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快時尚,ZARA和H&M都怕了
編輯導語:國產快時尚品牌有很多,這些品牌的商品深受消費者的喜歡,但是要想走長遠路線,還需要思考很多問題,本文以其中一個品牌SHEIN為例,拆解了這個品牌的營銷模式,分享給大家,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SHEIN不僅僅是一家淘衣服的商店,它還是一本開放性的時尚雜志,一個大眾化的秀場,甚至是對抗無聊的武器。但要打造出所謂的物美價廉的金字招牌,SHEIN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匆忙關店,退居線上,銷量滑坡,破產清算……近年的新聞中,快時尚常常與這些字眼捆綁出現,讓人懷疑快時尚是不是快不行了?
但也有例外。
在海外,一個名叫SHEIN的快時尚品牌正在霸占人們的衣櫥、手機屏幕與大量的閑暇時間。
海外網友成箱成箱地購買SHEIN,并分享開箱視頻。/ Youtube網友@Bronniee
傳聞,它是“中國最神秘的獨角獸公司”,融資估值高達1000億美元,約等于“一個美團,或兩個拼多多,或三個小米”。
傳聞,它的App下載量三番兩次超過了亞馬遜,日活極高,像短視頻一樣,“一刷就停不下來了”。
傳聞,它的獨立網站每天都會新增超過6000件款商品,包括但不僅限于男女服飾、鞋包、家居用品和小貓玩具。無論是上新速度,還是“拼多多”一般的價格,都足以“腳踢ZARA,拳打H&M”。
5月23日,SHEIN官網上新了8232件單品
名聲如此響亮,卻又在國內名不見經傳,這不禁讓人愈發好奇,SHEIN到底是誰?
一、這位“掃地僧”是誰?
Shein是最近才火的,但它的“火種”卻早已種下。
時間倒推回十多年前,如今紛紛顯露疲態的快時尚巨頭們,彼時也幾乎同步開始對中國發力。
ZARA正不斷跑馬圈地,大舉開拓自己的新版圖。
全國第一家H&M在上?;春B烽_業,最高單日營業額可達200萬元,相當于200個國產服裝品牌日銷售額的總和。
連一度遇冷的優衣庫,也帶著藝術家設計款的UT重返中國內地市場,自此再未從打工人的小衣柜中離開過。
而南京的一家公司,卻瞄準了婚紗外貿生意,且靠著婚紗“一生只穿一次”不計成本式的暴利屬性,迅速賺到了第一桶金。這便是SHEIN的前身。
如今,SHEIN的官網上標注著品牌成立于2012年。也是在這一年,SHEIN買下了新的網站域名,實現了從婚紗這單一品類到多品類的轉型。
如果按用戶觸達的場景,總結跨境貿易發展早期的幾個階段,那大概包括最初的廣交會、阿里巴巴時代的“線上廣交會”,以及后來的借助eBay、亞馬遜等B2B平臺,實現開店和商品出海。
SHEIN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自誕生起便建立起自己的官網,成為當時幾乎唯一采用B2C模式的跨境電商。
開菠蘿財經的一篇采訪報道便指出,“正是這樣的獨立渠道,讓SHEIN得以擺脫第三方平臺的許多規則牽制,有機會打造自己的品牌力和運營能力”。
那又該如何留住那些只是“隨便逛逛”的顧客呢?
