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也玩“脫口秀”——公眾溝通新模式?

3 評論 6472 瀏覽 12 收藏 12 分鐘

隨著近年脫口秀的火爆,還發展出了一種新模式——和企業合作。通過邀請脫口秀演員、舉辦一場企業定制版“脫口秀”,來進行正向口碑建設或者負向口碑提升,無疑更容易被接受。笨笨作者分成三個部分,對這種模式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最近幾年,“脫口秀”站在了風口上。

笑果文化的《脫口秀大會》、《吐槽大會》辦了幾季,一年比一年火,不僅出了很多梗,還有不少脫口秀演員和CP出了圈。

回望曾經大火的《奇葩說》,再到現在的脫口秀,都是穩穩地擊中了大眾的情緒需求——我們需要通過觀點碰撞、吐槽調侃,來緩解生活的無聊、釋放壓力。

所以,這門熱鬧的生意,不僅娛樂大眾,還發展出了一種新模式——和企業合作。這里并不是指企業投放廣告或贊助節目,而是邀請脫口秀演員、舉辦一場企業定制版“脫口秀”,自黑(尋求理解)或自夸(品牌營銷)。

相比于嚴肅認真的“官宣”、“公告”、“道歉”,這種跨界創新的主動出擊,無疑更容易被接受。

接下來我將分三部分來介紹:

  1. 企業定制版“脫口秀”是什么?有什么用?
  2. 擴展觀察,還有哪些公眾溝通新模式?
  3. 開開腦洞,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公眾溝通”還可以怎么做?

01 企業定制版“脫口秀”

從目的上來說,公眾溝通主要分兩種:正向口碑建設、負向口碑提升。

后者的動力更足,所以更容易尋求突破和創新,所以,最早“定制脫口秀”的是滴滴——這是一個合理的事實。
自黑梗在娛樂圈已經玩爛了,但每次都有奇效,比如《大碗寬面》。從心理學上解釋,尋求他人的理解和認可,有兩種途徑:一是放低姿態、抬高對方,比如自黑是主動放低姿態、更接地氣,反而能引起共鳴、增進認可;二是引導對方產生和自己一樣的想法。

1. 負向口碑提升案例1:滴滴

滴滴的商業模式注定了“一生”坎坷。說真的,滴滴比社交、電商類平臺要難做太多了。

作為“雙邊網絡且同邊負向競爭”的滴滴,不僅要在司乘關系上“端水”,還要在司機之間“端水”(哪個訂單分給哪個司機),在乘客之間“端水”(哪個司機分給哪個乘客)。

同時端三碗水,能不潑出來點嗎?所以,滴滴這位“端水大師”既被司機吐槽,還被乘客吐槽。

與其被大家吐槽,不如我主動吐槽自己吧,也許大家還能聽進去點,這或許是滴滴真實的心聲。

2019年9月,《七嘴八舌吐滴滴》上線了。這個節目的時長不到一個半小時,類似《吐槽大會》的模式,邀請了思文、建國等脫口秀演員,還派出了高管、產品經理和司機共同參與,從乘客、司機、平臺、員工的不同視角來吐槽,內容和形式還是值得一夸的。

2. 負向口碑提升案例2:支付寶集五福

本來吧,這個活動形式新穎有趣、挺受歡迎,但給用戶太高預期(瓜分幾億)、又給用戶太多限制(難以集齊),導致沒分或少分到錢的用戶會認為被騙很坑、浪費時間。

2021年,支付寶干脆做了一期節目,說了這樣一番話:

各位福友好,每年五福都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總忍不住吐槽兩句。

既然大家都想傾吐不快,我們索性做了一場脫口秀《五福故事會》。

如果看完還有氣,我給大家指路:五福產品經理-冠華,我非常樂意他再跪一次鍵盤。

總的來說,從創新形式和吐槽內容來看,滴滴是首創、且內容豐富;集五福的問題比較集中、單點,所以內容和傳播度都遜一籌。

當然,看到了脫口秀商業價值的大廠也在做品牌營銷時,通過“定制脫口秀”進行正向口碑建設。

3. 正向口碑建設案例

整體來說,大家都是邀請一些脫口秀演員、明星、大V、內部人員一起參與,主題和內容都圍繞品牌特點來展開,把娛樂和產品結合在一起,比起自賣自夸的廣告形式、能起到更加正向的效果。

