只是工具紅利。所有的工具紅利都有紅利周期,只有率先使用的企業有紅利,當工具普及時,就變成基礎工作了。而基礎工作的特點是“不做不行,做了也沒競爭力”。
05
最后,說幾句與之相關的題外話。
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營銷讓推銷成為多余,學營銷初期,我為這句話震撼,后來,我發現這句話有問題。
據說這句話是德魯克的名言。我一直在找這句話的出處。即使是德魯克的原話,也要結合上下文理解。
我是德魯克的信徒,但我信的是他的邏輯,不是結論。
至少在中國,這句話是有問題的。
歐美營銷已經進入1P營銷,營銷組合有4P,廠家主要負責一個P(產品、品牌);渠道是獨立第三方,通過合同規范。只有中國廠家完全掌控4P,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全部掌控。
美國有數量千萬的(終端)推銷員,但沒有中國數千萬的(渠道)業務員。沒有渠道推力,只有品牌拉力,慢慢拉力就減弱了。
不少世界知名快消品品牌進入中國,最后消失了。在中國做得好的跨國品牌,都是在渠道運營上向中國環境妥協的。這也是適者生存。
中國市場,渠道推力之所以這么重要,我認為有兩個重要原因:
- 中國渠道碎片化(原因暫不講),必須靠廠家的渠道隊伍串聯起來,并且深入終端,接近消費者;
- 中國商業三個重要元素:認知、交易、關系。關系是獨特的因素,中國商業的客情關系,不同于歐美的CRM管理;因為中國的農業國,生活半徑與商業半徑重疊,熟人也是熟客;關系有助于降低認知門檻,進而降低交易門檻。
即使是認知、交易過程完全互聯網化,中國渠道仍然會存在;只要渠道存在,渠道推力就不可少;即使是世界頂級品牌,在中國也不能忽視推銷。
#特邀作者#
劉春雄,微信公眾號:劉老師新營銷(ID:liuchunxiong1964),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特邀作者?,F任鄭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北京大學EMBA課程主講導師,《銷售與市場》雜志社副總編,清華大學MBA、中國人民大學MBA特聘客座教授。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看起來像是產業互聯網的思路,但對象沒對。對象永遠是客戶而非用戶,如何對產業鏈進行資源整合和流程優化提升產業效率是關鍵,而非連接用戶,一來很多行業廠家很難讓用戶上線,二來廠家永遠需要經銷商、銷售商賣貨,如果不提升效率,那么即使流量來了零售商也接不住。流量是藥里的糖,而非藥本身。
國王的新衣嗎?看不懂的,不知所謂的人多嗎?
小企業因為自身能力和服務客戶有限,很難實際操作。中大型企業要數字化改革渠道力,必然會影響利益鏈,在增量市場狀態下或可操作,在存量市場或減量市場下操作,可能阻力較大或改革成本過大。希望老師建議下哪類企業可以操作,并就操作中可預見的問題給出解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