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出圈 12 問

8 評論 3771 瀏覽 25 收藏 19 分鐘

編輯導語:如今,品牌營銷皆以用戶為中心進行傳播,營銷內容包含提升銷量及品牌形象,但是最終效果卻不盡如人意。根本在于品牌依舊延續傳統營銷打法,未能有效平衡“破圈”與“精準”兩大營銷目標,那么基于此,搞清楚以下12種類型問題,你的品牌離出圈就近了一步。

在互聯網的浸潤下,品牌營銷進入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時代,單向投放必須轉向互動傳播,而事件營銷因其強話題性和強傳播性成為品牌的絕佳選擇。

不過,經過大量的觀察、訪談和研究,我們發現,雖然品牌們都明白事件營銷的目的包含提升銷量、提升品牌形象兩個層面,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往往陷入困境,即難以在單次的營銷活動中實現真正的品效合一。

其實這種困境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品牌很難平衡“破圈”與“精準”兩大營銷目標,破圈注重的是人群增量,精準注重的則是人群轉化,傳統的打法很容易顧此而失彼。

對此,增長黑盒發布了《2022品牌出圈指南:撬動社交杠桿》,希望能用一套結構化、系統化的理論來為品牌做事件營銷提供價值參考。

在此報告的基礎上,為了驗證我們研發的模型的合理性,5月12日,我們聯合微博策劃了一場圓桌直播論壇——《如何巧用事件營銷以“己”搏“眾”》,邀請到4位事件營銷領域的權威從業者——長城葡萄酒品牌總經理傅璐、五谷磨房集團首席品牌官李千、微博營銷業務部游戲行業VIP客戶銷售總監劉冬昆、安踏CMO朱晨曄,與黑盒CEO&創始人Shimiao、分析師栗彬超一起,展開了一場關于“品牌如何利用事件營銷出圈”的專業研討。

一、戰略篇:關于謀定事件營銷

1. 大家對事件營銷存在哪些并不正確的刻板印象?

(1)事件營銷的成本非常高,轉化效率低

事實上,相對于傳統的大廣告投放,事件營銷的成本大大降低了。一般而言,品牌冠名綜藝的價格在5000萬至2億之間,而事件營銷的成本大幾百萬即可。

(2)事件營銷不適合新品牌

眾所周知,新銳品牌擅長利用KOL進行內容種草、在電商平臺投放效果廣告等流量玩法,但伴隨流量的減少、廣告價格的上漲,越來越多的新品牌開始注重以打造品牌力為主的事件營銷,來尋求破圈。

2. 如何正確看待事件營銷?

在媒體盤變得碎片化、UGC大量涌現的時代,事件營銷成為任何一個品牌任何一個階段都需要去思考的重要marketing手段,以聚焦用戶注意力。

事件營銷分為借勢營銷和“造”勢營銷。

  • 借勢營銷:是利用一些大事件借機傳遞品牌信息。
  • “造”勢營銷:是創造活動并長期堅持,逐年形成品牌IP。

事件營銷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其能否成為進入大眾輿論的商業內容,因為只有被大眾談論,才會最終實現PGC帶動UGC的愿景。這也是對品牌而言最具挑戰也最有意義的地方。

我們在觀察了近百個成功案例后發現,與大家的刻板印象正好相反,一場成功的事件營銷可以帶來多種營銷效果,例如引發大量自媒體+用戶自傳播、曝光/互動單位成本遠低于常規營銷活動、占據圈層/泛圈層用戶的認知心智等等。

3. 品效合一是衡量事件營銷是否成功的唯一標準嗎?

更準確地說,“品效銷”三合一才是衡量事件營銷成功的標準。

“品”即品牌的美譽、形象,而“效”并不等于“銷”,一些事件營銷的結果確實能非常即時地反映在銷售數字上,而還有一些事件營銷并不立即帶來銷量猛增,可長期來看,品牌的增長十分穩健,這就是“效”。

換一個角度來說,事件營銷為品牌帶來的變化是多維度的,既有短期效應,例如引流、銷量提升等,也有長期效應,例如轉變了用戶對品牌的看法、培養用戶心智等。

事實上,品牌的塑造正是通過一場場事件營銷積累而來。而品牌始終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體,我們并不能僅僅用一些數字對其進行衡量與判斷。

4. 什么階段的品牌適合做事件營銷?

我們先將品牌的生長階段進行如下劃分——

  • 0-1:從無到成為一個比較優質的小眾品牌
  • 1-10:從小眾到大眾的跨越
  • 10-100:這一階段,品牌需要保證自己作為一個大眾品牌的增長與活力

我們認為,第二階段或許是品牌最為艱難的時間,因為從小眾向大眾的跨越需要的是炸開天花板,實現爆發式增長,從線上走向線下,同時也需要完成賣貨到品牌的轉變,建立品牌心智。

那如何實現這一跨越與轉變?啟動一次有預謀、有預算的事件營銷就是破圈的關鍵。所以,事件營銷是新品牌實現0-1的目標以后,從1再邁向10的絕佳途徑。

當然,品牌在每個階段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事件營銷。例如,知名的大眾品牌也需要不斷地通過活動來強化用戶心智、保持新鮮度、保持增長。只是我們認為,事件營銷對于處于1-10階段的品牌來說,尤其是其破圈的關鍵。

5. 在事件營銷中,產品品類是否限制了品牌的破圈能力?

