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營銷分化:傳統車企向左,新勢力們向右

1 評論 4505 瀏覽 4 收藏 16 分鐘

隨著卡塔爾世界杯的到來,消沉多年的現代汽車似乎又看到了觸底反彈的希望。作為一種體育賽事,世界杯到底能給傳統車企帶來怎樣的營銷價值呢?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每當提起現代汽車,很多人總會想起這家韓系車企當年走過的輝煌,然后順便感嘆一下眼下令人唏噓的慘狀。

北京現代是中國加入WTO后的首家合資車企,曾創下了國內汽車廠商累計產銷100萬輛“用時最短紀錄”,在巔峰時期的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7%。

然而自2016年后,北京現代銷量連續多年下滑,當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趨勢來臨,也沒有拿出能夠力挽狂瀾的車型。

不過,隨著卡塔爾世界杯到來,消沉多年的現代汽車似乎又看到了觸底反彈的希望。據天眼查檢索顯示,北京現代近一個月的輿情量達到21737條,比上個月增加了58%,這或許就是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的價值所在吧。

世界杯的關注度很高,商業推廣價值毋庸置疑,很多品牌都想借助這一高光舞臺提升品牌的曝光度。那么足球世界杯作為一種體育賽事,到底能給傳統車企帶來怎樣的營銷價值?

01 傳統汽車廠商為何如此青睞世界杯營銷?

為了弄清楚世界杯對車企有哪些營銷價值?我們不妨從現代汽車與FIFA的合作說起。

1999年,現代汽車首次與國際足聯合作,以 15 億歐元的出價成為 FIFA 官方贊助商。后來的事實證明,廣告效果也相當給力。

相關數據顯示,2002 年韓日世界杯舉辦后,其在美國市場的銷量便大漲 40%,品牌認知度從 32% 一舉躍升至 67%。巨額贊助費的確為現代汽車帶來了品牌知名度與銷量的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世界杯對汽車品牌商的傳播賦能是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逐步釋放的,其原因一方面因為汽車是高單價重決策消費品,不像耐克、阿迪達斯等品牌的產品具有沖動消費的屬性,廣告效果能夠迅速反映到銷量上。

由此可見,世界杯作為一種體育賽事,是品牌主借勢給用戶心中保存記憶點的好機會。

現代營銷學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曾提出,對于消費品而言,相較于受眾更廣泛的娛樂和綜藝節目而言,采用體育營銷手段能夠幫助品牌比常規手段獲得3倍以上的品牌忠誠度,可以獲得更積極的情感聯系和更強烈的記憶點。

足球世界杯是四年一屆的全球性體育賽事,對很多足球迷而言,青春不過幾場世界杯。通過世界杯,我們可以回想起自己難忘的青春時光,也同樣會想起世界杯上搶占其感官焦點的廣告。

對1999年贊助FIFA的現代汽車來說,某些年輕球迷通過體育賽事認識一個汽車品牌的時候還是學生,等到了買車的年齡,看到記憶中的品牌越賣越好,品牌印象經過長時間的發酵得到深度強化,加上當年現代汽車的產品力相當不錯,前期的廣告投入順利轉化為品牌資產。

對車企來說,世界杯的運動精神和品牌內涵有很高的契合度,也是傳統車企熱衷贊助世界杯的原因。

汽車是一種交通工具,品牌商需要向用戶展示產品的速度、力量和靈活的操控,優秀足球運動員同樣具備這些特點,特別是當一支球隊拿下大力神杯,贊助的汽車品牌得到極高的傳播勢能和極大的傳播范圍。

