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品牌挑戰

6 評論 3659 瀏覽 41 收藏 35 分鐘

編輯導語:時代在不斷地前進,消費者的觀念在不斷地變化。面對新時代的巨變,品牌該如何抓住用戶心理,做好品牌營銷?本篇文章分析并解答了該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時代的變遷,導致今日之商業環境、媒體環境、消費環境發生劇變。

對消費者來說,他們對品牌的態度、他們的消費觀、決策方式和購買習慣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對于甲乙方的品牌營銷人來說,我們對品牌的認知,正在發生觀念性、結構性的變化。

今天的品牌打法,與傳統年代全然不同。俗話說,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拿著舊船票,也登不上新時代的大船。所以本文作為學習品牌的新地圖。

了解我們今天所處的時代環境,是學習品牌思維,做好品牌營銷的前提。

一、那么,當下我們身處什么樣的時代呢?

有三種說法:

  1. 移動互聯時代
  2. 后疫情時代
  3. VUCA時代

首當其沖是媒體環境的變化。

信息傳播的方式和載體是一個社會的基建,媒體環境直接影響品牌的打法。這是移動互聯網的變革所造成的。

過去我們做品牌是以電視報紙為代表的大眾媒體為主要載體,今天則是以電商平臺、社交平臺、內容平臺為載體。

傳統大眾媒體,傳播渠道集中,主流媒體壟斷著話語權,特別是央視一家獨大的背景下,經由這個平臺傳播的品牌廣告權威性十足,又沒有其他雜音干擾,一則廣告足以覆蓋全國十億消費者。而互聯網的媒體環境則是多元化、碎片化、多中心的,人們在網上形成了一個個的小圈子,穿透圈層的信息壁壘是非常高的。

其次是商業環境的變化。

劉春雄老師在其新營銷體系中提到,今日的商業是線下、社群和網絡的三度空間,新營銷必須要建立認知、交易和關系的三位一體,以立體連接打通三個商業空間。這是非常深刻的洞見。

后疫情時代,線下客流不時受到影響和限制,每一個從事品牌經營的人都能意識到,沒有線上是不行的。

今年上海的狀況又讓我們看到了團長和社群團購的重要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直播早年主要為娛樂性質,直播內容多為游戲電競、唱歌跳舞等,人群較為小眾。而從2020年開始,直播迅速爆發,直播帶貨成為一種主流的消費方式,也成為了品牌營銷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播已經日?;⒅髁骰?,家家戶戶對它都不再陌生。

最后是消費環境的變化。VUCA是volatility(易變性)、uncertainty(不確定性)、complexity(復雜性)、ambiguity(模糊性)四個英文單詞的首字母縮寫。它本是一個軍事術語,用于形容作戰環境的高難度挑戰,20世紀90年代開始被普遍使用。

后來戰略管理學者借用其描述商業世界格局,前寶潔公司首席運營官羅伯特·麥克唐納更是直接宣稱:“這是一個 VUCA 的世界?!?/p>

網絡的普及、社交媒體的發展,社會熱點層出不窮,流行文化不斷變化;新世代消費的崛起、各種亞文化的興起,消費觀念不斷變化;供應鏈的成熟、商業的發達,創業變得容易,新品牌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產品越來越同質化,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

過去幾十年,我們從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一路走來,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不斷升級,我們以為和平和繁榮將會伴隨我們一生。然而黑天鵝的出現,這一切都不再是確定的。

隨著疫情的出現、貿易摩擦加劇和戰爭的突然爆發,地球村的暢想夢碎反全球化浪潮,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世界局勢越來越復雜。

對國家和企業來說,是前所未有的大挑戰。對個體來說,我們的消費觀念和生活方式遭遇強烈沖擊,勢必會改變過去承平時代那種超前消費、盡情享受生活的心態,互聯網和經濟繁榮讓我們的生活飛上了天,現在又被新時代一把拽了回來。

