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字干貨|20個品牌,5個步驟,3個未來,新消費品牌「IP角色人格化」攻略

0 評論 3531 瀏覽 21 收藏 27 分鐘

IP人格化是品牌人格化的高效方法,本文作者從奈雪的茶入手,分析人格角色派的五大困局,以及「我命由己不由天」的人格角色派攻略,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前文《新茶飲品牌「IP角色」四大派——從蜜雪冰城學IP如何超級符號化》,本文從「心宗」奈雪的茶,學習「我命由己不由天」的人格角色派。

派別:人格角色派。

基本理念:IP人格化是品牌人格化的高效方法。

核心功能:人性歸屬和情感連接。

方法論:品牌IP原型/人設→IP人格化→品牌人格/形象→品牌資產

  • 找到自己的品牌原型/人設,創作出人格化的IP角色
  • 以IP角色與用戶互動溝通,建立信任關系,擁有獨立人格和魅力。
  • 伴隨IP角色養成成長,成就獨特的品牌形象,直至成為新品牌資產。

淵源:

  • 李奧?貝納在「綠巨人」名字前加上了「快樂的」三個字讓其擁有獨特個性(1935年);
  • 麥當勞的小丑被不斷注入「快樂和魔法」讓其獲得小朋友們喜歡(1966年);
  • 在七喜小子(1985年)和M豆(1995年)的加持下,IP人格終成一派。

理論和著作:

脫胎于霍普金斯的「品牌人格化」(盡量為每個廣告主題塑造一種合適的風格,能恰如其分地創造產品個性是極大的成就,1927年),隨奧格威「品牌形象說」和李奧·貝納「萬寶路牛仔」而鮮明醒目。

2001年,瑪格麗特·馬克和卡羅·S·皮爾森在榮格原型(archetype)和集體無意識理論的基礎上,創新出了「12品牌原型(Brand Archetypes)意義管理系統」。

優秀著作:《影響你生命的十二原型》,《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話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情感驅動-可口可樂》。

一、新茶飲代表品牌:奈雪的茶

2021年12月,奈雪宣布美好多元宇宙開啟,并官宣奈雪官方IP&品牌大使「NAYUKI」。

撇開元宇宙和NFT概念,這是新茶飲品牌中人格角色派IP的代表。

首先,奈雪根據其品牌DNA,打造出虛擬品牌形象代言人「NAYUKI」——綠色眼睛,身穿綠衣,頭上戴著奈雪標志性的綠色愛心,就形象來說,獨一無二并驚艷。

其次,為NAYUKI賦予人格。在官方介紹中「NAYUKI」作為美好多元宇宙的第一個新生奇跡,所觸達之地,云開霧散、萬花開放,指引我們探索未知,像永動機般偉大而無盡。并以此發布概念視頻。

最后,奈雪同步推出實物版IP潮玩,IP形象地推出,為奈雪構建更有趣、更有故事性品牌空間提供了想象力。

▲圖片來自互聯網

事實上,「NAYUKI」的IP剛剛入門,僅賦予獨特的形象和個性,推出之后,就沉寂下來,并沒有進一步延展和深化,更不要說成為與用戶溝通的橋梁,形成獨特魅力。

在中國,大部分品牌的IP人格化的旅程也到此為止。

二、IP人格化最成功的兩個案例,沒有之一。

從一個IP人格開始,最終成就品牌人格和形象,當屬七喜和M&M’s。

1. 七喜和七喜小子

七喜的Fido Dido不止作為品牌形象存在,它是個真正獨立的IP角色,有自己的漫畫書、小動畫、衍生品,還參加各種藝術活動。

他以永遠年輕的形象、自由不羈的個性、和獨特的人生觀,形成自己的IP文化 —— It’s cool to be you 只做自己、Normal is boring 不循常規、Dare to be different 敢于不同。

