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轉化|能賺到錢的流量才是好私域
編輯導語:私域提供了新的流量獲取和運營方式,而如何進行轉變,則是私域流量運營最核心的目標。那要如何進行私域的轉化變現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給你帶來幫助。
私域流量提供了新的觸達服務用戶的渠道載體,也提供了新的轉化變現場景和方法,而轉化變現也是私域流量運營最終也是最核心的目標。
但是,私域轉化變現不等于令人厭煩的營銷廣告,也不等于單純的福利補貼和促銷活動,需要從人-貨-場的角度去理解和設計私域運營轉化。
本文是私域流量系列文章的第5篇,和你探討私域流量轉化變現的運營思路和方法。
01 轉化變現的核心邏輯:私域中的人貨場
私域流量作為新的流量運營方式,目標依舊是帶來成交、獲取收入,其核心指標私域成交GMV也是由用戶量、轉化率、客單價和復購率決定:
私域成交GMV = 用戶量 * 轉化率 * 客單價 * 復購率
私域提供了新的流量獲取和運營方式,帶來了更多品牌用戶;同時,私域能夠穩定觸達服務用戶建立信任關系,進而提升用戶消費轉化率;最后,私域能夠自由觸達用戶,延長用戶的生命周期,提升用戶的留存復購。
“人貨場”模型是電商零售行業的經典模型,同樣適用于私域成交:
- 人:消費者/顧客/用戶
- 貨:提供給用戶的商品
- 場:交易發生的場景/場所
“人貨場”模型隨著交易方式的發展也發生著演變:傳統零售以“場”為核心,依賴線下公域流量,消費以“人找貨”為主;電商交易經歷了以“貨”為核心到以“人”為核心的轉變,依賴線上公域流量,消費以“人找貨”到“貨找人”轉變。
而在私域流量中,品牌能夠更穩定更直接觸達服務用戶,更多以“人”為核心,基于線上私域流量,消費以“貨找人”為主。
私域流量作為新的運營方式和成交渠道,“人貨場”也有更廣義的內涵:
- 人:既是消費者,也是企業/品牌方的合作者、共創者
- 貨:既是消費商品,也是更全面的消費過程和服務體驗
- 場:不是線上線下公域零售場景,而是私域泛零售場景
基于“人貨場”模型,做好人貨匹配、人場匹配、貨場匹配,讓合適的用戶在合適的場景高效購買到合適的商品,便是私域成交的核心邏輯。
02 私域轉化之“人”:用戶第一的轉化方法
私域流量運營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對所有用戶一視同仁,推商品做活動過分粗暴:力度大的補貼商品,轉化還是很差;日常推送促銷活動,用戶還刪好友;不想頻繁打擾用戶,可是沒有銷售……
在了解用戶的基礎上對用戶進行分層精細化運營,能大大提升私域轉化效果:
- 新用戶做補貼,新人專享商品促進轉化
- 忠誠用戶提客單,新品爆品提高銷售
- 根據用戶偏好推送活動,減少打擾轉化也高
- 用戶購后跟蹤服務,了解反饋提升復購
有效精細化運營的基礎是用戶標簽,這部分內容在此前“私域服務”文章已分享,不再贅述。
來看常見的三種用戶分層方式:
1)生命周期分層
根據用戶在私域流量中的活躍消費行為特征劃分生命周期:
- 新用戶:加入私域30天內未產生消費行為的用戶
- 首單用戶:僅產生過1單消費且發生在近30天內的用戶
- 復購用戶:歷史消費訂單2-4單且最近消費在60天內的用戶
- 忠誠用戶:歷史消費訂單≥5單且最近消費在60天內的用戶
- 沉默用戶:其他私域內的用戶
以上具體分層標準需要根據品牌產品和用戶特征制定。
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用戶在轉化成交運營上有不同側重:
2)用戶偏好分層
根據用戶對商品等方面的喜好進行用戶劃分:
針對用戶偏好運營,能夠多方面提升私域運營轉化效果。首先能夠做好精準觸達,控制推送頻次,減少對用戶的打擾;其次能夠有效挖掘用戶需求,增加溝通機會,提升對用戶的進一步了解;最后投用戶所好,匹配運營轉化策略,提升用戶消費轉化率。
3)用戶身份
根據定量數據和定性特征,抽象出用戶身份畫像,能夠大大提升運營的針對性。
將用戶按照身份、職業、年齡等特征劃分出年輕寶媽、單身白領、大學生、家庭主婦、銀發族…再基于用戶身份畫像進行精細化的運營轉化。
03 私域轉化之“貨”:商品分層與優惠策略
轉化成交是用戶消費商品,商品對私域運營有著直接的影響。商品種類單一有限,就會出現推薦觸達重復單調,滿足不了用戶多元需求的問題;商品定位模糊不清,則容易出現補貼活動難以把控,轉化效果良莠不齊的困境。
商品體系提供了產品支撐,直接影響著私域轉化效果:
品牌企業需要結合核心產品/服務,規劃商品體系,滿足用戶消費和營銷運營的多種需求。