1)騰訊

2021年《嘴強王者脫口秀之夜》:主要服務于騰訊游戲,基于自創的五五開黑節,開展的游戲主題脫口秀專場。

2022年《怎么辦!脫口秀專場》:主要服務于騰訊微保,基于主題內容限定,展現出維?!拔⑿欧绽锏谋kU幫手”的身份。

2)京東

2020年《金機侃侃局》:手機屆的「脫口秀大會」,吐槽“買手機、用手機”的經歷。

2020年《脫口秀大會3.5季》:為“2020京東11.11全球熱愛季”所量身定制的創新性發布會。

2021年《夸夸自己大會》:主要服務于京東plus會員年度盛典,通過講段子來介紹會員福利。

3)阿里

2020年《笑8笑8云上盛典》:主要服務于購物節88VIP會員節。

看得出來,大廠們和笑果文化合作得還不少,側面說明效果還不錯。不知道下一次的跨界創新會是什么樣呢?

02 還有哪些公眾溝通新模式?

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滴滴。不得不說,負向口碑的動力真的不小,滴滴也確實做了很多創新。

有一類問題叫“清官難斷家務事”,比如司乘糾紛、難分對錯,那不如引入大眾評審團,讓他們自己來評判自己。

所以,2018年滴滴推出了“公眾評議會”,每期一個司乘小故事,讓大家來投票評判。我選出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問題和大眾投票情況,供大家參考:

1)司機能否拒載獨自乘車的醉酒乘客?

90%左右的人支持拒載,還有很多人建言獻策,討論非?;鸨?/p>

2)親友著急索要行程信息,客服能給嗎?

70%左右的人支持不給,認為無論多急都應該先走警方。

3)司機在車上撿到物品后送回,失主需要支付費用嗎?

80%的人支持支付費用,50%以上的人認為應該按實際送回里程付費。

這種模式,不僅能讓平臺更親近公眾,也能“套到”很多優質的建議。

同時,也會引導公眾站在平臺的立場看問題,無形間和平臺產生了共鳴,對平臺也會更包容更理性。

還有一些類似的模式,比如“閑魚小法庭”,在面對模糊不清的買賣糾紛時,讓大眾來評判和投票,少數服從多數。

03 作為一個產品經理,“公眾溝通”還可以怎么做?

首先,需要明確的一點是,“公眾溝通”不只是公關部或市場部的事情,在我們的產品面向用戶時,就注定產品經理需要承擔和公眾溝通的責任

其次,產品經理主導的“公眾溝通”,是線上的常規溝通、以及創新玩法,區別于線下的各種溝通形式。

線上的常規溝通,比如計價規則、會員權益、活動規則等基礎內容,就像“說明書”,簡潔、通俗易懂最重要。我曾經看到過有些頁面的文案用詞特別專業,用戶都看不懂,這就是最大的坑。

創新的溝通玩法,比如易產生誤解、邏輯復雜的內容,就別寫“說明書”了,可以采用一些可視化、游戲化、有利可圖的形式來幫助理解,其本質是利用科學原理(心理學、經濟學、大腦運作原理)來完成復雜的思考/理解。

最后,以我想到的一個idea為例——滴滴的派單機制。

1)問題

  • 用戶(不理解):為什么車在我旁邊,卻要派更遠的車來接我?
  • 滴滴(盡力解釋):我們考慮的是全局最優,比如有兩個人分別打了車,附近有兩輛車,那么…
  • 用戶(開啟屏蔽機制):我不聽,也聽不懂…

2)理論

他人的想法難以改變,如果想讓對方真正接受/理解你的觀點,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對方自發地產生這個觀點。

3)解法

比如做一款簡單的小游戲,引導用戶產生和平臺一樣的想法——讓用戶把n輛車分給n個用戶,接到用戶的總時間越短、則游戲得分更高。

總結來說,痛則思變,開放帶來成長。在瞬息萬變的今天,“亂世”出“英雄”。

本文由 @小喬和蕎麥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通過邀請脫口秀演員、舉辦一場企業定制版“脫口秀”,來進行正向口碑建設或者負向口碑提升,無疑更容易被接受

    來自廣東 回復
  2. 影響新方式,還是企業們會玩,哈哈哈。我們只能靜靜當個觀眾了。

    來自中國 回復
  3. 挺有意思的,營銷新方式

    來自廣東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