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驗證,就沒有營銷
編輯導讀:在路邊的小攤販經常會用這樣的行為來招攬客人,賣菜刀的展示切肉切菜的利索,賣水果的讓路人免費品嘗。看見這么好,更多的人開始掏錢,紛紛開始購買,這就是驗證營銷的魅力。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憑什么這么說?又,什么是驗證?
一、什么是驗證
我們生活中,能看見這樣的一幕:
十字街頭,一位小販在賣菜刀。
各種肉、菜,都被他像切豆腐一樣切了下來。最神奇的是,砍鋼管也不會卷刃。當然,價格也十分公道。
有幾位圍觀者,紛紛湊上去,拿起了刀,試著切了切肉,果然好切。又去砍了砍鋼管,還是沒有卷刃。于是買下手中的刀。
看見這么有效,更多的人開始掏錢,紛紛開始購買。
這就是一個驗證過程。
小販怎么想的?
向消費者傳達一個信息,「我的刀比其它家的好,鋒利而且耐用」。
如何證明?切肉、菜,砍鋼管。
去砍鋼管的消費者是怎么想的?
他們需要了解,「到底有沒有這么好」。
如何了解?按照小販的示范,自己驗證。
其它消費者怎么想的?
他們也需要了解,「到底有沒有這么好」。
如何了解?通過其他購買的人。此時,不需要自己驗證了,因為已經有其他人幫他驗證過了。
營銷也是這樣一個驗證的過程。
企業給出驗證的條件,讓消費者自己去驗證。
企業傳達給消費者的營銷信息,需要示范「如何驗證」。如果不能做示范的,就要給出驗證的條件,方便消費者自己去驗證。
如果賣刀的小販,一個勁的夸自己刀好,但就不去驗證自己的刀如何好,你會購買嗎?
當消費者能驗證這個條件時,他就會購買。
如果是你作為消費者,被小販阻攔,無法去驗證這把刀時,你會購買嗎?
當消費者通過其他人,驗證了這個條件時,他也會購買。
如果是你作為消費者,除了小販以外,沒有其它人能驗證這把刀時,你會購買嗎?
二、為什么會是驗證?
營銷跟其它信息傳播方式不一樣。像新聞,跟你沒有關系的,只管吃瓜就好。
而營銷呢?不但要付出自己的血汗錢:
- 還要肚子里吃下它宣傳的產品;
- 還要貼身穿它宣傳的產品;
- 晚上還要蓋著它宣傳的產品睡覺;
- ……
你不信任它的時候,如何才能做到以上這些?
那,營銷如何才能得到消費者的信任呢?
可以先看看,生活中,哪些是能被我們信任的。
1. 最信任的科學
首當其沖就是科學。而且,科學還是最值得我們信任的。
科學的信任來源于哪里?唯一信任來源就是,可驗證。
孫悟空一個跟頭翻十萬八千里——到底有沒有這么遠?沒有人去驗證。
但是科學不一樣。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在300年里一直是一種假說。
什么時候成為科學真理的?當勒維烈從這個太陽系學說所提供的數據,不僅推算出一定存在一個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還推算出這個行星位置的時候,當加勒于1846年確實發現了海王星這顆行星的時候,哥白尼的太陽系學說才被證實,成為了公認的科學真理。
2. 被信任的關鍵
以我們息息相關,能入肚的「吃」為例:
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
剛能動的小孩,看見什么都往嘴里放,這是驗證能不能吃;
我們呢?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是父輩們一輩一輩傳給我們的。但是,父輩們是怎么知道這些的?唯有驗證。
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呢?
源自于我們自身的驗證。有的人就不愛吃辣,有的人偏偏對臭味情有獨鐘,有的人愛吃蔬菜,有的人就愛吃肉……
就像幼兒園小朋友,你一個勁告訴他蔬菜好吃,他是怎么做的?他嘗一口,呸,吐出來。你說的不算數,我驗證了的才算數。
其它信息呢?一件事被信任的關鍵,同樣是可驗證。
如果你所在的市區,有了這條新聞:
「暫時關停全區麻將館、棋牌室,助力疫情防控」
而經常打麻將的你,怎樣才會信任這條信息?
