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費到底“新”在哪?

7 評論 7981 瀏覽 16 收藏 27 分鐘

編輯導語:隨著這場新消費浪潮的爆發,我們不禁思考一個問題:新消費到底“新”在哪里?也許關鍵之處就在于,驅動“新消費品”的增長方式與以往有所差別。本篇文章里,作者就新消費“新”在哪里這一問題進行了解讀,不妨來看一下。

什么才算是“新”產物呢?我們舉個例子,新能源汽車VS燃油汽車。

最初,很多人傳統汽車廠商以為,特斯拉就是電動汽車,只要把燃油系統換成電力系統,我們也可以成為汽車新勢力。后來,大家才恍然明白:特斯拉的本質根本不是“電動汽車”,它是一個“智能移動終端”。特斯拉賣的不是車,是科技服務。

對于汽車領域而言,“新能源汽車”不是新產物,“智能移動終端”才是真正的新產物。

同理,對于消費品領域而言,如果你只是在某個環節上做了替換或升級,那么你根本不算是真正的新消費品。

比如傳統消費品主要在商超賣貨,而你在抖音小紅書直播等新興渠道賣貨。這種替換或升級,傳統消費品很容易就能實現。

正如我在《新消費品的“新”騙局》里講的那樣,新消費品的所謂的“新人群”、“新產品”、“新媒體”、“新渠道”都是“偽新”。

新消費品之所以能稱之為新消費品,一定的是“驅動增長的方式”和傳統消費品不同。新消費品如果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驅動方法,其他的“新”都只是表皮而已。

今天,我們來拆解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新消費到底“新”在哪?

一、誰才是新消費里的“大象”?

在新消費品領域,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品牌從0-1很容易,輕輕松松就可以把銷售額做到1億+,但是從1-100卻難如登天。想突破10億大關,對于95%的新消費品而言,都找不到路徑、看不到希望。

新消費品的世界,是一個速生速死的世界,是一個遍地螞蟻,沒有大象的世界。

唯一的一頭“大象”,是一個十分低調的企業,它的名字叫Shein。

先通過一組描述,快速了解一下這個品牌:

  • Shein在2020年的營收是650億,相當于1.5個優衣庫;
  • Shein是一家跨境快時尚電商,在全球220個國家買服裝,但是總部卻在中國南京;
  • Shein全站注冊用戶大約1.2億,在蘋果應用商店上,位列全球56個國家的榜首;
  • Shein成立13年,最新估值是470億美元,每年增速都在100%以上。

說Shein低調,是因為在2020年以前,你幾乎在任何報道中都看不到這家公司的影子。從《華爾街日報》到中國財經周刊們,所有機構都遺漏了這家電商巨頭。

雖然這幾年很多新消費品牌在互聯網上大造話題,但真正引領新消費浪潮的卻是這個看似低調的品牌。

說Shein引領新消費浪潮,是海外的年輕女孩子們像刷抖音一樣沉迷Shein,Shein第一次在邁阿密開店,前3天里每小時有125人進店消費……

從表面上看,Shein就是線上版的Zara,走的是快時尚路線。所有的快時尚品牌,有兩個特點:一個是便宜,一個是上新速度快。

Shein之所以被追捧,首先歸功它令人發指的價格。比如7美元的帽衫、12美元裙子、17美元的牛仔褲。

在上新速度上,Shein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一般而言,優衣庫上新周期是半年,Zara需要14天,而Shein的上新是7天。如果你登錄Shein,上面醒目地顯示“每日上新1000+”的字樣。而且,Shein的界面更像是小紅書而不是淘寶,大量的上新款式+信息流界面,可以讓女孩們不停地刷下去。

Shein到底是什么?它比亞馬遜便宜、比zara快、比唯品會選擇多、像抖音一樣沉溺,這就是Shein。

關鍵是,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呢?