從廣告觸達的精準度來看,世界杯等體育賽事通常比娛樂/綜藝節目、影視劇等更能有效觸達目標群體。

足球、籃球、高爾夫等專項賽事的觀眾絕大多數是男性群體,并且是偏成熟的、有消費能力的男性,而在全世界范圍內,汽車購買者通常是男性居多。

對科技巨頭公司而言,如果其產品為體育賽事官方提供技術支持,品牌主收獲的不僅僅是品牌認知度的提升,還能凸顯其在行業中的技術實力。

比如百度利用AI技術為中國國家跳水隊提供跳水訓練系統,Oracle數據庫與云架構為體育賽事及運動員提供技術保障。在自動駕駛領域,蘑菇車聯今年成為成都第31屆大運會自動駕駛官方獨家供應商,利用其“車路云一體化”自動駕駛系統為大運村提供人員接駁、物品運輸和清掃環衛等服務。

新能源汽車應用了很多新技術,背后的車企也具有科技公司的屬性。本次在卡塔爾世界杯強勢亮相的現代汽車,也將自己的新能源技術秀了出來。

據悉,現代汽車不僅是FIFA合作伙伴、贊助韓國隊和克羅地亞隊,還為相應工作人員和運動員提供純電動汽車IONIQ(艾尼氪)、Santa Fe混合動力汽車和氫能電動巴士Elec City等多種新能源車型,這也是世界杯官方用車首次投入環保車型?;蛟S通過此次秀肌肉,現代汽車的新能源車銷量成績會有一個不小的上升。

相對于花錢買醒目廣告位的品牌主,科技公司將自己的技術與服務融入體育賽事,更重要的是,用技術賦能體育賽事,這本身就是一種商業化的實踐,也是一種不會讓觀眾反感的軟廣,可以做到在B端和C端同時獲益。

總體來看,世界杯對一家布局全球市場的車企有著極高的營銷價值,向世界杯借勢后,可以提升品牌在全球范圍的品牌影響力,從而促進其市場份額和營收的提高。

02 新勢力車企為何不愛世界杯?

雖然世界杯對車企有極高的營銷價值,然而頗為有趣的一個現象是,此次世界杯已經是很多新勢力車企嶄露頭角的時候,但是很多新勢力車企并不熱衷于贊助球隊或成為FIFA合作伙伴。

據悉,現代汽車是本屆世界杯中唯一成為“FIFA合作伙伴”(最高贊助商級別)的車企。除了現代,大眾汽車贊助了荷蘭、德國等球隊,寶馬贊助了比利時隊,菲亞特贊助了巴西隊。

不難發現,傳統車企對世界杯的贊助熱情高漲,反觀特斯拉、蔚小理等新勢力車企,并沒有直接贊助FIFA或某一支球隊,這背后究竟有怎樣的原因?

事實上,對世界杯營銷的熱衷程度,只是傳統車企和新勢力營銷方式分野的一個縮影。新勢力和傳統車企不只是對體育賽事贊助的熱情不一樣,二者在營銷方式上有著本質的差別。

傳統車企在日常營銷活動中,更傾向于找當紅明星作為產品的代言人,比如上汽大眾奧迪正式官宣了肖戰成為品牌的代言人,沃爾沃去年選擇華晨宇為XC40站臺,今年又選擇在B站擁有千萬粉絲的當紅up主羅翔作為代言人。

如果用互聯網行業流量變現的底層邏輯來看,傳統車企無論贊助體育賽事還是請流量明星或網紅來代言,本質上都是為了獲取公域流量。

這種對公域流量的偏好,甚至延續到一些傳統車企旗下的新能源子品牌。比如北汽極狐大手筆連續贊助多場演唱會,東風嵐圖請來了得到APP創始人羅振宇、好聲音冠軍歌手梁博。

而對新勢力車企而言,他們更喜歡通過用戶運營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例如熱衷于用戶共創的蔚來,其蔚來APP的用戶日活超過了23萬;馬斯克大手筆收購推特后,也可以基于推特平臺為特斯拉建立長期而穩定的私域流量池。

新舊車企的營銷方式為什么有這樣明顯的差別?在談擎說AI看來,大概有以下幾種原因:

其一,新勢力車企的海外市場份額占比普遍不高。由于海外市場還有待長時間培育,對全球性營銷的訴求還不夠強烈。

以蔚來為例,根據EU-EVs的統計數據,2021年蔚來在挪威僅賣出200輛汽車,今年1-7月,蔚來在挪威累計銷量為550輛。小鵬汽車出海兩年來,海外市場的銷量只有一千多臺。所以新勢力即使花重金贊助了世界杯也難以轉化為銷量,索性不花這筆錢。

而且,借助世界杯這么重大的體育賽事來營銷,帶來的是長期的回報,很多新勢力車企還沒過量產線,研發技術、拓展渠道、投資產業鏈、售后服務等都是要大量用錢的地方。

所以像現代汽車一樣有能力拿出15億歐元成為FIFA官方贊助商的新勢力其實并不多,甚至很多新勢力車企能存活多久都是個未知數。他們需要的是精準觸達某個國家或地區的細分市場,投放廣告后,品牌方和投資方都希望看到立竿見影的業務增長。

其二,新勢力車企一出生就自帶品牌勢能,很很容易被大家關注。

頭部的新勢力車企熱衷于在動力電池、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新興產業鏈領域進行布局,這些賽道正是資本青睞的朝陽行業,也是很多媒體都會關注新能源賽道。而且,很多新勢力車企的創始人有互聯網行業背景,對用戶運營的方法駕輕就熟。

另一方面,很多新勢力車企的產品主打的賣點是硬科技,比如情感智能、城市輔助駕駛,這些賣點和體育精神的內涵不太匹配,花同樣的錢效果不如傳統車企好,也就不太有必要砸錢贊助世界杯這樣的體育賽事。

當然,贊助FIFA官方的效果會好一些,可是最高層級的贊助商擁有品類排他權益。也就是說,當流量饑渴的現代汽車成為“FIFA 合作伙伴”后,其他新勢力汽車品牌能爭取到的次最佳贊助方式,就是贊助多家球隊或奪冠熱門球隊,這顯然不是他們想要的。

其三,新勢力車企和傳統車企的銷售渠道不同,傳統車企依賴4S店,新勢力更注重直營渠道,渠道模式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主機廠的營銷模式。

對新勢力車企而言,用戶運營和直營渠道、汽車金融是相輔相成的一個體系,做用戶運營和直營渠道的承接,形成了閉環,重用戶運營的營銷模式的投入產出比比較高。

傳統主機廠更依賴經銷商,和購車用戶達成交易的有些是4S店,有些只是授權經銷商,用戶在決定下單前會咨詢朋友或親戚,也會在汽車之家、易車網等平臺搜索意向車型的詳細配置和口碑,這就意味著汽車廣告的效果到達品牌認知層面即可,所以適合贊助體育賽事。

而對新勢力車企來說,其新車型沒有經過市場的長時間檢驗,品質如何難以判斷,用戶需要的是官方承諾和首購權益,官方需要為自己的新產品負責,也就會順理成章地在用戶運營層面投入更多的人力、財力等資源。

03 寫在最后

從新勢力和傳統車企營銷方式雖然在現階段有一些差別,不過隨著新勢力車企市場的拓展,特別產品價格定位在主流價格區間的新勢力品牌,考慮到直營渠道的建設和運營成本較高,新勢力也會增加更多的非直營渠道。

而對傳統車企來說,當推出新能源品牌的時候,也在嘗試像新勢力一樣的用戶運營模式。所以從長遠來看,營銷渠道和營銷方式最終會是互相取長補短,或許會從“殊途”走向“同歸”。

對現代、大眾們而言,或許只有到了不再需要大手筆贊助世界杯來挽救頹勢的那一天,才意味著新能源轉型的真正完成。

專欄作家

鄭開車;公眾號:談擎說A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新能源汽車和無人駕駛。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殊途同歸,轉型,造勢,上市大規模,目的其實是差不多的,營銷時代的打法不盡相同罷了。

    來自山西 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