▲圖片來自互聯網

2. M&M’s和M&M豆小公仔

創辦于1941年的巧克力豆品牌M&M’s,在1954年首次推出兩個小公仔, 盡管形象單一,但立即受到喜愛;后因增長停滯,找到了廣告公司BBDO來重塑品牌。

1995年,BBDO提出來的全新的解決方案,根據產品中的6種顏色,設計6個角色。

首先,他們研究了當時最成功的情景喜劇,《干杯》、《老友記》和《宋飛正傳》等,發現這些角色有個共同點——2 個關鍵角色和大約 4 個次要角色。

接著,為每個角色找了人物原型,就好像「上帝捏人」一樣,賦予角色鮮明的個性。如狂暴的陰謀家、可愛的笨蛋、聰明的人、蛇蝎美人和敏銳、冷靜的評論家。

也因此,M豆的6個角色各有人格,紅M豆是狂妄的計謀者,黃M豆是可愛的笨蛋,藍M豆自信鎮定;性感的蛇蝎美人綠M豆;棕M豆聰明老練,橙 M豆焦慮偏執。

▲圖片來自互聯網早期M豆溯源

因為M豆IP的人格打造,不但力挽狂瀾,更使M&M’s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糖果品牌和IP。

設計者Susan和Paul有三個IP角色觀點值得借鑒:

  1. 「個性鮮明」是第一位
  2. 創造你想創造的角色,讓你可以興奮起來的角色,同時他們也會「有缺陷有弱點」
  3. 要讓人們「相信」這些角色是真的

三、人格角色派的5大困局

IP人格化,貌似簡單,創作一個IP角色,起個名字,宣稱個人設,給出性格說明,好像就能成功。

然而縱觀中國,鮮有品牌IP人格化成功的案例,皆因會遇到以下5個問題。

問題1:無品牌基因,無鮮明形象

大部分IP角色,誕生之初就沒有融入品牌基因/原型,為IP而IP;或者是形象雷同,這些同質化的角色,毫無存在感,比如大部分的城市IP卡通。

問題2:無故事,無場景,無運營

很多品牌的IP人物,形象鮮明,也輸出了一些內容:表情包,玩偶,周邊文創等;但是對人格化而言,僅僅是說明上的一段文字,沒有故事加持,沒有場景熔煉,是事實上的吉祥物。

IP運營更是淺嘗輒止,比如阿里動物天團,得道的貓頭鷹,小米的米兔。

▲圖片來自互聯網

問題3:無獨特個性,無有趣靈魂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

還有一些品牌IP角色,有人設有表達有故事,玩了很多跨界,卻始終無法破圈和成就品牌,為什么?

因為他們所謂的「人設」,不獨特且毫無個性,任何品牌通用。

海爾兄弟,江小白,三只松鼠、張君雅、大白兔算是優秀,假如與M&M豆和七喜小子對比,缺的就不止一點味道。

以三只松鼠的「賣萌」為例。三者個性上沒有本質區隔,都是中國兒童動漫的快樂、開心,雖然與小孩子和家庭能夠互動,與核心購買人群及場景相差甚遠;更為關鍵「讓主人爽」這一品牌定位,在人設上無獨特性和獨占性,不要說養成,在互動溝通上都沒有得到展示。

▲圖片來自互聯網

再看看M&M’S的6個豆仔,「童真」而非「兒童」的定位,「妙趣擋不住」的理念,豐富真實的人設,在表達、互動、行動上,每一個公仔IP都能和某個潮流文化結合,并隨時代不斷賦予新價值,成就了30年的IP不敗傳說。

問題4:無互動不關系,無情感不生活

品牌需要互動性和更深層次的情感鏈接才有未來。因此,一個有價值的IP,既要持續互動性才能建立關系,又要讓角色充滿情感方能走入生活。

旺旺的旺仔,從「超級符號派」向「人格角色派」轉變時,因為缺少清晰人設和情感,回憶殺、懷舊、情懷、國風、惡搞、快閃、盲盒、跨界聯名、蹭熱點,在無序地瘋狂后,卻始終在原地兜兜轉轉。