所有服裝生意,最大的痛點是:如何把握潮流?消費者買一件衣服,早就過了挑質量的階段,大家看重的是設計、剪裁、材料所表達出來的審美氣質。

如果判斷錯潮流走勢,生產的衣服就沒人買,滯銷的衣服就會造成庫存積壓,只能打折甩賣。

而且,潮流預判和商品上架之間,有很長一段的生產工期。如果生產周期太長,潮流就過去了。而快時尚品牌之所以打敗傳統服裝品牌,就是優衣庫、Zara、HM們解決了這個問題。

快時尚品牌把握潮流趨勢的方式就是一個字——抄。把大牌服飾這一季所有的爆款都扒一遍,然后參考大牌的設計進行“優化”。

然后,它們會針對不同設計款式,先小批次生產一些服裝訂單,放到店里看售賣表現,賣的好的服裝就向工廠追加訂單,這種模式業內叫“小單快返”。

而Shein的上新速度之所以趕超了Zara這些傳統快時尚公司,是因為:Shein用數字化的方式,打通了前端銷售和后端工廠。

首先,Shein會抓取全網的服裝數據,對潮流走勢進行預判。

Shein一般會用Google 的Trend Finder 工具,跟蹤網上所有的服飾產品,對服飾的面料、款式、色彩、圖案等信息進行分析。同時,也會抓取用戶關于服飾的搜索詞。搜索詞的變化加上服飾本身的變化,就構成了Shein的算法圖譜。

2018年,據說Shein用這個邏輯成功了預測了蕾絲會在夏季流行和印度會流行全棉材質。

然后,Shein會根據這些數據,猜測下一季的服飾潮流,然后制作大量的商品訂單,上架進行銷量測試。

同樣測試3000件衣服,Zara大約一次可以測試6件,而shein一次可以測試30件。而且爆款率在50%,滯銷率10%。

Shein的APP更像小紅書而不是淘寶,大量的上新款式+信息流樣式的商品,讓用戶可以沉溺在買買買的海洋里。

這樣,Shein就有了大量的消費者行為數據。Shein就可以用自己網站上的一方數據,不斷校正之前的第三方數據。

一來,Shein把電商數據和工廠數據進行打通,讓工廠直接追加爆款商品的訂單,調整不同商品的產量。

二來,讓設計團隊修改滯銷的商品,重新組合時尚元素,直到改成爆款。

要完成上面這一切,Shein需要的不是優秀的設計師、供應鏈人才、電商操盤手,它需要的是龐大的大數據和算法團隊。據說,Shein在深圳招聘了一個大幾百人的技術團隊,專門負責Shein的大數據分析和算法推薦。

所以,Shein更像是一個“服裝界的抖音”,他用大數據和算法改造了傳統行業,所以它才是真正的新消費公司。

我猜測,未來即將上架的“抖音電商”,也會參考甚至模擬Shein的商業模式,挑戰阿里、京東、唯品會為核心的傳統電商。

如果非要找到一個“新”消費的代表,我認為Shein才是。因為Shein的“新”,是它找到了新的驅動增長的方式,而不只是用了某樣新工具、優化了某個商業環節。

雖然Shein不能代表新消費行業,它畢竟是個服飾品牌、而且是個電商平臺。但是從Shein身上,我們還是可以悟出一個基本常識:

唯有創新商業模式,你才能成為新物種。你才有機會推翻看似不可能打敗的行業巨頭。

抖音風頭壓過愛奇藝優酷,不是因為短視頻比長視頻更新更好,而是抖音短視頻本質上是一家科技公司,而愛奇藝優酷本質上是一家內容公司;蘋果打敗諾基亞,也不是蘋果手機顏值更高、體驗更好,而是蘋果手機是一臺移動智能終端,而諾基亞還是一部移動電話。

同理,新消費品牌如果想真正地引領消費浪潮,它也必須找到新的增長驅動模式,而不是包裝更好看、人群更年輕、渠道更新穎、營銷更前衛。

新消費品的“新”,應該是“創新”的新,而不是“新舊”的新。在我眼中,真正的新消費品和傳統消費品有三點是與眾不同的:

  1. 單向通道 VS 雙向通道;
  2. 點狀品牌 VS 網狀品牌;
  3. 采買流量 VS 生發流量。

二、單向通道 VS 雙向通道

這屆新消費浪潮,更像是一次新消費品類的大爆炸,很多細小的、稀奇的消費品類冒了出來。比如這些:

  • 頭發美妝;
  • 少女潮流彩妝;
  • 椰子輕食;
  • 芳療護膚;
  • 東方香氛;
  • 睡眠環境品牌。

無數的新消費產品冒頭,絕大多數往往讓消費者新鮮一陣,一兩年后就會退出了歷史舞臺。

新消費品們就好像當年的偶像練習生,當年的idol們被粉絲們當成“年拋型偶像”。大部分的新消費品的命運和idol們一樣,成為了我們的“年拋型商品”。

這對我們創業產生了很大的挑戰,就是我們很難把握住消費者需求。“很難把握住”的意思不是說我們沒法洞悉消費者需求,而是消費者的“需求周期”越來越短,“需求類型”越來越零碎。