這些媒體環境、商業環境、消費環境的變化,構成了新時代的品牌挑戰。

所以這一講我一開始就考慮叫“移動互聯時代的品牌挑戰”,但移動互聯網也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歷史(2010年被認為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元年);“后疫情時代的品牌挑戰”,感覺又很片面,疫情也終將過去。

“VUCA時代”,又不夠精確,很多人還不知道VUCA是個什么東西。我也有想過干脆叫“21世紀的品牌挑戰”,致敬德魯克的經典名著《21世紀的管理挑戰》,不過21世紀畢竟都過去20多年,今日之品牌環境與20年前相比又大相徑庭。

既然我要描述的時代背景,將上述名詞都涵蓋到了,那就叫它“新時代的品牌挑戰”吧。

二、面對新時代的巨變,今天的品牌營銷又該做出怎樣的應對和變化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尋找思想資源,來解釋這個表象劇變背后的底層邏輯和本質。

對于消費環境的變化,我覺得至今最深刻的是讓·鮑德里亞《消費社會》、居伊·德波《景觀社會》。這兩本書我的公眾號經常提到,今年春節期間發的《這三句話幫你徹底搞懂品牌傳播》一文還曾詳細介紹了何謂景觀社會。

對于媒介環境的變化,馬歇爾·麥克盧漢寫于1964年的《理解媒介》、尼爾·波茲曼寫于1985年的《娛樂至死》是經典著作。雖然他們論述的都是電視媒體的興起,取代印刷統治之后對社會文化和公共話語、人的思想觀念和認知方法的影響,但是在今天來看,依然極具洞察,發人深省。

而進入到互聯網時代以后,有兩位學者的著作我認為非常經典,早在多年前就提前預測了今天的互聯網經濟和商業變化。

一位是《連線》雜志創始主編凱文·凱利,他被看作是網絡文化(Cyberculture)的發言人和觀察者。他所寫的《失控》,提前預見了移動互聯網的今天與商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虛擬現實、網絡社區、大眾智慧、迭代等。另一位是美國紐約大學教授克萊·舍基,他被譽為互聯網革命最偉大的思考者。他的《人人時代》成功預言了共享經濟、自媒體時代的到來。

除了這些專家學者以外,還有文學家值得關注。

文學家對未來的洞察與判斷同樣深刻,比如談到技術統治下的未來社會,至今我們的想象都繞不過喬治·奧威爾的《1984》和奧爾德斯·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

而我今天這篇文章,立足點則是另外一位文學家。意大利最富盛譽的作家之一,也是我最愛的小說家伊塔洛·卡爾維諾??柧S諾的代表作《分成兩半的子爵》《樹上的男爵》和《不存在的騎士》,在我心目中屬于頂尖小說第一檔。

1984年6月,哈佛大學邀請卡爾維諾前往美國主講諾頓詩論,在一個學年內在哈佛大學舉辦六次文學講座。當時距離2000年還有15年時間,一個千年即將結束。在構思講座內容時,卡爾維諾決定談談下一個千年文學的價值與特性,在科技與后工業化時代文學的命運如何。

所以卡爾維諾給這一系列講座取了一個名字,叫做《未來千年的六篇備忘錄》。這六篇備備忘錄的主題分別是:輕逸、速度、精確、形象鮮明、內容多樣、連貫。

自從我看完這些備忘錄,這些詞匯時時縈繞在我腦海。我認為這六個詞抓住了新千年的核心特征,是新千年文學的價值所在,也是信息傳遞、影響人心的關鍵所在。

故此我同樣認為,這就是新的千年里,打造品牌的核心原則與思維方式。

然而天妒英才,1985年9月,卡爾維諾在即將動身前往美國之際,突發腦溢血去世。當時,他的六篇講稿只好了五篇,第六講的“連貫”原本打算到了哈佛之后再動筆。用句中國的老話來講,這就是卡爾維諾的預言過于準確,泄漏了天機。上帝不希望它過于完美,祂阻止人類修成宏偉的通天塔。

