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未來在哪里?(2)從本質到3個新認知,你的態度價值千金

0 評論 2292 瀏覽 16 收藏 24 分鐘

除了少數場景,VIP已經成為一項不受待見的體驗,大部分用戶對于積分價值和各種兌換興趣寥寥。會員的未來在哪里呢?本文分析了人們對會員的新認知,一起來看一下吧。

30年前,亮出一張VIP卡進入貴賓室,或刷著黑卡消費,很是榮耀;但是現在,除了少數場景,VIP早已成為一項毫不待見的體驗。

20年前,錢包里不但塞滿了各種銀行卡,還有各家商場、服裝店、美容店的會員卡,成為某個品牌的會員還是有一定面子;但是在今天,沒有人在意這些,不是因為都裝到微信里,而是因為任何卡都唾手可得。

10年前,積分對消費者還有不小的吸引力;但在當下,沒有積分的品牌幾乎絕跡,而大部分用戶對于爛大街的積分價值和各種兌換興趣寥寥。

技術不可捉摸著推動著人群和觀念變化、進化,更不動聲色地探索和打破著「會員」邊界。

01 會員為什么需要升級?——「新關系X新內卷力X新確定性」

新消費理念,新消費人群,新數字生活,新數字基建……他們互相融合,彼此塑造,持續孕育和定義著新的商業生態。

1. 新消費主義的新渴求

第三消費社會的消費是以物為中心的,隨著人們進入第四消費社會,更多的人開始追求通過消費來建立「更互動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即施予方和接受方同時能滿足的服務行為,從誰那里獲得服務,以及和那個人將如何相處下去。也更看重誰在以何種方式銷售商品。

——《第四消費時代》

當我們前進的步伐越來越快,花在日常關系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人們比任何時期,更加渴望建立聯系,渴望從別人那里獲取知識,能力,得到安慰。

當Z世代/數字原住民成為消費主流,品牌蘊藏的價值觀和生活態度成為消費動能時,他們加入某個會員就不再為了消費感知和體驗,還在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份歸屬感,還期望通過社交被關注和被認可的數字世界疊加。

此時,以「消費」體驗更加靈活的人際關系,定義一種新的歸屬簡單又必然;「會員」也不再注重所有權,而更加關注「使用權」,和由此建立的一種新的人際關系,新的榮譽。

創建一個富有意義人際關系的新會員體系,或許是一種低成本但持久的商業解決方案。

2. 新數字秩序的新內卷力

全球秩序變幻莫測,市場寒冬洶涌撲面,分化與融合,沖撞與迭代,封閉與裂變,焦慮與挑戰,脆弱和反脆弱,各種沖突在「數字」面前,就像馬斯克的一個響指,瞬時土崩瓦解。

在新數字秩序混沌中,每一個「主動」的企業,「求存求活」的品牌,以數據效率和數字信用入局,從小數據到算法智能入手,從“人”的數字化到數字化的“人”,在混亂與沖突中重新尋求“自身”的新刻度,拓展動態的“自我”,這是一種「新內卷力」。

「新內卷力」,首先意味著不再為了應對外部風險和機遇,尋求外部力量支撐,資本、營銷傳播、流量;而是重新確定自身標尺,向內拓展自己的能力,挖掘資源,尋求包括現有用戶——會員的認可和支持。

同時,「新內卷力」也意味著不再是刻意追求傳統KPI的考核拉新、變現、留存,而是需要在復雜的縱深中,重定對品牌意義的認知與理解,創造新價值,建立真實感與行動力,以此贏得當下用戶的忠誠和歸屬。

掌握了這種力量,就是掌握了新數字秩序的那個“響指”。

簡單地說,可以理解為創建一個不斷提高效率的新關系和新信用體系,關系越深,交易效率越高,再加上通過會員關系,遞進整體實現自循環,創造出一個全新的閉環生態。

3. 新商業生態的確定性能力

我們正在從一個靜態的名詞世界前往一個流動的動詞世界。

在未來三十年里,我們會繼續使用汽車、鞋子這樣有形的物體,并會把它們轉化為無形的“動詞”,產品變成服務和流程。

——凱文·凱利《必然》

過去,我們很多經濟活動賴以開展的原則是「所有權」的完全轉讓:公司銷售產品→消費者購買并擁有商品→購買完結→關系結束。

現在,一切都變了。

當產品變成服務和流程,可升級,可定制,可流動,可參與,可創造,在這種新商業生態中,用戶還會在乎「所有權」?

