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做品牌”搞復雜了

2 評論 5666 瀏覽 47 收藏 16 分鐘

企業要如何做品牌,才能拉近品牌和用戶之間的距離、才能讓用戶更愿意接受售出的產品?其實可以考慮從三個方面,即產品、用戶和品牌方面來講好“故事”。本篇文章里,作者總結了做品牌可以采納的方法,一起來看看吧。

  • “我想招個人來做品牌”
  • “找一家做品牌的公司”
  • “品牌也是要做的”
  • ……

做品牌三個字,經常被提及,但一提,就是各種復雜理論模型。

后臺有同學留言,覺得品牌太包羅萬象了,很可能每個部分都知道一點兒,但拼起來也不知道應該拼成什么樣。

不知道從啥時開始,【做品牌】變成了一個抽象概念,類似造火箭、放衛星,看似遙遠高大,實際很難拆分過程。還有一堆詞,品牌調性、品牌思維、品牌聲量、品牌資產……每個看起來都有道理但著手去做到底是做啥,讓很多人摸不清頭腦。

今天這篇,用一個極簡的方法,說完【做品牌】這件事。

首先,還是一貫的觀點,品牌和營銷是不是一件事

為什么要做品牌?

第一是做溢價——消費者愿意支付高價。

第二是造護城河——和競品同等或相似條件下,獲得選擇偏好。

其他的事情,營銷、渠道、價格都可以解決。比如搶市場份額,無論是定位理論+廣告轟炸搶占市場,還是種草+閉環投流收割,或者銷售價格戰+線下鋪貨,都有達成的辦法。

因此,并不是所有產品都需要做品牌(有的做營銷就夠了),還是要看所在行業、競爭情況以及自身產品服務的利潤結構。

確定了目標,我們再看品牌到底怎么做。

這里引入一個極其簡單的方法:

講三個故事。

分別是:

  1. 講品牌的故事——品牌的內核(品牌核心資產)。
  2. 講產品的故事——品牌的外延(品牌投射)。
  3. 講用戶的故事——品牌的感知(品牌和用戶關系)。

就三件事,沒了。

一、品牌的故事

品牌故事是最大的立柱,撐起品牌之下所有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空間,簡單點兒說就是:聽到品牌故事的人馬上明白,哦,為什么它值這個價。

這里要和品牌定位、品牌標志做一個區分,前者讓人認識和熟悉品牌,而品牌故事的意義在于,讓大家馬上了解品牌價值。

為什么要用故事的形式?

在信息紛繁復雜的時代,故事是最容易記住和傳播的。

在我看來,【故事】,如同【定位】的重量級之于上個時代一樣:

  • 【定位】在權威媒介環境下高舉高打鎖定心智;
  • 【故事】在碎片媒介環境下潛移默化影響選擇。

品牌故事要滿足:

  1. 體現品牌的價值;
  2. 好記;
  3. 和產品服務有密切關聯。

滿足這三個點,才是一個有用的品牌故事。

這個故事怎么講,有三個角度:

  1. 第一個需求;
  2. 第一個供給;
  3. 第一個人。

第一個需求——是指從需求角度,第一款產品為什么而研發。

比如網易嚴選的故事——因為丁磊沒有買到自己滿意的毛巾。當時,丁磊在網上買了一圈,發現要么是假貨,要么做工粗糙,要么柔軟度不夠。形成對比的是,很多人去國外旅游竟會帶一打毛巾回來,于是網易開始自己找工廠,生產出符合丁磊要求的毛巾,網易嚴選由此誕生。