實際上,事件營銷只是一個爆發點,真正的基本功在于品牌平時的深耕,能否成功破圈還取決于品牌在心智和渠道上的滲透情況,不會受制于品類。

品牌價值的分為三個階段,功能價值、情緒價值與文化價值,所以,抓住文化價值也就實現了品牌的最高價值。而每一種品類的產品都可以擁有自己的文化價值,在社會文化不斷變遷的過程中,品牌能否找到那個屬于自己的點,才是破圈的關鍵。

6. 對于純線上品牌而言,事件營銷的效果是否會降低?

事實恰恰相反,傳播的最終目的還是用銷量接住流量,所以,對于線上品牌而言,由于種草——轉化——購買的全鏈路都在線上形成閉環,反而更容易實現這個目標。

不過,線上整體的盤子偏小,在國內整個市場里,線下才是主盤,這也是新品牌從1走向10需要突破的地方。

二、戰術篇:關于操盤事件營銷

1. 品牌如何設計“事件的起點”?

  • 回歸品牌初心:即想清楚做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預期的效應又是什么,而不是為了做而做或單純地蹭流量。
  • 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用戶對什么感興趣?什么樣的內容會促使他們自發地進行分享?

這兩者,一個是事件營銷的核心,一個決定了事件營銷的可行性,只有兼顧兩者,才能形成一場真正的事件營銷。

例如在冬奧會期間,在谷愛凌頻頻上熱搜、觀眾對其充滿興趣時,網友自然也對其代言的安踏“愛屋及烏”,此時安踏輸出的信息就能更好地被用戶接收,并引發共鳴。而安踏也與此同時“趁熱打鐵”,推出谷愛凌同款服飾,迅速達成了品效合一的目標。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微博是事件營銷所依托的一大非常好的平臺,上熱搜就是所謂的“勢”,品牌要做的,就是抓住熱點借勢營銷。

同樣在這一時期,安踏還洞察到了國人雖然被疫情困在家中,但十分希望到達現場為中國隊加油的這一心理,于是與抖音合作推出“元宇宙挑戰賽”,吸引網友加入到為中國隊鼓勁的隊伍中來。

所以,事件的起點終究還是要回到消費者本身,并結合品牌想實現的目標。

此外,事件營銷的起點還存在于沖突的文化中。例如,江小白從年輕人的休閑文化入手,反向鄙視喝茅臺的商務文化、成功文化,從而在“陳詞濫調”的傳統文化中找到了新的意識形態,并將之放大成為主流,這也因此成為江小白作為新品牌撬動舊市場格局的一大切口。

2. 如何讓營銷事件引發廣泛用戶傳播與二次創作?

當下有一個流行的詞匯,叫做“社交貨幣”,它象征著從原點到擴散、從圈內到圈外、從小眾到大眾的一個連接點,這個連接點可以是事件、話題等各種形態。而它對于事件營銷的破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工具的價值與重要性不言而喻。例如,通過數據捕捉KOL的不同屬性以及品牌粉絲的興趣點、對于關鍵詞的收口等等。

其次,好的事件營銷的傳播力呈現漣漪狀。整體而言,明星資源產生的種草效應為第一層傳播,KOL的種草和模仿形成第二層傳播,消費者自身的二次創作則為第三層傳播。抓住熱點,與消費者之間產生共鳴,進而引發廣泛的、自發自覺的二次創作與傳播行為,助力品牌的流量與聲量。

最后,先找到具有輿論話題性的社交貨幣,再引導用戶與品牌一起進行線上線下共創。例如,江小白曾推出的名為“情人眼淚”的白酒兌雪碧,點燃了用戶的情緒點,在小眾圈層中成為討論的焦點,撬動了大量二次創作。

不過,想要在更大的圈層里引起輿論,還必須要關注一個問題——文化斷層。畢竟,人群之所以會形成大大小小無數不同的圈層,正是因為其所追逐的主流文化不完全相同。

3. 如何找到意識層面的文化斷層?

準確來說,我們尋找的亞文化有兩個特征,其一是具有文化力,文化力表現在這個圈層能不斷地生產出新的觀念,例如說唱,rapper們本身都是愛表達的人。

其二是具有生命力和凝聚力,體現在圈層具有擴大的潛力,品牌能借勢和其一起成長,實現內容共建,這樣的亞文化近年來很多,例如脫口秀。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品牌的操盤沒有定式,所謂的套路其實是在無數次的失敗后摸索出的適合自己的一點經驗,而業內總有更新穎、更新潮、更高大上的案例出現。

4. 事件營銷是否可以復用?

