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過那么多品牌成功案例,能不能讓我們也成功?
許多企業或者營銷人員做品牌營銷,經常會陷入一個誤區,別的品牌出了個爆品,我能不能也做一個類似的來,別的品牌投了哪些渠道,投了多少量,我能不能也照著做?然而,我們不該用程式化思維思考問題,更應該先問問自己,我們的基本盤是什么?也不該輕信成功案例,因為成功,從來不能被復制。
很多客戶前來咨詢合作時,經常會問一類問題:
- 你們能不能按照XX(行業頭部品牌)的思路,給我們也做一個爆品出來?
- XX做的很好,能不能給我們也做一套類似的規劃,達到他那個效果?
- XX投的是什么渠道?投了多少量?ROI如何?我們能不能照著做?
……
歸根到底,總結為一句話:有沒有成功三步法?我們也按照這三步法,實現成功?
對此,我的答案統一都是:沒有、不能復制,只能定制,走適合自己的路。我們的方案無法保證客戶成功、爆火。
如果您看到又有哪個品牌一夜成名,并打算效仿時,我的建議是:先停下來,回到原點,梳理下自己的基本盤,成功不能復制,你也不該用程式化思維思考問題。
一、為什么學案例、套路沒有用?
廣告營銷行業特別喜歡講套路和方法,比如:五步寫出賣貨文案;電商運營六步法;小紅書投放七大步驟;抖音帶貨八大關鍵……
更多時候,這不是一種方法,而是和營銷4P一樣,是一個分析框架。是工具,不是路徑,不可能按照做一遍,就達到一個既定效果。既然是工具,不一樣的人使用,就有不一樣的效果。
企業研究了很多成功案例、打法,按照程式化動作做了一遍,還是沒效果,我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
第一是只看到表面,沒有掌握競爭的關鍵。
同樣是線上轉線下,看到別人做線下,自己也要進超市、便利店。如果只把線下當成渠道,不懂線下消費場景和用戶購買邏輯,那么這部分錢基本就打水漂。
比如前兩天逛街看到這個鹵味零食品牌:
做線上懂得用吸引人的食物圖片吸引人點進去,到線下則忽略了這點。在包裝上信息傳達層次也有很大問題,沒有吸引點,品類名很小,不知道賣什么的,也沒有獨特購買理由,與右側其他品牌的包裝相比,必然處于弱勢。
長此以往,銷量不佳,就會退出利潤率更高的線下流通渠道。
這是線上和線下的一個關鍵區別——用戶購買場景不同。
線上可以用豐富的圖片、視頻、詳情頁介紹產品,線下只有包裝。包裝抓不住眼球,三秒傳達不了有效信息,則包裝無效。
另外,就快消品來說,線上上架成本低,可以設計多SKU,做引流品、主推品、利潤品的結構呈現。也可以通過買精準流量觸達目標人群。
但線下流通渠道是大單品思維,放到那兒,各類人群都會看到,如果不能滿足普適需求,產品過于小眾,也很難購買。這也是之前網上很多怪味零食、小眾產品很火,但線下賣不動的原因。
再就是不知道工具、方法真正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只會照搬。
同樣是礦泉水的slogan,有主打水源地的,有講深層凈化的,有講含微量元素、礦物質的,還有講品味、調性、身份象征的。slogan不同,是因為要匹配企業的稟賦,適配產品的定位、價格、渠道和消費人群。簡而言之,slogan是工具,但工具解決的問題不同。
積米案例發布后,有人說我們設計的新logo不是超級符號,沒有文化母體等。這有一定道理,但他不知道,我們升級logo主要解決的問題是品質感、調性,即不再像貼牌產品,讓媽媽群體看到后對品牌有信任感,覺得是大牌,這點更關鍵。
之前有個做氣泡水的客戶,說自己的產品加入了真果汁,有維生素,要比元氣森林的好??吹皆獨馍志€上種草起家,于是也跟進,在小紅書、抖音、微博也做了很多投放,效果不佳。后來又做直播帶貨,做直播就能賣一些,不做就賣不動。
我告訴他,被公認為新消費代表的元氣森林,在線上爆火前,線下已經有幾十萬個零售終端,前年突破了100萬個。農夫山泉用二十多年時間,才做到200多萬網點。
快消的競爭關鍵在于線下渠道,如果不懂這點,只是跟風做了0糖0脂的氣泡水,無論產品再怎么突出,找再多網紅、KOL推薦,也只有給市場交學費的份兒。
元氣森林做線上,是在做品牌知名度,即線下渠道已經跑通。線上社交媒體投放,解決的是品牌認知、接觸新人群、創造新內容、找到新場景,不能當做主要售賣渠道,因為飲料產品購買隨意性強,線下才是重點戰場。
企業做經營管理,包括我們做咨詢,肯定要去學習一些案例、工具、方法,但如果沒學到本質,沒有一線的驗證,只靠別人說的、靠二手資料來指導,那必然要出問題。
學習最大的成本不是時間、金錢,而是學了錯誤的知識,并在這個基礎上付諸實踐,最后為自己的錯誤認知買單。
二、對外擴張之前,先問問自己的基本盤是什么?