我認為,當下很難再出現下一個王老吉和六個核桃,這種依賴大單品戰略的企業很難在今天成功。

在當年,當王老吉推出涼茶之后,基本上只有模仿者,沒有競爭者試圖去做涼茶品類的創新。

但現在呢?一位創業者可能剛剛開發出爆檸茶,馬上就會有各種口味創新出現,什么甜爆檸、香爆檸、綠爆檸、手打爆檸……

也就是說,“品類創新”帶給我們的領跑時間越來越短。

出現模仿者其實不一定是壞事,這說明這個品類有前景,有更多玩家涌入,市場就會越早被催熟。真正可怕的是,更多的“品類創新”不斷涌現,讓你的新品類瞬間變成舊品類,變得不再稀奇。

需求迭代加快、產品生命周期變短,傳統的商業模式漸漸就開始疲軟了。

過往,消費品創業是先生產出自己的產品,然后把產品鋪到賣場里,再通過廣告營銷進行消費提示,最后當消費者用過后進行售后服務。

傳統的商業鏈條是這樣的:

【梁將軍】新消費到底“新”在哪?

這個商業鏈條最大的問題是,它是一條“單向通道”,商業鏈條上的任何一環出了問題,其他環節就無以為繼。

在當下的消費環境下,一個新產品可能剛鋪到了江浙市場,還沒有開始發力全國,就有更好創新型品類出現。

我們會開始懷疑自己,到底是繼續推進手上的產品,還是引入那個更新的產品?我們再次把視角拉回到Shein的商業模式上。

Shein的商業鏈條其實并沒有變化,但與眾不同的是,傳統的商業鏈條是一條“單向通道”,而Shein的商業鏈條是一個“雙向通道”。

【梁將軍】新消費到底“新”在哪?

在Shein的商業鏈條里,銷售端可以逆向給生產端提供數據反饋,從而讓生產端更好的把控千變萬化的用戶需求。

“單向通道”和“雙向通道”最大的差別在哪呢?“單向通道”的商業模式,只能追求畢其功于一役,是一種“靜態”的商業模式。

而“雙向通道”因為可以不斷進行數據反饋,所以它的產品、選品、銷售模式、服務模式,可以根據用戶端數據不斷迭代,是一種“動態”的商業模式。

大家可能覺得Shein可以做到,是因為它本質上是電商平臺而不是消費品,而且它隸屬于服裝行業,本身SKU就多。

但我們回想一下元氣森林的創業邏輯,是不是和Shein的邏輯有些相似。

各個媒體曾經鼓吹元氣森林是“像做APP一樣做產品”:它會先推出一系列產品,不同品類、或者同品類的不同口味,然后拿到區域市場上進行A/B測試,哪個產品、哪個口味能夠脫穎而出,未來就力推哪款。

這種做法和傳統商業最大的不同在于,傳統商業完全依賴人來做決策,現在我們直接依賴數據反饋和市場效果來做決策。只不過元氣森林沒有自己的賣場,也沒有自己的電商平臺,對大數據和算法的掌握要差很多。

“雙向通道”本質是:把離線的業務數字化。讓用戶的消費者行為變成數據,快速反饋給生產和營銷端,形成決策閉環。

三、點狀品牌 VS 網狀品牌

絕大多數的新消費品根本就沒有品牌,它們只是長得好看而已。把產品包裝設計得好看,把品牌話術寫得很有網感,這不叫有品牌,只是有“皮囊”。

很多傳統消費品是俗的平庸,很多新消費品是美的平庸,兩者沒有多少差別。

而新消費品和傳統消費品,塑造品牌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嗎?