后來,卡爾維諾的遺孀將這五篇講稿,加上最后卡爾維諾談“小說開頭與結尾”的一些筆記,出版成書,取名《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因為這是要前往美國所做的講座文稿,所以這本書又叫做《美國講稿》。

順便說一句,1985年卡爾維諾被提名諾貝爾文學獎,卻因為他的突然離世與諾獎失之交臂,因為諾獎只頒給在世的作家。不得不說,這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一大遺憾。新時代的品牌如何打造,核心思維方式為何?我將期于卡爾維諾的這六個關鍵詞來談。我把它們分成三組。

1. 談一談輕和快

這一部分,我核心要談的是打造品牌的方式變了。

2022年1月,著名廣告策劃人葉茂中老師去世。當時,有媒體找我點評葉老師波瀾壯闊的一生。我是這么說的——時代成就了葉茂中,葉茂中成就了時代。

在90年代、00年代這個廣告的黃金年代里,企業塑造品牌的核心方式是打廣告,打廣告的核心載體是央衛視,央衛視的核心硬廣形式是15秒廣告,15秒廣告的核心信息是廣告語。

企業一條廣告片隨著高覆蓋的央衛視投放出去,很快觸達全國近十億人,其中的廣告語隨即成為眾口傳誦的社會流行語,成為消費者揮之不去的記憶。企業品牌的知名度隨之提升,銷量因而水漲船高。

在這樣的時代,對一句核心廣告語的提煉,代表著一個廣告人的創作力、商業洞察力和戰略思考力。這樣的時代,呼喚葉茂中這樣的廣告大師。葉老師也用他一句句經典永流傳的廣告語,為這個時代書寫下了鮮明的印跡。

“葉茂中+央視”,加上后起的“定位+分眾”也因此成為廣告業的經典商業模式。只是,大眾傳媒一統天下的時代過去了,一句廣告語包打天下的時代過去了,“代言人+電視廣告+渠道鋪貨”作為品牌打造三板斧的時代過去了。我很懷念這個時代。

這個時代背景就是我在很多公開場合,我的公眾號文章里,總結過的傳統時代快速打造品牌的質能方程式:請明星代言+砸電視廣告+終端鋪貨。電視廣告砸出來品牌知名度,讓消費者記住。明星代言人增強品牌影響力,也給品牌提供信任背書。而有了品牌力之后,企業就可以迅速招商、開店、進渠道大肆賣貨了。

曾經火遍大江南北的秦池酒、腦白金、鴻茅藥酒、雅客V9、安踏、特步、七匹狼、利郎商務男裝都是如此。

今年初,我看過一篇公眾號文章叫做《江南春:花了1000億,我終于悟出這8個字》。文中提到江南春幫客戶做了上千億的廣告投放之后,悟出了品牌營銷的八字真諦:搶占心智,深度分銷。

什么叫搶占心智呢?就是砸廣告,投分眾。

什么叫深度分銷呢?就是廠家深度參與的、精細化的渠道運作,掌控終端。

再換一種說法。傳統時代的品牌打法,就是當年朱升給朱元璋如何打江山的建議: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高強度的廣告投放實現品牌曝光,廣泛的渠道鋪貨觸達消費者,依靠時間的積累成為大品牌,幫助企業贏得強大的競爭優勢。

由此可見,過去打造品牌有兩個特點:一是重,非常燒錢,依賴密集的廣告投放,密集的分銷隊伍,打人海戰術,金錢成本和人力成本很高。二是慢,需要持續砸媒體,樹品牌,建立知名度。當然,它的好處是一旦品牌打造成功,成為高知名度的國民大品牌,企業就可以在非常長的時間內攫取頭部優勢,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首選,為企業構筑強大的護城河。