在私域推廣商品時,要注重商品價值的塑造和挖掘,提升用戶的認可和消費。商品的價值可以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 實用價值:商品基本價值,滿足用戶的實際使用需求,注重價格和質量
- 體驗價值:商品優勢價值,增加用戶的使用樂趣,注重趣味化和個性化
- 增值價值:商品長期價值,提升用戶的收藏動機,注重限量和專屬性
- 其他價值:禮品價值、身份價值、社交價值
此外,針對商品的優惠補貼,是轉化成交中基礎且重要的運營策略和方式,讓用戶獲得優惠補貼,提升消費轉化。
商品優惠策略可以分為兩大類:提升用戶消費金額和提升用戶消費頻次。
提升消費金額的優惠玩法比較常見,應用也比較直接:
而提升用戶消費頻次的玩法相對復雜,但不可替代:
- 下單返現:用戶下單后返優惠券或紅包,可下次消費使用
- 多單有獎:用戶消費多個訂單,可得優惠券/紅包/實物獎勵
- 組合券包:前置發放或引導購買券包,用戶可分多次使用
最后,在商品和優惠的基礎上,需要在私域中進行有效包裝和傳達,讓用戶更好感受到商品價值和優惠補貼,可通過專場專題、私域限定、增加獲取門檻等方式。
通過專題專場活動,發放兌現優惠補貼,增加用戶的感知和即時使用;提供私域載體專屬的優惠補貼,需指定方式核銷使用,提升稀缺性和價值感;增加獲取優惠補貼的任務門檻,如邀請好友、答題競猜,增加用戶的獲得感。
04 私域轉化之“場”:活動玩法與載體運營
私域轉化的“場”包括活動玩法和運營載體,活動玩法即讓用戶在何種活動下成交,運營載體即讓用戶在何種載體上成交。
活動玩法上私域中最常用的包括拼團和分銷,兩種玩法主要都是利用用戶的社交關系鏈,獲取新用戶,同時強化商品優惠,提升消費轉化效果。
在進行拼團設計時,要關注團長激勵、人數門檻和附加玩法。團長作為拼團的發起者和主要邀請者,可以享受更低成團價格;人數多設置2-5人拼團成功,可做AB測試驗證最佳人數門檻;可增加拼團抽獎免單、人數折扣玩法,增加拼團的趣味性。
在分銷玩法設計上,要關注二次分銷、權益包裝和升級制度。針對被邀請者引導二次分銷,形成裂變循環,最大化銷售效果;包裝分銷者專屬權益,提升分銷者的分享動力,和被邀請者轉化;針對分銷者提供升級制度,提高返傭比例、疊加獎品,減少流失。
另外,除了私域單點活動之外,需要結合特定節點/事件規劃轉化活動,比如節日假期、節氣風俗、行業節日、店慶司慶等,既可以結合周期性節點培養用戶消費習慣,也可以放大優惠感知提升消費轉化。
活動玩法之外,微信、朋友圈、微信群等運營載體有不同的轉化成交特征和側重。
微信1v1運營和用戶關系密切,能夠提供針對性個性化的服務,主要通過溝通探需→推薦促單→轉化成交→跟蹤維護的流程進行持續運營。
朋友圈運營除了人設、干貨內容外,便是商品銷售內容。商品銷售內容也包括日常賣貨和劇本化發售。
日常賣貨內容需要控制頻次,每日控制在3次,周期性推送商品/活動、優惠發放、趣味性互動。
劇本化發售通過體系化的朋友圈內容推送進行新品發售,是朋友圈運營的重要形式。主要流程為引發興趣→亮點價值→福利互動→商品開售→氛圍營造→結束復盤,持續提升用戶對商品的興趣、了解和消費欲望,提升售賣效果。
微信群作為轉化成交的關鍵載體,需要較多的運營投入,通過種草運營、專屬福利、周期活動、用戶互動等形式提升社群活躍和轉化。除了日常福利群外,微信群運營也有快閃群的形式,多用于新品發售,與朋友圈劇本化運營配合。
04 總結
私域轉化成交對品牌企業的重要性無需多言,絕大部分企業做私域就是期望帶來增長的銷售收益。但是也要警惕過度營銷、盲目收割用戶的方式,私域轉化成交仍然是建立在對用戶穩定服務運營的基礎上。
私域轉化成交建立在“人貨場”交易模型的基礎上,了解用戶針對運營,完善商品強化優惠,豐富玩法做好各載體運營,GMV也就水到渠成。
#專欄作家#
吳依舊,公眾號:增長海盜船,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于用戶運營增長的研究、實踐和輸出,關注在線教育、零售電商、知識付費行業。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私域轉化成交仍然是建立在對用戶穩定服務運營的基礎上,讓業務能夠賺到錢
是這個理,天天私域流量,但是也是要能變現才行,不然沒啥用
ALL IN私域,勢在必得,早入局早享受,能賺到錢才好!
對,的確,能賺到錢的流量才是好私域,有實用價值
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產品的價值可實用性挖掘出來!
私域能吸引到本身就對產品有好感的用戶群體,互動和活動能有效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