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盒宇宙創新:把你以為“壓到骨頭”的成本再砍90%
編輯導語:智能音箱、電子煙、衣物清新劑等,都是沙盒創新的體現。利用沙盒創新思維,能夠幫助企業制造一些“看起來不可能的產品”。本文分享了如何利用沙盒創新思維進行產品制造,將成本不斷壓縮。
近期我最興奮的事,就是體驗了一趟中國天眼之行。
也許你聽說過平塘,就是因為那口巨大的鍋——2016年9月落成的“中國天眼”,當今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我們可以用它接收137億光年外的電波信號,聆聽來自深空、來自宇宙邊緣的聲音。
從貴陽到位于平塘的“中國天眼”要走將近兩個小時,臨近天眼還有一段山路要走。
我們坐車在群山的窄道上拐來拐去,然后徒步行走少許,大伙兒一口氣終于到了山頂,當喀斯特洼地中的那口大鍋呈現在眼前時,我們心中的興奮勁兒是不可言喻的。天眼是不能用手機和數碼設備的,因為要保證天眼不受電磁信號干擾,因此也沒能留下紀念的影像。
*圖片來源于網絡
普通望遠鏡跟人的眼睛一樣只能接收可見光,在可見光之外的輻射,比如來自遙遠星空的射電波、宇宙射線,普通望遠鏡是看不到的。觀察那些信號,就要用特殊的金屬結構的射電望遠鏡來接收,信號經過特殊處理之后,通過計算機呈現影像,用于科學研究。這就是射電望遠鏡的原理。
如果你看過科幻經典《三體》,可能想到小說里負責聯絡外星人的紅岸基地。沒錯,FAST就是現實世界里的紅岸基地。還有《007黃金眼》《接觸》和《X檔案》等等國際電影,都大量出現過射電望遠鏡的畫面,那個科幻感、未來感給人帶來巨大的視覺沖擊。
但是,現實中的FAST要比電影鏡頭更加震撼,甚至一些電影里想象不到的,FAST也能做到。FAST有5600噸重,沿著邊緣步行一圈,就需用50分鐘左右,有了這么強的探測面,如果有人在月球上使用手機,這個信號也是能被FAST敏銳捕捉的。
星辰浩瀚深邃,要真正聽懂宇宙的弦音,往往需要做一些特別極端的技術創新,FAST給人帶來的精神震撼很大,而思維方式層面的沖擊更加意義深遠。
一、能用手機在線點餐、打車,你要感謝水星
平塘之行給我帶來的最大啟示——宇宙深空跟你我的現實生活,有大家想象不到的深刻聯系。
今天你能使用手機在線點餐、打車,你要感謝水星。為啥?
因為百年之前歐洲的天文學家通過長期觀測水星的運動軌跡,發現了水星軌道極其微妙的引力異常,當時大家都解釋不了,于是愛因斯坦出來了,《廣義相對論》最初就是用來解釋水星軌跡異常的。
現在想一想,如果沒有《廣義相對論》的高精度計算,GPS就會誤差嚴重。你在北京三里屯點了一份魚香肉絲蓋飯,可能會被外賣小哥(根據有誤差的導航)送到柬埔寨或者伊拉克去。
今天你能使用WiFi下載電影,你要感謝黑洞。為啥?
斯蒂芬·霍金在研究黑洞的過程中,琢磨了一套體系完整的數學方法,后來的研究者根據霍金的數學方法解決了無線連接互聯網的難題,然后有了今天的WiFi。
出差期間,我跟同行的朋友探討了一個問題:其實,你的衣、食、住、行,你的生活方式細節很多都可以跟宇宙深空建立聯系。
假如你進入宇宙空間站,你會喝什么飲料?不要小看這個問題,往深處想,你可以看到不同“新消費品牌”的創新深度。
外太空接近零重力,你看得見的,是人的身體不受控制地飄來飄去,你看不見的,是人的眼睛、內耳“互不協調”,人的五官五感“互不協調”,人的大腦將這種“互不協調”理解成為食物中毒,惡心想吐。
所以,你在太空失重的環境下,吃東西、喝飲料是非常困難的。你喝的飲料要特別的風味純粹,不然你口里很難受,嚴重打擊你的心情、惡化你的情緒。那么,腦洞一下,怎樣的“新飲品”創新可以達到航天級的風味純粹呢?