但是,時代發生了巨變,今天的品牌打造需要輕和快。

前不久,我作為評委參與了刀法Digipont的第二屆「金刀獎」品牌榜單。該榜單評選出了2012-2022過去十年間在新消費品領域表現出眾的年度品牌TOP10,包括安克、Babycare、蕉內、花西子、觀夏、內外、認養一頭牛、三頓半、元氣森林、鐘薛高。

除了上述品牌外,這些年經常見諸報端,被各大媒體和自媒體反復報道,被消費者經常掛在嘴邊熱議的新銳品牌還有小米、江小白、三只松鼠、完美日記、喜茶、奈雪的茶、泡泡瑪特、王飽飽、自嗨鍋、蔚來、小鵬等。

觀察這些品牌你會發現,一則他們基本上不是靠超大規模的廣告投放打造出來的品牌。

江小白是靠瓶身文案走紅;完美日記和花西子是靠直播、上李佳琦的直播間,以及小紅書種草走紅;喜茶、奈雪是靠社交話題和口碑擴散走紅;小米是玩自媒體走紅以后,直到2014年才開始投放央視廣告。元氣森林則是抓住了健康的消費趨勢,靠0糖的標簽建立了鮮明認知;三頓半和安克則是抓住了傳統產品的痛點,三頓半靠超即溶技術、安克靠氮化鎵超快充技術走紅;還有王飽飽和鐘薛高是基于消費升級,用顏值更高、體驗更好的產品,重新定義了消費者對麥片、雪糕的認知與想象。

二則,這些品牌也都不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靠業績的壯大自然成就了品牌;而是迅速走紅,隨后才有了消費群體的擴大。

傳統時代,品牌多是一種結果。銷售強了,賣得好了,那么消費者自然認為你是一個大品牌。而新時代,品牌則是一種手段。只有先把品牌的影響力和美譽度做起來,增長才會到來。無品牌,不增長。

總體來看,新時代的品牌們有以下共同點:

  • 產品上有升級,有差異。一是有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二是產品設計、產品包裝更精致更好看,顏值很高,總之產品要有獨特之處。同質化的產品,純靠廣告砸在今天是很難打造出來品牌的。
  • 品牌更加鮮明,品牌名更特別,品牌形象和個性更突出,產品設計和包裝設計更有風格。
  • 品牌推廣更注重數據和技術的應用,社交媒體在品牌打造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 品牌的用戶參與度更高,有忠實的粉絲群體,他們更愿意為品牌發聲,更愿意參與品牌活動,幫助品牌實現口碑擴散和用戶裂變。同時越來越多的新品牌強調用戶經營,注重私域流量。

那么為什么新時代呈現出這樣的特點呢?這是由于消費者決策方式、購買方式的變化。

構成我們消費決策基礎的認知系統有兩個:系統1和系統2。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將這兩個系統分別描述為“直覺”和“理性”。直覺產生快思考,理性產生慢思考。他寫了一本非常著名的書《思考,快與慢》,來闡述這兩套系統。

這兩套系統在我們大腦中同時存在,相互獨立。大多數時候,主導我們思考和決策的是系統1。

因為我們的大腦也會“偷懶”,也會尋找捷徑。我們習慣于在直覺的幫助下,自動快速地做出常規決策;只有當系統1的運行遇到阻礙時,系統2才會被激活,通過詳細、大量收集信息,反復比對,找到最優解,做出理性的判斷。

今天的消費者,他們在直播間購買,被種草后迅速上天貓搜索購買,并且很容易被社會話題和社群圈層影響決策和購買。消費者普遍的快決策,要求更快速,更加輕量化的品牌打造方式。

