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棄的“網紅品牌”,為什么不受年輕人待見了?
編輯導語:以一次性消費為代價的網紅模式的爆紅,帶來的利潤是可觀的,但也是短暫的。要想長久、持續地給企業帶來收益,必須要打造品牌的持續影響力。品牌該如何找到破局點,讓網紅產品走向長紅?本文將從幾個案例中做出總結,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一起來看看。
現在問你最喜歡哪個品牌的臟臟包?你能直接回答出來嗎?相信很多人都做不到。
這是因為臟臟包這樣的網紅產品,還沒有擺脫以一次性消費為代價的網紅模式。它們從產業端來說有一定的生命力,前期通過口味及食用方式獵奇,可以短期內迅速聚攏年輕用戶的注意力,但它只是單純地獲取了更多關注,而非品牌信任。
因為缺少文化傳承,產品創新速度跟不上,消費者對它們的熱情會迅速消退;再加上這類產品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誰都可以做,就看誰的投入大,速度快,沒有技術壁壘也就沒有品牌壁壘,因此他們無法在產品同質化狀態中突圍,生命周期也不會長久,行業里常用活不過18個月來形容它們。
不只是臟臟包,即使是營銷玩得很6的鐘薛高,在復制網紅產品的道路上也是一度慘遭滑鐵盧。
鐘薛高去年推出的水餃品牌“理象國”,在當時引起了不少的爭議。名字很浪漫的理象國,價位卻很現實,市場定價在40-100元,一顆水餃的價格在3元左右,與“厄瓜多爾粉鉆”雪糕的套路一樣,都是希望通過“天價”吸引消費者眼球,但理象國并沒有達到同樣的效果。
理象國的熱度高開低走,不僅未取得當年鐘薛高的影響力,產品銷量也平平無奇。目前,理象國旗艦店月銷量在2到2000不等。毫無疑問,這對一款速食來說,實在不是什么好成績。
同樣的“處境”,在上半年又上演了一遍。2021年3月底,鐘薛高進軍家庭糕點甜食品類,發布兩款名為“杏余年”和“芝玫龍荔”的新品,被稱為“鐘薛高的糕”。雖然諧音梗玩的溜,但銷量卻“六”不起來。
每盒容量280g,價格在65至70元左右的鐘薛高的糕,銷量暗淡,上市一月左右,銷量仍未過千。目前,在鐘薛高天貓旗艦店已經查找不到這兩款產品。
為什么大多數網紅產品總是紅得快,死得快?總是難以打破短命的魔咒?
我認為,大多數存在的原因都有這幾個問題:
1、噱頭大于產品
商業品牌來說,產品、服務、體驗缺一不可,三者有一項短板,品牌都難以長久發展。
但對于網紅產品,大多數的顧客評價都是產品一般,價格昂貴,賣的都是噱頭,割的是韭菜。
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提到:“群體總是處于低理性思考的狀態,他們所使用的論證與能影響他們的論證都非常低級,只能通過類推的方式才能將其視為理性思考”。
消費者會因為品牌站在聚光燈下而選擇了它,也會因為產品口碑影響,而放棄了它。
2、追求爆紅,把營銷當做一切
大多數情況下,高昂的前期成本投入和巨大的風險讓很多品牌無法承受,怎樣能在短時間內迅速盈利成了很多老板最關注的問題。而營銷因為可以在短期內帶來大量的流量,就成了老板們的救命稻草。
一時間,做抖音,高價請網紅,花大錢在各大知名平臺刷屏。很多品牌把營銷做到了極致,也當成了品牌的全部。
仿佛只要做好營銷,產品如何都不成問題。
但營銷是術,產品是道。術可以解決短期的銷售問題與效率問題,道才可以解決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好的營銷可以讓品牌紅極一時,但好的產品才會讓品牌成為百年老店。
3、爆紅后“裸奔”,管理缺位
通過一款產品一夜爆紅的品牌一般基礎不牢,面臨團隊、產品不夠成熟、不會精細化運營,相當于“裸奔”。如果不能沉下心來打磨產品,規范化管理,補齊短板,勢必是不能長久的。
所以,“當潮水退去,你才知道誰在裸泳”,巴菲特的這句名言,印證著曾經喧囂的網紅品牌的處境:曾經在漲潮的時候有多飄,在落潮的時候就被扒光了底褲,慘淡收場。何況在互聯網打破信息傳播壁壘的今天,一個網紅品牌的崛起,后面千千萬萬個同質化品牌站起來,幾乎0成本將你的這套打法復制出來。
同樣是網紅品牌出身,我們再來看那些從營銷大戶到修煉內功,如何從煙花式的“偶像派”走向常青樹式的“實力派”的太二酸菜魚是如何活下來的?
