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M誤區(一):是理論,不是工具!

0 評論 2935 瀏覽 5 收藏 6 分鐘

編輯導語:ABM理論是推動營銷增長的一套策略方法,結合這一策略,企業可以更加高效地獲客,進而推動增長,而ABM策略的實施需要依據實際情況而定。本篇文章里,作者介紹了關于ABM的認知誤區之一,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之前寫了幾篇ABM理論相關的內容,本篇稍稍說點“題外話”,講講這套理論進入中國之后的演變和進化,全當是ABM話題下的輕松調劑了。

不了解ABM的朋友,也可以從局外人的視角感性認識一下ABM這個新興理論。感興趣的,也歡迎閱讀前文了解更多。

前文回顧:

自從ABM概念火了以后,搭這趟順風車的比比皆是。畢竟在中國的市場,對于熱概念的追捧是最好的圈錢方式。

但事實上,ABM只是一套科學理論。從本質上,它和工具沒有任何關系。

前文已經提及,ABM是指導,怎么落地需要企業自己想,當然可以用各種工具來輔助。

先舉個最極端的例子:你的目標企業只有1家,關鍵決策人一共20個人,2個董事,5個高管,10個中層,外加3個領導“自己人”。

你花10萬塊買一個營銷工具,先不說成本,教會執行層已經1個月過去了。

這期間客戶可能已經別人搶走了。

這種情況下,就不需要什么營銷工具了,郵件、電話、登門拜訪……直接上手段。

但你能說這不是ABM么?

我準確找到我的目標客戶了,也基于這個賬戶里的每個人做營銷了。

也就是說,用工具讓ABM落地——可以,但不一定必要。

再舉個小概率事件:關鍵決策人之一是個70歲高齡的爺爺,不用智能手機。就做不了ABM?你能不能跑到他公司樓下,貼一張小廣告?

但你能說這不是ABM么?

我準確找到我的目標客戶了,也基于這個賬戶里的每個人做營銷了。

接下來說說,更普遍的情況。

首先,讓我們回顧ABM能起的作用:

  • 細分Account內的不同客群;
  • 精準營銷,有效觸達;
  • 基于反饋數據,指導營銷優化。

但具體要怎么實現細分客群呢?

由于這個話題比較龐大,本篇僅簡單概述一下,主要包括兩種方法:

  1. 企業自主按照目標客戶優先級來劃分;
  2. 借助營銷手段,根據客戶反饋自動劃分。

但無論是這兩種當中的哪一種,當企業數量和營銷動作足夠多時,都必須依靠工具來提升效率。劃分優先級的維度、每次營銷觸達后的標簽、目標客戶的優先級變更等等問題,如果都依靠人工完成,工程量將難以想象的浩大。

同理,第二點也不難理解。對于多次營銷動作的執行和管理,顯然用工具是更加事半功倍的。

第三點,中國本土企業在做ABM時,對數據反饋更加看重,也多做了這一環的設計。這一點,如果不用工具根本無法實現。也就是說,傳播效果是無法追蹤和多維度衡量的。

綜上,ABM不等于工具,但用工具的確可以更好地實現ABM,甚至是優化ABM的具體執行。而真正基于ABM的工具也應該能滿足上述幾點要求,而不是用ABM的外殼去包裝一個千篇一律的營銷工具。

ABM從一開始強調的就只是基于目標客戶這個核心,營銷過程中用的策略、渠道、方法、工具全都是基于市場、行業、企業和決策人來選擇的。

所以,ABM完全和工具是兩回事。雖然市面上很多ABM工具,但企業把手頭現有的營銷工具、渠道組合起來使用,大概率也能實現ABM的效果,唯一問題的是:工具之間的接口如何打通,以及由此產生的效率問題。

當然,如果能有一款工具不用這么麻煩,從頭到尾就把事干了,那最合適不過。

實際中,讀者對于ABM的誤解還有許多。由于篇幅限制,僅挑選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三個誤解。

對于ABM,你曾經有過哪樣的誤解?正在產生什么樣的理解?歡迎在評論區聊聊。

 

本文由 @營銷小吉吉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