一則網傳笑話是這么說的,一個時髦的老外在2021年絕對躲不過這三件事——玩原神,用TikTok拍視頻,和在SHEIN上買衣服。
增粉固粉,是所有企業的理想。但SHEIN顯然有更大的野心,它想讓人們上癮。
早在10年前,SHEIN就玩起了“網紅帶貨”。
據相關報道,他們會為多個平臺上的網紅提供免費服裝以尋求合作,實現流量和銷售的轉化;或按銷售額的10%~20%給KOC、KOL們返傭,大方的傭金也讓越來越多的網紅愿意為其代言。
這種營銷模式,讓品牌在成立僅一年時,網站便積累到超過25萬注冊用戶。
及至今天,SHEIN在幾個主流社交平臺均擁有超過2000萬粉絲,“Sheingals”的標簽下,上百萬女孩愿意主動分享她們的穿搭。
同樣的熱鬧也出現在SHEIN App的UGC內容社區。許許多多說著不同語言,有著不同穿搭風格的用戶,都把這里當作她們自信與時尚的展示窗口。
SHEIN App的內容社區
另有分析文章指出,SHEIN的優勢在于其強大算法,“即根據用戶行為數據,篩選、預測出消費者感興趣的最新潮、最流行的元素”。
這也意味著當買的人越多,用戶行為數據越豐富,SHEIN將得到一個越發清晰的用戶畫像,并將其投喂到設計、優化的環節,進一步讓消費者沉迷。
甚至回到線下,SHEIN也組建有一支800人的買手團隊,以追蹤現實中用戶的消費習慣。
消費者便是在這樣嚴密的追蹤定位下,一步步地落入了SHEIN的“坑”,戒不掉,也放不下。
研究發現,SHEIN算是踩中了全球互聯網的流量紅利期。/ 中信證券研究部
在美國版貼吧Reddit上,不少人正主動向眾網友坦白,“我對SHEIN上癮,買了很多并不需要的東西?!薄敖衲瓴胚^了3個月,我已經在SHEIN上花了2000美元,這遠遠超過了我的預算。”以尋求反消費主義的寬恕。
但也正是這種讓人欲罷不能的能力,讓SHEIN從2013年起,連續8年實現營收超過100%的增長,到2020年營收已接近100億美元。
至此,對于消費者而言,SHEIN已經不僅僅是一家淘衣服的商店,它還成為了一本開放性的時尚雜志,一個大眾化的秀場,甚至是對抗無聊的武器。
“你只不過需要花個10美元和動動手指而已?!?/p>
二、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快時尚的奧義非常明目張膽——誰能將速度做到極致,便能在這江湖稱王。
為了更快一些,ZARA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打造獨家的“柔性供應鏈”,只做少量現貨,但及時反饋市場反應,火速追單。
甚至在日漸財大氣粗后,他們還培養出速度堪比生鮮供應的專用機隊,全球多地48小時可達。
但即便如此,ZARA也未曾跳脫出由“速度、價格、品類”組成的“不可能三角”。它的快,是建立在犧牲低價優勢的前提下的。
而在今天疫情引發的逆全球化大環境中,物流成本飆升,ZARA生產線與供應鏈在抗風險方面的不足也浮出水面。
同為快時尚,為何SHEIN就能在疫情下實現彎道超車?
有研究者針對SHEIN速度提出了“實時時尚(real time fashion)”這一概念,可以理解成“快時尚”的又一進化版本。
圖 / 新零售商業評論
將總部從南京遷至廣州番禺,或是SHEIN做過最正確的一個決定。
若以番禺為圓心,兩小時車程為半徑,你將畫出一個內地制衣產業的黃金地帶。這里有遠近聞名的廣州批發十三行、中大布料市場、以及散落在佛山、東莞等地的中小型工廠和倉儲基地。
這里的熟手工人,甚至可能從上世紀末便坐在流水線上,干起活來是一個快準狠。
來到這塊寶地,SHEIN最初想要效仿ZARA做“小單快返”,訂單量小而散,要求極高,價格卻又壓得很低,但一般工廠都不愿意干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
它索性轉而向小型工廠和作坊尋求合作,主動補貼樣衣打板的資金,幫助工廠降低生產成本,及時結清各種款項。
網傳SHEIN給供應商的合作要求
僅用兩年時間,SHEIN便在“2小時圈”內,發展出300多家核心供應商。
工廠接到的首批訂單往往只有100件。有時SHEIN還會上架一些只存在概念圖的商品,等有人下單了再安排生產。
這是因為其一件服裝從打樣到來到消費者手里可能只需要短短30天,“消費側和生產側在同一個數字化系統里的秒級交互”。這樣的周轉速度,可以說已經做到了ZARA和H&M的數倍。
正是上文所提到的數據抓取和流行預測技術,賦予了SHEIN和供應商捕捉時尚和潮流的能力。而不斷開發新款,既掩蓋了單款產能的不足,也起到了分散風險的作用。
一條相似的褲子,SHEIN和ZARA的價格做出了差別
有數據顯示,最近SHEIN的官網上每天都有超過6000款商品上新,均價壓到了10-15美元。
或許一件售價15美元的連衣裙,只能為SHEIN和供應商帶來8塊人民幣左右的利潤。但顯然,如今官網上10萬款連衣裙在售的規模優勢,已經成為其戰無不勝的砝碼。
有文章分析,SHEIN的這種打法,是上下游徹底打通后重構出強大的利益共同體,“就像綁在一輛戰車上往前走”。也難怪國外有投資分析師指出,離開中國,很難再造這樣的企業。
三、快是原罪嗎?