相關數據顯示,從2020年開始,九毛九90%以上的經營利潤都是由太二酸菜魚貢獻的。
與很多餐飲企業不同的是,太二酸菜魚菜品只有酸菜魚這一道主菜。太二是怎么憑借這一道簡單的酸菜魚成功登頂餐飲品牌的呢?
首先,它剃去了部分顧客群。每家門店都會遵守三條店規,其中第一條便是“不接待 4 人以上”用餐,店內也只設有 2 人桌、4 人桌。人數降低后,社交屬性也降低了,客人多數吃完就走。
其次,它剃去了多余的服務。通過線上點單、自助服務等方式,服務員只需要在必須出現的地方出現,降低了人員、培訓成本。
不過,不做多余服務,不等于不做用餐體驗。太二是唯一一家為所有桌配備充電插座、充電線的餐廳,對于 90 后而言非常友好。
另外,太二內部設有顧客體驗主管一崗,負責改善顧客的體驗,主要研究的問題比如“杯子大小、顏色等,會給顧客一種什么感受”。
最后,是減去了多余菜品,店里只有一種味道可選擇,只用一種魚,只有一種辣度,不加辣也不減辣,魚每天到店,固定魚量,賣完就提前結束營業。太二用一種賣薯片的方式賣酸菜魚,讓訂貨、備料、烹飪等多個環節都變得簡潔、高效、標準化。
做完減法后,我們會發現太二是一家“純吃飯”的餐廳,它不商務、輕社交,核心壁壘就是產品及穩定生產產品的能力。
太二的成功,給到我們最好的啟示就是:在追求場景化、社交化、附加值的當下,這種“去場景”、著眼于“賣飯”這一核心目的的品牌,大受市場歡迎,是比品牌本身更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現象。
在極致單品的基礎上講好一個品牌故事,才能發揮營銷最大的價值。
針對以上幾個案例,網紅產品走向長紅,品牌該如何找到破局點,我們來做個小總結:
第一,核心產品打造,一把手不要做站在岸邊的人。
奈雪的茶中,我最喜歡的一款產品是“霸氣橙子”——用兩個新奇士橙,一個切片,一個榨汁,再配上兩種檸檬。茶底選取來自兩個不同產地的茉莉毛尖,加上新鮮茉莉花,口感層次非常豐富。
這款爆款產品的背后,卻是凝聚著奈雪創始人一顆‘一杯好茶,一個軟歐包,在奈雪遇到特別美好’的心。
在奈雪,除了創始人的身份,彭心將自己定義為首席產品研發官和首席產品經理,彭心深度參與到產品研發之中,為研發新品,她曾從早上試到凌晨,喝了40多杯產品,喝到吐了依然堅持,去尋找那種“恰到好處”的感覺。
幾乎每個產品,她都參與研發、迭代和命名。她還會去看微博上每一個消費者關于產品的反饋,每一家門店的空間設計都要親自去跟。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為企業做咨詢,我經歷過很多這樣的事情,多數企業的一把手,你問他產品,多數都是全然不知,要問下面的人。他們會說,我不管產品,只管整體的方向。
還有如今我們熟悉的戴森,在設計吸塵器上,戴森可以說歷經人生跌宕起伏。
在做第5臺吸塵器模型的時候,他的第三個孩子出生了;
第2627臺模型的時候,沒錢了;第3727臺模型的時候,還要他老婆幫忙賺錢養家,甚至把房子給賣掉……
4年的時間里,戴森一共經歷了5270次失敗,終于在第5271次原型實驗后,才制作出戴森一代吸塵器——全球首款「不采用集塵袋」的吸塵器產品。