驚喜的是,2019年旺仔找到了自己的IP之路,持續+情感連接——陪你快樂的生活」,開始與用戶關聯,走進生活,因「陪伴」而更強大,并開始反哺旺旺。

▲圖片來自互聯網

問題5:無創新,不成長

還有一些品牌,個性耀眼,夢幻開局,卻少點堅持,忘記進化,在新社交關系新情感鏈接中毫無建樹。

2017年雕牌推出了「雕兄」,非常出彩的IP,卻沒有更進一步,成為品牌資產,很可惜,也許沒有獲得高層的重視。

▲圖片來自互聯網

至于更早的江小白(2014年),以江小白IP和“內容瓶”而紅,《我是江小白》甚至成為2017年B站10大動畫。卻在年輕人的代際變化(85后到95后Z世代),無所作為,不思進取,面對洶涌且更善于溝通的新酒飲,力不從心,逐漸喪失優勢。

▲圖片來自互聯網

顯然,五個問題之后,可以得到一套完整的IP創建法則,而其中最為關鍵的是,你必須擁有的一種我命由己不由天IP信念和靈魂。

四、「我命由己不由天」:5步攻略,實現「IP角色」人格化。

除了前面七喜小子和M豆的方法論,5個問題的規整,我們還可以從耳熟能詳的希臘神話,中國神話,漫威宇宙中的看到一個強生命力IP的特征;更可以從中國火爆出圈的《哪吒-魔童》汲取智慧。

五步,徹底打開IP「人格角色派」的大門:

第一步:找原型——品牌和IP角色的原型

很少有品牌以「原型」理論實現IP人格化,但是大部分卓越品牌一定擁有自己的品牌原型。

1)什么是品牌「原型」理論?

4種人性動機+12個品牌原型+36個品牌表現:

  • 動機1:獨立與實現——「天真者」麥當勞&任天堂&喜茶;「探險家」Patagonia&星巴克&雪花;「智者」NASA&英特爾&混沌學園。
  • 動機2:冒險與征服——「英雄」耐克&萬寶路&華為、「亡命之徒」哈雷&維珍&公路商店;「魔法師」迪士尼&萬事達&戴森。
  • 動機3:歸屬與享受——「凡夫俗子」無印良品&快手&小米;「情人」香奈兒&德芙&哈根達斯;「弄臣」M&Ms&杜蕾斯&衛龍。
  • 動機4:穩定與控制——「照顧者」強生&蔚來&海底撈;「創造者」蘋果 &樂高&華為;「統治者」奔馳&微軟&勞力士。

2)為什么要找品牌「原型」?

  • 「原型」理論源于馬斯洛的「動機」和榮格的「原型」,補足了顧客動機與品牌歸屬和產品銷售之間欠缺的一環。
  • 「原型」理論實質是一套意義管理系統,是品牌的原力,長壽品牌的心跳,真正的獨特定位(心智資源)。
  • 「原型」理論折疊貼合當下:追求意義和歸屬的Z世代,打破文化邊界的價值觀統一,超越市場區隔和跳出刻板印象的互動,故事和內容的源頭。

本文不就「原型」理論展開說明,只能說一旦你在12個品牌原型中找到自己的「本命」,你的品牌意義和價值將獨一無二,IP角色化將事半功倍。

更詳細方法,推薦閱讀《很久很久以前-以神話原型打造深植人心的品牌》。

第二步:定形象——品牌基因的獨特形象

什么是有品牌基因的獨特形象?

假如你的IP放到同行業或者同類視覺中不能一眼識別,就是一個失敗的IP形象。

在多如牛毛的“牛”中,什么“?!蹦艹霾剩褐袣W基金的長?!芭W歐”

這頭長牛DNA中有:華爾街的銅牛;股市的牛市;連續七年獲得金牛獎;爭滔滔長流的基金,堅持“用長期業績說話”的使命……因此一個很長很長的牛就奪目而出 。

▲圖片來自互聯網

再看熊本熊,取熊本城的主色調黑色,與萌系 IP 常用兩坨大腮紅,欠揍的性格讓他從僅大阪就45個IP的日本吉祥物中脫穎而出。

▲圖片來自互聯網

有三點注意一下:

  • 品牌的IP形象需要承載一定的品牌價值觀,形象調性與目標用戶審美匹配。
  • IP形象最好是某個社會化的超級符號,能夠觸及到泛人群。
  • IP形象必須擁有一個差異化或者核心識別點記憶點

第三步:賦人設——鮮明、共鳴和清晰

個性鮮明很重要,沒有「鮮明人設」和沒有人設一樣的。就如三只松鼠的松鼠和奈雪的「NAYUKI」,形象獨特但缺少鮮明個性加持。

為什么「魔童哪吒」成為現象級動漫, 只因個性鮮明,「不服輸」與年輕人的價值觀完美契合并產生共鳴。

這是一個「千金難買我喜歡」的時代,更是一個「我命由己不由天」的人群。

我們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描述「人設」的重要特征:

  1. 人設第一。先有人設,再有故事和內容,故事和內容是為人設服務。(假如找到品牌原型,人設將非常清晰)
  2. 人設共鳴。人設外延出的價值主張,需與目標人群的價值觀產生共鳴、形成強烈的認同和依賴。
  3. 人設清晰。角色,品牌,用戶必須是一個標簽,清晰可見。

至此,人格角色派的準備工作完成。

第四步:情感鏈接——圍繞人設講故事,造儀式,進生活

如何通過「IP角色」讓用戶對品牌產生情感呢?

想想部落時代的圖騰IP,如何深入人心,形成歸屬:出現在部落的每一個地方,充滿儀式的加持,一遍遍講的故事和全面生活中的應用。

  • 用故事鏈接情感。口號式的宣稱和洗腦式的傳播不會產生情感,只有用戶通過故事和IP連為一體,認同品牌所代表的價值觀,品牌才擁有了影響力。想想耐克的「英雄」敘事:從勝利女神到喬丹,從無數偉大的運動員到每一個「Just do it」的個人。
  • 故事的主角是誰?是你的IP人物?NO,是用戶。此時,你的IP代表的用戶,用戶的行為方式,用戶期望的故事,用戶拯救世界的故事。
  • 走進生活,面對面互動。讓用戶相信品牌的角色是真實的,IP必須要走進用戶的生活,與用戶和品牌共同面對各種喜怒哀樂和一起成長。

如此,便能理解熊本熊的玩法和成就:免費開放使用權,開通Twitter賬號,聘任熊本熊為臨時公務員,參與自己或“別人家”的宣傳活動……直至全面融入到整個城市和人們的生活中,變成我們共同的故事。

第五步:成長和進化——品牌資產和命運掌控

最后一步,就是要確?!窱P角色」的持久力和生命力。

這就要求「IP角色」要成長,要創新,要與時俱進:世界觀價值觀的豐富和凝結,視覺形象的優化和異化,多場景多體驗的加持,甚至包括把控制權交給用戶。

思考一下歐美那些超級IP如何越熬越盛:七龍珠悟空,迪士尼樂園,復仇者聯盟們;而中國葫蘆娃娃,阿凡提,齊天大圣,黑貓警長們卻銷聲匿跡。

▲圖片來自互聯網

還要有這樣一個認知:「IP角色」是品牌的分形。那么,IP的每一次露出,每一次表演,每一個變化,每一個觸點,都要是品牌資產的累積,代表著用戶對品牌的理解強化,否則毫無意義。

更進一步,當你的「IP角色」擁有了生命,他會自己成長,自己激活場景,吸引用戶,形成部落,創造價值,在這個「無限游戲」里,命運自然也被自己掌握。

由此,明星的起伏,品類的起落,模式的迭代,在「IP角色」的勃勃生機面前 不值一提,這是「我命由己不由天」真正意義!

