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新消費品牌復購?借鑒互聯網用戶留存運營的5個方法

3 評論 3943 瀏覽 20 收藏 19 分鐘

編輯導語:當流量紅利退去,品牌需要依靠更為過硬的產品品質去留住用戶,而在做好產品之余,新消費品牌還有那些方法提升品牌復購?本篇文章,作者借鑒互聯網用戶留存運營的5個方法,希望能給你帶來啟發,快來看看吧!

近幾年,“新消費”是投資圈、電商圈的熱詞。光2021年上半年,新消費相關的投融資就有333起,融資總額超500億(附錄鏈接1)。但似乎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新消費”領域在資本圈有些遇冷:據藍鯊消費不完全統計,2021年8月,國內新消費領域投融資事件共計127起,環比7月153起回落17%(附錄鏈接2)。

如同每一波新趨勢的翻涌退潮規律,當資本熱浪落下,對賽道里的選手的實力挑戰就才剛剛開始。筆者認為,“新消費”之所以為“新”,主要是因為在以下幾個維度有區別于“傳統消費”之處。這幾個維度讓“新消費”為“新消費”。

1. 新產品

人們對消費品的基本需求長此以往一直存在,消費品市場也并不是一個新興的市場。但人們的基本需求可以被進一步的細化拆分,市場也會因應人們愈發細致的需求不斷迭代更新新的產品。比如熱門的咖啡賽道,二十年前人們對“咖啡”的認知可能以那一管“速溶三合一”咖啡為主;但在新消費的趨勢下,在“凍干速溶”這類新技術支持下,人們有了更高品質、更美味的咖啡的選擇。

2. 新品牌

在FMCG被幾大國際巨頭壟斷的年代(比如,前電商年代),我們對某個特定品類的產品的“品牌”認知是相對固定和有限的。這主要是受制于我們獲取商品的渠道主要是線下商超——有限的貨架容量決定了有限的SKU選擇,以及受制于品牌營銷的渠道主要是電視、紙媒、線下廣告等曝光渠道——相對高昂的廣告費用,決定了只有頭部品牌能玩傳統廣告的游戲。

3. 新渠道

承接上一條所說,過往的品牌購買渠道優先,營銷渠道有限。但在電商時代、內容消費時代,情況有了極大的轉變。在購買渠道上,除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已日臻成熟的大電商平臺(如天貓、京東等),微信小程序、朋友圈、抖音小店等等,都可以成為你下單購買的渠道;在營銷渠道上,乘著內容消費的紅利,公眾號、小紅書、知乎、抖音等等都成為了給人們“種草”的優質渠道。

4. 新鏈接

最后,新消費更開創性的是創造了與消費者之間的新的鏈接。在過往,我們作為消費者與消費品的鏈接往往只發生在購買環節,我們與品牌的在“價值感”上的鏈接其實并不多。但新消費品牌則更注重建立與用戶之間的鏈接關系,這種關系可能是基于“種草”的目的,為了建立用戶對品牌的認同感而下單購買;但更重要的其實是長期用戶粘性的鏈接,這種鏈接將帶來品牌的忠誠度和復購。

“新消費”的品牌層出不窮,消費者也很容易出于好奇和獵奇心理、或是各個渠道的“種草”導致快速的消費決策。但沒有任何一家品牌會希望跟消費者的關系是“一次性”的——沒有用戶粘性和持續的復購,從長期來看是無法把巨大的拉新成本攤勻甚至是進而創造盈余的。

所以此時就需要考慮的是,新消費品牌如何提升用戶復購率?用互聯網用戶運營的思維去想這個問題,會發現兩者其實存在共通之處。接下來,筆者會從五種常見的互聯網用戶運營手段出發,進而總結介紹五種主要的新消費品牌建立用戶鏈接(從而促進復購)的方式,希望給大家一些啟發。

一、通過產品的推陳出新保持用戶新鮮感

經典產品有經典產品的魅力:如果產品本身品質、特色過硬,那么也的確存在一個產品可以“經典流傳”的可能性。但即便是經典產品如可口可樂,也會通過推出新口味、推出特色款/本土款的外包裝等方式,持續提供新鮮感給到消費者。

而在互聯網產品里,互聯網游戲就把這個方式玩得十分豐富:同樣是一件普通的“外套”道具,順應著不同的節日、季節,就會推出不同的花式、顏色,讓用戶經常保有嘗鮮的好奇心。

新消費品牌里的尖子生——喜茶,就深諳此道。順著季節的變化,喜茶會推出各類時令的新品。比如,春天的“爆汁大橘”,夏天清爽的“海鹽菠蘿”,秋天的“糖烤栗子糯糯茶”,冬天的經典的各種“莓莓”;

