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Z世代,越來越多年輕人追求個性化的生活。各消費品牌如何吸引用戶愈來愈成為一個難點。越來越多品牌更加重視用戶共創,希望年輕人能夠參與到品牌建設中。本文作者就三個用戶共創關鍵詞,來談談用戶共創的玩法。
一、導讀
隨著個性化、體驗化的場景的風靡,新消費品牌愈加重視用戶共創。
希望借共創吸引年輕消費者參與到品牌建設中,使其成為品牌的一份子。
用戶共創的魅力何在?
二、“用戶共創”,是一場革命
從《自私的基因》一書,我們會發現人都是為自己而活,做任何事情都有其目的性,希望達到利益最大化。
個體的利他主義根本上都是出于基因的自私性,包括物種競爭、互利共生、兩性關系、親代撫養等。
回到本篇文章的主題“用戶共創”,其實就是基于人性自私本能,讓用戶參與其中,成為品牌的一份子,以此達到品牌與消費者共贏的目的。
用戶對自己的點子被采用,更愿意去傳播和主動宣傳,對這款產品的忠誠度越高,而且更關注這款產品的發展,會不斷的去建議,幫助品牌成長。
小米依靠“發燒友”崛起就是一個成功的典范。
創立之初,小米先是培養一批種子用戶,使其成為小米口碑傳播的起點。
同時,小米注重用戶的意見反饋,并鼓勵用戶參與到小米的手機研發中。在小米手機論壇上,用戶每周都會更新很多反饋的帖子,而小米工程師也經常在論壇上發起投票收集用戶反饋意見,然后再討論確定產品最終形態。
小米從“屌絲”逆襲到“高富帥”,用戶共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用戶共創,它不是作為營銷噱頭來用的淺層玩法,而是在全新品牌經營理念下,用戶真正地參與到從內容共創,到產品共創,再到品牌利益共享的全價值鏈中的新型用戶關系模式。
我們可以把用戶共創理解為一種樂高式運營模式,品牌提供給消費者一個半成品,需要品牌和消費者共同完成一個“作品”。
此“作品”里傾注了用戶的“智慧”與“勞動”之后,自然而然被賦予特殊的意義。
過去,品牌是演員,消費者是觀眾;
現在,消費者是演員,品牌是舞臺。
而產品和內容,就是品牌和消費者一起共創出來的“作品”。
隨著共創價值日益凸顯,越來越多消費品牌涌入“用戶共創”的熱潮。
而共創價值主要圍繞三組關鍵詞展開:
第一組關鍵詞是圈層文化。
互聯網時代,萬物互聯,縮短了品牌與用戶、用戶與用戶之間的距離,互動也日益頻繁。
而用戶之間也形成了圈層文化,比如說深受Z世代喜愛的B站中的二次元文化。
第二組關鍵詞是互動和分享。
當今年輕消費者有一大顯著特點:愛分享、愛互動,并能在分析與互動中獲得快樂。
最后一組關鍵詞是體驗和共鳴。
品牌的價值不再局限在提供優質產品,還關乎體驗和共鳴,產品成為一種用來創造體驗的人工制品。
所謂體驗和共鳴,就是用戶閉上眼睛也不會忘記的感覺,它滲透用戶的感官和心靈當中,讓用戶歷久彌新。
為什么《阿凡達》票房創造奇跡,某種程度上是因為體驗的力量在驅動消費者。
下面我們圍繞這些關鍵詞談談用戶共創的玩法。
三、內容共創:共建內容生態鏈
最近B站《國王的排名》刷爆朋友圈,小伙伴們紛紛表示被波吉整破防了。
太好哭了!