對于系統2來說,它需要的決策要素包括權威、聲譽、信任;對于系統1來說,它需要的決策要素則是好感、印象、熟悉。

今天的品牌,只要有一點地方讓消費者喜歡、認同,他們就很有可能買你,你不需要高頻的媒體轟炸,大量的信息告知,去影響消費者決策。

新時代的品牌,可以靠升級的產品走紅,可以靠獨特的品牌名、包裝設計走紅,可以靠內容種草,可以靠話題事件,可以靠直播帶貨,品牌的打造方式更加輕量化,品牌的成長也更加迅速。

網絡時代的到來,一切公共話語以娛樂的方式出現,短視頻、直播等景觀潛移默化我們的價值判斷,我們的認知和思維方式變得更加膚淺、碎片化、表面化,曾經的理性、秩序和邏輯性不復存在。

今天的消費者很容易花心,喜新厭舊,快速轉變自己的喜好與風格。加上社會流行趨勢不斷變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迎合消費者口味的新品牌、新產品也越來越多,所以品牌必須更快速成長、快速迭代,跟上消費者的腳步與變化。

我們今天不僅需要快公司,更需要快品牌。成名要趁早,晚了就沒機會。當然這些品牌在成名以后,可能還是需要走回傳統品牌的老路。做實產品力,注重性價比,扎扎實實鋪渠道(如江小白、元氣森林),大規模投廣告(如小米)。但在品牌先要生存下來的階段,品牌打造必須輕和快。

2. 談一談精準和形象鮮明

這一部分,我核心要談的是消費者對品牌的要求變了。

過去大家愿意買品牌貨,是因為覺得大品牌值得信賴、更放心。因為傳統年代,信息不對稱,消費者缺乏了解商品信息的管道,對產品和廠家一無所知,而且那時商品經濟也不發達,很多產品對消費者來說都很陌生,市場監管機制不完善,假冒偽劣產品時有發生。

這時消費者購買一個相對熟悉的品牌,上過央視的大品牌,從決策上來講更低風險,更有安全感。品牌知名度起到了幫助消費者篩選好產品、好品質,降低決策風險的作用。

大概2006年的時候,葛優代言神州行,有一條非常經典的電視廣告。這條廣告的文案,非常生動地反映了這種心態——“神州行,是吧?用的人多。這和進飯館一樣。一條街上,哪家人多我進哪家。神州行,聽說將近兩億人用。我呀,還是相信群眾。喂!神州行,我看行!”

用專業名詞來說,這種隨大流的消費觀念是權威崇拜和從眾消費。但是今天,消費觀念正在變成出眾消費。

消費者對品牌的要求從國民大品牌變成了個性化品牌,從好品牌變成了好而不同的品牌。

在一個消費社會,人們消費的已經不再是物的價值本身,而是物背后所代表的身份、地位、品位、階層。人們由物的消費進入到符號消費,商品的符號意義變成人們消費的主要對象,消費以此來建立對自我的認知,建立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于是大家都用的品牌,在今天反而變成了劣勢,它意味著沒有個性,沒有自己的風格。過去的決策風險是品質風險,今天的決策風險則是形象風險?!拔摇北仨毚_認,我所購買的品牌,能夠代表自己的形象、態度和生活方式。

典型案例如寶潔。從2015年開始,寶潔在中國的銷售額連續三年下滑,寶潔旗下的三大洗發水品牌飄柔、海飛絲、潘婷曾經占據著中國洗發水市場6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是到了2016年已降為35.8%,年輕一代消費者們將它們稱之為“媽媽品牌”。

寶潔的品牌們老了、土了、不流行了,直到對產品和品牌建設做出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之后,寶潔在2018年才重拾業績增長。消費者對品牌的要求變了。過去,市場上多是知名度品牌

品牌滿足的是消費者基本的功能需求和品質需求,品牌面向的人群是廣譜人群,男女通吃,老少咸宜。很多品牌的目標人群畫像都寫著20-65歲,男女比例均等,全國市場,各級城市都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這一時期消費者對品牌的要求就是知名度為中心。只要品牌請一下明星代言,在電視臺投一下廣告,有了知名度,就會被觀眾視為大品牌,然后消費者搶著購買、經銷商搶著代理。保證廣告聲量就能帶來巨額銷量,相當簡單粗暴。