當數字不同于物質,獨占它、保藏它、掌控它,變得毫無意義,共享比占有獲得更多愉悅,流動比靜止更能創造價值時,「使用權」的玩法能否成為一種主動激活、常態探索、持久關系的新模式。

事實上,這兩點我們可以在進入蔚來這些出海新能源汽車的訂閱制,亞馬遜的飛輪效應,露露樂檬2022會員革新上看到。

圖片來源《從亞馬遜飛輪看小米護城河》

也可以在DTC品牌們五花八門的新零售會員體系上學到:Dollar Shave Club以剃須刀及刀片訂閱服務出圈;Stitch Fix提供女裝訂閱盲盒,每月寄送搭配專家搭配的一箱衣服;疫情期間股票大漲的Blue Apron提供了按周訂購三餐所需食材的服務,并且提供菜譜……

他們打通了用戶的短期與長期,現在與未來;連接了場景的線上線下;創新了體驗的虛擬與現實,這成為關乎他們生存必不可少的確定性能力。

可以確定的是,會員體系的創新和異化,隨著新數字秩序和智能商業深度滲透會加速、加速,再加速,不僅成為品牌戰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應對數字秩序的內卷力,不確定的確定性能力;伴隨著進化,也許代表著未來一個新的生態系統。

我們甚至可以說,接下來的時代,“顧客至上”的公司將會消亡,“會員優先”才是王道!

在商業發展的拐點,人群變化,觀念革新,需求進化,力量異化,你準備好了嗎?

02 「會員升級」的本質——「認知升級」

讓我們來談談會員升級的本質。

正如《人類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所認知的那樣:人類之所以成為智慧生物,源自認知的改變,他把這一切的改變稱為「認知革命」。

什么是「認知革命」呢?

簡單地說,在認知革命之前,人們見到蛇,會說這是蛇;認知革命之后,人們見到蛇,不只是會說這是蛇,而且還會把它虛構成一種圖騰,比如會說:蛇是人類的守護神等等。

那么,會員升級的本質是什么呢?更多的權益?會員的服務/體驗?還是對待會員的方式?

讓我們用幾個假設來繼續這個思路吧:

1)如果沒有新認知,你看到的「會員」是什么?——投入or收入?韭菜or持續交易?數字or數據?私域or流量?

這樣的認知,不要說與露露樂檬,星巴克,亞馬遜,就連那些新創的DTC都無法同臺競技。

2)如果沒有新認知,你的「會員升級」升什么呢?——優惠力度?訂閱制?付費會員?專屬服務?忠誠計劃?積分激勵?特色福利?跨界連接?文創生態?

這樣的玩法,如何與天天琢磨為會員創造新解決方案,新驚喜,新體驗,新生活,新價值的新消費品牌一起表演。

3)如果沒有新認知,「數字」在你的手里是什么?——投訴服務平臺?分層分級技術?精準推送手段?私域運營工具?

如果只是方法/手段/工具,又如何與那些天生數字化的品牌,構建的新社交平臺,新信用關系,新陪伴成長社群能留得住會員。

所以,會員升級正遇到一面墻,這面「墻」不是流量、不是技術、不是創新,而是你我的「固有認知」。

我的意思是,推動會員升級和創新的不是數字技術,不是消費變化,而是你我的「新認知」。

你對會員經濟的「新認知」有多透 ,你的未來就能走多遠?

03 三個會員「新認知」:伙伴、關系、分形

今天和今后的會員制的底層認知,不應是促銷、黏性、服務、私域的方法;也不僅是新體驗、新情緒、新連接、新信用的場景平臺;甚至也不是共創、共生的商業模式,而是關于「人和人」的邏輯。

新認知1——會員不是消費者,甚至不是用戶,而是伙伴。

關于消費者、用戶和品牌的關系,第一代新消費品牌已經有巨大的變化,無論落地如何,都是一個新的開端。

  • 小米雷軍「和用戶交朋友是小米始終追求的事情,這是整個小米文化里很重要的東西?!?/strong>
  • 元氣森林唐彬森則把他們與用戶的關系比喻為「用心的服務員」,在需要的時候給予放心的產品。
  •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認為,泡泡瑪特和消費者像是「戀人關系」,希望大家想到泡泡瑪特時的畫面是美好、快樂甚至是思念的。
  • 完美日記黃錦峰認為,既像用戶的朋友也像她的專業顧問,在完美日記的陪伴下用戶可以自由輕松地去嘗試、探索。