即使世界黑暗,也不要放棄選擇善良的權利。
好內容總能引發人的共鳴。
如果說內容產業有自身光譜的話,那么兩端分別是內容的娛樂程度和嚴肅程度。
抖音的內容更偏娛樂化,曾經的知乎更偏嚴肅化,二者代表不同類型的內容。
而如今的B站,是少有的能同時涵蓋娛樂內容和嚴肅內容為數不多的平臺。
這意味著,B站正在成為抖音+知乎的綜合體,Z世代關心的內容,基本上都能找得到。
品牌可參考B站現有的內容種類,通過與用戶的內容共創實現營銷需求。
▲圖片來源B站
1. UGC:用戶生產內容
在消費者平權時代,每個消費者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發聲的權利。
這些消費者會在不同的平臺發布不同的內容,這種內容生產模式稱為UGC。
比如說B站、微博、抖音、小紅書等社媒平臺的內容就是在UGC 模式基礎之上建立的。
用戶共創核心理念是群眾參與到內容的制作過程之中,UGC具有基數大、涵蓋范圍廣、傳播力強等特點為品牌的傳播發展助力,生產出符合大眾需求的產品。
前段時間,喜茶憑借共創logo出圈了。
起因是一網友補全了喜茶大頭logo,使其成為完整的小人,還畫上了小肚腩。
這一畫作引發網友熱議,“終于知道喜茶為什么不放全身照了!”,“畫得很好,下次別畫了”,“@喜茶 ?給我一個解釋,為什么侵犯我肖像權”,一舉將#喜茶logo全身圖#送上了熱搜。
借此熱度,喜茶還專門發起了下半身創作活動,為點贊前10名送上儲值卡。
最終,這場由網友自發產出,官方親自下場的活動收獲了4.1億閱讀量和3.9億討論量,甚至遠遠超出了一些高額推廣活動。
喜茶用最低成本換取了最高曝光率,堪稱內容共創營銷的成功典范。
▲圖片來源網絡2、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
PUGC生產模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B站中的up主,他們是B站主要的內容產出者。
三季度B站月均活躍up主達110萬,月均投稿量達310萬,分別同比增長93%和83%。
作為視頻內容社區,B站有91%的視頻播放量來源于PUGV。
今年五月,有超過7855萬用戶在B站學習,占月活用戶的約35%,涉及生活科普、人文社科、科學技術等方面。
相比于UGC,PUGC有著更深刻的見解、更專業的水平、以及更持久的熱情,在用戶共創中可以把PUGC看作是一群引導者,匯集UGC的智慧,從而進一步深化,引導內容生產朝著更深一步的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PUGV必須保證內容的真實性,是與用戶建立互動的“開門磚”。
3、PGC:專業組織生產內容模式
事實上,在品牌方和消費者之間,還有一個群體——達人或者博主。
在內容創作上,這個群體更具專業性,宣傳效果也更好。
主要原因在于這群kol背后是一個團隊,一個組織,他們在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投入的更大,使得PGC模式相比起UGC和PUGC而言,體系更加完善化,在打造精品內容方面有著更大的優勢和更高的成功概率,為用戶共創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UGC-PUGC-PGC,三位一體共同構建用戶內容生態鏈。
四、產品共創:貫穿產品始終
如何讓用戶與品牌共創產品呢?