現在,消費者對品牌要求變成了美譽度為中心。

知名度不再是消費者購買的決定性因素,取而代之的是品牌形象和品牌認同。

像現在出現了很多小眾新銳的國潮品牌,說知名度的話,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但是它們都有自己忠實甚至狂熱的粉絲群體。

比如新能源領域蔚來和小鵬,論知名度,完全無法和寶馬奔馳相提并論,大眾豐田更比不過;論品質,很多人至今仍對電動汽車的安全性、續航、智能駕駛充滿疑慮和擔心,而且蔚來、小鵬作為造車新勢力還缺乏品牌底蘊。但是蔚來能比特斯拉、寶馬奔馳賣得更貴,還不乏一群死忠粉。他們不僅購車,還自動充任品牌大使和義務宣傳員。

誠如小米前副總裁黎萬強在《參與感》一書中的總結——傳統行業的品牌路徑,是先砸知名度,再做美譽度,最后維護忠誠度。而小米做品牌的路徑,則是專注忠誠度,通過口碑傳播不斷強化,通過提供參與感讓用戶持續喜愛,成為朋友。在贏得足夠的忠誠度之后,才選擇通過廣告投放擴大傳播。

今天打造品牌,需要先樹立鮮明的品牌形象,贏得用戶的認同,形成自己的粉絲群體,在他們心目中建立起來強大的品牌。

要想形象鮮明,就必須人群精準。

今天做品牌,如果一上來就瞄準廣譜人群,一上來就想來通吃所有消費者,那么你的產品就會喪失特色,只能滿足基本的功能需求;你的品牌形象就會模糊,失去焦點,不可能贏得消費者的愛與忠誠。

在打造品牌之初,企業必須先聚焦一群精準的目標人群,為他們量身定做產品,滿足他們的需求與渴望,理解他們的焦慮與顧慮。先把他們變成品牌的忠實顧客群體,為品牌打好從0到1的基礎,然后再伺機實施品牌破圈,或通過廣告投放或通過話題事件,擴大品牌影響力,放大用戶群體。

品牌形象不僅越來越重要,也變得越來越復雜。過去,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認知主要是基于廣告風格。比如經典的萬寶路牛仔。萬寶路品牌粗獷、豪邁、男子氣概的形象來自于牛仔廣告的形塑。過去要打造品牌形象,做一套VI設計,一條品牌TVC,一系列品牌主視覺足矣。

但現在品牌的傳播與溝通需要直面消費者。產品包裝、門店裝修、天貓店設計、自媒體賬號人設和內容、直播間風格和主播形象,都會影響消費者對品牌形象的感知,必須全面考量。

2020年4月,LV在小紅書直播。作為小紅書上第一個直播的奢侈品牌,LV雖然勇氣可嘉、魄力十足,但結果卻是直播翻車,LV受到群嘲。

究其原因,一是直播間布景廉價,背景僅為一面白墻,簡陋的衣架上掛著幾件產品;二是主播形象過于家居小清新;三是直播用語質樸過頭,頻率出現最高的詞是“好用”“漂亮”“快來買”,奢侈品賣出了地攤打折貨的感覺。

LV不缺品牌力,形象也一貫大牌奢華,為什么到了直播間會因品牌形象翻車呢?這就是因為媒體環境變了,傳統媒體與消費者隔著距離,可以透過廣告維持高冷神秘的形象;而到了面對面交互的直播間,品牌形象就必須更加“drama”。消費者不僅在旁觀你的形象,還在參與體驗你的形象。