1. 平面創新
如果你愛喝茶,可能你不適合進入太空。以當今世界銷量最大的茶飲品牌——立頓茶飲為例,立頓茶飲的產品創新,是在現有配方、材料的平面上,調制眾多口味,從添加薄荷的抹茶味綠茶,到冰綠茶,立頓不停推出引人注目的新產品。
這類平面創新產品,不是用來吸引新用戶的,而是替代性的。即便不能從現有的茶飲市場上贏得更多的用戶,至少也能保住已有的用戶群體,使他們覺得立頓茶飲不是一成不變的,總有一款口味的飲料適合你。
商業上看,飲料產品的平面創新距離Z世代(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年輕人的想法較遠;技術上看,復雜的口味搭配太考驗人的感官了,尤其對進入太空的你挑戰很大。
2. 淺層創新
現在的很多氣泡飲料,包裝上標注“0糖0脂肪0卡路里”,幾乎從根本上改變了“糖”的定義。這確實是食品飲料領域的一次創新,創造了新的用戶市場??墒?,距離太空生活方式需求的口味純粹,還有一段距離。
“無糖”和“低糖”的食品普遍采用了甜味劑來替代糖,即“代糖”,比如元氣森林的飲料里添加了赤蘚糖醇,零度可樂里添加了代糖阿斯巴甜。
代糖的化學成分大多還是不如天然蔗糖,比如烘焙時,添加蔗糖制造了烘焙物酥脆的口感,如果使用代糖(比如糖精)會使烘焙物有一種干巴巴的、砂砂的口感,根本沒法入口。而且代糖對環境溫度要求較高,比如零度可樂里添加的阿斯巴甜一遇熱就會失去甜味,太空中的環境溫度肯定比地面嚴酷很多。
3. 深層創新
如果你經常喝冷萃即溶咖啡,哪怕你上了太空,你這方面的生活方式也不會受到多大影響。國內的咖啡品牌“三頓半”、“鷹集”、“魔飲”,利用了凍干技術——這本來是一個處理藥品等其他物品的技術,之后轉移到食品工業。
運用凍干技術做了咖啡之后,極其容易溶解,可以不需要攪拌棒,也可以不需要用熱水,涼水冰水都可以沖泡。同時,凍干技術封存了大量刺激味覺和嗅覺的揮發分子,對于很會喝咖啡的人來說,聞起來、嘗起來風味保持度很高。相對來說,國內品牌的冷萃即溶咖啡更加適合做太空飲料。
從立頓紅茶到氣泡飲料,再到冷萃即溶咖啡,“創新越深度,反而越是做減法”,運用的材料越精致,但技術含量越高,這叫沙盒創新。這個概念指的是一個盒子里裝滿了細沙,如果盒子不能動,那應該怎么創新?
因此,“沙盒創新”也叫“減法創新”,貧窮、限制反而會刺激創造力。
二、哪些成功的產品,是“沙盒創新”的體現
沒有按鈕的遙控可以是智能音箱,沒有煙絲的香煙可以是電子煙,沒有去污功能的洗衣液可以是衣物清新劑……創新的困難往往是因為資源過多,而不是資源過少。
印度裔的美國管理學家普拉哈拉德曾在《創新的沙盒》一文中描述:在一個盒子里裝滿細沙,盒子是不可改變的外部約束條件,在盒子內創新,實質非常復雜,而創新的形態又十分自由,就像沒有定形的沙子。
簡而言之,就是在資源條件極端匱乏的情況下,將成本效率、價值發掘做到極致。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是運用“沙盒創新”的絕頂高手。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很早就誓言,要“讓人類成為一個多星球物種”,要“把火星船票的成本從100億美元一張降低到50萬美元一張”。他好像不是在說空話,而是真的投入資源進行研究——火星船票的成本降低2萬倍,總共要分幾步?