這個故事異常簡單,但同時滿足品牌價值(品質過硬、自營研發)、好記(大佬買毛巾)、和產品強關聯(生活百貨產品是嚴選核心產品)。

從需求角度出發,是最容易講品牌故事的,在這個故事里往往能體現品牌的差異化價值(特定需求),且容易理解和共情。

第一個供給——從創造角度,產品研發的供給,如技術創新、原料發現等。

膾炙人口的供給故事有莫斯利安、農夫山泉、海藍之謎等等,對應分布撐起了品牌的健康溢價、安全溢價和珍稀性溢價。

除了原料,很多品牌也會用技術或專利來講品牌故事,比如高客單價的家電品牌——添可、云鯨、追覓,以及蕉下的防曬專利L.R.C涂層(阻隔99.9%的紫外線)、小度(國內最好的語音控制交互)。

第一個人——創始人的故事。

第一個人(創始人)也是構建品牌故事的選擇,前提是創始人有極強的個人魅力:

用生活方式打造品牌靈魂,比如JaneBirkin的菜籃子、Coco Chanel風格永存;用創始人個人魅力賦予產品精神價值,喬布斯,特斯拉等等。

不少小眾品牌也是圍繞品牌創始人講故事,借助當下社交媒體紅利,打造個人IP,常見有咖啡店、小眾護膚品或服裝、買手店等等。

但注意,除了自身魅力,創始人和品牌之間,需要建構強大的精神關聯,即品牌是人的外延。這就是為什么很多明星創立的商業品牌無法成立,本質上連接很弱,大家都知道是撈錢而已。

圍繞第一個需求、第一個供給和或第一個人,都可以切入來講品牌的底層故事,故事不斷重復,通過種子用戶、社群、媒體發酵和傳播,就完成了最底層的品牌資產構建。

一個提醒:品牌故事一定足夠簡單,易于口口相傳,降低傳播成本。

二、產品的故事

芋艿從2016年起做跨境電商、品牌自營電商再到現在做智能生活品牌,工作的重要部分是做產品營銷。產品營銷通常包含多種要素——定位、人群、價格、渠道、促銷等。

但【產品的故事】往往被低估或者忽略了。而在消費品市場供給過剩、競爭激烈的時代,一個好故事,和一個好產品,甚至同樣重要

產品的故事,是品牌故事的分形和延展。

決定產品是否能賣出溢價,是否能形成除質量、價格、渠道等硬性因素的之外護城河,就是產品的故事。

在產品銷售的各個觸點,一個好故事也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產品故事怎么講呢?有四種類型可以選擇,分別是:

  1. 產品設計的思路;
  2. 加料包裝的亮點;
  3. 基于賣點的情節;
  4. 產品使用的儀式。

第一種,講產品如何設計的故事。

產品是為了達到某種目標而設計,或者產品是某種想法靈感而設計:

  • 蕉內設計船襪,目的在于不容易滑落;
  • 潘海利根的香水,來自神話故事的靈感。

第二種,找到加料包裝的亮點。

在紅海市場要獲得關注,往往需要【加點材料】,比如產品包裝設計、專家聯合研發、權威機構背書證言、跨界聯名腦洞大開等。這些元素作為【加料】,增加亮點和記憶度。

更往前一步,大家都在【加料】的時候,如何能讓你的【加料】獲得興趣和信任呢,答案還是故事的思路:

比如制造矛盾和沖突: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品牌跨界、兩種矛盾的元素組合在一起(麥當勞的香菜圣代)。

……

第三種,基于賣點的情節。

干巴巴的賣點,除非大量廣告鋪設,否則容易淹沒在市場中。

賣點也需要設計成故事情節:

  • 推一款行李箱,賣點是堅固抗摔,做了個實驗從5層樓摔下去完好無損;
  • 推一款進口的乳膠枕,突出回彈力強的賣點,讓卡車從乳膠枕上壓過去。

短視頻時代,情節最好可以顯性化,視覺沖擊力強。

第四種,產品使用的儀式。

為產品使用定制一個儀式,這個儀式不僅要特別,最好能成為話題(有討論和延展空間)。

泊萊雅的早C晚A,簡單記憶符號+設置討論議題,成功帶火了雙抗精華,以及這個品牌本身。

DQ倒杯不灑、空氣炸鍋炸萬物,都是好故事。

在做產品上市的時候,營銷人往往定完賣點,就開始做具體營銷規劃。其實應該在中間多走一步:想想產品能挖掘出什么樣的故事。

別把【做品牌】搞復雜了

當然,更好的做法,是在產品開發之前就想好,它應該有什么樣的故事,誰為這個故事買單。

三、用戶的故事

為什么要講用戶的故事?