消費品企業很關注新渠道、新打法,因為創新太快、競爭太激烈。我接觸的企業家中,第一愛學習的是餐飲老板,第二就是消費品老板,經常能看到參加各種大咖峰會、學習各種流量裂變的課程。
因為新渠道聚集新人群,帶來新需求。一個新渠道誕生,有可能帶動一批新品牌。
回顧近些年營銷領域的新概念,如增長黑客、分銷裂變、私域流量、內容種草、直播帶貨,也都是渠道層面的創新。
新渠道往往意味著窗口期,也就是所謂的「渠道紅利」。但紅利早晚會消失,靠信息不對稱建立的優勢也很快被追上。于是,新消費品牌,只能尋覓、趕往下一個窗口。
有時候換個思路,與其追趕風口,靠外部力量增長,不妨先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品牌的基本盤是什么?
所謂基本盤,就是能通過穩定、優質的產品滿足用戶需求,這個需求是經過驗證的。且產品有復購理由,用戶在特定場景和渠道能買得到,建立了獨特的品牌心智。
基本盤做不好,只依靠外部流量的做法,無異于飲鴆止渴。
公司開張后,聯系了杭州做直播電商的朋友,想請他推薦客戶。朋友跟我講到,在他們的圈子里,品牌營銷、戰略梳理不好做,大部分客戶認的就是帶貨能力、數據回報。但是今天直播帶貨也不好做了。
我問那些客戶后來怎樣了,得知基本回歸線下去了。早先很多客戶會投幾場直播,因為不直播就沒銷量,后來流量費用上漲、數據下滑,很多客戶就不再做直播,因為投資人也不支持了。剩下在做的,要么是初創企業,投入幾十萬試水的;要么是供應鏈品牌,用極低的成本,貼牌賣貨的。都有一個共同點:除了便宜,沒任何特點。
大品牌有基本盤,做新渠道是為了探索,做增量,即便不做也不影響他的整體銷量。初創品牌,在基本盤不穩定情況下,如果押注新渠道,往往就是賭博。
媒介即信息,媒介篩選了受眾,如果品牌總是和網紅、帶貨這類標簽掛鉤,無法進入人們日常生活,成為穩定的解決方案,那么也無法逃脫網紅的命運——速生速死。
新消費熱潮過去,大批新品牌倒下,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忽視基本盤的打造:用戶需求洞察、產品消費場景探索、產品核心競爭力打造、渠道搭建、用戶復購理由設計。
沒有底層的扎實思考,流量、增長只是放大了你的錯誤,而且一旦走上高速公路,便無法回頭。
至于網上某前輩說的消費品牌從0到1打造很容易,簡單且迅速,有通用公式:小紅書5000篇種草+知乎2000篇問答+超級主播的一場直播=一個新消費品牌。
到今天來看,這個公式也破產了。
對此我想說:如果一個品牌的增長,核心驅動力來自于程式化的流量采買,且別人也可以花錢復制,那么這個品牌本質上沒有任何核心競爭力。
三、不要輕信成功案例,成功從來不能復制
我們以前服務過很多成功品牌,也做過很多成功案例。但我說句實話:這些客戶,沒我們也能成功。只是沒有像咨詢公司一樣,把方案過程和關鍵動作當做案例展示出來,咨詢其實是錦上添花。悶聲發大財的隱形冠軍,今天仍然很多。
那為什么還要做營銷咨詢呢?答案是為了降低試錯成本。企業懂生產、懂經營,但是在營銷傳播方面是短板,愿意花錢找專家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給大企業做過品牌升級,也做過從0到1的成功項目。但這些項目,只是讓我們對工具實操、方法應用更熟練。再做新項目時,對自己能幫到客戶的點、起到的作用有多大心里有底,誰也不敢拍胸脯說百分百幫客戶成功。