而且你要到火星上建立基地,宇航員來回一趟就需要幾年時間,吃飯就是一個問題。如何在5立方米的空間中種植可以滿足一人一年的食物?關于這一問題,馬斯克可以向以色列人學習。
以色列的人口規模已經接近1000萬,但國土面積只有半個哈爾濱大小,一半以上的地區都是沙漠,而且全年有7個多月都是無降雨期。種種極端的匱乏逼著以色列人必須創新,因為“不創新就會死”。
以色列人發明了滴灌技術,讓每一滴水都發揮最大作用。在以色列人的灌溉設備上,用足了各種科技手段,比如智能監控、防堵塞的藥劑、充氣系統、回收循環系統等等。
他們硬是把水的利用率從傳統的15%提升到95%以上??恐喂嗉夹g,以色列不僅實現了農產品自給自足,還能出口歐洲國家。
以色列極其有限的資源,就是一個改變不了的鐵盒,你的創新不能靠做加法,只能開發盒子里的有限資源,讓每一粒沙子都煥發生機。這個技術和思路是解決“火星基地”食物問題的起點。
三、征服宇宙的“沙盒創新”,幫助企業挑戰更多不可能
不過,我認為,征服宇宙的“沙盒創新”思維,更能幫助企業制造一些“看起來不可能的產品”。具體來說,“沙盒創新”賦予了現代企業兩大特殊能力:
1.?商業破冰:極致的“成本拆解”能力
當年,馬斯克最初做特斯拉電動車項目,外界普遍認為電動車不可能做成,因為電池的成本很難降下來。當時大概是 600美元/千瓦時,就算這個東西有改進、降價的空間,總有一個市場考驗的過程吧。
然而,馬斯克是不會管這些的,而是直擊一個底層問題——電池的硬成本是什么構成的?無論如何也減不下去的成本是什么?
電池的最終原材料無非就是鐵、鎳、鋁這些金屬,除了買這些金屬的成本是絕對降不下去的,剩下來的成本都是人類協作過程中產生的,那就有優化的空間。比如:
- 美國生產可能稅費比較高,那就不要美國生產了;
- 可能是哪個技術路線比較昂貴,隨著它的大規模普及應用,這個價格就能降下來;
- 可能是哪種模塊的設計本身出了問題,那就改變設計。
反正,這個成本的結構是可以精細拆解、持續優化的。
極致的“成本拆解”能力,已經被馬斯克運用在造電動車、造火箭上,比如一般的火箭上天之后就沒用了,馬斯克造的火箭(發動機)可以回收、多次使用,這個成本又下降很多。
很快,沙盒中的成本拆解思路,被中國企業運用得爐火純青?,F今全球銷量最“引爆”的電動車品牌是哪一家?五菱宏光MINIEV。宏光MINIEV上市僅僅20天就銷量突破1.5萬輛,成為全球銷量破萬最快的新能源車,單月最高銷量一度接近4萬臺,也是中國銷量最高的新能源車。
宏光MINIEV創造了一個奇跡——售價區間2.88萬-4.36萬,買一輛特斯拉model3花的錢,至少可以買6輛宏光MINIEV。誰能經得住價格的誘惑?
有人對宏光MINIEV“用車成本”進行調查,綜合保險費、保養費、電費以后,結論是“比每天坐地鐵還便宜”?這在中國300多個中小城市、1800多個縣城、數萬鄉鎮的龐大市場中,極具競爭優勢。
使用場景特別清晰,降低了不確定性。復雜的問題可以拆解成為無數簡單問題的集合,昂貴的成本可以拆解成為無數比較便宜的環節,在每一粒細沙上發掘價值。
2. 產品重構:沙盒創新的終極目標
我認為,世界上最昂貴的產品是服務,世界上最精致的服務是重構。沙盒創新的終極目標是產品(服務)重構,這個重構可以分為流程式和離散式兩種。
流程式重構:重構做事情的程序
世界上最廉價的醫療服務在印度,以眼科手術為例,印度的價格可以做到國際水平的1/10到1/15。印度憑什么能把價格做到那么低?
正常情況是一個醫生一天只能做4臺手術,就已經是體力的極限。但是印度醫院把病人排成了流水線,有些次要環節由那些普通的、工資低的醫生來做,而只有關鍵環節才由高手醫生來做。
這種生產工業品的流水線思路,用到了手術臺上,那個低價當然是驚人的,也只有印度才這么干。
離散式重構:重構做產品的格局
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國公司能夠做好電動平衡車?
電動平衡車被發明之初,普遍預期這個發明會改變整個城市的交通狀況,未來可能會人手一輛。史蒂夫?喬布斯曾經公開看好這個產品,覺得這個發明和個人電腦一樣重要。
可是,電動平衡車最開始賣得太貴,入門級的都要5000美元。2009年,一位英國企業家買下了電動平衡車專利,控制成本以后的售價是4000美元,還是銷量慘淡。
后來,中國公司接盤了電動平衡車生意,起初把目標價格壓縮到大多數人買得起的3000元RMB,結果雷軍建議,干脆來個小米特色1999。為什么中國公司可以一口氣將電動平衡車降價90%以上?