極致的追求,孕育極致的作品。詹姆斯·戴森被稱為“家電界的喬布斯”,不僅是因為他桀驁的個性,更重要的是他和喬布斯一樣,對產品細節和用戶體驗的極致追求。
目前戴森全球超過8000名員工,每年將10-15%的銷售收入用于技術研發,擁有3000多項專利和超過500項發明,因此它也多次被權威媒體評為“全球最具創新力公司”。
雖然詹姆斯·戴森已經60多歲了,作為躋身福布斯富豪榜的企業家,他仍然堅持每天下午去總部的實驗室尋找靈感。即使沒力氣操縱車床了,他每天仍然要逐一認真地檢查各個產品的設計模型。
這種習慣從他開始設計第一臺戴森吸塵器時就養成了,他不想戒掉這種習慣,因為其中包含了戴森產品成功的道理——持之以恒、耐心、決心以及對技術的極致要求。
同理,如果大家想了解品牌怎么穿越生命周期的話,可以研究一下國外的品牌。你會發現歐洲日本一些百年老店,老板幾乎每天都在店里,他的父親、祖父自開店起就是這樣,親自制作產品。
這些百年企業的長存,不是營銷的成功,而是產品的成功,是持續性專注在產品研發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和情感積累,是常年累積的持久拉鋸戰。
這就是企業一把手對產品和設計的重視程度,不管企業做多大,企業一把手如果不重視推動產品的研發,結果就會有很多差別。
不跳下水,就學不會游泳。關于產品打造,不要做“站在岸邊”的人。一把手必須全心全意投入到產品研發中,因為最終決策產品走向市場的是企業的一把手。
第二,在產品之外,還要關注用戶體驗、復購率。
先說用戶體驗。
有多少人是沖著海底撈好吃去吃的?我相信很少,畢竟在口味上可替代的火鍋品牌太多。但海底撈的既能做“網紅”,又能“長紅”,無非是在標準化的口味下,將用戶體驗做到了極致。
其次,提升復購。
比起爭奪消費者的關注,獲取高頻復購才是品牌要挑戰的戰場。消費者可能會因為嘗鮮、獵奇的心理購買你,但當決定復購時,一定會回歸理性消費,而品質、服務等方面,就成了決策關鍵。
第三,持續創新,創造新價值。
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一點像戀人,當蜜月期過后很容易會產生審美疲勞,這個時候如果品牌方不能夠主動產生一些變化,便無法“喚醒對方的興趣”,隨著時間以及其他更能引起興趣的競爭對手的出現,消費者與品牌分手,便在所難免。
以茶行業為例,茶飲是低決策周期的消費品,對于消費者來說,持續的感官刺激很重要,要一直吸引用戶,就要著重打造新鮮感。
而喜茶將自己定義為「靈感之茶」,正是因為它不斷嘗試新變化、不斷為品牌提供新鮮感,而其靈感的打造貫穿于多方面,如:空間上的形象變換、產品的迭代更新、獨特的社交運營等。
比如,在產品研發上,除了固定產品外,根據季節、節日上新,喜茶僅去年就推出了240多款新品,同時還在「IP 文創+定制零食+茶葉茶具」狠下功夫,推出100多件周邊產品。
這種推新品的方式,是持續的品牌喚醒能力,可以有效撩動消費者嘗鮮的心理,對于模仿者來說,就是一道無法橫跨的壁壘。
所以,品牌不要盲目地將精力投入到營銷設計之中,而是先把心思放在產品的更新迭代和差異化之上,并努力學習目標用戶們喜歡的文化和語言體系,從而占據年輕人的內心。
第四,沉淀品牌,建立用戶情感關聯。
