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化妝品里的“小樣經濟學”

8 評論 3537 瀏覽 8 收藏 13 分鐘

編輯導語:商場的小樣派樣機是否曾讓你駐足?種類繁多的化妝品是否曾讓你無從選擇?為差旅準備時,小樣裝的化妝/護膚品是否曾為你的行李箱節省空間?這篇文章從“購物贈小樣”日益增長的趨勢出發,分析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及背后的運營邏輯,深度剖析小樣市場未來的可能性走向。推薦對市場運營感興趣的小伙伴們閱讀。

在美妝界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為了配合主推產品,品牌商會給顧客贈送同款產品小樣。小樣的容量一般在1ml-5ml(精華、乳霜)、5ml-20ml(爽膚水、身體乳),20ml-50ml(洗面奶、卸妝水)之間,主要目的是讓消費者體驗過后,刺激購買正裝。

根據NPDGroup數據,美國小樣市場在2018年就達到了12億美元的銷售額,同比增長了13%。過去一年,新消費的火熱直接加速了“小樣經濟”出圈。

根據新眸不完全統計,單單小紅書上將“小樣”標記為關鍵字的筆記,已經超過40萬篇,申領小樣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多達200余個:小樣免費領、抽獎送,幫助各平臺提前達成了增粉KPI。有趣的是,在電商直播間和購物節中,小樣卻成了主要戰利品。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在品牌官方銷售渠道中,化妝品小樣的市場容量已經幾乎與正裝產品等同,且仍在逐漸擴大,我們不禁好奇,小樣經濟究竟有什么魔力?

一、誰在做小樣?

小樣經濟學的精髓,在于以較低的單價就可以享受大牌品質。

圍繞這種新消費需求,美妝界誕生了一種新的零售業態—以Harmay話梅、Haydon黑洞H.E.A.T喜燃為代表的化妝品小樣集合店。在化妝品小樣集合店,消費者可以花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的價格,就可以買到大牌化妝品的試用裝,且選擇面之廣,涵蓋各大主流品牌和一眾新興品牌。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些化妝品小樣集合店提供了低門檻、多品類的化妝品選擇,既迎合了年輕人的“喜新厭舊”的嘗鮮驅動消費心理,還能給消費者加上一層“精打細算”的心理Buff,使得消費行為看起來更加合理,且易于接受。

以Harmay話梅為例,阿瑪尼的粉底液小樣5ml是99元,旗艦店里的正裝30ml要950元,換成同質量的小樣,買6只共30ml也才600塊錢。像粉底液、香水、口紅這類彩妝產品,相較于使用頻率更高的護膚品來說,小樣則顯得更為劃算。

在南京蘇寧極物里我們觀察到,科顏氏金盞花水40ml僅售65元、紀梵希時光無痕修護眼霜3ml售價僅23元,Sk2 洗面奶20g售價75元,而一瓶30ml的Sk2神仙水售價為91元。顯然,和動輒幾百上千的大牌美妝正裝相比,小樣的價格更容易被年輕消費者們接受。

根據咨詢公司NPD Group的調查數據,美國護膚品市場的化妝品小樣在2018年創下銷售額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3億元)的新紀錄,同比增長了13%。精致窮帶來的旺盛小樣需求,讓化妝品集合店蓬勃發展:據不完全統計,截至今年,已經運營的成規模新型化妝品集合店品牌超過25個,門店總量已經超過1200家。

在這個背景下,各大品牌也紛紛開啟了試用裝的官方銷售。

以歐萊雅為例,就率先推出了“MY BEAUTY BOX小美盒”系列產品(每個盒子包含6-7款單品試用裝),整合旗下多個品牌的爆款商品,搭配成禮盒進行售賣,其中不乏蘭蔻、碧歐泉、YSL圣羅蘭等高端品牌,甚至還有貴婦級品牌HR赫蓮娜以及相關香水產品。

無獨有偶,根據科顏氏的官方披露,在使用自動派樣機贈送和推廣小樣之后,一天的派發量從原先的幾十個暴增至600個,通過后臺數據來看,由派樣機領取到小樣的消費者,80%是3年內沒有購買過科顏氏產品的用戶,但他們都可視為品牌的潛在客戶。

除了品牌方外,電商平臺們也在同步發力小樣生意。

去年雙十一期間,淘寶通過“U先試用”頻道,連續一個月每天派發1元起體驗裝來為雙十一進行預熱。此后,又推出了大牌商品小樣分裝:購買與正裝等量的小樣分裝,所花費的金錢遠遠少于直接購買正裝,成為品牌推廣和派樣的主力渠道之一。

無論是平臺方還是品牌方,他們對小樣生意的根本邏輯并沒有變:通過小樣的贈送或銷售,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進而帶動正裝的銷路。新眸觀察到,每每臨近雙十一,各大品牌店的小樣產品,往往在銷售時都會附帶一張正品專屬的優惠券,目的在于進一步“誘惑”消費者購買正裝。

二、小樣經濟學的背后邏輯

買正品前先買小樣試用,成了新的美妝正義。

過敏、起皮、長痘、紅腫,在選擇適合自己產品的玄學道路上,錢包和皮膚要承擔的試錯成本,因為有了小樣而驟然下降。相比較動輒幾百上千的大牌美妝產品,幾十塊甚至幾塊錢的美妝小樣嘗新成本更低,成了許多人換新產品前的過渡選擇。