注意兩點:一是接入了小米銷售渠道,小米有成熟的線上商城和小米之家,對渠道的把控堪比蘋果;二是供應鏈管理,許多平衡車需要的零部件都能在手機或其他小米產品中找著。
小米給電動平衡車對接了LG化學、欣旺達、金宇機電等優質穩定的米鏈供應商,大幅削減元件成本;同時,堆了20倍的代碼量,把可靠性從3西格瑪提高到6西格瑪,確保便宜貨也能高度安全。
就像一個盒子,里面裝滿了細沙,盒子不能打破,價格一定要低,怎么辦呢?那就只能在細沙上想辦法,將每一粒沙子的成本效率做到最好。
四、中國科技公司的“專利沙盒”在哪里?
中國公司運用“沙盒創新”思路還有另外一種形式,就是從很多已有的科技專利、商業模式中低成本地發掘、發展最有效的那個部分,可能這還是更高明的做減法過程。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過去20年,中國互聯網公司的創新能力可以迅速逼近世界頂尖水平的美國??渴裁??整體上看,中國公司的創新成本不到美國的5%。
人民大學的金燦榮教授提供了一個數據:美國每年批準的所有專利之中,只有3%最終被企業收購。這些被企業收購的專利中,只有1%最終實現商業化了。這么算來,就是只有“萬分之三”的專利是有用的。可見,創新意味著巨大浪費,創新,是一個非常貴的東西。
中國公司的聰明之處,是在美國科技公司的專利沙盒中,迅速淘到了最有用的沙礫——可以專注于被美國人證明有效的那個“3”,把它拿到中國來做大做強,而沒必要再去做其余“9997”項試錯。
不過,這個做法差不多只能再持續十年,因為十年以后,中國的科技水平會超過美國,那時,美國科技公司的專利沙盒里,已經沒有那么多我們需要的東西了,我們要靠自己去探路了——去做原始創新,建立我們自己的專利沙盒。中國公司仍然可以向宇宙航天領域學習“沙盒創新”。
當年,美國的肯尼迪總統幾乎不懂技術,但敢于在當時“極端簡陋”的技術條件下實施登月計劃。
很多 NASA 的專家,包括后來參加登月的宇航員在內,都認為這個目標做不到。當年地球上最強大的計算機,算力還不如現在的一部小米手機?;谀欠N技術條件實施登月,就好像駕駛一艘帆船橫跨太平洋。
但是,肯尼迪總統沒有死等未來的技術突破,就是運用“沙盒創新”,發掘當時已有技術的深層潛力。美國登月不是技術的勝利,而是思想的勝利。
肯尼迪總統要做的,就是一件大多數人認為不可能的事??夏岬险f,我們選擇登月,不是因為它容易,而是因為它難。做成一件別人認為你不可能做成的事,你就不是昨天的你了。
美國硅谷投資回報率特別高的“創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專門投資像早期的 SpaceX 這種聽起來特別不靠譜、但目標特別宏大的創業公司。有人統計發現,從 2001 年到 2011 年這 10年間,50個“最不靠譜公司”的平均回報率,是標準普爾指數的4 倍多。
在IMS(天下秀)創辦之初,在大家都沒有意識到紅人經濟時代即將到來時,就已開始致力于連接紅人(意見領袖、內容創作者)和消費品牌,乃至于將紅人、消費品牌、社交平臺和電商平臺納入一個可迭代的紅人新經濟生態中,促成中國商業體系整體上的效率提升。
要知道,那時候的CEO們甚至都沒想到企業還能在社交媒體上做營銷。
多數人不相信我們可以做成這個事情,但我們在極端艱困的條件下堅定不移,踏踏實實服務好每一位紅人、每一個品牌商家,打通供需隔閡、連接兩端,打磨技術與數字化流程,幫助賣家篩選優質紅人、搭建最優傳播矩陣、追蹤傳播效果、構建高效反饋循環等等,將紅人流量資源的商業潛力運用到極致。
我們通過數字時代的沙盒創新突破了這些不可能,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有了面向廣闊未來的機會。
沙盒創新是極端匱乏條件下的腦力競技。資源受限可以激發創新。資源充足的情況下,人們往往就會用更省力的方案,而不是通過創新的方式去實現。
在不改變大環境的前提下,在資源極少的情況下如何才能夠活下去,如何才能夠做出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產品,解決一些看似不可能突破的問題,就是腦力競技的關鍵,現代宇宙科技要靠這個取得突破,這也是現代企業的生存關鍵,也是我這次“天眼之行”學到最多的東西。
#專欄作家#
IMS李檬,微信公眾號:李檬(ID:imslimeng),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IMS新媒體商業集團創始人及CEO。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