- 首先,就會驗證信息來源,看看可信與否。如果只是小道消息,根本不會相信。當確定信息來源可靠時,才會繼續進行下一步;
- 其次,跟「麻友」或麻將館老板核實,小區麻將館到底關沒關;
- 最后,當多方求證,確定麻將館關閉后,你才接受了這條信息。
3. 營銷更需要驗證
那營銷呢?當然更需要驗證這個手段,來增強信任。
就拿支付寶的推出來說:
最開始,電商并不被消費者所信任。
難以信任的就是,買家下單付款后,商家會不會發貨?商家發的貨,萬一買家不滿意呢?如何解決?
淘寶2003年5月上線,不到半年時間,于10月就推出了支付寶服務。支付寶的推出,就是為了解決這些問題。
買家下單先付款到支付寶,然后商家發貨,當買家收貨驗證并確認滿意后,支付寶再付款給商家。
支付寶如何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讓消費者去驗證。
貨到了沒有?消費者自己判斷;貨滿不滿意?消費者自己判斷。
三、如何達到驗證
那營銷中,如何才能達到驗證呢?
比如,你們出了款新果汁,給出的驗證條件是「好喝」
這就不是個正確的驗證條件。
請問,消費者如何衡量是否達到「好喝」?
- 是稍微甜一點的好喝?還是稍微酸一點的好喝?
- 是濃稠一點的好喝?還是不太濃的好喝?
- 是帶果肉的好喝?還是不帶果肉的好喝?
好喝,沒有標準,每個人對它的定義也不同。既然無法衡量,消費者也無從得知果汁到底是不是好喝。不能判斷是否好喝,消費者又怎么會去購買?
那么,如何設定一個正確的驗證條件?
1. 可衡量
可以被衡量時,才能被驗證。如何做?加上可衡量的維度。
支付寶在最初,可衡量的就是「收貨滿不滿意」。
那「好喝」,如何才能衡量?當加入「含有果肉,所以好喝」后,好喝就可以被衡量。
因為有沒有果肉,消費者自己就可以驗證出來。至于是不是真的好喝,就看消費者是否喜歡「含有果肉」的果汁了。
四、驗證如何應用
驗證如何在營銷上應用呢?來看一個案例。
全民刷牙的習慣是怎么來的?
是靠一個牙膏品牌營銷而來的,這個品牌叫白速得(Pepsodent)。
1. 白速得促成刷牙習慣
1919年到1930年,白速得牙膏在霍普金斯(被譽為最強文案)的幫助下,遠銷至中國、南非、巴西、德國等52個國家,用包括漢語在內的17種語言進行廣告宣傳。
在「白速得」出現之前,只有7%的美國人在藥箱中備有一管牙膏。霍普金斯的廣告風靡全美10年之后,這個數字攀升到了65%?;羝战鹚棺屗⒀雷兂闪嗣刻毂夭豢缮俚氖?。
2. 白速得的驗證
刷牙這種強烈的習慣,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霍普金斯翻看牙科素材后,發現了牙菌斑的參考資料。后來,他將這層牙菌斑稱為「垢膜」。他決定把牙膏宣傳為一款美容產品,專門去除牙齒上蒙著的垢膜。
但在霍普金斯之前,很多牙膏也承諾能夠去除牙齒的垢膜,并能提供美麗潔白的牙齒,但這些廣告都沒有奏效。
比如謝菲爾德博士的泡沫牙膏廣告里就宣稱:
「這種配方的成分,特別為防止牙垢在齒頸周圍聚集而設計,可以清除牙齒的污垢層」,而白速得牙膏是在這之后才出現的;
還有這則廣告:
「你牙齒白色的琺瑯質只是被一層垢膜隱藏了,散擬妥牙膏能很快去除垢膜,迅速恢復你牙齒原來的潔白亮麗?!?/p>
另外一則廣告聲稱:
「甜美的微笑是否有魅力取決于你牙齒有多美麗,美麗如綢緞般光滑的牙齒,往往是漂亮女孩魅力四射的秘密,請快使用S.S.美白牙膏吧!」
使我們養成刷牙習慣的白速得牙膏,跟這些廣告有什么不一樣?