萬圣節的“搗蛋南瓜波波”,中秋節的“流心奶黃波波”,清明時節的和盒馬crossover的“青團”……甭管有的新款真的有點踩雷,但光新鮮的搭配,就讓人多少想要嘗嘗鮮;如果意外碰撞出一個好評如潮的新品,往往還會成為下一年大家期待的返場作品。所以,喜茶說自己沒有營銷部門,只有產品部門,其實就側面說明了一個觀點:產品本身成為營銷手段的本身,豐富有趣的產品設計,本身就很具備讓用戶不斷復購的吸引力。

二、在產品設計中融入周期性元素

在互聯網產品的運營手段里,很常見的一種方式則是“簽到打卡”。最基礎的形式,則是鼓勵用戶N日連續打卡(甚至也會擴展出“補簽”的功能),并獎勵一定的積分或是打滿N日后獲得某些獎品。

很明顯,“簽到打卡”功能是通過設定固定的時間周期(比如:7日/30日)等,通過獎勵引導用戶形成周期性地使用APP的習慣。這對于工具型APP、電商類APP都有正向的效果:工具型產品因為沒有用戶強剛需形成頻繁使用習慣,所以簽到打卡能一定程度地引導用戶連續使用;電商類APP則是需要更多的引導用戶進入到APP內瀏覽,更多的曝光、瀏覽,就意味著更多的交易產生可能性。

為了形成這樣的周期性“消費”習慣,在產品設計中融入時間周期也是一種好辦法。而且,為了讓用戶形成定期消費的習慣,這樣的產品本身有一定的“時間量變→質變”的屬性更佳,讓用戶更有一種“培養積極生活習慣”的感受。

所以,營養補給、健康飲食類的新消費品牌很多都有在使用這樣的時間周期設計,而且往往是30天的月度時間設計,讓用戶食用起來也更加的方便。

比如零食賽道的每日黑巧,一盒為30片的規格設計。本來人們對于巧克力是沒有每日攝入的觀念認知的,但每日黑巧則另辟蹊徑地找了“黑巧”這樣一個相對有“健康”屬性的賽道,而融入在品牌名字里的“每日”,則強化了用戶的消費頻率認知。

再如,營養補給品里的Wonderlab、lemonbox,也是使用了“30”這樣的魔法數字設計。Wonderlab作為代餐,30天連續食用強化“健康代餐”的概念;lemonbox作為營養補充劑,通過30天連續服用的設計,一方面解決人們經常會忘記吃補充劑的問題,一方面也通過月度為單元培養用戶持續復購的習慣。

三、建立產品的消費積分體系

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可以具象沉淀為消費積分,這是一種品牌自有“貨幣”。我們對消費積分并不陌生——航司的“常旅客計劃(loyalty program)”,或是電商平臺的各類會員(比如:以“淘氣值”為基礎的88會員體系),都是我們熟知的消費積分應用。

消費積分需要有“獲取”和“消費”的兩個主要環節,才能形成有機的流動;并且,積分的“獲取”,一定也是圍繞著企業想要運營的用戶生命周期具體環節來設計的——無論是拉新、促活、復購或是召回。

比如“淘氣值”的設計,“購物分”、“獎勵分”、“基礎分”的設計其實就是分別對應了對這三塊業務模塊的促進:“購物”的主營業務、“平臺互動”對主營業務的輔助、“個人信用”對主營業務的底層支撐。

消費積分是一種培養用戶粘性的不錯手段,所以新消費品牌也可以利用這種方式去培養用戶的復購行為。但值得注意的是,消費積分這種手段更適合消費頻次本身就比較高的產品(所以更可能是快消品),因為消費積分只有快速的積累和流轉,用戶對消費積分的感受才會更強。一個很不錯的應用案例,就是三頓半的“返航計劃”。

三頓半的產品設計里,很標志性的是他們的mini小咖啡杯。而在“返航計劃”里,便是把這樣一個個的小咖啡杯“積分化”——用戶可以通過積攢小咖啡杯作為“積分”,則可以在三頓半定期舉辦的返航計劃里兌換相關的周邊產品。

三頓半做得生動的地方在于:把其產品本身與積分有機融合,整個積分積累的過程則不會過于的生硬或冰冷,加之環保回收的概念則讓其更為的生動。而且,返航計劃的回收點是各個城市的本土咖啡館。這既強調了一種咖啡文化內核里的“線下生活”感,也聯動了更大勢能的一種“社區咖啡”文化,的確是很不錯的新消費品牌的積分應用案例!