五、IP人格角色派的未來——總有一種是你需要

從IP吉祥物到「IP角色」,再從IP人格到品牌人格,IP人格角色派已不再是某種營銷方法,而是以更清晰的商業模式成為數字商業進化的動力和無限想象。

三種未來,總有一種是你所需。

1. 鏈接新消費人群,品牌活化和「反碎片化」的最佳武器。

IP的本質是內容化和人格化:IP人格角色的運營提升消費認知和傳播效率。在品牌形象上應當盡量生動、具體、鮮活,盡量靠近人格化;因為這樣的品牌更容易被記住,也更容易走進消費者的心智,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

——吳聲

這是一個移動和碎片化成為商業的底層,注意力時限的終結的大時代;這也是更重視人與人之間關系和追求人生意義的第四時代消費時代。

一個符號IP,即使是超級符號,面對數字原住民,碎片化的時間和空間,越來越高的傳播成本,爭奪用戶心智認知時,亦越發艱難,更不要說奪目而出。

此時此境,以個性鮮明的「IP角色」入局,以人設連接認同,以故事承接情感,以技術加持交互,整合多觸點多形式,是一種快速拉近情感,與數字原住民生活結合的正確動作,更是「反碎片化」的有效武器。

如果說「超級符號派」是大企業有錢人的游戲,那么「人格角色派」就是新消費品牌的新紅利,新籌碼,新工具。

2. 新品牌資產&新商業模式

有人認為,品牌是上個世紀的產物,其最主要功能是降低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的選擇成本;而IP才是這個時代的商業核心,它是用戶自我實現的方式。

雖然有點過,但是成功的IP的確可以成為最重要的品牌資產:麥當勞的小丑,肯德基的上校,M的豆仔,米其林的輪胎人。

與此同時,「IP角色」也躍遷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以新的邏輯,新的韻律,新的節奏,新的參數,形成新的品牌資產:

  • 將IP角色長期陪伴感和即時驚喜感轉換而來的新情緒錨點和新意義寄托。
  • 由可塑可變動態更新的數字化IP,與社交、消費、技術不斷融合交互生成的新社交關系。
  • 與會員用戶共同探索和成長帶來的可感知的新信任

這是面對不確定性,新一輪商業游戲的新比較優勢。

3. 不可逆的元宇宙的大門

從文字到舞臺劇,從真人影視到虛擬形象;從紙媒電子媒體到數字空間;從平面二次元IP,到智能虛擬IP,這種進化是不可逆。

在所有方法中,「人格角色化」的IP幾乎是進入元宇宙,最好的載體。

當IP角色在元宇宙的場景中,不斷滲透、演變、融合,從而得到更具創造力的發揮時,那不僅是全球無所不在的潮流,還是新商業的一扇大門。

想想你擁有一個虛擬的超級IP,在數字世界中,無限分身,不知疲倦,與你的用戶,伙伴,員工們,互動,學習,生活,成長,創造時,你除了更加堅定擁抱,還期望什么?

有意思的是,很多品牌都看到了這個未來,卻缺少「人格角色化」演繹,如前文奈雪的「NAYUKI」,開了好頭,搶了先機,但連第三步都沒有站穩,就去NFT玩花樣,結果可想而知。

如果我們僅僅憑借熱情和想象力,而缺少格局與系統思維和建設更美好的意愿,這些都無從探索,更不會爆發。

六、后記

最后的最后,品牌IP角色的人格化還要明白四點:

  1. 品牌IP角色和內容公司的IP角色「不一樣」。雖然底層邏輯相同,但是需求和目標不一致,所以,構建方法是大不相同。
  2. 品牌IP角色的人格化和「品牌基因」關系極大。雖然理論上所有的品牌都可以IP化,但真事實是,很多企業不適合品牌IP化。(畢竟只是品牌創新方法之一,不是終極)
  3. 品牌「IP人格化」和「打造品牌IP」是兩回事,前者是要成為品牌的發展目標,成為公司戰略,后者則將IP看作品牌營銷方法之一。
  4. 品牌IP角色人格化的方法千萬條,根據自己的需求,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一條道路,才能事半功倍,簡單的復制和模仿很難成功。

人格化的IP為起點,在加速數字化融合中,展開新的敘事方法和溝通手段,你準備好了嗎?

專欄作家

品牌猿,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公眾號:品牌猿創(ID:brand-yuan),新商業生態的窺探者,品牌戰略顧問,專注品牌創新與進化。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微信公眾號或下載App
評論
評論請登錄
  1.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