傳統消費品遵循這樣一種模式:為品牌找到一個定位,然后通過飽和投放擊穿消費者心智,從而占據這個定位。

這種品牌我稱之為“點狀品牌”,因為品牌真正有價值的資產幾乎就是一句slogan,品牌在傳播上就是想方設法把這句slogan釘入消費品心里。

傳統品牌信奉的是“霸道”,我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只要我能霸占你的注意力,你的生命里就只能容下我。

但這種方式在當下越來越低效,因為“中心化媒體”在消亡,所有的媒體都在向著“千人千面”進化。品牌,尤其是新品牌,不要妄想霸占消費者心智,沒這個環境也沒這個預算。

新一代品牌,不能再信奉“霸道”,要信奉“王道”?!鞍缘馈焙汀巴醯馈笨赡芏寄芙⒁粋€國度,不一樣的是:“霸道”可以不在乎民心,而“王道”要靠民心取天下。

所以,當下的品牌打造,不是要霸占用戶心智,而是要制造“被鏈接”的可能。讓用戶真心地擁護你的品牌,才能在成就偉業。

從“霸占”到“被鏈接”,品牌的打法要變。

試想一下,如果王老吉去小紅書上種草,網紅應該怎么推廣它?網紅們只能對著“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句話撓頭,心想:“就這幾個字,我怎么才能編出一篇文章呢?”

當下的媒介環境絕不僅僅只是“碎片化”而已,每一種媒體都有各自的內容形態和內容風格。

快手的“鐵鍋燉大鵝”風格,不適合抖音;小紅書的消費導向種草文,也不適合知乎的理性科普風;把戛納獲獎的TVC拿到B站上傳播,不讓UP主們改改刀,哪能有效果呢?

所以,品牌價值不能只是一個點,它必須是一張網。這張網能夠適配不同的媒介環境,可以延展出千人千面的內容創意。唯有如此,品牌才能用這張網黏住消費者。

如果把品牌比喻成一個人的話,我覺得現在的品牌不僅有“心臟”,還要有自己的骨架、肌肉,要看起來是個有血有肉的人,這種品牌我叫它“網狀品牌”。

打個比方,美的就是一個“點狀品牌”,但喬布斯時代的蘋果就是“網狀品牌”。

雖然美的產品也不錯,但你對美的品牌認知除了“生活可以更美的”這句有點空的表達之外,你并不知道其他信息。你可能買了美的的某款產品,但你卻并不想和這個品牌“發生關系”。

但喬布斯時代的蘋果是另一種品牌。

【梁將軍】新消費到底“新”在哪?

喬布斯的采訪、喬布斯和微軟的口水仗、喬布斯和同事之間的相愛相殺、蘋果的極簡主義哲學、蘋果儀式感的發布會等等,蘋果衍化出了各色各樣的品牌故事,它讓消費者感受到品牌的血肉和精氣神。

所謂的“網狀品牌”,就是把抽象的品牌定位,再衍生出一套具體的內容劇本,用內容架構起品牌的骨架、肌肉、皮膚,讓它有血有肉。

一些客戶在和將意咨詢打交道時,經常問我:“你們和某某品牌咨詢公司有什么不同嗎?”我的回答都是:“我不會只給你一個定位,然后就讓你去投廣告,我們還要一起架構出一套內容體系?!?/p>

至于如何架構品牌的內容體系,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故事鏈:品牌增長不是霸占用戶心智,而是制造“被鏈接”的可能

四、采買流量 VS 生發流量

在很多人的觀念里,流量是一種固定資源,所以流量只可能是買來的。

這種觀念需要變一下了。

假如你是一個新消費品牌,品牌成立1年,銷售額還不到1個億。你很想參加今年的天貓小黑盒活動,但是因為品牌力不足、預算又沒多少,天貓并不同意。

這個時候,你想撬動天貓的流量,聰明的做法是給天貓做一個策劃案。

如果你的策劃案很精彩,比如你計劃圍繞代言人做一波整合營銷,天貓有可能答應你入場。

幾年前,《王牌對王牌》想邀請一位女明星上節目,但是首次接洽失敗了,這位女明星認為自己不適合這種娛樂欄目。

但是欄目組不死心,采訪了很多女明星的粉絲,讓粉絲表達他們對女明星的印象,以及希望女星上節目的意愿。這條采訪視頻打動了那位女明星,節目組就因為這條短片撬動了明星流量。

舉這兩個例子,我想說明一個問題:好的內容,可以生發流量。

而且只砸錢,越來越買不到優質流量。因為在大數據和算法支配的媒體環境里,流量的分發模式正在發生變化。

舉個例子。假設你是一個高端化妝品品牌,目標人群是25-35歲的高端女白領。5年前,如果你想觸達核心目標人群,你能怎么做?