因為能繞開用戶的心理防線,獲得更多認同、信任和共情,加深和品牌的聯系,從而達到目標一和目標二:認同溢價、選擇偏好。

然而,絕大部分企業喜歡【講述】而非【創作】。

比如,挖掘一個用戶的故事,各種渠道傳播。也不能說不好,但是一來有王婆賣瓜的嫌疑,二來碎片化時代,每天無數故事撲面而來,難以激起水花。

現在,圍繞典型用戶故事、精心打磨的品牌微電影越來越沒有關注度了,說明大家可看得太多、耐心太少。

比【講述】更好的做法,是讓用戶自發創造100個、1000個、10000個故事。

如何創作呢?

先說一種低端思路——給一些紅包或者優惠,然后讓用戶在指定平臺分享。不能說毫無作用,但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其實意義并不大。一來獎勵數量是有限的,為獎勵而編故事的人更是有限,能編得好、編得吸引人的更少了。

更好的做法是,批量找具備優質內容能力的koc,低成本合作,通過平臺對優質內容的推薦算法賭爆款。

最高級的做法是,幫助和引導用戶創造一個好故事,而非直接讓利益驅動。

如何幫助,最重要的是【留白】,就像準備好所有的食材和器具,再讓大廚做個示范,好了,用戶自己烹飪,出鍋之后自動拍照發朋友圈。因為是自己【做】出來的。

更重要的是,看到一堆好食材,好器皿,忍不住想露一手的人,通常廚藝不錯,做出來的菜品也有一定吸引力。

  • 樂評構筑了網易云的護城河,而用戶寫了就寫了,平臺不會給獎勵,那為什么要寫,因為有氛圍、有音樂情緒,有好文案在前,忍不住。
  • 每天都有很多人曬出來和智能音箱的對話,有的啼笑皆非有的暖心動人,我們并沒有要求或者獎勵用戶分享,但內容足夠驚喜,大家就忍不住錄一段小視頻曬出來。
  • 五菱的改裝車火了,有錢有閑有審美有創意的人,紛紛出手改裝,掀起一波熱潮。

總結一下,如何讓用戶講故事:提供好的材料+打模板。

最后的最后,講三種故事,最好可以用一套表達邏輯:內核建立一致性+表達擁有統一性,包括視覺形式、文字風格、感官體驗等,形成品牌的統一性。

做品牌的方法策略數之不清,上和頂層策略和企業戰略結合,下和營銷產品渠道掛鉤。這里引入一個極端簡化的方式,意義在于把過分復雜的理論轉化為一個馬上可執行的方法:

一,不依賴預算投放的大小。

大投放能作為放大器,放大故事的效果,小預算也至少能打動最精準的用戶;無論口口相傳還是作為文章、視頻、采訪等都能成為傳播載體。

二,能夠不斷重復積累,長期構筑品牌的溢價空間和護城河。

三,容易操作。

總結一下,【三個故事】的極簡品牌方法:

別把【做品牌】搞復雜了

別把【做品牌】這件事搞得太復雜了,也適用于市場營銷的其他模塊。

目標是什么,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是什么。

想清楚這件事,比套一堆理論和框架、搞各種復雜模型,重要得多。

做一個品牌,不是做一堆PPT。

作者:嵐嵐;公眾號:芋艿和貓說(ID:taro_cat)

本文由 @芋艿和貓說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看完了,感謝大神的分享。

    來自廣東 回復
  2. 品牌故事一定足夠簡單,易于口口相傳,降低傳播成本。
    學到!

    來自廣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