一方面,單價只是大牌正裝的零頭;另一方面,如果按正裝容量計算,許多小樣的價格也比正裝便宜許多。

“低價用大牌”,也體現出美妝小樣的性價比。以口紅、香水等美妝產品為例,消費者往往不滿足于單一的色號或味道,囤貨的結果就是沒有用完過一只正裝,小規格的小樣則精準的解決了用戶這一痛點,在一些對新鮮度和保質期的要求更高的護膚產品上,小樣也就成為最佳選擇。

當然還有另外一點,年輕人也希望自己的差旅化妝包能夠更輕一些,在這個場景上,美妝小樣同樣能為“減負”作出直接貢獻。

除了產品,包裝也是溢價高的一部分,小樣包裝簡單,造價成本低,降低了溢價空間。據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的《2020線上美妝個戶人群洞察報告》顯示,為“大牌小樣”買單的主力群體,主要為95后學生黨,一、二線城市為主力消費群體。一方面,她們愿意為更好的產品買單;另一方面,又迫于經濟尚未獨立,而不得不考慮性價比。

化妝品小樣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商業機會,但距離美妝小樣大熱還有一定距離。

具體到美妝品類,盡管萬寧、屈臣氏等老牌美妝集合店競爭力大不如前,但THE COLORIST調色師、WOW COLOUR等新型美妝集合店卻在各地商場遍地開花,H.E.A.T喜燃半年開9店,WOW COLOUR在2020年全國新開超過100家門店。

三、小樣經濟,是一樁長久生意嗎?

在獲客成本攀升的情況下,“小而俏”往往更能打開市場。

當下,品牌在維護與推廣中不斷尋求新玩法,從試用裝到售賣品,加上顏值即正義的推動下,剁手黨的背后,也暗藏著許多“理性消費者”,小樣經濟正好符合了這一部分人群的消費理念,剁手與理性的雙向驅動。

比如前文提到的歐萊雅,為了給“小樣產品”打開售賣渠道,它在天貓專門開設了小美盒旗艦店,將旗下產品根據產品功效以及顧客的不同需求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明星盒、青春盒、美容液盒等多種小樣套盒。其中,仙肌公主盒價格為300元,涵蓋了蘭蔻小黑瓶、赫蓮娜綠寶瓶精華等高端產品。

為了迎合Z世代消費行為趨勢,“美妝小樣盲盒”也應運而生。

除了商家節假日推出的盲盒福袋,不少消費者越來越多在購物中心見到“小樣”盲盒機,這就意味著,除了自主購買想要的美妝小樣產品,部分商家將“小樣”進一步和消費者“獵奇”心理掛鉤,讓產品趣味性提升。

目前國內“美妝小樣”還處于萌芽階段,依然體現在試用、贈送、促銷等輔助功能,市面可見售賣大牌小樣的品類中也基本以國外大牌為主打,極少有國貨品牌付費小樣出現在市場。一些業內人士認為,“小樣經濟”逐漸成熟,可能一定程度上也會打開高端國貨彩妝新市場,“迷你裝”、“小罐裝”也可能會引發一波新趨勢。

即便如此,對于美妝小樣而言核心問題仍然是渠道和貨源問題。

小樣經濟,需要可靠穩定的進貨渠道和相對穩定的供應量,但這兩件事眼下都很難解決:

一方面,美妝小樣拿到國際大牌化妝品授權的可能性比較低。目前美妝集合店進貨渠道大多來自于專柜和貿易公司,很難從品牌渠道直接授權拿貨,很多小樣在出廠時的就已經在包裝上打上了非賣品的烙印,小樣可以使用和贈送,但將小樣作為正價商品售賣的行為有可能會損害到上游品牌的利益。

另一方面,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售賣小樣給上游品牌做了宣傳,但如果集合店售賣的小樣定價過低,就會削弱了正裝的性價比,從而傷害到上游品牌的利益,把小樣當做正裝售賣也許是品牌不會樂意見到的狀況,以蘭蔻為例,專柜人員就公開表示每件贈品都會有明確的記錄,不會出現專柜人員私自販賣的情況。

 

作者:汪韻,編輯:桑明強,微信公眾號:新眸(ID:xinmouls)

本文由 @新眸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美妝行業里有小樣試用還是很不錯的,用小錢可以提前判斷適不適合正裝使用。

    來自江蘇 回復
  2. 小樣經濟的產業鏈還不是太完善,其中有很多出售假冒偽劣小樣產品的奸商,需要有關部門加強監管才行

    來自廣東 回復
  3. 小樣經濟,需要可靠穩定的進貨渠道和相對穩定的供應量,但這很難解決。

    來自廣東 回復
  4. 小樣其實很方便的!比正裝便宜還不會浪費

    來自江西 回復
  5. 說實話就我個人而言,我還挺喜歡小樣的,我覺得小樣很方便。

    來自江西 回復
  6. 沒想到小樣后面還有這么一層邏輯呢,真的要好好學習一下。

    來自江西 回復
  7. 小樣真的降低了不少試錯成本,有的的確用不完的,還減少了浪費。

    來自廣東 回復
  8. 有的時候我都不會去買正裝,因為用不完,我會多買幾個小樣,也方便攜帶

    來自中國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