3. 談一談內容多樣和連貫

這一部分,我核心要談的是品牌營銷的產出物變了。

我以前曾說過,消費者是營銷的起點,也是營銷的終點。一切品牌理論的出發點,都應是消費者的需求和決策方式。

他們如何收集信息,觸媒習慣如何?他們看中產品的哪些價值元素?對這些元素如何排序?決定了品牌如何打造,需要傳遞什么信息,產出何種內容物。

傳統年代,消費者行為模式是AIDMA:注意-興趣-欲望-記憶-行動

消費者注意到廣告信息,產生興趣,激發欲望,記住品牌,然后等到他去購物的時候,想起來你,那么他就有很大概率買你。記憶-知名很重要。一定要讓消費者記住你,因為消費者的認知和交易行為是脫節的,不在一個時空發生。連接認知和交易的唯一橋梁就是記憶。

但是今天最大的變化,就是消費者的行為模式變了。

今天誕生了很多新的行為模式試圖去解釋這種變化,不管是AISAS、SIPS、AARRR、5A、AIPL,我所看到的共通點,就是受眾主體性確立。

你要想跟消費者賣東西,那么你得讓消費者對你產生共鳴和認同,產生即時滿足和即刻行動,產生參與和分享的動機。過去做品牌,核心產出物是廣告,追求的是讓消費者記住并理解。以廣告和曝光為中心,在廣告業形成了兩大做品牌的套路:

  1. 4A公司的做法——單一訴求+整合傳播。為品牌提煉一個核心概念,圍繞概念進行多維度、立體化的創意表現,并通過多種媒體組合進行整合傳播。
  2. 本土營銷公司的做法——洗腦廣告+媒體轟炸。為品牌提煉一句核心廣告語,將廣告信息濃縮成一句話,然后通過強勢媒體進行反復轟炸,強迫消費者記住。

現在由于海量信息的存在,消費者對信息轟炸免疫,傳統廣告傳播不僅媒體成本高昂,而且逐漸失去效果。品牌若想打動消費者,關鍵不是賣力吆喝,而在于引起用戶共鳴和參與。

故此,品牌的核心產出物一變為內容。

內容的價值,一則是可以驅動流量,主動吸引用戶關注,而廣告為主的商域流量則需要企業付費購買;二則是內容創造“所見即所得”,可以直觀地向消費者展示品牌效果和應用場景,激發消費者的即時行動;三則是內容可以創造社交,社交可以創造品牌人格,建立用戶關系,形成私域流量。

但是做內容必須多樣化,必須持續輸出與用戶建立連接。這一點也是廣告與內容的重要區別,單一重復的廣告信息很容易讓消費者審美疲勞,對品牌失去新鮮感。

但是如果品牌做內容,沉醉于追熱點,跟流行,不同內容之間缺乏關聯,風馬牛不相及,那么也會導致品牌失焦。

故而,多樣化的內容還需要連貫性的表達。所以我提過一個概念,叫做內容光譜。品牌實施內容營銷需要以核心標簽為棱鏡,將品牌信息折射成多彩的內容光譜,感染消費者。

輕量化、快品牌、人群精準、形象鮮明、內容多樣、主題連貫。這就是新時代的品牌法則。

#專欄作家#

空手,微信公眾號:空手(ID:firesteal13),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廣東省廣告集團|策略群總監。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雖然廣告投放的紅利期已過,品牌獲客成本增大,但仍舊會有適合當下這個時代的營銷方式!

    回復
  2. “輕逸、速度、精確、形象鮮明、內容多樣、連貫?!边@句話用在品牌打造上簡直太好了

    來自江蘇 回復
  3. 文章寫的很詳細,分析了新時代的挑戰和機遇。

    回復
  4. 現在的品牌想要抓住用戶的心理可得下功夫了,競爭很激烈啊

    來自江西 回復
  5. 現在的新品牌要掌握很多的互聯網技能,不像之前的傳統品牌了

    來自江西 回復
  6. 說到寶潔,前段時間他那個臭廣告,一下子對這個品牌失去好感度

    來自湖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