同樣的,對企業來說,也不要相信抓住紅利豬也能飛的說法。搶占新渠道,的確能獲得一些先發優勢,若不能把優勢轉化為競爭力,那么這個優勢別人也很快擁有。
接觸過一些美妝品牌,就是從早期的微商做起,早早抓住供應鏈成本優勢和微商渠道,積累了大量用戶和資金,而后轉戰到自有產品研發和傳統渠道經營,回歸到正道,才跨越了周期。從微商品牌,升級為為專柜品牌。
為什么企業還是很熱衷新渠道、新玩法呢?抖音平臺增長受限后,當紅平臺要屬小紅書。消費品涌進去了,做個人IP、做付費社群、賣課程的也去了,前段時間做小紅書推廣嘗到甜頭的朋友建議我也去,說很多KOL、咨詢公司也入駐了,粉絲增長很快。
就是因為宣揚的成功秘訣很簡單、快速、覺得小白也能上手,比如打造爆品七步法、每天半小時,一個月輕松減肥20斤、做了一個月短視頻,副業收入穩定過萬……
從古到今,各行各業,套路模板幾乎一樣,也始終有人前赴后繼,樂此不疲。
對大部分人和企業來講,哪有什么秘密、捷徑,就是正確的事情堅持做,簡單的事情重復做。
也有人說資本可以復制成功,有錢了什么渠道做不了?什么代言人請不到?的確,資本也是成功因素,但你看恒大冰泉,即便后備資金再充足,做瓶礦泉水,如果不遵循基本的市場邏輯,也會遭遇滑鐵盧。
資本可以放大的是優勢,前提是基本盤已經鍛造完成。資本無法催化的,才是你的核心競爭力,這個競爭力,才能帶你穿越周期。
四、最后再說兩句
前段時間拒掉一個客戶,這個客戶做健身連鎖,有五家門店。得益于北京健身人群基數大,以及疫情后人們的健康意識增加,他的會員數量年后增長很快。但模式依舊傳統:推銷辦卡、買私教課。
客戶知道我之前服務過樂刻:疫情期間樂刻開店逆勢上漲,如今門店超1000家,是國內門店數最多的健身品牌。
他也想做品牌升級、流量玩法,實現一種門店火爆、供不應求的效果,而后開放加盟。
我告訴他樂刻和他的底層模式不同,無法復制,另外我們即便做服務,也無法保證爆火效果。最后因為理念不同,我主動放棄談合作。
我知道,即便簽了合作,他的預期也很高,在沒實際執行之前降不下來,也只會給我們提更高的要求,如果實現不了,雙方合作很痛苦,最后只會不歡而散。
公司當然很想簽新客戶,做出行業案例,但只有符合商業基本規律的項目,我們才能合作。不遵循行業基本邏輯,創造奇跡的事兒,這個給多少錢也干不了。
每個人、每個品牌的成功都無法復制,如果說真有什么成功秘訣的話,我想應該是:
尊重規律、抓住機遇、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堅持不懈、突破創新。
這些,才是成事的共同點和必要條件。
專欄作家
蘇佬師,微信公眾號:蘇佬師,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專注廣告營銷領域,有趣有料,深受讀者喜歡,行業文章被全網幾十萬人閱讀。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目前還沒評論,等你發揮!