過往的思路是洞察目標人群的觸媒習慣:平日都看什么媒體、看媒體里的什么頻道、頻道里的什么內容,然后人為地設定各種技術定向,進行追投。

在今天,你完全不用這么麻煩。你只需要生產目標人去可能感興趣的內容,然后把內容交給媒體算法,算法就會自動幫你找到目標人群。

在抖音小紅書這樣的媒體里,我們幾乎不用考慮消費者在哪、觸媒習慣是什么,做出好的內容,自然就有好的結果。

我們之所以認為流量只能購買、沒法創造,是因為過去媒體平臺的分發能力很差,內容是不流動的。我們以往買的也不是流量,因為那些量根本就不流動,我們買的只是“位置”。

當下,我們沒法只靠錢就買到確定的量,因為算法的第一要務是精確匹配內容和人。

當我們想擁有流量,不僅需要錢,還需要引導算法的“引子”,這個“引子”就是內容。沒有生產內容的能力,就沒有獲取流量的資格。

以往,消費品企業只是個賣貨公司,內容能力都是由廣告公司來補足的。但當下,不管是天貓這樣的平臺電商,抖音這樣的媒體、盒馬這樣的超市、私域里的用戶運營,都在渴求內容的補給。

新消費品公司都在焦慮流量。但尋找新的流量池和優化ROI,只能緩解問題。解決流量焦慮的根本途徑,不是向外尋覓,而是向內挖掘。

新消費品公司只有擁有遠強于傳統消費品公司的內容生產實力,才能真正打贏自己的流量戰。

我來總結一下我的觀點:

1)需求端:單向通道進化為雙向通道

“需求周期”越來越短,“需求類型”越來越零碎,所以品類創新的領跑時間越來越短,大單品戰略已經成為過去時。新消費品企業必須擁有足夠的需求探知、需求轉化能力,才能持續領跑。

所以,新消費品企業的營銷鏈條,應該擁有一個實時回傳用戶數據的“雙向通道”,形成一個需求決策閉環。

2)品牌端:點狀品牌進化為網狀品牌

因為“中心化媒體”在消亡,所有的媒體都在向著“千人千面”進化。品牌已經沒有能力霸占用戶心智,只能想辦法“鏈接”消費者。品牌的有效資產不能只是一個點,它必須是一張網。這張網能夠適配不同的媒介環境,延展出千人千面的內容創意。

3)流量端:采買流量進化為生發流量

而大數據和算法支配了媒體。當我們想擁有流量,不僅需要錢,還需要引導算法的“引子”,這個“引子”就是內容。一切流量想得到算法的分配,都要依賴大量的內容。新消費品公司要從單純的賣貨公司,過度到內容生產公司。

我想不厭其煩地再重復一遍這句話:

新消費品之所以能稱之為新消費品,一定的是“驅動增長的方式”和傳統消費品不同。新消費品如果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驅動方法,其他的“新”都只是表皮而已。

如果你認為自己是新消費品,那么你到底應該“新”在哪呢?

#專欄作家#

梁將軍,公眾號:梁將軍(ID-liangjiangjunism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將意咨詢CEO,品牌戰略顧問。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品牌復利還重要嗎?靠算法產生新流量就好了?

    回復
  2. 學習收藏了,今天就當一回課代表吧。搭建私域流量運營,當然必須要有工具。給大家推薦一款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起點課堂】旗下獨立研發的私域流量運營工具——糧倉·企微管家。糧倉·企微管家是一款基于企業微信的一款營銷型SCRM系統。集裂變獲客、留存促活、銷售變現、客戶管理于一體的私域增長閉環系統。覆蓋企業客戶運營的生命周期,助力企業私域流量運營,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能力。還可以免費開始使用哦~ http://996.pm/M0A06

    來自廣東 回復
  3. 依托于大數據算法,我們現在幾乎不用考慮消費者在哪、觸媒習慣是什么,做出好的內容,自然就有好的結果。

    來自廣東 回復
  4. 新那個新這個,其實也就是創新吧,創新這點真的很重要呀

    來自廣東 回復
  5. 新消費品之所以能稱之為新消費品,一定的是“驅動增長的方式”和傳統消費品不同。新消費品如果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驅動方法,其他的“新”都只是表皮而已。

    來自湖北 回復
  6. 既然稱之為新消費,必然重在“新”,要和傳統消費品不同,就像作者說的那樣應該找到增長驅動方法

    來自上海 回復
  7. 經??吹叫孪M這個詞,卻還是不明白具體的意思,看到的解釋都太泛化了

    來自浙江 回復
  8. 很贊成作者對于新消費品的理解,它一定是“驅動增長的方式”和傳統消費品不同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