「只要用舌頭舔舔你的牙齒,你就會感覺到一層垢膜。它令你的牙齒看起來顏色不佳并引起蛀牙……‘白速得’能趕走垢膜!」
白速得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提出問題。
問題必須是明顯的,不明顯的問題,消費者不想去解決。
霍普金斯首先是確定了顯而易見的問題:牙齒顏色不好看以及蛀牙。這兩個問題是如此明顯,大家都想要解決它。
第二步,提出問題形成的原因。
要讓問題的成因明顯,也就是讓消費者能輕易驗證出這個原因。
牙齒顏色不好以及蛀牙的原因是什么?白速得宣傳的成因就是:垢膜。
跟其它廣告不一樣的是,霍普金斯讓人們非常容易就驗證了垢膜——用舌頭去舔牙齒。垢膜普遍存在,不可能被忽視?;羝战鹚拐业搅艘环N長期存在又容易的驗證,因此一則廣告,就成功地讓人們自動配合。
但是,牙齒變得漂亮并不是一兩天刷牙就能形成的,有的人堅持刷牙幾十年都達不到。那既然宣傳的效果達不到,又如何能讓人們堅持刷牙呢?
第三步,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的關鍵,是使用產品時,消費者便于驗證產品有效。
與其他同時期的牙膏不同。白速得牙膏里面加入了檸檬酸,還有薄荷油以及其他化學物質。這些成分有什么作用?能夠讓舌頭和牙齦,感覺到涼絲絲的刺激感。
白速得取得成功后,競爭對手立刻尋找其中的原因。對手發現,消費者如果不記得有沒有用白速得牙膏,就覺得自己做錯了事,因為嘴里沒有那種涼絲絲的感覺。如果沒有這種感覺,消費者就覺得口腔不干凈。
一旦大家都渴求那種涼絲絲的感覺,一旦他們將這種感覺等同于刷干凈,那么刷牙就變成了一種習慣。
而在今天,幾乎所有的牙膏都含有這些添加劑。這些添加劑唯一的功能,就是讓你的嘴巴在刷牙之后留下證據。
在發現這個秘密后的今天,現在的產品,又是如何讓消費者驗證「產品有效」的?
五、產品做驗證
產品如何做驗證?給消費者證據,讓他們自己驗證「產品有效」。
1. 涼絲絲的牙膏
現今,歐樂-B和佳潔士兒童牙膏的品牌經理特蕾西·辛克萊爾說:
「消費者需要一些信號告訴他們這種產品是有效的。
我們可以隨意調整牙膏的口感,可以是藍莓味、綠茶味,而只要有那種涼絲絲的感覺,大家就覺得牙齒刷干凈了。
這種刺激感并不會讓牙膏的效果更好,但可以說服大家牙膏有效?!?/p>
2. 沐浴露、洗衣液以及牙膏的泡沫
品牌經理辛克萊爾說:
「泡沫是一種巨大的證據。
洗澡用的香波沒有泡沫,但是我們加入了起泡的化學物質,因為大家每次都預期自己在洗澡時會有泡沫。
洗衣液也是同樣的道理,還有牙膏,現在所有的公司都在牙膏里加入了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鈉,目的就是增加牙膏的泡泡。
這東西不會讓牙齒更干凈,但是使用的人在嘴四周出現一堆泡沫時會有更好的感覺。一旦顧客開始預期牙膏會出現泡沫,習慣就形成了?!?/p>
3. 分時打折的生鮮店
錢大媽同樣?!覆毁u隔夜肉」只是個說法,消費者并不相信。
如何才能讓消費者相信?給出證據,「分時打折」。
而且把驗證條件一一列給你看,好讓你在購買過程中,自己驗證:
六、廣告做驗證
在白速得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發現,廣告做驗證的步驟,有三步:
第一步,提出問題。問題得明顯。
第二步,提出問題形成的原因。成因要便于驗證。
第三步,解決問題。要容易驗證產品有效。
但是,如今的環境又不一樣了。信息大爆炸,那時候人們看報紙,也看雜志,信息就可以長一些。
現今廣告時間較短。一般都是15秒的廣告,有時候也就一句話的功夫,無法用這樣三步來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我們簡短說出解決方案。而真正需要詳細給出解決方案的,只能是在電商的描述頁上。
1. 簡短而有效的方案
那么,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說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如果你要得到消費者的信任,就要在消費者的購買理由上,加入驗證條件。
可以是,提出問題。要驗證的就是,問題是否得到解決。
「來不及吃早餐,喝營養快線」