今時今日,時尚界也來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快時尚的投資者們堅定地認為,那些被印在雜志上,或被穿在模特身上的時裝,已經沒那么重要了。大家似乎更關注社交平臺上的“普通人”是怎么穿的。
通過極限地壓縮時間與成本,快時尚品牌確如它們的官網上所自我標榜的,讓時尚變得每個人都觸手可及。
用200元的連體褲,來搭配20000塊的奢侈包,對于當下的審美而言,算不上是什么出奇的事。
時尚與奢侈的正相關性,似乎被那些“廉價的布料”輕而易舉地瓦解了。
網上多的是“如何用有限預算穿出奢侈效果”的教程
但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專家正在強烈呼吁“讓慢時尚復興”,以及“讓快時尚成為過去時”。因為過量的非必要購買,同樣也是一種浪費。
為了追求“快”,我們付出了不少代價。
服飾的質量率先成為了犧牲品。社交平臺上不難發現人們對快時尚服裝品質的控訴,這其中還有人總結,“在網站上購物就像賭博,你可能會買到一兩件物超所值的,同時附帶七八件抹布一樣的”。
當時尚終于快到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一次性”的衣物也只能淪為一種無價值、無意義的浪費。
甚至,如果再繼續追溯到生產、包裝環節,廠家會在極低的利潤空間下使用環保的材料嗎?極端的工期下,流水線上的工作環境和條件又會得到重視嗎?種種問題亟待快時尚品牌們自證。
更令人懷疑的,是由“快速時代”邁向“實時時代”后,那些由算法產生,而不是出自設計師之手,直接從大牌秀場上、別人的創意博客中拷貝,而絕非原創的服飾,還能稱得上是時尚嗎?
抄襲也是快時尚常被詬病的問題,一個在ZARA和SHEIN之間“找相同”的賬號,在Instagram上獲得了4.5萬粉絲
看似在速度與收益間取得了平衡的快時尚品牌們,實質上仍然站在一道岌岌可危的鋼絲上。它們也需要做出選擇,是繼續一往無前,還是踩下剎車。
近期有報道顯示,ZARA母公司不惜投入2.38 億歐元,在西班牙的港口城市建起占地 17 萬平方米的大樓用于容納營銷和設計團隊。有媒體推測,選擇在營銷和設計上下功夫,是ZARA對發展可持續性,與摘掉快時尚標簽的一種嘗試。
與此同時,H&M也砍掉了一些主攻下沉市場的店面,積極發展價格更高的輕奢副線,以調整未來的發展戰略。
對于SHEIN而言,要打造出所謂的物美價廉的金字招牌,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正如“底層設計師”的一篇文章所說,“SHEIN問題”也是所有中國時尚從業者正在或即將面臨的問題——
- 究竟是想做時尚的引領者還是跟隨者?
- 是規則的制定者還是破壞者?
- 是行業的塑造者還是單純的利益攫取者?
[1]37歲中國碼農創立的SHEIN憑什么能頂2個拼多多?-BT財經
[2]SHEIN,值不值1000億美元?-開菠蘿財經
[3]一個SHEIN約等于三個小米-價值星球Planet
[4]千億美金獨角獸“SHEIN”是如何煉成的?-礪石商業評論
[5]說點大白話,Shein到底憑什么值6000億?-億觀先生
[6]東莞沉?。汗S大退潮,年輕人涌入SHEIN和TikTok瘋狂掘金
[7]Shein學徒迷失在流量中
[8]SHEIN真的打不倒?-新熵
[9]36氪專訪丨從SheIn、PatPat到簡派,服裝品牌賣家的供應鏈到底該怎么搭?
[10]流水的單品,鐵打的SheIn-新眸
[11]中國制造強在哪兒?從美特斯邦威到Shein-人神共奮
[12]SHEIN的硬傷-底層設計師
[13]Fast, Cheap, and Out of Control: Inside Shein’s Sudden Rise-WIRED
[14]廣州“SHEIN村”:困于系統的服裝供應商-燃財經
[15]SHEIN憑什么征服了美國的年輕人?-吳懟懟
[16]深扒中國最神秘的百億快時尚巨頭SheIn-新零售商業評論
[17]深度 | SHEIN的商業模式能復制嗎?-LADYMAX
[18]揭秘 SheIn:中國最神秘百億美元公司的崛起-晚點LatePost
[19]SHEIN在全球每天賣數千萬美元的秘密,藏在廣州300多家工廠里-界面新聞
作者:玄玄
來源公眾號:新周刊,一本雜志和一個時代的體溫。
本文由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合作媒體 @新周刊 授權發布,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CC0協議
雖然但是,有的快時尚品牌質量又不好價格還貴的離譜
對快時尚品牌的感覺還好,但是不常買,因為其實買回來都比較難搭配
忘了是哪個,hm還是ZARA辱華來著,很早就不買了
SHEIN這么牛嘛?記憶中好像沒怎么買過hm和zara的衣服,還是喜歡國產多一些
要打造出所謂的物美價廉的金字招牌,才能更好地發展下去吧
之前HM抵制新疆棉,就有很多人脫粉不買,所以不要輕易看輕大家的國家自豪感。
快時尚品牌價格越走越高也會失去市場的把,ZARA很多衣服都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