1. 產品開發階段:臥底式共創
臥底式共創是指深入核心消費群體,了解用戶需求。
就比如說你要做一款貓砂盆,那么就到養寵人群中當“臥底”。
最好的方式是自己養貓,肯定比在網上做問卷調查洞察更深刻。
如果自己養不了,那么就潛入養寵人群中,比如說各種各樣虛擬的社群。
在社群中,設計團隊先收集關注度最高的話題,再參與到討論中,很快就能收集到真實的需求。
特別是一些資深養寵人員的需求更加具體和專業,將這些超級用戶識別出來后,開發團隊可將這些用戶培養成種子粉絲,參與后期的產品測試。
這就像軟件“公測”,超級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會繼續提建議,不斷完善產品。
2. 產品迭代階段:培養“發燒友”
每個品牌、每個產品都少不了“發燒友”,這群粉絲對產品的極具熱情。
“發燒友”也可稱作極致用戶,他們有以下幾個特點:
極端用戶也許是使用頻率很高的一群人;
極端用戶也許是需求迫切的人;
極端用戶有時過度使用產品,甚至超越產品設計負荷。
在產品迭代階段,品牌要牢牢把握這群“發燒友”,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為產品賦能。
如果追溯白酒界新勢力江小白的成長路程,不難發現它始終在與消費者在一起,共創產品。
江小白的產品共創起源于一次偶然。
一些“發燒友”們將江小白和雪碧調制在一起,掀起了白酒混飲風潮。
于是,江小白便牽手雪碧推出聯名款。
此后,越來越多用戶被集中邀請提建議,盡情吐槽和diss,曾風靡一時的蜜桃味高粱酒,就是從用戶中來的,也成為了果立方的雛形。
而雛形轉變為成品的節點,是在2019年的首屆“江小白+品牌創造者大會”。
這次大會,在感謝用戶的基礎上,再度給予了用戶更多發聲機會。
大會中,江小白傾聽用戶最真切的聲音,果立方也是在此背景下產生的,它將水果融合白酒的創新,推向一個新的層次。
▲圖片來源江小白官網
如今,江小白果立方已經成為水果風味白酒第一品牌。
一個品牌真正觸達用戶的方式是:我不止愿意傾聽你的聲音,還愿意邀請你和我一起創造新的世界。
五、品牌共創,是一種全價值鏈的模式
用戶共創不僅體現在內容和產品維度,終極目標是體現在品牌維度。
而品牌共創是一個CEO工程。
品牌共創是要痛下決心做變革的事,不是單個營銷部的事,而是牽動企業全局,面向未來5至10年的整體戰略。
其效果并非立竿見影,快速見效,它更需要長期持續不斷的投入。
更需要結合全公司力量,通過不同團隊的清晰職責劃分與協作,所以說只有CEO的參與才能更好地發展品牌共創。
對于有些品牌來說,在逼不得已情況下,甚至要犧牲短期利益來推動。
因此,品牌共創是一個長期、見效慢而且充滿不確定因素的事情,企業如果覺得要做,就要全力以赴,全公司配合,淺嘗輒止只會得不償失。
不同的行業、領域、門類,采取的私域策略都不一樣,比如說現在許多造車新勢力都在提倡品牌共創概念。
這些車企邀請用戶融入到一臺新車設計、開發、生產、制造、銷售、維修、保養、二手置換的全鏈過程中,并實時提出基于個人經驗的反饋。
這些反饋包含正面積極的,也包含負面批評的。至于汽車公司是否會真正聽取這些想法,并將它們付諸于后續過程中,取決于樣本數。
在一整套的“用戶共創”閉環后,汽車公司以較低成本獲得更一手和豐富的交互信息,順便斬獲一批不離不棄的粉絲。
用戶則在提意見的過程里獲取極大的精神增值,加深與車企的“情感聯結”。
這些造車新勢力在實現品牌共創過程中也遇到不同程度的問題。
就用戶共創而言,作為供給和需求的兩方,廠家與用戶有著某種天然的訴求差異,而汽車產品從研發到交付又是個復雜的過程,用戶與廠家對此的專業認知并不完全對稱,這一切使得讓所有的用戶參與并滿意,本身就是難度超高的命題。
成功的用戶共創取決于雙方的共識和付出。
不僅需要廠家從理念、行為和企業機制等全方位做到真正以用戶為中心,坦誠溝通,勇于糾錯,也需要用戶從共同體的角度給予廠家理解與包容,與品牌共成長。
用戶共創看上去很美,但作為顛覆傳統的全新模式,它在落地運行中,也會遇到重重挑戰。
比如說,在品牌與用戶面對面的開放式溝通平臺上,如何平衡諸多個體的不同訴求,應對用戶的反對和質疑,是用戶共創遇到的最大挑戰之一。
作者:妮蔻,微信公眾號:消費界
本文由 @消費界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