需要解決的是,來不及吃早餐。如何驗證能不能解決?喝一瓶試試,看看能不能解決「沒吃早餐」。
也可以是,不提出問題,直接給出答案。如何驗證呢?按答案內容進行驗證。
「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
隱含的說法是,我們手機充電更快。產品如何去驗證?按廣告給出的結論驗證,看看是不是充電5分鐘,能打2小時電話。
2. 驗證條件不明顯時
有些驗證條件并不在字面中,而是隱含在整個句式中。
「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
「經常用腦」,喝十個核桃也解決不了,本身就不是產品能解決的問題。所以,「多喝六個核桃」缺少衡量的目標,無法驗證。
只有看完整個句子后,才能知道:
在「經常用腦」的前提下,「六個核桃」的暗示就是,「用腦過多,需要補腦」。而如何驗證呢?多喝,看看能不能補腦。
類似這種,驗證條件不明顯時,我們做廣告的時候,盡量把條件給明顯。因為,驗證條件不明顯的時候,廣告很容易無法驗證。
「經常用腦,多喝XX茶」
比如,很多人會認為,既然「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都可以,那么「經常用腦,多喝XX茶」也可以。其實不然。
因為在「經常用腦」的前提下,「核桃」天然帶有「補腦」的隱形提示。
而變為「經常用腦,多喝XX茶」時,你就不知道這個茶能干什么。能緩解用腦過多后的疲勞,還是能提神醒腦?這個茶并沒有說明白,消費者自然也不會知道。
只有加入說明,說明產品能解決什么問題時,廣告才可以被驗證。
「飯后來一瓶,XXX」
消費者也會摸不著頭腦,這個產品到底能干什么。
幫助消化,還是潤腸通便,或者養胃護胃?
當把條件給明顯后,比如,「飯后來一瓶,XXX,消化好」時,消費者就知道,如何去驗證產品了。
「經常大魚大肉,來瓶XX」
消費者并不知道如何去驗證。因為「經常大魚大肉」這個問題,產品并不能解決。
產品無非也就是解決「助消化」「去油膩」等等。
當把條件給明顯后,改為「經常大魚大肉,來瓶XX,解油膩」時,才能去驗證產品。
3. 驗證哪一方面
廣告如何才能被驗證呢?前面說過,要給出驗證條件。
那,驗證哪一方面呢?
- 提出問題的廣告,驗證的條件,就是產品能否解決此具體問題。
- 不提出問題,光給出答案的廣告,驗證此具體答案即可。
下圖會直觀看出差別:
據此,也能看出驗證廣告與其它廣告的區別。
要么,驗證產品能否解決廣告提出的問題;要么,驗證產品使用后是否跟結論一樣。
那些又不給具體結論,又不說能解決什么問題的產品,消費者很難去選擇。
比如,口號式的廣告,「天天喝XX,心情好」——這種沒有具體結論,也不提解決問題的廣告,消費者很難去選擇它的產品。
七、購物過程中做驗證
除了廣告,營銷中還有一類驗證,在購物過程中使用,非常簡單,而且有效。
那就是讓消費先嘗試。正如開篇說的試刀,正是嘗試:
(當你面對新產品的時候,是愿意直接購買?還是愿意嘗試后,再購買?)
買車之前,需要試駕。
需要驗證這輛車開起來到底合不合適。如果你不到店內試駕就購買,證明你通過其它渠道已經了解過產品。
買衣服之前,需要試穿。
衣服好不好,你得摸摸手感,而且要驗證上身后,穿起來有沒有效果。如果網上買的,驗證不通過后,你還得快遞退回去。
買吃的之前,需要試吃。
街邊鹵菜店,老板娘在你試吃之前,不忘給出驗證條件「我們的鹵鵝是2小時熬鹵的,骨頭都入味」。在你試吃之后,還問你是否驗證「是不是骨頭都入味了」。你嘗試后,果然是骨頭都入味了。于是,在自己親身的驗證下,買了半只鹵鵝。
驗證,早已無所不在。
營銷的驗證只有這些方面嗎?電商呢?
而且,看起來像是體驗啊,與體驗的區別又在哪里?
……
下一篇更精彩。
參考資料:
《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
《習慣的力量》
《科學的廣告/我的廣告生涯》
《淘寶簡史:改變中國的十五年》
本文由 @陽光頭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顧客的真實體驗有時候就是最好的廣告,口口傳播可能會有更好的營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