四、養成游戲化體驗

支付寶的“種樹”的養成游戲早已深入人心:通過把用戶日常消費的點滴變為養料、水分等等。一方面用戶可以每日來游戲內打卡,料理自己的的樹,讓樹逐漸成長;一方面,樹成熟到了一定程度,支付寶也承諾相應地會在國內的戈壁沙漠等地區種下相應的一棵樹,讓用戶在消費之余,還有了做公益的成就感。

游戲化的互動方式更為的生動,用戶很容易因為日積月累的照料而對游戲中的對象“移情”,從而實現了運營者想要達到的持續留存的目的。新品牌“認養一頭?!本秃芎玫貞昧诉@種養成游戲的用戶運營方式。

首先,“認養一頭?!钡钠放泼Q就頗為有趣,很符合“養?!庇螒虻恼{性。而在其天貓旗艦店首頁,就有“養?!庇螒虻娜肟?。類似于上述消費積分的邏輯,養成游戲也需要“獲得積分”和“消耗積分”的邏輯閉環。

而在“獲得牧草(積分)”的環節里,認養一頭牛的游戲邏輯設計為“喂牛(促進日常訪問)”、“邀請好友(拉新裂變)”、“瀏覽直播/社區(提升商品曝光和成交率)”等任務項;而相應的,牛牛產的“牛乳”,也可以兌換其店鋪優惠券、或是實物牛奶產品。游戲的背景設置和產品本身形成了較好的融合,也達到了提升用戶持續復購的目的。

五、VIP化的產品會員制體驗

很多企業做用戶留存和復購,都會引入會員的概念。一種相對狹義的“會員制”,是類似Costco、山姆這類需要繳納會員費用才能進場消費的企業(當然,他們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會員費);

而另一類相對廣義的、輕量的“會員制”,則是用戶可以通過注冊成為品牌的會員,從而享受一些會員禮遇:比如各類化妝品、護膚品的會員,往往在注冊成為會員之初會贈送一些小樣、小禮品,以期增加用戶對該品牌的好感度。

前一種狹義的“會員制”,暫時沒有見到太多新消費品牌的案例,因為這也跟品牌的議價能力有很大關系;而后一種廣義的“會員制”,筆者想分享“觀夏”的案例——它把傳統的“會員”概念包裝成“產品體驗官”,一方面盡量避免用戶成為無感會員的窠臼,一方面也給了用戶更尊貴的體驗感受。

觀夏的品牌調性相對優雅高級,其產品也因為往往是剛推出是“一香難求”的稀缺性而被人們追捧。在觀夏的小程序的“個人中心”中雖然也有一個“會員”,但更多是供消費積分做陣地的會員。

而“產品體驗官”,則是篩選出了其中更加關注觀夏的產品的這一群真正的“會員”。用戶需要添加觀夏的企業微信助理成為“產品體驗官”,所以用戶添加微信后,觀夏便能通過朋友圈這樣的高頻觸達渠道曝光在用戶面前。

其次,每周三晚8點,會有產品體驗官的上新專場,僅供產品體驗官購買上新的新品等。當產品的稀缺性能夠通過更“親密”的特權去獲得,用戶對品牌的親近感自然就提升了許多。

六、總結

當流量紅利退去,品牌需要依靠更為過硬的產品品質去留住用戶;而在做好產品之余,新消費品牌還可以通過如產品形式設計、消費積分體系、養成游戲、會員制等方式提升用戶復購留存的粘性。

以上探討的幾種增加用戶復購的方式,當然不僅僅適用于新消費品牌——廣義來說,這些方法對于所有需要與用戶建立鏈接的企業都應當適用。只有與用戶建立的真正的品牌心智上的鏈接,新消費品牌才不會是這波浪潮之下的一片過眼云煙。

參考資料:

1. 2021上半年新消費投融資盤點:333起融資超500億,資本關注賽道有大變化:https://m.jiemian.com/article/6469306.html

2. 8月新消費投融資觀察:融資事件環比回落17%,餐飲和消費數字化成熱門賽道:https://www.36kr.com/p/1381008766647688

 

作者:黃一元,公眾號:黃一元(ID:yiyuan-huang)。四年互聯網toC toB產品運營經歷,分享數據運營、互聯網行業洞察。

本文由 @黃一元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產品要推成出新,產生自己獨特的品牌符號,讓消費者記住并且后續還想購買這個品牌旗下的產品

    來自廣東 回復
  2. 這五種方法都有助于提升用戶粘性,但是究其根本,品牌質量才是最重要的基礎。

    來自陜西 回復
  3. 好幾種提升用戶黏性的方法都不錯,但品牌不要盲目照搬,還是要去嘗試打造獨特的捆綁用戶的方法。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