在三頓半的超即溶小罐子產品出現以前,中國的咖啡市場,其實沒有一個可以讓“小白用戶”自行玩起來的咖啡品牌。
無論是雀巢咖啡這種古典品牌,還是永璞咖啡這種2014年誕生的精品咖啡,他們都把宣傳集中在咖啡的“質量、口感”上,在產品研發方面追求媲美“現磨咖啡”的體驗感。
由此,幾百億的咖啡市場上空,如同出現一個真空地帶——“玩”(場景需求)。
三頓半除了口味外,用戶在傳播過程中有2個關鍵因素——“顏值”+“DIY”。
不少消費者還會將包裝盒用來DIY,做成花盆或者鑰匙扣。除了用包裝盒DIY,“超即溶精品速溶咖啡”在口味上也可以自由DIY。
比如在3號咖啡中加入蘇打水或者零度可口可樂,口味就變成氮氣冷萃,加入豆漿口味就變成了豆奶拿鐵。消費者可以在咖啡中加入不同溫度的不同液體,化身“咖啡調配師”。
品牌通過賦予用戶“玩”的理由,讓搭配變得“理所應當”。
還有最典型的就是三頓半的“返航計劃”,用戶將空罐子送到線下城市活動點作為積分,積分可以兌換相應的品牌周邊獎勵。用獎品增強和消費者的互動,通過環?;厥盏睦砟钶敵銎放苾r值。
通過三頓半的這個案例,我們可以學習什么?做品牌,就是做心智,順著消費者心智大潮:
產品內容化:產品自帶內容基因,讓用戶自發性分享給品牌帶來大量的自來水傳播。
年輕化:賣產品,更賣生活。
流行符號化:好玩,會玩,帶著消費者一起玩。
#專欄作家#
木蘭姐,公眾號:木蘭姐(ID:mulanjie-);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前名創優品品牌總監成金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ixabay,基于CC0協議
品牌與營銷,缺一不可,而且爆品打造有著一套相似的邏輯,100個爆品案例,助力找到爆品營銷背后的邏輯
《爆品方法論》https://m.ximalaya.com/album/56242588
品牌要考慮怎么樣能把顧客留住,可以搞噱頭,但是最終還是要務實
“品牌不要盲目地將精力投入到營銷設計之中,而是先把心思放在產品的更新迭代和差異化之上”這句話說得對
網紅產品如果沒有質量依托的話,熱度很快就沒了
這不是12.13鳥哥筆記發的文?文字和圖片都一摸一樣
鳥哥筆記轉載我們的文章哈
感覺現在網紅品牌都是嘗試各種打法,成了就瘋狂復制,不成就草草退場,要的就是賺快錢。
很多快消品牌都是網紅產品,最主要的是品牌運營做的好,一下子吸引了用戶的目光。
有一說一,超愛三頓半,咖啡好喝是一方面,它的設計和星球返航計劃是另一方面。
網紅產品在一陣子吸引了大眾的眼光,引起瘋狂消費。當流量褪去、新鮮感不再,就需要靠質量和用戶體驗吸引用戶。
其實,他們自己也知道網紅品只能紅一時,所以只需要賺快錢 即可, 賺到錢,就撤。 因為若是產品的話,耗時太久,投入太多。而網紅品,可孵化一個,又一個, 賺了,撤, 然后下個網紅品。 所采取的是這種打法。
從自身角度出發總結,還是打著網紅品牌來進行大量的牟利,最終這個利益花落誰家,咱不知道,但是網紅肯定能牟大利,而且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