復用,是指事件營銷中可以復制的地方。

正如建立用戶心智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事件營銷同樣需要圍繞一個原點具備可持續、可重復的基因,由此才能與消費者逐漸形成共識。

但值得注意的是,事件營銷的具體創意則需要在不同場景下與時俱進。例如,奧利奧每年都以自己的產品為核心進行事件營銷,而創意則在不斷地變化,冬奧會期間推出白色餅干,櫻花季推出粉色餅干,將IP玩到極致,并擁有了一眾“坐等新品”的粉絲。

5. 如何產生復利價值?

復利,是指拉長事件營銷產生的效果時間。

關于復利,一場好的事件營銷實則會推著品牌不斷向前走,找到價值點并延續與放大它。例如,在冬奧會期間,安踏利用事件營銷建立了品牌與奧運、科技的關聯,而在此后所有營銷中,安踏都會繼續來鞏固與加強這樣的用戶心智。

對于一些品牌而言,有時候換了操盤手就會改變整體風格,但事實上,好的idea就像文化一樣需要被一代代傳承下來,由此帶來復用和復利效應。

6. 明星翻車事件不斷,如何選擇一位合適的代言人?

首先,代言人的特質需要與自身營銷目標高度綁定,品牌可以從其身上獲得清晰的營銷思路,并不是“先有思路,再選人”,而是“先選人,再有思路”。

其次,代言人的人設需要與品牌自身調性相符,或者與品牌未來想發展的方向相吻合。例如谷愛凌所體現的Z世代的積極向上、勇于挑戰就與安踏所崇尚的體育精神不謀而合;關曉彤的“國民女孩”形象與安踏“國貨之光”的頭銜相契合。

最后,對于一些品牌來說,還需要通過大數據對明星進行多維度的分析,確認其粉絲基礎負面口碑與帶貨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現如今,明星營銷不能僅僅停留在TVC廣告、平面廣告、發布會站臺這“老三樣”上,而是應當結合社交媒體,例如微博等,充分發揮明星的話題價值,激發粉絲共創。

當然,請明星代言并不是品牌的必經之路,回到事件營銷上來,撬動傳播與銷售的玩法還有很多。

三、結語

正如上述討論所示,品牌營銷的困境基本上存在于兩個維度:在傳播內容上,高度依賴PGC內容,成本高、數量少;在傳播渠道上,用戶接受信息的渠道碎片化,注意力粉塵化。

因此,解法便需對癥下藥:在傳播內容上,用PGC帶動UGC,撬動用戶參與創作;在傳播渠道上,基于事件打造主陣地,利用社交媒體引爆。

而這兩個維度的“藥”,正好可以合二為一用事件營銷來同時實現。

增長黑盒認為,只要掌握事件營銷正確的營銷策略,就可以幫助品牌節省投入、放大收益,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這就又回到了我們提出的“社交杠桿”模型上。

所謂杠桿,其作用就在于用更小的力氣撬動一個更大的物體。類比到營銷中來,我們將事件營銷效果看作被撬起的物體,而品牌要做的,就是在有限的營銷投入下,盡可能地拉長“杠桿”,其方法包含了注重事件營銷的衍生價值、情緒價值、社交價值和曝光工具。詳細內容可見《2022品牌出圈指南:撬動社交杠桿》。

微博的公域廣場性質以及社交屬性成為當下事件營銷的重要平臺。既可以幫助品牌借勢,也可以為品牌自己造勢,還可以充分發揮明星的合作價值,這些都是以小搏大的撬動杠桿的價值。對于不同階段的品牌來說,都要考慮借助微博來破圈,建立更高的品牌勢能。

我們希望越來越多品牌做出成功的事件營銷,在出圈的同時,向消費者和市場證明自己的品牌價值。

 

作者:鄒小困,貝佳格,微信公眾號:增長黑盒Growthbox(ID:growthbox2)

本文由 @張希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十二個問題對品牌事件營銷進行了發人深思的提問,若能回答好并身體力行地做好相信品牌會更多地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回復
  2. 品牌自身要做好,要做好營銷,要理解用戶,做好一個品牌很考驗心智和能力

    來自貴州 回復
  3. 希望品牌能夠成功的同時也要好好監督自己的產品,向消費者證明

    回復
  4. 文章總結的很棒,讓我對品牌營銷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回復
  5. 以用戶為中心一直都是核心,脫離了用戶空談營銷就是空,以人為本

    來自江西 回復
  6. 感覺學到了很多,營銷本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些都很值得去研究。

    來自江西 回復
  7. 小眾到大眾品牌的跨越往往是最難的一步,尤其是流量越來越貴的當下(實感)

    來自廣東 回復
  8. 好的營銷吸引眼球或者給用戶洗腦,郎朗上口的廣告語和高頻率的播放更容易讓用戶記住

    來自河北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