新一代的新消費品牌,在探索不斷創新:

  • 內外(內衣品牌)——創始人劉小璐:她們是「可愛的內外朋友」,我們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多抓魚(二手循環商店)——多抓魚沒有給用戶起一個花哨的名字,而只是樸素的「朋友」。多抓魚的員工是「漁民」,書單、推文的編輯是「魚編」,用戶既是朋友,也可以做「精神股東」。
  • MAIA ACTIVE瑪婭(設計師運動服品牌)——「我們不是女孩們的教練,而會是她運動路上的姐妹和拉拉隊?。?!」——「當大家走進 MAIA ACTIVE 的門店里,我們會希望我們店員對你說的第一句話不是“你好”、“歡迎光臨”,而是“你今天過得怎么樣”?」

因此,第一個新認知——你對待會員的態度是什么?

會員之于我們,不是消費者,不是用戶,而是我們的伙伴,擁護者,是我們的動力。

我們之于會員,不是生產者,供應商,而是他們的朋友。支持、定義和保護他們,和他們一起理解這個紛繁復雜卻無法阻擋的世界,共建美好的生活。

跟隨這個思路,可以思考的是「你如何對待會員,會員就如何對待你!」,詳見下篇《三個層次,九種態度》

新認知2——會員運營的目的「緊密X持久X有意義」的關系

你首先得知道——「任何爭取客戶的努力都是營銷,任何留住用戶的行動才是品牌創建」。

換言之,你無法以會員增長為目的,你能做的是運營他,創新他,和他(會員制)一起成長。

這就有了兩個小觀點:

  • 會員管理理應「運營」,而不是「營銷」——會員不會因為你的優惠和管理成為伙伴,他們需要你提供消費者得不到的新東西,比如價值觀,歸屬感,意義感等。
  • 會員運營理應「創新」,而不是「升級」——改善和更好, 是無法去建立「緊密X持久X有意義」。

什么是「緊密X持久X有意義」用戶關系?

1)更緊密的關系:持續創造新價值,一起愉悅

比如,新參與新體驗新社交。

我們可以在小米《參與感》中了解;也可以在疫情期間逆勢增長21倍的戶外沙發品牌Outer的「Neighborhood Showroom 鄰居體驗家」看到。

任何加入「N 鄰居體驗家」的用戶,需要將自家的后院變成一個「Showroom展廳」;當其他意向用戶想要試用Outer產品,就可以申請去會員家去體驗。

每次接待意向用戶,就是一次與用戶參與,連接,和創造的新價值——社交。

這樣,圍繞著這些體驗家,更強的會員粘性,更互動的社群就形成。目前 Outer 已經激活了 700 多個分布式體驗家。

比如,新訂閱新個性化——「主動的」讓人感到驚喜和愉悅。

創立4年就上市DTC品牌Hims&Hers,沒有定位為醫藥電商平臺,而是有關生活方式的品牌和生態,為不同年齡段的用戶提供 健康咨詢管理和一站式解決方案的訂閱制。

他們會根據會員,匹配專家和醫師,制定健康管理方案;也會根據不同會員的觸點,提供從咨詢、線下體驗,交付、下單、跟蹤等一系列專屬服務;驚喜的是,還會通過各類社交工具督促產品的使用……

比如,新生活創造——激活感官,激發生活。

前文我們所說的露露樂檬「lululemon Studio」的革新本質:「所有決策和執行的落地都圍繞消費者關系而展開」。

目的呢?——「新計劃的重點不在于付費內容的成交,而是關于如何把人聚集在一起,讓用戶習得 lululemon 的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不僅包括實際的運動體驗,也包括購買和穿著 lululemon 的產品?!?/p>

「新緊密關系」的“動詞”:持續、參與、互動、激活……直至愉悅。

2)更持久的關系:陪伴和歸屬,幫助用戶變得更好

面對數字原住民會員,新消費品牌不僅要打磨好的產品和服務,新消費場景痛點解決,互動連接和參與共創;還要求在價值觀層面的輸出和認同,在陪伴機制的層面體現出感性價值:增強幸福感,滿足未曾表達的美好生活。

這尤其體現在永璞咖啡對會員認知。

“所有買永璞產品的用戶就等于登陸了永璞小島,消費者作為永璞島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被石端正守護”。——這聽上去似乎很幼稚,但其實消費者在生活當中是希望被一些可愛或者溫柔的東西治愈的,永璞小島就是基于人性當中希望有人陪伴的情緒衍生的。

——永璞咖啡聯合創始人郁曄《我的“一”思維》

還有那個成立3年,占據歐美16%旅行箱市場的DTC品牌AWAY。

創始人Steph認為,“旅行箱是旅行的一部分,傳統箱包品牌從未談過旅行,沒有從旅行中挖掘用戶需求”。所以,AWAY為年輕人提供包括旅行箱在內的所有與旅行相關的一切,激發美好生活向往,帶領用戶以全新的目光看待旅行和世界。

當然少不了那些知識付費平臺:混沌學園、得到、樊登讀書。

「新持久關系」的“動詞”:陪伴、探索、學習、進步、成長……直至幸福。

3)更有意義的關系——共建共長,一起讓地球變得更好

這一點,需要我們從生活方式的引領者,轉為生活方式的共建者,以更開放的心態和方式建立更意義的關系。

這就有了樂高。參見品牌猿文章《折疊人群(3)——樂高「新社群」破局之道:共享共創和分形》。

還有三頓半,從2019年開展持續了5季的空罐回收計劃——「返航計劃」(將散落在星球的咖啡空罐進行回收);支付寶的螞蟻森林,拉著會員在過去五年中參與了中國11個省份的生態修復工作,累計種下了3.26億棵樹。

「新意義關系」的“動詞”:凝聚、行動、分享、共益、共創、……直至改變。

無論哪種關系,都可以發現,第二個新認知——「會員就是運營關系」!

新認知3——會員是品牌的「分形」,每一次體驗都是品牌的縮影

我們生活在消費主權進化的時代,對應的新認知,是每個品牌都是一個正在進行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會員用戶,注意不是消費者用戶,更不是你自己。

這可以拆解為,會員體系里的每一個角落都應該說明品牌(故事)的意義,并為你的會員提供建立新身份的新方式。

事實上,只有將每一次體驗看做整個品牌的縮影,把每一個觸點視為品牌的表達,這才代表著你對會員制的戰術層面真正理解。

在實踐中,哪些會員體驗的「分形」需要被關注?

會員的頭銜和用語(即使一個歡迎詞),視覺和形象,玩法和流程,從一開始就需要體現出品牌的理念。

會員的儀式和關懷,忠誠提升和積分計劃,也應該恰到好處地代表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歷險,而不是復制別人的積分制度和特權。

你需要有勇氣和信心去傾聽,要真誠和真實地表達對會員的需要和感謝,那些把呼叫中心都包出去的公司,是無法與會員建立緊密的關系。

還有一點至關重要,你的一線員工是品牌最重要「分形」,他們對待會員的態度和能力,代表了品牌。好好對待員工,充分授權,是一種簡潔有效的方法。

最后記住,別人會模仿你,需求會不斷變化,會員期望驚喜,所以保持創新很重要。

品牌理念如何在會員體系中表達?看看星巴克“星享卡”、蔚來的“蔚來值”、海底撈的會員體驗,永噗小島的會員系統就明了。

小結

很多人不厭其煩地哀嘆,科技社會的淡漠已經讓我們永遠失去了過去那種人群的溫暖;然而,科技讓我們彼此之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建立起一種新的關系——「會員制?。?!」

洞察會員的變化脈絡,正視會員經濟的力量,探索和縱深會員的邊界,更重要的是,建構會員的「新認知」,這是新消費主義X新數字秩序X新商業生態下新消費品牌的另一種開局模式。

牢記:會員是伙伴,會員制的目的是建立持久緊密有意義的關系,會員系統是品牌的「分形」和縮影,那么你還會以「會員升級」來盤活和創建你未來的商業生態嗎?

[待續]

參考:《第四消費時代》、《會員經濟》、《品牌翻轉》

專欄作家

品牌猿,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公眾號:品牌猿創(ID:brand-yuan),新商業生態的窺探者,品牌戰略顧問,專注品牌創新與進化。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